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菩提圣树的来历与传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茂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提圣树的来历与传播
  李茂森
  菩提树拉丁学名ficus religiosa linn ,原产于东印度,为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枝条柔软,叶互生,革质,心形或卵圆形,较薄,先端细长如尾下垂,边全缘或微波形,主脉中粗,网脉小而明显,叶柄细而长,柄与叶差约1—3厘米。花序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近球形,成熟时直径1厘米。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复地。此树原名叫毕波罗树,释迦牟尼在其树下静坐悟道成佛,被佛教视为“圣树”,由圣树分植出来的,是正宗菩提树,或称“菩提圣树”。是世界著名而又神圣的菩提树,这棵圣树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折枝摘叶,有人看管。分植规矩严格,传播种植有限。
  为释迦牟尼成佛处的大菩提树的全貌。落日正映照在远处大菩提寺的大塔尖上,显得大菩提树更加葱郁、苍劲。
  有一种是普通毕波罗树,种子自然繁殖,由普通人携带种苗分植开的,人们也称它菩提树,实是普通菩提树。这种菩提树叶大而厚,粗糙,叶柄短,叶面有光泽,在形态上与圣树有区别。广东新会司前镇昆仑凤冈村旁有两棵百年的这种菩提树,是清翰林梁姓从印度带回小苗植于该地。长江以南有些公园、路旁、庙宇也植有此树。
  还有一种被人们称为菩提树的,实为椴树。如中国北京紫禁城英华殿和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南侧有两株,笔者曾前往看过。四川、山东、陕西和江浙一带的山沟阴湿处,均有椴树分布。椴树属椴树科落叶乔木,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叶缘有锯齿状,花期6—7月,果实黄褐色,小坚果球形,可加工做佛珠,见陈植《观赏树木学》。
  以上是有关菩提树的概念简述。菩提圣树的育成是神圣的,对其分植传播有光辉的历史。以下就我所知,作具体的阐述。
  据佛经记载:世尊出家后经六年苦修,犹不得要领,后舍弃苦行,旋至尼裢禅河洗去多年的积垢,随后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得以恢复体力,在佛陀伽耶的毕波罗树下金刚座上敷上吉祥草结跏跌坐,自发誓道:我如果不能证得无上大觉,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就这样在树下静思冥索,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第七天的腊月初八日,天将破晓明星出现的时候,豁然大悟,圆悟正果,成为众生楷模的伟大觉者——佛陀。从此以后,这棵树便成了智慧的化身,被称为菩提(梵文BODHI,意为“觉”)树,佛教视为“圣树”。巴利语BODHI—RUKKHA,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维树、佛树。据《大唐西域记》载,此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不变。每至佛涅槃之日(二月十五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是日也,诸国君王,异方法俗,数千万众,不召而集,香水香乳,溉以洗。于是奏音乐,列香花,烛耀继日,兢修供养。
  为不丹王国的佛教僧侣在释伽牟尼成道的大菩提树下参拜并举行讲经集会。树下秉烛焚香处,即是释伽牟尼的金刚宝座。
  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大唐西域记》,十分殊胜,人天欢喜。为此,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养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他们很扫兴。后来阿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
  菩提树最早的分植,鲜为人知,此事发生在舍卫城的祗陀园寺。祗陀国寺尽管有许多舒适的设备,但佛陀每年在雨季期间住三个月,共住二十四年。其余九个月,他在外地游行,向广大国土内每家每户的人宣说他发现的充满希望的真理。舍卫城的信徒们希望他长期住在市内,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请求他有某种纪念物来代替。这样,他不在时,可以向纪念物致敬。为满足人们的愿望,阿难陀得到佛陀的许可,就栽种了佛陀伽耶菩提树的一根枝。以神通著称的大目犍连自愿腾空去取回树枝。枝条取来之后,每个人都希望波斯匿王来种植,但是他婉拒了此种荣誉。他说王位未定,由一位高人来种植比较好,他和继承者将来保护。所以给孤独被选为享此殊荣的人。他在自己修建的寺院之前植菩提圣树时,举行了隆重的大典。佛陀为此祝祷净化,并通宵在树下入定。从那时起,佛陀不在时,此菩提树就代替佛陀接受信徒的供品。(僧诃罗文古典《普贾婆利耶》PUJAVALIYA)。
  据巴利文大史(MAHAVAMSA,XIX),及巴利文菩提树史(BODHI—VAMSA),于公元前约300年,阿育王应斯里兰卡国王提婆南毗帝沙之请求,让女儿僧伽蜜多护送着菩提树苗到斯里兰卡。帝沙国王组织了僧团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庆祝这棵圣树的到来,并将其定植于古城阿努拉达普拉的摩诃毗诃罗寺旁,人们都引以为豪,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现在斯里兰卡有寺庙的地方,必有佛塔和菩提树,现在这棵菩提树已成为斯里兰卡的国宝,极受尊重。
  为斯里兰卡古城阿努拉达普拉的摩诃毗诃罗寺,图上右枝叶繁茂的大菩提树,就是从印度传来的,是斯里兰卡的国宝。
  在泰国有棵菩提树,位于巴真府诗马哈县鹄毕区万考村。据说此树从印度佛陀成道的树上移枝来的,有1100多年历史,枝叶繁茂,树干高16余米,方圆周长达52米,佛教徒经常聚于此诵经、礼佛,打坐,每逢佛诞日,信徒云集,热闹非凡。
  唐贞观五年(631)年,我国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时,曾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树下瞑目沉思,重温佛陀的教诲。
  十二世纪外道入侵印度时,菩提道场之本树惨遭摧毁,后来便从斯里兰卡移枝回菩提道场种植,幸存至今的均属第三代的菩提圣树。现在这棵古老苍劲的菩提树,主干有三米多粗,表面分裂成数条深沟,主干五六米高处开始分成一束大枝,整个树冠覆盖约三百平方米的地面,枝繁叶茂。菩提树已成为印度的国树。为了这棵树得到更好的保护,供人朝拜(圣),首先由缅甸国王于1874年向印度政府派出使者,带去献给菩提树的贵重物品,价值60,000卢比,要求政府对代表朝圣使者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并出资在佛陀伽耶做出如下工作:修理被损坏的摩河菩提树围墙,运用技术,增强菩提树枝向上长;修理大菩提树围墙以内所有被损坏的贵重诸物;在大菩提树附近修建一座能住20名王家罗汉的寺院。他们住在那里,长期执行“菩提兰降”任务,即点灯、供花、供水的事,并修建一座受用房,保存王家供大菩提树的供物(斯·瓦里亲哈《印度佛迹巡礼》)。
  菩提圣树传入中国,据文字记载的已有三次。首次是南朝。据《元亨释书·卷二》载,南朝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中印度僧求那跋陀曾携菩提树至广州种植,据说植于光孝寺内。
  现代传入我国有两次:一、公元1954年6月印度总理尼赫鲁来我国访问时,赠予我国政府一棵菩提树苗,它是在佛陀成道的树上繁殖出来的。这棵圣树传到我国后,在主要的法事和佛事活动中,都请出来供养;二、1989年5月,斯里兰卡维普拉沙拉(WIPULASARE)长老代表兰卡佛教协会,护送两棵菩提树苗到台湾,受到隆重的迎接,并植于智光佛教大学的院内。
  自菩提树传人我国后,分植于广东、云南、福建、广西、江苏、湖南、浙江和台湾等寺院。广州光孝寺现在这棵菩提树是原树的第三代。因原树在宋乾德五年(967)被台风刮倒,经护植不久枯死了。后来在嘉庆七年(1802)寺僧知庵到韶关南华寺引种补植至今,枝繁叶茂。广东澄海龙潭寺保存两棵菩提古树,是南宋咸淳年间明瓣师手植的,距今已有731年,树高25米,胸径199厘米,仍生长良好。
  广东的吴川市和雷州市主要寺庵都植有菩提树和菩提圣树。吴川市佛教协会章程,亦规定要保护好菩提圣树。根据菩提圣树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来分析,认为北纬25度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种植。
  种植菩提树对绿化祖国,美化寺院、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都很有益处。清光绪《广州府志》卷十六载:菩提树叶“似柔桑而大,寺僧来之,浸以寒泉,历四旬,滤去渣滓。惟余细筋如丝,可作灯帷笠帽,轻盈可爱。”在斯里兰卡,有人用树汁漱口,以治牙痛和固齿龈。其花可供药用,为发汗剂及镇痛药,有解热之功效。广州六榕寺工艺部,用树叶加工,绘佛像和菩萨像或书法警句名言,启迪人身智慧,也是旅游的很好工艺品。菩提树可谓全身是宝。
  余已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三宝弟子。想以杨仁山大德刊印佛经2,000余卷,丁福保居士著书400多册,释福惺法师为求千佛墨宝,走遍全国,印书赠人为榜样,故发心繁殖菩提圣树苗布施,使这圣物灵根遍布于世,给人供养,上求佛道。余几经周折,赴北京请回圣树分苗(仅一株)培育。经过努力,初步繁殖多批菩提树苗,布施到全国八个省区和台湾。在此要感谢何泽霖大居士护送7株菩提树飘洋过海到台湾定植。我繁殖菩提树苗布施之小事,竟得到师父茗山上人的肯定;已故的广东省佛协会长云峰大和尚给予赞扬,并在省佛协代表会议报告上表扬;已故的全国佛协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赠予《菩提树》墨宝鼓舞。
  为笔者在梅麓静园培育的菩提树苗。
  我作为一个佛门弟子,繁殖布施菩提圣树苗,是应尽一点微力,让“菩提”遍植,法雨普降人间。各寺院和佛教组织以及大德居士,如有发心请圣树供养者,请来函告知,以便安排布施,并附给证明书一份,以兹证明。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回重恩,下济三塗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