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本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释本性
  世界的和平基于世界的和谐,和谐的世界才是和平的世界。
  今年上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东发表了题为《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他强调,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获取智慧和力量,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妥善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为世界开太平,为各国创繁荣,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世界和谐,匹夫有责。下面,本人不揣浅陋,谈谈佛教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大家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佛教徒与地球上有良知的所有人们一样,渴望全球的和谐和安全,就象小草渴望阳光,鱼儿渴望水。但是,当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支点上方,往下探望,我们会失望地发现:这个地球,充盈着躁动和不安。局部战争、军备竞赛、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教派纷争、种族歧视、邪教猖獗、恐怖主义、贩毒吸毒、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扩大、高科技犯罪、公职人员的腐化、艾滋病横行等等人类社会的缺陷和病态,象黑色幽灵,直接间接、处处时时地向这地球上早已脆弱的和谐和安全,发出了强劲的挑战。
  佛教是一个和谐并致力于和谐的宗教。释迦牟尼是一个和谐的使者,他通过克服内在的躁动和不安、缺陷和病态,达到内在的和谐,从而脱胎换骨,获得解脱和自由,成为幸福的觉者。因此,和谐之于人类的重要价值,佛陀有着深刻的体会。如何致力于人类的和谐,佛陀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和谐的话题,佛陀有着充分的发言权。
  佛陀教导我们:世界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一个整体。各种关系,在时间上因果相续;在空间上,彼此互依。人、事、物面面相摄,层层相叠,互相牵扯,互为因果。个体的命运与全体的命运,紧密相连,生死攸关。维摩诘居士就说,自己与众生一体,众生病为己病,己病为众生病。个体无法在孤立中生存,无法在不协调中发展,他只是重重无尽世界网里的一个点。因此,世界的关系法则是牵扯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共荣才能共生,共生才能共荣。
  佛陀还教导我们:所有众生,皆有佛性,原本圣洁,一律平等。这平等不仅是指不同个人、不同群体、不同人种,而且超越人类,普及宇宙一切生命。
  为此,佛教要求我们:在与自然、社会、众生的关系中,我们要相辅相成,和谐共处;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要爱人如己,勿相残杀;要相尊重,不可相互轻视;要互相信任,不要互相猜疑;要捐弃成见,握手言和;要破除自我,放弃自私;要有平等心,不要有分别心;要互相了解,不要各自封闭;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今天,和平鸽虽然在天空飞翔,但战争和冲突的黑蝙蝠却没有飞离。
  我们打开电视,每天都可从屏幕上看到铁与血,在世界各地搏击和泼洒,受害者在哭泣,目击者在恐惧中颤抖,人类的生命保障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现实是如此的残酷,但有多少人去反省,或者说,反省了又有多少人给予更正。看看今天的世界吧,各国都在忙着发展高科技战争的技术设备。某大国还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加紧为未来的高立体、大纵深、全方位的星球大战作准备,大提高导弹盾牌计划。一些国家,核军备虽言控制,实际上在发展。生化武器的时运继续在世界上走红。各式轻重常规武器,其制造、销售市场更是火爆。这种既裁军又备战的新军赛,说明了冷战的阴魂并没有散尽,世界还笼罩在战争和冲突的阴影之中。
  佛教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因为,战争意味着杀害。佛教强烈反对杀害生命,包括人类和低级动物,认为:众生如我们一样,都怕受到伤害,因此,要将心比心,给予广泛慈悲,给予怜悯。宋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佛教第一大戒就是戒杀。《大智度论》说:“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触犯杀戒,灭绝人禽生命,自杀,教他杀,喜他杀,助他杀,同罪;死坠三恶道,及生人间,多病短命。”佛陀说:“杀动物作祭品,将导致世界的非正义。当杀动物时,神都会痛苦地吼叫。”认为战胜者将被战胜,杀人者终被杀。战争虽有正邪之分,但没有值得称赞的战争。他甚至认为,士兵战死沙场,杀一人欠一命,杀十人欠十命,因其欠下的命债,将使之无法生天。佛陀拒绝任何形式的战争,因为无论何种形式的战争都摧毁了人类、众生,摧毁了村镇。他认为,战争是通向苦难之路。不会有战胜者,只有战败者。所谓的战胜者,徒增傲慢;所谓的战败者,沉溺于忧伤。而且,没有永恒的所谓战胜者,失败紧跟着所谓的胜利。要想生活得安详和谐,必须放弃所谓的胜败,放弃战争。佛陀常说:战胜千人千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最伟大的战胜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残酷心、不平等心、贪婪心。佛教以为,战争非战争所能制止,即使一时制止了,也将埋下另一场战争的轮回。仇恨不能止息仇恨,仇恨要用善意才能化解。挑战不是去伤害,而是把慈悲给予。佛陀说:以柔胜刚,以善胜恶。强者忍弱者是了不起的,弱者忍强者更了不起。中国禅僧寒山问拾得: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自治?禅僧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且去看他。这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佛陀说,同样的观点。佛陀说:真正的胜利,真正的伸张,不是战争上的征服。赢得战争,不能赢得和平;赢得和平,恰恰是通过避免战争。他说:“非战非暴力,引向胜利。”中国古语也说,自古知兵非好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为上乘。
  佛教提倡:胜利要来自漂亮的语言,冲突要由语言——谈判去协商解决。佛陀说:“言词的说者,以舌头为武器,创造了真正的和平。”
  基于战争、暴力的非理性,佛陀要求当权者和平治国、治世。他曾对波斯匿王说:“王者应爱民如子,勿以权势压人,生命平等,没有什么贵于生命者,要克制自己恶习,宽大待人,不把自己幸福筑到别人的痛苦上,要帮助苦难者,安慰烦恼者,救济有痛者,王者为众生谋福,非众生为王服务。”又说:“王者以正法治世,不以刀杖,会得安稳。”据佛教的看法:“圣者不杀,常护众生”,转轮王也是不使武力,放弃武器,不伤众生。
  佛陀不仅反对直接的战争,也反对从事武器制造、经营。他认为,武器的增多、先进,众生的受威胁也就增大。他认为,智慧、圣洁、超载战争才是最锐利的武器。他甚至要求其弟子们少谈论战争,少谈论武器,说那没有意义,徒增暴力倾向,鼓励了战事。他说,你遇君王,别与他说什么荣耀、军队,但说死亡。曾经,佛陀一度反对僧人与军人关系过于密切,认为僧人象征和平,军人象征战争。和平的精神,也落实到了僧团中。他教导弟子,要“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并认为合和、清净,安乐为僧团三大美德。
  佛陀不仅在理论上,提倡和平,反对冲突、战争,在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的。佛陀出生于刹帝利种姓,该种姓属武士阶级,从军、征战,是他的义务。但是,佛陀拒绝了这种义务,出了家,成了一个非暴力的和平主义者。不仅如此,他成佛后,还回到家乡宣传非暴力主义,致使刹帝利种姓的许多人放弃暴力,追随佛陀。
  曾经,璃琉王三次带大军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佛陀三次亲劝琉璃王,要他罢兵和解。又有一次,拘利族与释迦族人在争夺水源,准备为水一战,佛陀阴止他们说:“以血换水,请问水贵还是血贵?”两族人听后终于省悟,放下干戈。
  《普贤行愿品》说:“众生至爱身命,诸佛至爱众生,能救众生性命,则成就诸佛心愿”。记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具特·施韦泽(1875-1965年)在其《敬畏生命》文中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他们的见解,是何等的相似啊!
  至此,我想到了印度圣雄莫汉达斯·甘地,他以佛教的慈悲力量,通过不伤害敌对者却自甘受害的方法证实了真理,证实了慈悲的强大力量。他的忍耐和怜悯避免了敌对者犯更大的错误,他的不报复,最终感化了敌对者,他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把外国殖民者赶出了印度。这是佛陀以善胜恶、以柔克刚、以和制胜的理论实践成功的生动例证。
  战争和冲突并非不和谐的惟一祸害,接着,我们将要提到的人类和社会的种种缺陷和病态,都是不和谐的动因。
  由于业力、肤色、境遇等的不同,人类有了种族、阶级之分。但是,佛教说,众生皆有佛性、本质平等,无有差别。因此,各人种、各界别,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古印度有四种姓之分,波罗门种姓,可以高高在上,享有荣华富贵;首陀罗种姓,只能作牛作马,受尽苦难。佛陀反对这种姓制度。他让种姓制中不能受教育人去受教育,让没有宗教信仰权的人去信仰宗教。他说,雨洒大地,普施芳草,没作分别,因此,要慈悲、要平等、要互敬互爱。2500年后的今天世界,种族歧视阴魂不散,在南非,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就是例子。而种族的冲突,更是方兴未艾。在斯里兰卡,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战,其血水,可以把这岛国的土地染红。我想说,各民族、各种族,都是天赋的宝贵遗产,是过去世界的证人,是现在世界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大家都有着同样红色的血液,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兄弟姐妹。
  宗教是社会良心,受到有良知人们的信仰。但是,因为一些信仰者的狭隘心态,对不同的宗教,起了分别心,区分什么是你的宗教、我的宗教。对我的宗教,尊重倍至,拥护倍至,赞叹倍至。而对你的、他的宗教,就横看竖看不顺眼,给予贬低,甚至攻击,制造纷争。历史上,佛教之外,由此引发战争,并不少见。但是,佛陀告诉我们:法无高下,惟有对机。各正统宗教都有其伟大的导师,智慧的教义,可以教化的众生。要象大海,要象大海,要象小溪,要象土地,尽纳雨水。各宗教间,要对话,不要封闭;要相容,不要纷争;要友好,不要敌视;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带领人类失落的精神回返自己良知的家园。
  而种族冲突和宗教纠争,又往往导致内战的爆发,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剑拔弩张,伊拉克的恐怖主义浪潮,是如此;巴以冲突,也是如此。
  由于信仰崩溃、宗教贬值、价值失范、道德坠落,加上社会的种种缺陷和病态流行。近几十年,邪教纷纷出笼,颇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这些邪教,出发点险恶,理论荒唐,敛财骗色,对误入岐途者及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象日本的奥姆真理教,丧心病狂,放毒气于地铁,使千余人受伤害。在我们中国,邪教法轮功,盗用佛教名词,利用佛教,又对佛教进行歪曲,攻击佛教,亵渎佛教,破坏正统的宗教秩序。又胡乱编造教义,使大量误入歧途的信徒身心受害,造成相当数量人员的死亡和精神错乱。它甚至扰乱公共秩序,反社会,反人民,反合法的政府和国家,残暴地践踏了信仰、民主、自由和人权。我们中国佛教徒给予坚决的反对。在佛时代,也有不谬误的学说横行,佛陀毫不留情地给予批判和抵制。这表明了佛陀对邪教邪说坚决破除的严正立场。
  百年之前,中国的林则徐等就大声呼吁禁烟,并身体力行,为之奋斗。时至今天,毒品乃在世界上声东击西,禁而不止,它摧毁吸毒者身体、财富,甚至灵魂。多少人因为贩毒、吸毒,去铤而走险,出卖良知,成了社会的毒素。佛陀反对生产、经营毒品,甚至与之有相通之处的酒类同被禁止。他认为,毒品弱化了人类的机能,扭曲了人类内在优良品质。
  由于人类自己的短视,盲目地破坏自然,残害环境,现在,他们反过来,向人类发出了挑战。臭氧耗损,土地荒漠化,水源污染,生物、植物种类锐减,种种资源缺乏,土地的滥用,杂乱的建设,污染的空气,全球的升温,摧毁性的自然灾难不时地席卷而来,人类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佛陀早就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生态,保护好环境。他要我们放生。他认为植物也有生命,不可损害。佛陀曾经对雨势大臣讲的七种可以兴国的国策中,其中之一就是要保护好树木花草。佛教的古寺,都是在绿树掩映中。可以说,佛教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是有预见性的;对生态环境的细心保护,是一个出色的典范。
  数年之前,我呆过某个国家。从那,我了解到了贫穷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住破草房,日晒雨淋,营养不良,缺少医疗,甚至饥饿。而在世界其它不少地方我看到多是富人,他们坐小车,吃奶油面包,海滨度假,甚至纸醉金迷,生活腐朽。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贫富差距悬殊,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富者因此不自觉地生出许多优越感,傲慢起来;而穷人,也因此越发自卑,越发怨恨,导致了他们之间内心的潜在矛盾。一旦穷人愈穷,富人愈富,矛盾的火星终有一天要酿成大火。佛陀鄙视对物质的贪婪,但鼓励争取获得日常必需品。他反对贫穷,认为绝对的贫穷会导致种种罪恶习的产生。他反对贫富不均,他的“利和同均”之教导,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近年,超级癌症——艾滋病,在美洲,灾难横空;在非洲,楚歌四面;在欧洲,阴雨绵绵;在亚洲,萧声四起;而中国,也非净土。据说,艾滋病产生于非洲大猩猩,但人类也把自己降为低级动物,吸毒、淫乱,因此,更成了艾滋病攻击的目标。佛教反对吸毒,更反对淫乱。基本五戒中,第三戒就是戒禁淫乱。认为淫乱,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身心,也损害了社会公德、家庭及妇女,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进一步,使当事人不得解脱。
  今日的世界,其缺陷与病态,何止以上所列这些。
  相由心生,战争和乱象不会凭空而起。佛就说:战争源于内在贪欲,源于优先权。他说,君王征服世界、拥有山海,没有满足,引起战争。又说:“无明为本,母子共争,父子兄弟亲族共争,王王共争,民民共争,国国共争,以共争故,以种种器杖相向加害。”如同战争,人类社会的种种缺陷与病态,其源头,何曾不如如此。可见,人类面临的危机,归根到底是人心的危机。心病要用心药治。佛陀以为:要想彻底根绝战争及种种世间乱象,那么,息灭人心的贪嗔痴,提高其内在品质,是根本性的途径。人间和平,以心地和平为基础,两者兼之,才是究竟的和平。这些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在危险中看到了希望,为我们争取世界的和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华民族是个热爱和谐的民族。中国人民一直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哲学。建立在这精神基础上的中国外交政策,信守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
  中国佛教徒爱好和谐。我们始终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冲突与战争是人类的公敌,要给予杜绝。亚洲人民不要战争。欧洲人民不要战争。法国人民、中国人民不要战争。全世界正义的人民都不要战争。我们佛教徒更不要战争。战争必须防止,冲突必须化解,必须摈弃种族歧视、宗教纷争,贫富差距悬殊必须消除,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必须铲除邪教、消灭疾病、停止军赛。国家有不同,民族、种族、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经济力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也有不同。由于背景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不尽一致。但差异不是冲突和战争的理由。差异也不能成为谋求理解和合作的障碍。差异,可以通过相互尊重、致力对话、促进交流、共同协商、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做到存异求同、休戚与共、和谐一致。尤其是在科技和信息领域迅猛发展,尊重个人价值和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世界范围内共识,地球成了地球村的今天,世界如果没有共同的合作,就无法进行综合的治理。这样,互相之间的对话、交流、容忍、前瞻、互信、互谅、关怀、自律、协商、团结、合作、互利,就显得更加重要。虽然,今天和平的力量在发展,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其重负,还是有如泰山压顶;前路,充满荆棘,任重道险。因此,不是一国一族一人可以承担,须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执着进取。世界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诚挚地呼吁世界人,放下猜疑,摆脱错觉,抛弃偏见,消除威胁,解开怨结,息灭争端,肝胆相照,同担责任,共担风险,尽己所能,风雨同舟,进一步我们抓住我们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机遇。
  中国佛教徒渴望和谐。我们始终认为:国家、种族、人类,他们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其价值平等,尊严等同,一体同心,平等不二。我们不懂得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众欺寡,以富欺穷。我们只知道,没有公正与平等,就没有和谐与安全;没有和谐与安全,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就没有全球的繁荣和幸福。
  为了人类和谐事业,中国佛教界广大信徒,尤其是我们的精英们,2000多年来,不停地为之奔走呼号。玄奘西行,法显南下,鉴真东渡,无一不是和谐之旅。就在本人住持的福州开元寺,有位前任住持宝松和尚,为了捍卫世界和谐、反对前苏联和美国大搞核竞赛,为呼吁消弭核战争,于1962年12月25日,率徒舍身自焚,以警世人。70年代末,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居士率佛教代表团参加在美召开的“世宗和”第三届大会。会上,中日代表团联名提案,建议“世宗和”领导人访问核国家,要求这些国家领导人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该提案,得到大会的通过。前几年,中国佛协主要领导访美并出席联合国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与其他宗教领袖一道,广交朋友,阐述了我们反对利用宗教推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煽动民族分裂、制造社会冲突,以及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残害生灵的严正立场,呼吁宗教界在国际社会中要遵循“兼容、交流、对话、共处、进步”的原则。今年,在我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形成“普陀山宣言”,倡导佛教“新六和”精神,即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以及世界和平。这些,表达了我们中国佛教界共同的心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