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思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十五)
  1.1.4.6.2 向前发展的促成矛盾
  1.1.4.6.2.1 存在与意识
  人无疑是会向前发展变化的。依据唯物辩证法来说,事物向前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对立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向前运动和发展变化。既然如此,那推动人向前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一点,马列主义似乎探讨的不多。这里依据唯物辩证法探讨之。
  人包括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两大部分。马列主义强调,“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这里的“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语,但是马列主义没有对物质身体的物质与客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细致的区分,没有提出物质身体的物质与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而是统称为物质。这虽然没有多大错误,可是对某些问题的解答会碰到一些困难。人体作为一个独立性事物,在于周围事物发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时,会作为一种矛盾,改变客观物质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矛盾。物质身体存在矛盾,精神世界也存在矛盾,这两种矛盾均对人向前运动和发展变化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物质身体要经历合子时期、胎儿时期、婴儿时期、少儿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死亡时期这些过程。这些时期的物质身体不同,就在于物质身体的内部矛盾作为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与外因发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后而产生的;精神世界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意识实体/精神实体将会作为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与外因发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不是如此,那每个人处于相同的物质环境,并与之发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后,就应该产生同样的感觉感受,产生同样的思维思想,产生同样的意志活动,产生同样的行为活动,产生同样的语言,产生同样的创造力,产生同样的意识,产生同样的……社会实践确实如此吗?因此,马列主义断然说“存在决定意识”也是不对的。
  若真的存在“存在(物质)决定意识”的事实,那人人到同一间房子,到同一个环境,到同一个国家,就应该产生同样的感觉感受,产生同样的思维思想,产生同样的意志活动,产生同样的行为活动,产生同样的语言,产生同样的创造力,产生同样的意识,产生同样的……因为你的观点是“决定”,而不是相互作用。这种逻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在内。存在(物质)作为一个因素作用于意识,仍然是一种外因。既然是外因,就不是决定因素,这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己的观点。又,若真的存在“意识反作用于存在”,那意识真的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吗?意识是直接作用于物质的内部,还是直接作用于物质的外部?意识是直接作用于物质所含的电量,还是直接作用于物质所含的质量?意识是直接作用于物质的运动速度,还是直接作用于物质的寿命?意识是直接作用于细胞的运动变化,还是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寿命?意识是直接作用于电子、原子、分子、离子、夸克的运动速度,还是直接作用于电子、原子、分子、离子、夸克的寿命?……可见,意识是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的,而只能间接的,宏观上通过物质身体的运动去作用于物质世界(存在)。马列主义既然说“存在决定意识”,那又如何能够出现“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既然存在已经决定了如何思维思想,决定了思维思想的进程,决定了既定的感觉感受,决定了具体的行为活动,决定了具体的意志动向,决定了具体的意识反映,什么都决定了,意识如何进行反作用呢?马列主义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真的如此,那社会中大家的意识就应该一致,不会提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会提出唯我主义、享乐主义,不会提出教条主义、土匪主义,不会提出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会提出唯心史观、唯物史观,但真的如此?
  从某种角度说,马列主义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毫无意义。这是一种空头理论,因为你不能通过这个理论进行实践,也不能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注定会使自己出丑!我深深相信,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本人也从没有说过、写过、读过、听过这样的思想。
  对于存在(物质)与意识,只能说相互作用,而不能说谁决定谁。我想马列主义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本义应该是“存在与意识是相互作用的”,而且这样说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中“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马列主义之所以出现用词上的错误,恐怕与唯心主义的说法有直接关系。唯心主义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马列主义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存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能进行检验,也不能进行实践。只有能检验的,可以实践的理论,才有存在的价值。
  若按照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进行解释,就非常清楚,而不是昏聩糊涂之论。物质身体内部矛盾作为最基本、最主要、最关键、决定性的因素促成物质身体向前运动和发展变化,精神实体/意识实体内部矛盾作为最基本、最主要、最关键、决定性的因素促成精神世界向前运动和发展变化。身心相互之间由于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因此,身心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身心向前运动和发展变化。但对人来说,最主要的当然是精神因素。若以物质身体来论,人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白痴、植物人、残疾、严重疾患、神经精神病之类,也同样存在物质身体,但他们又有多少乐趣呢?正由于精神世界的推动作用,所以,就算患有残疾、严重疾患、神经精神病,仍然可以拥有眩目的人生亮点,仍然可以引起世人的尊敬、仰慕。我想“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死了”这样的感慨不在少数。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说:“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这就表明,物质身体/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有个主要矛盾/主导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确认的问题。在涉及到两种以上矛盾时——这里的,物质身体与物质世界的矛盾,物质身体的矛盾,物质世界的矛盾,精神世界的矛盾,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矛盾,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矛盾——更加应该注意区分主要矛盾/主导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能混同起来。如此则应该这样看待身心问题/存在与意识:
  1、在物质世界里,物质世界的矛盾是物质世界向前发展的主要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2、在物质身体里,物质身体的矛盾是物质身体向前发展的主要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3、在精神世界里,精神世界的矛盾是精神世界向前发展的主要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4、在存在与意识的对立中,意识是使身心向前发展的主要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这里说的“决定”不同于唯心主义所说的“决定”。
  5、在存在与意识的对立中,在精神世界里的对立中,在物质身体里的对立中,在物质世界里的对立中,总是有一种矛盾处于主要的、主导的地位,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总是有矛盾的一方处于主要的、主导的地位,它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而矛盾的另一方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6、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的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并非是绝对的,而是会变化的。即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变为矛盾中的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样地,矛盾中的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可以变为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上面1~5所说的矛盾中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普遍意义来说,我在1~5中那样说了。但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将之绝对化,唯物主义提出了物质决定/绝对的第一性——物质自始至终都是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唯心主义则提出了意识决定/绝对的第一性——意识自始至终都是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些说法是很难得到验证的。
  ——这样,相信大家可以普遍接受“存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观点了。
  本书为了避免引起机械的学习马列主义者强烈反对,暂时采取马列主义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但这并不表明这个观点就是对的。我必须给马列主义追随者一条出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观点就会删除。把它们放到回收站中去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唯物辩证法所必须接触和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1.1.4.6.2.2 存在与意识反映
  唯物主义/马列主义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这句话是有毛病的。
  意识世界/精神世界有:
  1、意识生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2、爱与恨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3、知与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4、善与恶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5、烦恼与解脱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6、禁欲与贪欲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7、知知与无知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8、傲慢与谦虚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9、怒火与温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1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可以有成千上万的不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甚至要以亿为计量单位才能将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达清楚。此外,意识世界/精神世界尚有形式逻辑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运动发展规律,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这些规律中,每一项规律均可有成千上万的不同的表达,甚至要以亿为计量单位才能将精神世界的每一项规律表达清楚。
  意识世界/精神世界的规律,均不是物质的规律,也不是物质在大脑中的反映,更加不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如果真的存在——意识世界/精神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运动发展规律,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这些规律,均是物质的规律,均是物质在大脑中的反映,均是物质存在的反映——这样的事实与逻辑,那是不敢想象的!当你一一将意识世界/精神世界的规律以“物质的规律,物质在大脑中的反映,物质存在的反映”进行解释时,你自然会发现,那是荒谬绝伦的!
  存在=物质,意识=物质存在的反映,但问题是:物质存在=物质实体和物质作用;而且物质存在具有质量、重量、形态、色泽、硬度、密度、电量……等量度,这些量度也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如此则,这些量度(是物质存在的反映)与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的关系究竟如何?质量、重量、形态、色泽、硬度、密度、电量……等量度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唯物主义却只承认,质量、重量、形态、色泽、硬度、密度、电量……等量度(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而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
  又,存在=物质,即存在=物质实体和物质作用。然意识/精神=?若坚持身心同一论,则就意味着物质作用〖大脑物质作用、细胞物质作用、基因物质作用〗=意识/精神作用,但问题是:物质作用∈物质,而物质=存在,这样,意识/精神作用=存在,还是=不存在?若意识/精神作用=存在,则与身心同一论的观点、马列主义的观点、人死永灭论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因为他们不认可意识/精神作用=存在;若意识/精神作用=不存在,则与这里的推论是相互矛盾的。——如此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应该相信谁?
  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这句话并没有正确的将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以及物质对意识的作用揭示出来。这里再简单探讨一下。
  第一,物象、概念确实与物质的存在有莫大关系。有什么样的物质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物象、概念。物质存在是形成物象、概念的基础之一。然而,离开现有的物质存在,物象、概念也是可以形成的。比如,金星内部、银核、天女座星系、食变星的推测、科学预言、未来的幻想和憧憬……这些物质存在,与大脑/意识没有直接接触,可我们依然可以凭借已有的物象、概念构造出新的物象和概念,因此,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二,同一个物质存在,在不同人的眼中看来,所形成的物象、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往往不同。若“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则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个物质存在时,对该物质存在的反映就应该是相同的。然而,这却并非实际情况。可见,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三,同一个物质存在,在不同生灵的眼中看来,所形成的物象、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往往不同。比如,水在人看来是水,而在鱼看来却是其家园;粪便在人看来是肮脏的,而在粪虫看来却是其美餐;猴子喜欢在树上生活,羊却恐惧在树上生活;新生儿看西施,白痴看西施,鱼儿看西施,健康男人看西施,女人看西施,变态人看西施,鳄鱼看西施,老虎看西施,寄生虫看西施,他们各个反映不同;牛的眼睛,蝗虫的眼睛,蝙蝠的眼睛,驴的眼睛,比目鱼的眼睛,人的眼睛,色盲的眼睛,狗的眼睛,看同一个东西,反映各个不同。由此可见,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四,在意识世界中,所形成的物象、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并不是物质存在本身。比如,食物这个物象、概念,在人饥饿时,并不会因为意识中有食物这个物象、概念,就会让人解除饥饿;水这个物象、概念,在人口渴时,并不会因为意识中有水这个物象、概念,就会让人解除口渴;心中想着火时,人体也并不会因为意识中有火这个物象、概念,而燃烧起来,或温暖起来;嘴上说厕所臭死了,可是嘴却并没有变为厕所。这样,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五,我们在认识物质存在时,认识往往是在物质存在之后才形成。即境先识后。若武断的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就意味着意识/认识与物质存在是同时生起的。但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出现。
  第六,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是依据物象而建立的。物象会因为物质存在的动态进程而改变,这样,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也会因为物象/物质存在的动态进程而改变。物质存在的动态进程能体现出,实在性与虚幻性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样,物象会随着物质存在的动态进程而体现出,实在性与虚幻性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同样的,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也会随着物象/物质存在的动态进程而体现出,实在性与虚幻性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但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执着于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且认其为真,而忽视其假。如此以来,物象、概念、思想、想法、角度、立场、深度、广度、预见、联想偏重于实在性,而忽略了虚幻性。也就是说,意识不能时刻作为物质存在的反映,而是时常受到意识世界的惯性影响,会对物质存在产生颠倒之见。这样,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七,物质世界不存在名声、权利、金钱、女色、地位……,而精神世界存在名声、权利、金钱、女色、地位……的追求,且往往认为名声、权利、金钱、女色、地位……实有;物质世界不存在伦理、道德、法律、典章、制度……,而精神世界存在伦理、道德、法律、典章、制度……的约束;物质世界不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而精神世界存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的争论与运用,且往往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实有。这样,断然说“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并不准确。
  第八,如果按照“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这个逻辑,在神经精神病学中运用,我相信必定会闹出大笑话!——具体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者可做一番实验,自然会知道“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荒唐透顶的!
  第九,物质世界没有颠倒妄想,而精神世界存在颠倒妄想。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空间、时间并非具体的实物,而百姓却往往以为空间、时间是具体的实物……如果“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则就应该是:物质世界没有颠倒妄想,精神世界也不存在颠倒妄想。但这决不是真实情况。
  第十,物质世界的运动几乎都是被动运动,而精神世界的运动却是以主动运动为主。如果“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则意识的运动也应该是以被动运动为主,而不会出现主观能动性。但这决不是真实情况。
  ……还可以列举一些。主要的就是上面的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意识的性质与物质的性质存在明显的区分。不能简单地用“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来描述意识的性质。
  意识的内部矛盾性才是推动意识世界向前发展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意识世界向前发展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那就应该是:物质世界没有感觉感受/情感情绪、思维思想、主观能动性,意识世界也没有;物质世界没有颠倒妄想,意识世界也没有;物质世界没有迷信、神意志论、欺诈、恶毒、诡计……,意识世界也没有。……那将是怎样的逻辑呢?
  1.1.4.6.2.3 死亡的促成矛盾
  人的死亡,主要由疾病、水溺、火烧、饿殍、仇杀、自杀、官杀、窒息、毒死、摔死、车祸、战乱、恐怖活动、生理命尽、自然灾害等等引起。
  这些条件与人体发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必然是双向的。你对我进行作用,我也对你进行作用,不可能只有你对我进行作用,而我却不对你进行作用。但依照人死永灭论的观点来说,自然是人死亡之后,就只有单方的作用,而没有反作用。人死永灭论最常用的观点是身心同一论——细胞肉体与精神世界同一论,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人向前发展的最基本、最主要、最关键、起决定的因素,当然就是细胞了。好了,就按照他们的逻辑进行一番推理,看看结果如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关于细胞与精神的关系、大脑与精神的关系可以参看后面1.4.8~1.4.10内容,这里主要从人的发展角度进行说明。
  推动人向前发展,主要有八种矛盾,但按照人死永灭论的逻辑——细胞肉体与精神世界同一论,或马列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自然是细胞肉体起到最主要的推动作用。人体每分钟要死亡上亿个细胞,又同时补充一部分细胞,到底是死亡的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还是新生成的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到底是心肌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还是肝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到底是脑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还是生殖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到底是乳腺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还是胰腺细胞促使人向前发展?我想,理智的人,社会阅历丰富的人是不会相信细胞是推动人向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否则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存在了。
  凡是存在的必然灭亡。细胞作为存在的一物,也必然灭亡。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很多,除细胞自身的寿命是一个根本原因外,其余尚有放射线、紫外线、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也可导致细胞死亡。另外,疾病、水溺、火烧、饿殍、仇杀、自杀、官杀、窒息、毒死、摔死、车祸、战乱、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等导致人体死亡,细胞也会随着死亡。细胞主要含有碳(C)、氢(H)、氧(O)、氮(N)四种元素,这些元素大约占细胞(原生质)总量的98%,另外还含有磷(P)、硫(S)、氯(Cl)、钠(Na)、钾(K)、镁(Mg)、钙(Ca)、铁(Fe)等八种元素,约占2%左右。此外,细胞还含有微量元素。在人体死亡过程中,无非就是外界的因素/进入人体的外界物质与人体各种元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点,相信很容易弄懂。这里细胞/元素与外界物质/元素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死亡过程,还是死亡之后都将永恒存在。人体死亡时,精神世界会是如何的呢?《西藏度亡经》、《埃及度亡经》中就描绘了人体死亡过程中宏观物质身体解体时对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虽然那些过程我们暂时还没有经历,但从常识上说,生前的肉体对精神世界确实存在作用则是很容易证明的,自然可以由此推断出人体解散时精神世界会出现反应,此即宏观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精神世界不属于物质范畴(身心异同论),进行分析,则精神世界就应当是永恒的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否则“决定”、“反作用”就不存在了。
  在人死永灭论中,细胞/元素与外界物质/元素相互作用之后,细胞的元素在解体之后与外界物质的相互作用仍然是存在的,他们无法否认,也否认不了。但是精神世界与细胞/元素、外界物质/元素的相互作用在人死亡之后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们的观点是精神永灭。这种推论将会出现逻辑背谬。生前的细胞/元素、外界物质/元素与精神世界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呢?大脑发育过程,就受到精神世界、外界环境相当大的影响,否则狼孩、伤仲永故事就不存在了。碘缺乏病、遗传病、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已经证明细胞/元素、外界物质/元素与精神世界存在相互作用的必然性。既然存在物质——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就不会出现相互作用之后,精神世界永远消失——没有任何数量和性质——的局面。因为作用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就如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不会出现相互作用之后,一方继续存在物质/能量,而另一方不存在物质/能量。比如,鸡蛋与石头相互作用,鸡蛋会在相互作用之后消失,发生数量和性质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物质/能量,而不是永远消失——没有任何数量和性质。马列主义既然承认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截然不同,就意味着精神世界也存在某种性质,而不是没有性质。何况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的差异非常巨大,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这也表明精神世界存在某种性质。既然存在性质,按照质量互变规律分析,就自然是存在数量和性质上的转变,而不会出现数量和性质的永恒扬弃。
  在人死永灭论中,物质身体/细胞肉体是推动人向前发展变化的唯一动力,只有也只有当物质身体/细胞肉体出现运动变化之后,人的精神世界才会运动变化。这显然违背常识。尤其是参看1.4.8~1.4.10内容之后更加容易否定此说。在人死续存论中,推动人向前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八种矛盾,八种矛盾中既有物质性因素,也有精神性因素;既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矛盾。这样的观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自人诞生起到人死亡过程都始终受到八种矛盾推动和制约,没有逾越。导致人死亡的诸多物质性因素,没有一种因素可以产生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它只能也只能推动物质身体/细胞肉体从一种物质形态向另一种物质形态转变,而不会使得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活动永恒泯灭。因为导致死亡的物质性因素没有办法直接作用于精神世界上,这种作用当然就如同刀斫虚空、阳光、流水一般,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更何况就算导致死亡的物质性因素能够直接作用于精神世界上,也不会永灭。因为事物发展会遵循间断与连续的对立统一规律。既不会有永恒的间断存在,也不会有永恒的连续存在,否则任何事物都将是永恒静止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