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六次东渡,感天动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六次东渡,感天动地
  中国和日本只隔着盈盈一水的东海,两国最近的距离只有四百多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可以朝发而午至。但是远在一千多年前,因造船、航海技术的限制,茫茫沧海,却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自然障碍。由于日本海有一股左旋回流,这股回流从中国大陆经朝鲜半岛,向东通往日本山阴、北陆地方,形成一条自然航路。古时候,中国人利用这条航路经由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中国文化也由此东传。但是,由日本前来中国,就不好利用这条航路。
  直到唐朝初期,日本人来华的海路,多从九州北部经壹岐岛、对马岛到朝鲜半岛南部,再沿半岛西海岸北上到辽东半岛,由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或江苏一带登陆。中国人赴日,也多走这条航路。这条航线世称北路,它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航程比较安全,但需时较长。
  七世纪末期以后,由于日本和新罗之间的关系不如以前融洽,而日本对九州以南各小岛的开发有了进展,于是放弃北路,采取南路,从九州南下到多祢岛(今种子岛)、益久岛(今屋久岛)、奄美大岛等,再由西横跨东海,到扬州或明州(今浙江宁波)登陆。由中国东渡日本,一般也走这条航路,但也偶有走北路的。这条航线较短,需时也较少,但风波之险远远超过北路,几乎每次遣使船只中必有遭遇风险覆没的。
  八世纪末期,中日之间的往来采用另一条航线,即从九州西北的值嘉岛(今平户岛及五岛列岛)向正西横渡东海,到明州或扬州登陆。其归路则横渡东海直指值嘉岛。这条航路最短,如果遇上顺风,不到十天即可到达。但鉴真东渡时,尚未开辟这条航线,他走的是最为艰险的南路。
  由于荣睿、普照带了宰相李林甫的介绍信,来到扬州后,得到了李凑的协助,准备了船只,同时采办了粮食、药品等,声称到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当时,决定跟随鉴真赴日的有他的弟子,以及道航、澄观、德清、如海,加上荣睿、普照等四个日本僧人,共计二十多人。743年(天宝二年)三月,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浙东一带发生了海盗骚扰事件,公私航行因此断绝。其时,在随行人员中,又发生了意气之争,道航认为如海品行不检,学行欠缺,不应带他同行。如海一气之下,告到淮南道采访使(注文:淮南道,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湖北应山、河南信阳以东地区,治所在扬州。采访使,各道掌管举劾所属州县官吏的官员。)
  班景倩(qian歉)那里,说道航“造舟入海,与海贼连”,又说有上百名海贼,将要进城来。班景倩听到如此报告,颇为惊骇,下令将日僧荣睿、普照以及道航等人拘捕。经过审讯调查,证明如海确系诬告,但采访使最后还是决定:“现在海贼横行,不能过海。”虽然归还了其他物品,但没收了船只。由于这意外事件,东渡计划因此夭折了。
  就这样空返日本吗?荣睿、普照并没有忘掉他们的使命。他们和鉴真商量,鉴真安慰他们说:不必发愁,寻找适当的机会再走,一定会达到目的的。接着,他们就作第二次东渡准备。鉴真出钱八十贯,买了岭南道(注文:岭南道,辖境相当于今广东(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除外)和广西大部,治所在广州。)采访使刘巨鳞的一艘军船,还雇了十八名船员。这次东渡的规模很大,也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随行弟子有祥彦、道兴、德清、思托等,连同荣睿、普照,一共十七人;还有玉工、画师、雕刻家、刺绣工、石碑工等,连同船员共计八十五人,带了包括经卷、佛像、法器、香料、药品等大批物资,于十二月下旬的一个月明之夜,从扬州悄悄启航。船行到狼沟浦时,遇到风暴,船破了,只好弃船上岸,潮水又涨到岸上,水深齐腰,天寒风急,极为辛苦。他们停下来修理船只,过了一个月,继续航行。可是船出扬子江口,在江苏海中的马鞍岛一带,又遇到风浪。在一个海岛上又停泊了一个月,等到了顺风,才继续航行。在浙江海面遇着更大的风浪,触礁沉船,船上的人仅仅逃出生命,登上了一个荒滩,既无食粮,又无饮水,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三天后被渔船发现,送来了大米和水。第八天,才来了官船,把他们运回明州。明州太守向朝廷请示安置办法,结果把大部分人遣送回乡,十七位僧人被送到鄮(mao贸)山(今浙江鄞(yin银)县东)阿育王寺。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
  第二年春天,鉴真一行受聘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讲律授戒。后来又巡游了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宣州(今安徽宣城),在各地授戒、施诊、修寺,夏末回到阿育王寺。744年(天宝三年)秋,即他们回到阿育王寺不久,又碰上了不幸的遭遇:越州的僧人知道鉴真在作东渡的准备,归罪于日僧荣睿、普照,说他们引诱鉴真,向官府请求逮捕了荣睿(普照因躲在民家未被逮去)。在押送赴京的路上,荣睿在杭州得病,因病请假治疗,后来假托病死,才得脱难。第三次东渡计划又失败了。
  荣睿、普照虽然遭到迫害,吃了苦头,却没有退悔之心,这使鉴真既高兴,又感动,更坚定了他东渡的决心。这一年冬天,鉴真改变了办法,他派弟子法进和两名随从先到福州,购买船只和粮食,作第四次渡海的准备。自己率领徒众三十余人,声称到天台山巡礼,从浙江小路,翻山越岭,拟往福州。途经宁海到始丰(今浙江天台),巡礼了天台山;又从始丰经临海、黄岩等县,取道沿海大路向永嘉郡(今浙江温州)进发。但是,留,在扬州龙兴寺鉴真的弟子灵祜出于爱师之心,和其他寺院的三纲(注文:三纲,寺庙中统辖众事的,每寺都有“上座”、“寺主”、“都维那”各一人,称为“三纲”。)一起,上书江东道(注文:江东道,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治所在苏州。)采访使,请求劝阻鉴真不要过海。于是江东道采访使下令各州郡,追踪拦截,在黄岩县的禅林寺截获了全体人员,强行解回扬州,把鉴真和他的弟子们送回龙兴寺。这样,第四次东渡计划又成为泡影。
  为了防止鉴真出国,官府责成本寺三纲监视他的行动。荣睿、普照感到:再留在龙兴寺会使官府的监视更为严密,给鉴真造成更大的困难,于是决意离开扬州。
  745年(天宝四年)二月下旬,当荣睿、普照辞行时,鉴真对他们说:
  “这样也好,你们以后再来吧,我去日本的决心不变。”
  荣睿、普照移居到同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在那里足足等待了三年。时过境迁,人们的印象渐渐淡薄了,于是,他们在748年(天宝七年)春,又由同安郡来到扬州崇福寺拜谒鉴真,一起作第五次东渡的准备。
  为了防备事情泄露,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在六月二十六日夜秘密上船,同行的有祥彦、神仑、光演、顿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思托等,加上荣睿、普照共十四人,船员十八人,连同自愿同行的,共计三十五人。由扬州新河上船,东下至狼山(今江苏南通狼山港),尚未出海,即遇风浪,漂到浙江海面,在越州的小岛三塔山避风,停泊了一个月。启肮后到署风山(约在今舟山群岛附近),又停了一个月,十月十六日启航,又遇狂风怒涛。当时海上的情景,“凤急波峻,水黑如墨”,船在怒涛中,一会儿如上高山,一会儿又好象坠入深谷。船上的生活非常艰苦,没有水,嚼生米,喉咙干得咽又咽不入,吐又吐不出,只好喝咸水,结果肚子胀得厉害。他们在大海中整整漂流了十四天,航途中经过“蛇海”、“飞鱼海”、“飞鸟海”等,最后漂到了海南岛西南角的振州(今海南岛崖县)。登陆后,别驾(注文:别驾,辅佐州郡长官的官员。)冯崇债把他们安置在当地的大云寺,在那里居留了一年。
  第二年,他们经东南角的万安州(治所在今海南岛万宁县北),到达东北角的崖州(治所在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在崖州,他们受到当地官员的隆重欢迎,住在开元寺。然后从澄迈县上船,过琼州海峡,踏上雷州半岛,经辨州(今广东化县)、罗州(今广东廉江)、象州(今广西象州)、白州(今广西博白)、绣州(今广西陆川)、藤州(今广西藤县)、梧州(今广西苍梧),溯桂江,到达桂林。都督(注文:都督,地方军政长官,主管数州军事,往往兼任驻在州的刺使。)冯占璞亲自徒步出城迎接,把他们接到开元寺。后来他和许多官员还随鉴真受了菩萨戒。这样,鉴真一行在桂林又住了一年。
  当时,广州太守卢奂特派使者到桂林迎请鉴真。鉴真接受了邀请,乘船沿桂江东行,经梧州至端州(今广东高要),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荣睿因经不住旅途的劳顿,早在振州时身体就不好,一路上经常发烧,到端州龙兴寺便逝世了。这是天宝八年的岁暮(750年初)。为了邀请鉴真,缔结中日两国的友谊,荣睿献出了自己的性命,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值得缅怀的。
  鉴真一行把荣睿埋葬在龙兴寺后的山冈上,又继续出发了。抵达广州时,卢奂率领僧众出城郊迎,把他们引导到广州大云寺。鉴真在大云寺登坛授戒,在那里过了一个春天,然后溯北江至韶州(今广东韶关)。
  自从荣睿逝世后,普照深深感到自己孤立无助了,当鉴真一行到达韶州后,他认为与其回到扬州被捕,不如设法回国,于是决意向鉴真辞别,准备去郧山阿育王寺,等待去日本的便船渡海回国。
  当普照和鉴真告别时,鉴真感念无穷。他宿愿未遂,决不甘心,决定先回扬州休息一下,再作打算。那时,他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
  不幸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旅途中,鉴真因受南方的暑热得了眼疾,虽经治疗,却毫无效果。自普照走后不久,鉴真的双目终于失明了。鉴真失明后,从韶州继续北上,由浈〔zhen贞〕昌县(今广东南雄)过大庾岭,沿赣水到虔州(今江西赣县),以后又乘船过吉州(今江西吉安)。不幸的事又发生了:第一个支持鉴真,决心随他东渡的弟子祥彦也逝世了。这一系列的打击是何等的沉重啊!
  鉴真一行出了吉州,便下赣江,过南昌,经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在庐山东林寺立坛授戒,然后向江州(今江西九江)进发。在江州,受到江州太守的欢迎。离开江州时,太守亲自把他们送到九江驿。他们乘船沿江东下,到润州江宁县(今江苏江宁),朝拜了当地的寺庙。当年阻拦鉴真东渡的弟子灵佑远从栖霞寺前来迎接。鉴真对这位善意的告密人,前嫌尽释,遂移居栖霞寺,停留了三天。751年(天宝十年)春,鉴真回到了扬州。扬州僧俗奔走相告,街道上站满了人,河里停满了船,对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鉴真一行从海南岛北归时,沿途经过十余郡,一路上历尽艰辛,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他们毫不畏难退缩,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就建筑来说,他们在振州修造了废坏的大云寺,在崖州修建了烧毁的开元寺,为该寺建造了佛殿、讲堂、佛像,并砌造了砖塔。寺塔建筑是唐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鉴真在一系列兴建寺塔的活动中,吸取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以后赴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人才,使得中国建筑艺术的最新成就东传日本,在中日两国僧众的共同努力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鉴真在五次东渡中,虽然遭到种种挫折和打击,但是并不消沉,他不顾双目失明,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毅然又作第六次东渡的准备。
  752年(日天平胜宝四年,唐天宝十一年),日本孝谦天皇(749—757年在位)派出了以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麿〔lu吕〕为首的第十次遣唐使。第二年,遣唐使返日前,向唐玄宗正式提出聘请鉴真和他的五位弟子赴日传戒的要求。因为唐朝皇帝姓李,玄宗尊重老子(注文:老子,即老聃〔dan丹〕,姓李,名耳,相传是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思想家,后来被奉为道教的创始人。),崇尚道教,他虽没有反对鉴真赴日,却想把道教传人日本,所以要求日使同时邀请道士东渡。藤原清河因日本统治者不信奉道教,不愿请道士,便建议留下春桃原等四人学习道教。这样,也就不便再请求允许鉴真等人东渡了。
  753年(天宝十二年)十月十五日,日本遣唐使一行在晁衡(注文:晁衡,即阿倍仲麻吕,原为日本造唐留学生,后来长期居留中国,当时正担任唐秘书监(掌管图书著作等事)兼卫尉卿(掌管仪仗帐幕等))的陪同下,到扬州延光寺拜访了鉴真,邀请他东渡。但是,当时扬州僧俗仍不理解东渡的意义,他们不愿年逾花甲的鉴真冒风波之险,便暗中进行严密戒备。
  为了避免官府的阻拦,藤原清河等人在鉴真默许后,驾船离开扬州,至黄泗浦(今沙州西北扬子江滨)相待,以转移人们的目标。
  正当鉴真苦于无法出行的时候,恰巧仁斡禅师从婺州(今浙江金华)来,知道这一情况,便把自己所乘的船停泊江头:等待,于是鉴真一行在十月十九日晚上,趁着夜色昏暗出发,到江头乘仁干禅师的船下苏州。他们准备的大批物品,已分成几批运送到启航地去了。当时随行的弟子有思托、法进、昙静、义静、法载、法成等十四人,另有十位同行者,共计二十四人。普照在明州得到消息后也赶来了。他们在黄泗浦会合后,四条遣唐使船于十一月十五日夜半同时启航。鉴真就这样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征途。
  鉴真一行搭乘的是副使大伴古麿的第二条船。在这次东渡中,他们在海上又遭到了风浪,十一月二十一日漂到阿儿奈波岛(今冲绳岛)。十二月六日启碇,七日到益救岛。十八日离开益救岛,十九日,“风雨大发,不知四方”,经过一天一夜的漂流,鉴真一行所乘的那条船,终于在二十日下午首先抵达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鹿儿岛秋目浦)。二十六日至太宰府(今九州北部福冈东南)。
  东渡终于成功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