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与印度服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黎海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度是一个多神教国家,宗教气氛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印度文明的古老与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宗教。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宗教成为印度人生活的最高理想。印度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是宗教职责的积累。他们认为,印度社会与西方有着显著差别,在印度人看来,西方社会注重经济和物质幸福,在一切活动中把物质幸福放在首位。而印度人则不然,印度社会注重宗教精神,一个人从出生就同宗教联系起来了。宗教不仅来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宗教力图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和社会。在印度,一年365日有366个节日。除了国庆节独立日,其余全部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人往往在家里最主要的部位摆上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所信奉的神。然而,也正因为宗教与印度人民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也绝对不可能脱离宗教这一根基。有着自己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印度人,也就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它决定了由观念引导下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宗教睦。
  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过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等也先后传播到印度。印度教是在4世纪左右由衰微了近千年的婆罗门教复苏并在吸收佛教和耆那教某些内涵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到12世纪左右,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印度的整个北方被侵占,阿拉伯人为北印度带来了伊斯兰教。到了17世纪,欧洲人走进印度,同时也带来了基督教。这三大宗教在印度都比较流行。其中信奉人数最多的要数印度教,约占教徒人数的83%。
  印度教在教义上特别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认为今生行善作恶,来生必有善恶报应。把生命理解为无穷无尽的系列生死轮回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人不论在天国和人间都不能求得永恒的幸福,为了得到永恒的幸福,就要获得解脱,既脱离无限系列的生死轮回之苦,进入超越生死轮回之外的一种境界。为此,人们必须通过修炼身心和宗教礼仪使个体的灵魂“我”同主宰世界灵魂的“梵”达到本质上的同一,最终达到解脱的目的。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使印度的服饰和民俗等无不具有极为强烈的宗教性。印度服饰艺术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形成了绚丽多彩、深富韵味的服饰文化。宗教观念不仅影响了印度服饰款式结构和造型,也影响了它们的色彩和质料。
  早在吠陀时期,人们就根据不同场合和工作需要而穿不同的服装。如当举行祭祀活动时,祭司要穿红色衣服,并包头巾,祭祀者穿丝绸衣服。到了后来,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开始穿不同式样的服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如从头巾的包法上就可看出谁是印度教徒,谁是锡克教徒。
  提到印度的服饰,人们肯定会马上联想到印度的纱丽。印度是个热带国家,一年四季的炎热气候使人们在衣着上多是薄衣轻纱。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被称为“能裹住女性所有美态的服装”,凝聚了印度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印度教典型的女性传统服装,从公元前到现在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式,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据传,纱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普通装束。
  纱丽是一块四、五米长的布料,质地从普通棉布到闪光的丝绸等,多是轻薄柔软的。刺绣图案不拘—格,变化无穷。妇女们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不同颜色的纱丽,夏季纱丽的颜色偏淡,如浅黄色、淡蓝色、浅绿色等;冬季多为深红色或浅红色等;雨季时多为深绿色。穿纱丽必须先到专门做胸衣的店里量身定制与自己的上下胸围完全合符尺度的胸衣,另外还需配一条衬裙,然后才可以将纱丽缠绕到身上,穿纱丽需要技巧,纱丽的下摆,不能太露脚趾,但又不能太长。穿纱丽走路,上坡时尤其得提防别被纱丽绊倒,也因如此,穿纱丽走路是十分妖娆摇曳的。
  每逢喜庆的日子,印度妇女都会穿起自己喜爱的纱丽,点上传统吉祥痣、涂上迈何迪,逛街串门、访亲问友。整个服装即由一条长织物组成,别具一格。纱丽可助人辨别身份。一般未婚姗良都把纱丽卷到腰部,而已婚妇女则把纱丽从头披到脚。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制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印度的纱丽不仅本国人喜欢,外国人也为之陶醉。
  纱丽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除了与其适应了印度炎热的气候以及它自身的美丽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与印度教的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在印度教中,修行者都要求尽可能少穿衣服,而大多数信奉印度教的男士则穿托蒂,这种没有接缝的无缝衣被认为是“净衣”。即使如今,在宗教活动等场合,都一定要穿用这种无缝衣,来体现印度人的修行是干干净净的。印度妇女除了身穿艳丽飘逸的纱丽、佩戴琳琅满目的首饰之外,还在前额中间点吉祥痣,这是印度妇女最具特色的传统装饰,象征着喜庆吉祥。红色吉祥痣是传统印度教女子已婚的标志。除了纱丽之外,印度妇女还有一种衣服也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叫“古尔蒂”;下身则是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励口—条纱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地向后飘去。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徒约占印度人口的11%。从中世纪起,伊斯兰教便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传人印度后,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印度穆斯林服装式样很多。男的穿外套和裤子。女的穿纱丽。溯匠装而言,一般以德里、勒克瑙、海得拉巴的服装最有名。帽子也有不同样式,勒克瑙的帽子最为著名。穆斯林妇女的服装各式各样,主要有希勒瓦尔·金巴尔,纠斯得·阿腊·巴力吗,纠斯得·西诺·巴加马,古尔达等。穆斯林的穿着各邦不一样,往往带有地方色彩。古吉拉特地区的妇女喜欢戴“希勒瓦尔”,这是—种形如斗笠的头罩。海得拉巴的穆斯林妇女喜欢穿肥大的古尔达,这是一种宽松的传统式长袍,服装上面还印有古朴的几何形图案,显得雍容华贵。孟力啦的穆斯林妇女吸取了印度一般妇女的着装习惯,喜欢穿纱丽,简便大方。喀拉拉邦和泰尔纳杜邦的穆斯林妇女却是在穿纱丽的同时,又穿上长至臀部的宽松衬衫。还有不少地方的穆斯林女子往往喜欢头上顶一个大头巾,认为这是腼腆和谦恭的象征。上面绣着各种花纹图案。克什米尔的妇女喜欢穿衬衫和戴希勒瓦尔,然后再套上肥大的古尔达。北方邦的一些城市里,女子结婚以后,喜欢穿格拉拉,有些地方的女子结婚以后也穿纱丽。
  遵循伊斯兰教教义遮盖羞体的规定,男子从脐下至膝上为羞体,妇女除手脚外,周身皆为羞体,不能暴露。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妇女,无论是在家里做家务、带小孩,还是外出劳作、办事、访友,一律长衫长裤,头上还要戴上一条黑色或白色的面纱。她们严格遵从着《古兰经》的戒律,把自己的容貌掩盖在一袭柔曼的轻纱中,不让他人明视,否则就是犯戒律之举,会受到别人的嘲讽与斥责。当然,这样的戒律,目前在一些较为开放或文化发达的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变动,面纱对这里的妇女不再是必戴的饰物。她们认为拥有一副娇美的容貌,同样是主的恩赐。展示自己的容貌,也是在展示主的恩情。
  总的来说,妇女的服装比较艳丽,主要有裙子、纱丽和紧身上衣等。裙子有各式各样,而且是五颜六色。有浅色的,也有深色的,有些裙子绣上花,非常漂亮,有些还镶有无数镜片,闪闪发光。当然,大多数女子不能只穿这种棚艮出门,外边还要再披件纱丽。印度妇女最独特装饰之一的鼻饰环也是源自穆斯林。一般说来,穆斯林的少女在十三、四岁前其服饰比较随便,生活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禁忌,但过了14岁,她就得开始穿上面纱和长袍,并且随同其父母到教堂去做做礼拜。随着岁月的洗礼和习俗的熏陶,她们渐渐从神圣肃穆的宗教氛围中,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穆斯林应守的规矩,并注意把自己严密遮掩起来。
  印度男子最为普通的服装是“托蒂”,它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不过,在城市里,印度男子的服装已经趋于西化,西装差不多是最为普遍的男子服装。此外,印度男子,特别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员在正规场合,也常穿一种很像“中山装”的上衣。
  佛教诞生于印度东部,逐渐向印度西部及南部扩展,到阿育王时代成为全国性宗教。笈多时代是印度佛教艺术的鼎盛时期,笈多马图拉式的湿衣佛像,一袭薄薄的纱衣紧贴身体,半透明的湿衣效果构造了一种含蓄神秘的气氛和效果,象征着在肉体塑造中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印度还把黄色与“佛法光辉”的佛教教义相联系,在服饰上广泛使用黄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