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以佛教为例略说宗教与哲学的不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佛教为例略说宗教与哲学的不同
  任继愈先生是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但他关于宗教本质及其与哲学的区别,描述和分析得很到位。他认为,“人类接受宗教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进入宗教信仰,一个从信仰的角度直接进入宗教。前一种从认识论的角度引导人进入宗教信仰,如佛教,先通过哲学的分析、概念的分析、逻辑问题,引导人走向信仰宗教,特别是佛教中的因明学,西方学者称为佛教逻辑。因明学与逻辑有区别,它也讲逻辑,从现象界的认识、概念、推理、判断都有,但因明学是为宗教服务的认识论, 它不是引导人得到逻辑的结论,而是引导人脱离现实,走向信仰。另一途径,直接从信仰开始,否认推理、判断、逻辑思维的作用。他们把理性思维看做认识天、神的障碍,必须超脱了这些理性思维、科学的分析,只用直观体认天的存在。这两种途径在宗教学中都存在,而且互相补充,但归根结底,它建立一种虚幻的世界观,这是宗教的根本立场。 如果光看到一些逻辑性的论证,就认为它是哲学,不是宗教,就会被现象所迷惑。”
  尽管佛教是“先通过哲学的分析、概念的分析、逻辑问题,引导人走向信仰宗教”,但是,与其说佛教是“以学立教”的,毋宁说佛教是“以教立学”的。任何的宗教,都不可能是先有“学”,而后有“教”。因为宗教的核心是信仰。诚然,存在一个“是先理解,后信仰?还是先信仰,后理解?”的争议。是的,信仰包括某种深刻的理解,但理解并不是信仰的全部。人的理智是有限的,对人的理智而言,信仰高于理解。仅仅诉诸人的理智,诉诸人的理解,不可能达到信仰。在理智或理解与信仰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要想达到信仰,必需一种精神的飞跃。(这个飞跃,并不仅仅是否定、扬弃和升华。)
  就佛教哲学来讲,它不是正面地积极建立一套学问,虽说它有数百卷的经文,但它基本是以遮诠之法,从负的方面立其所谓“学”,其目的是要“破”掉人们所执迷其中的学问。与道家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庶几近之。它甚至有勇气、有智慧去否定佛“法”自身。比如在号称“六百卷雄文之心”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把五蕴、十八界、四谛等全否掉了。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之学,乃是为了使人开悟,针对人的理智、理解上的种种相异的习惯、成见,临时设出的方便法门,是启人觉悟的权宜之法,是因“教”而立“学”。到禅宗的棒喝,就更突出了个体性、对象性、情境,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特点。根本不追求普遍有效的知识化、合法化的表述。
  任继愈先生还说:“宗教之所以为宗教,有它的本质部分和外壳部分。外壳部分,是它的组织形式、信奉的对象、诵读的经典、宗教活动的仪式,等等。这些方面,因教而异,各不相同。宗教之所以为宗教,还有它的本质部分,本质指它所信仰、追求的领域是人与神的关系或交涉。用中国古人习惯的说法即‘天人关系’。宗教涉及的范围既在社会生活之内,又在社会生活之外。宗教要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吉凶祸福问题,同时又要借助超现实的外在力量。”
  “哲学用理性、思辨的方式,去探索、分析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宗教以信仰和直观来探索、 解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哲学至少承认有些问题还搞不清楚,不便贸然下结论, 宗教不承认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搞不清楚的问题,人生中遇到的一切疑难大症,宗教都能手到病除。”
  这就是所谓宗教的不但“超”,而且“克”。“超克”这个词本是傅伟勋先生爱用的。我特别赞赏其中的“克”,很传神,所以才做了一点发挥。这个“克”就是宗教与哲学的不同处,即不仅是分析和探索,而且能够“解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同样的,我对“信仰”的“仰”,也十分地重视,没有“仰”,“信”又如何落实?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佛教的因“教”立“学”、立理论、立法门:
  “《法华经》的‘开佛知见’,是一种建立佛教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它有哲学意义和宗教意义,而宗教意义占主要地位,它的理论的建立,目的在于巩固宗教信仰。”
  “《法华经》对文化知识落后的阶层,指出了另一条趋向成佛的途径,即偶像崇拜、偶像供养。它提出建庙、造塔、塑佛像,装饰佛寺建筑,都可以使人得到解脱,最后成佛。即使没有这些物质贡献,信奉者只要虔诚礼拜、歌唱、讴颂佛德,乃至‘合掌’、‘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方便品》)。”
  注:任继愈先生的论述引自《天人之际》第149页、161页、26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