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怎样纪念慈老恩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律航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怎样纪念慈老恩师
  作者:律 航
  慈老师父示寂于民国四十三年农历四月初四日。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觉快到一周年了!世人睹琴书而黯然伤神,亲手泽而潸焉出涕。凡未证无生法忍者,亦何能例外。况我所住与慈老关房同在一室,行住坐卧,俨然在目,诚所谓橱内衣钵依然,而慈悲音容已杳;遗稿手泽犹新,而畴昔謦欬安在?睹物思人,欲哭无泪,徒呼负负而已!
  日前主编《佛教青年》季刊的自立同学,以老师逝世第一周年快到,敦嘱作文登刊纪念。我应命之后,略加构思,百感交集,唯觉悲痛与惭愧,涌上心来,真不知从何处说起。无已,只好将师父的临终遗训,和身后事业,从头加一检讨,究竟做到了几分?痛自忏悔与奋勉,并望同门大德惠予指教。
  一、慈航遗训刻碑留念(慈师亲书)
  (一)‘奉劝一切徒众,时时反省为要,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这四句话,是教我们每日做反省的工夫。贤如曾参,每日尚三省吾身。我们曾否做过反省的工夫?究竟每日功过各有多少?要坦白,要悔改,切勿自欺。
  (二)‘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这四句话是教我们随时随地度化众生。究竟我们救度众生的工作,怎样去实行?是否尽到最大的努力?
  (三)‘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望尔广结佛缘,自度度他宜早。’这四句话,是教我们建道场,结佛缘,及早自度度人。我们究竟曾建几处道场?度化若干人?不可不彻底检讨。
  二、要怎样做一个今后中国佛教的僧青年
  这篇遗著,是慈师圆寂不久以前抱病而作的,登在《佛青》的创刊号,今日重读,想见老人悲心流露,可泣可歌,提要检讨,惭愧无地。
  (一)先要立志;是教我们效法历代祖师和一切大善知识,各发大愿,如何弘法利生,如何成佛作祖,语重心长,何啻耳提面命。究竟我们曾否以至诚接受遗训,恳切发过何等大愿?
  (二)以行填愿:是教我们潜修密证‘行持、苦行、慈悲’,三大要素,不可偏重文字和语言。在练习‘口头和文字’之余,应研究如何修戒、修定、修慧的三无漏学,这才是担当佛教大事业者。这段话真是僧青年金科玉律。我们平日究竟如何修行,可以与慈训对照一下,就可恍然明白了。
  (三)自利利人:这一段话是老人以旁边观察青年人,偏重于两点:一是偏重于文艺,忽略了佛学;二是偏重于学问,忽略了行持。都是佛教不好的现象。历举许多以才学自命的僧人,终归堕落还俗。我常觉得出家人若专以文学问世,真是舍其所长而用其所短了。
  (四)福慧双修:这一段话是老人教我们双修福慧。怎样修福呢?每日礼佛,念佛菩萨圣号,持咒,受持一种经每日诵念。怎样修慧呢?阅藏经,或专门研究那一种经论注疏,看到欢喜的,写成短篇散文,投登佛教各刊,结结法缘。再加之事事自己多吃一点苦,多给人家一点快乐,最要紧的就是:‘心地要慈悲,思想要真正,志愿要坚固。’这真是老人家苦口婆心,为我们立下了铁的教条。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上来教训,何啻释尊双树下的《遗教经》。我们究竟实行了几分,个人须得以至诚去检讨和忏悔。
  三、慈师身后事业筹办的经过和进度
  慈老人示寂后,由生前好友及皈依弟子,发起组织‘慈航法师永久纪念会’。本会中心工作,为修建塔墓、纪念堂、编印遗著、维护学僧等,但塔墓已于奉安前建妥,纪念堂因款巨难筹,公议暂行缓办。内院现有学僧,遵照遗嘱照常安住,由静修院及护法会维持。惟编印遗著工作,关系慈老一生弘法利生上甚为重要。且搜集遗稿,编辑审查,以及筹集资金,订购纸张,在在均须慎重办理。兹将进度情形,分述如左:
  (一)苏屯圃居士志报师恩,牺牲一切,独力苦干。现已编辑《慈航法师全集》,共五编,十四册。计如下:第一编《相宗十讲》,全装一册;第二编《大乘起信论讲话》一册;第三编《十二门论讲话》一册;第四编《成唯识论讲话》分装五册;第五编《菩提心影》分装六册。以上各编,复经白圣、道源、南亭、道安诸大法师,赵夷午、钟槐村诸大居士,分别审查完竣,随时可以付印。
  (二)筹集款项,由本会财务组负责,除由纪念堂项下接收壹万余元外,大部份皆由南洋信徒分批捐汇,及台湾信徒会费零星汇集,统由自立法师掣给收据,分别登记。上列各款,历由财务组按期列表,详报在案。本年一月,经常会决议,定购印书纸一百五十令,共用台币二万六千余元。又经赵夷午老居士斡旋,复蒙台湾纸业公司捐赠八令,共计印书纸一百五十八令,均存该公司仓库,本会收执提货单,随时可以提用。惟现款仅存台币四千余元,须待香港优昙法师经手所印《菩提心影释疑编》寄到,作流通资本,方可辗转付印其他各编。
  四、结论
  呜呼!绿莪废读,同感孝思之深;岘山堕泪,方知慈悲之大。况慈老恩师,奖掖我出家,玉成我闭关,讲授诸大乘经典,尤其鼓励我一心专门念佛,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于万一,区区上述各节,又何足云乎哉!
  ——本文曾刊于《佛教青年》第五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