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纪念当代佛门高僧大德─ ─ 傅公、明公、印公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清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纪念当代佛门高僧大德─ ─ 傅公、明公、印公
  ◆ 陈清香
  近些日来,正当伤悼护持慧炬机构的傅益永老居士的离世,傅公的音容尚在脑际盘桓之际,忽闻另一曾经倡导佛教艺术的高僧明复法师,也在五月十一日舍报,傅公和明复长老,虽生前一俗一僧志业不同,但同样诞生于民前三年,同样的享年九十二,同样的护持佛法,令人觉得好似约好一起走的。
  傅公是周子慎(宣德)居士赴美前,将慧炬弘法大业所托付的三位大老之一,而继才荣春、席淑媛二位老居士之后,傅公也往生了。遗留下那推广素食护生、提倡生机饮食的活动记录与婆心著作,如为雷久南博士安排巡回演讲,傅公本人也一再的大声疾呼素食的益处,并有文字著作多篇。而最是令人难忘的是,二三十年前,傅公与才、席二老为了慧炬大厦改建、慧炬基金的调度,曾不只一次迢迢跋涉的远上阳明山双溪新村寒舍商谈,那为法谨慎的态度身影,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明复长老俗家家世烜赫,自幼诗书涵养,遍读经籍史学,因战乱而投身军旅,渡台后已届中年,遂离俗出家,依白圣上人披剃,但曾师慧峰法师、贡噶老人等,在修学领域上,遍及华严、天台、真言等大乘诸宗,为寻诸宗流布法脉,又涉猎及于韩国、日本。由于渊博的史籍蕴含,熟习历代丰富的宗门事迹,研读之余,必发而为文字般若。自弃俗受戒以来,曾发愿一不当寺院住持,二不登大座讲经,三不收出家徒众。但栖身法海,著作等身,更关心佛教教育的系统化。
  明复长老的著作全集正由门人弟子整理中,初步归纳之,大约可分类为中国佛教史类、佛教艺术类、当代佛教类及其他,其中佛教艺术类共撰述了近五十篇,包括中国绘画史中,与佛教有关的画迹、画事、画论,以及剧本四篇、艺林高僧传二十篇等,是著作中分量占最多的。至于佛教史方面,多为讨论历代寺院制度、僧官制度等,颇多创见。
  记得民国七十五年,在明复长老的倡导下,数个月的奔走筹备,国内第一分以“佛教艺术”为名的杂志诞生了,当时杂志以明复长老为创办人,慧琏法师任发行人,欧阳鲲担任社长,笔者担任总编辑,菊八开彩色精印,每册一○八页,笔者征集了当时一流的学者专家共同撰稿,赶在佛诞节前后创刊号出刊,华丽的彩色封面,精彩的内文,吸引著无数的佛教徒,加入订阅的行列。在那政府实施戒严的时代,国人是不允许赴大陆观光考察的,杂志报导了政府许可内的佛迹,当时是十分轰动的。
  为了开拓《佛教艺术》杂志稿源,并作国际文化交流,七十五年的秋天,明复长老组团访问日本和韩国,包括笔者在内的一行十一人,先参加中、日、韩国际佛教佛画墨缘展在韩国汉城百想纪念馆的展出,再参观国立中央博物馆所展出的中亚美术展,并和韩国十个佛教期刊缔约。在日本则访问了东京,参观新田栋一的金铜佛像收藏,也巡礼净土宗东京净心寺、京都知恩院,参观京都国立博物馆。并远赴接近里日本的福井县的大本山永平寺,拜见管长,感受到日本曹洞宗的千年禅风。
  明复长老开拓日、韩佛教的文化关系,真是不遗余力。《佛教艺术》杂志的发行也应是大有可为,可惜在诸多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下,只发行了四期,便宣布停刊,退还了大批欲长期订阅的读者款项。虽如此,笔者还是十分感恩长老当年的提携与倚重,开拓了佛教艺术的研究领域。
  明复长老一向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埋首著述,也很少参加教内举行的大型法会或研讨会。但在民八十七年,慧炬与觉风合办的“一九九八佛教建筑设计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却应邀出席,且为笔者所发表的〈妙禅佛寺的建筑艺术〉一文作讲评,这是十分珍贵的缘分。
  在不收出家徒众的原则下,明复长老却栽培了不少在家弟子,作佛教学术上的研究,或赴国外深造,取得博士学位,返国后,再以学术弘法。此种弘法方式,在一二十年前,是相当的特立独行,迥异一般流俗,但却是正确的,洞烛先机的,也是令人感佩的。
  以上零星数语,言不尽意,用以纪念一代学问高僧的德行。
  而距明复长老的圆寂,不到两周的光景,国内第一位博士比丘、佛教徒心中永远的导师││印顺老和尚,竟也于六月四日上午示寂,这才真的是联袂同行,一前一后的了。而慧炬佛教机构的同仁,也在端午节(六月十一日)当天一早,由庄南田董事长率队前往新竹香山的慈济道场,参加追思赞颂法会,以表景仰之意。
  印顺导师,生于民国前六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一九○六),享年一零一岁,是近世佛教史上,罕见的思想家,以多病孱弱之躯,长年浸淫于著作,而所涉猎相关的教义、宗派、教史等范畴,上下两千余年,纵横印、亚大陆,其时空之广博,考据之周详,立论之精辟,被誉为玄奘大师以来的一代巨擘,因所有论著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导师五十八岁时, 自认因缘已了, 无话可说。但更博大精深的学术钜著,却都完成于六十岁之后,例如六十二岁撰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六十六岁完成《中国禅宗史》、七十岁完成《中国古代民族与神话之研究》、七十五岁完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八十岁出版《游心法海六十年》、八十三岁完成《印度佛教思想史》等,直到八十九岁尚写了〈起信论与扶南大乘〉一文,一个已经超过花甲之龄,疾病缠身的老人,还有这样旺盛的写作能力,谁能及之,真是古今无双!
  自从导师八十岁以后,教内的四众弟子,便一直不停的筹备祝寿事宜,或撰写出版庆寿学术论文集,或召开印顺思想学术研讨会。此岸研讨未竟,彼岸更接著续开。今年会毕,来年再会。年长的学者已然撰述,把话说尽,中青代的佛教学者再相继之,其内容涉及导师思想者,固然名正言顺的是为景仰导师,而研究领域不及于导师思想者,也同样的祝贺嵩寿。现在导师圆寂了,另一种纪念形式的研讨会,更正蕴酿中。导师对教界、学界的影响力,实无出其右者!
  导师对于周子慎居士创办慧炬佛教机构,也是十分支持的。导师曾经和南亭长老、丘汉平居士、周子慎居士等四人共同组成了“国际文教奖学基金会”,在其抛砖引玉下,各种奖学基金会纷纷跟进成立,民国五十年,正式成立慧炬社,发行慧炬月刊,成立大专佛学社团。而最感人者,是当原始慧炬社的二层楼房,欲改建加盖而缺乏经费时,导师慷慨赞助了三十八万元新台币,做为随喜乐施,此事载在导师所著《平凡的一生》中。导师说:
  从奖学基金而引起成立大专院校的佛学社团,使台湾佛教年青化,宣老的功德是不可没的。
  导师对于佛教艺术的弘扬是鼓励的,民国七十五年,笔者编辑《佛教艺术》杂志时,很幸运的获得导师惠赐亲手所写的墨宝,刊登于第二期首页。慧炬的同仁也曾经多次组团远赴嘉义的妙德兰若,向导师请益佛法,如早在颜宗养担任主编时,由席淑媛老师带队,一行人约六、七人专程前往。近年郑振煌老师也曾率领慧炬佛学会的会员向导师问安探病。 
  导师因年事已高,教内学界同仁开始以撰写论文方式向导师祝寿,民国八十年,笔者应恒清法师之邀稿,草成〈中国最初的佛教造像〉一文,与教内其他学者的大作共十六篇,结辑成册,以为导师八秩晋六寿庆论文集,标题曰:“佛教的思想与文化”,由法光出版社出版。民国八十四年,再撰〈佛教花供涵义及历史源流〉一文,用意在于“华香礼敬,以祝嵩寿”,此文的前言中,略述民国五十四年,笔者初次赴哲学系教室,听闻导师讲授佛法的情景。此文也和其他大德论著计二十三篇,结辑成《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标题曰:“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由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大凡修持有成、道德崇高的祖师大德,弟子们总会留下师父的顶相,也就是肖像画。导师生前自年轻起,便有无数的画家、雕塑家、匠师为导师画像塑像。慧炬也曾于四五三期刊登了吴三门、陈阳熙等匠师所画的印公肖像画,均为彩墨画。另外,杨英风大师也曾塑作导师的坐姿像,同样刊在四五三期艺苑栏。而慧炬四六七期封面,则刊载了施并锡的油画顶相,以恭贺印顺导师九秩晋八嵩寿。本期封面特刊吴永猛(济宽)所画彩墨印顺导师半身像,封底则刊登谢毓文所塑作的铜铸导师全身法像,一为平面,一为立体,两者均以写实的手法描述出一代高僧深邃广博的学养、精湛刻苦的修为。观者除了借艺术作品,感受到导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之外,尚可欣赏那细细的毛笔描线的流畅韵味,与那几与真实导师同样容颜姿态的铜铸艺术之美。v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