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当和尚遇见钻石(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事实真相是:烟囱之所以在那儿,是因为一个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的铭印迫使你看见烟囱,你被迫意识到烟囱的存在。你通过一个行为制造了污染,以及产生污染的污染源;那个行为(1)先于该行为所引发的结果,(2)行为的内涵类似于结果的内涵。在世界的另一端,由杰出非凡的思想家所累积的数千年智能指出,性的淫乱正是污秽的、充满恶臭的环境的起因。
对于这个说法,你不必相信,也不必不相信,只要试一试即可。彻底根除如前所述、可能损及公司员工士气和道德的事物,然后观察公司的环境是否变得更加美好宜人。一切眼见为信。
问题(34):在你周围的人不可信赖。你交代他们一个工作,你从来不放心他们是否会替你完成。你必须把每一个任务交给3个不同的人去执行,以确保任务圆满达成。你也必须事事躬亲,紧盯每一个细节,既耗人精力又缺乏效率。
解决方案:为了确定你周围的员工足以信赖,你可以采取主要的行动之一是:在你的婚姻关系中,或类似的家庭义务中,保持忠贞不渝、信赖可靠的态度。在现代的社会中,已经不时兴谈论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忠诚与依赖,然而根据万物潜能的法则以及行为铭印的法则,这是我们所能采取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以确保私人生活与工作生涯的稳定。
我成长的时期,正值越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伴随战争而来,反对上一个时代对于发动战争、婚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拥有权等等的愚蠢观念。在我居住的城镇上,我自己的母亲是最先几个离婚的人之一。我记得,她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不但引来街坊的指点和议论,而且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必须努力挣扎地谋生。
然而,一时兴起闪电结婚,加上日后轻率离婚的行为,常常是在两人生儿育女之后;孩子是离婚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当事人心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铭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观感。满载西藏智能的典籍明确地指出,缺乏西方文化所谓的社会秩序,是我们无法信守彼此之间的承诺的产物。最简单的实例是,在美国一座城市的街道上,一个人随地丢弃一个纸杯,丝毫不考虑这一举动将对下一个行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希望你的员工可信可靠,你必须先成为爱人子女可以依赖的人。
问题(35):你经济不独立,你无法自主,特别是没有征询他人的意见,你无法做出任何关于财产方面的决定。
解决方案:你必须非常严格地尊重他人的财物和空间,才能够化解问题。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你必须小心谨慎,在未获其他部门或经理明确的同意之前,不可擅用他们的财物和资源。或者,当其他人有所需求,而你又有职权和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你应该拿出你所拥有的资源;简而言之,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你应该和其他的经理人员分享资源。
此处所提出的是一个“一体”的概念。大约著述于13世纪之前的亚洲,一本名为《入菩萨行》(A Guide to the Way of Life of a Warrior Saint)的佛教典籍滔滔陈述了“一体”的概念。想一想“我的身体”或“我自己”这个概念;我们通常非常强烈地把包裹身体的肌肤作为分别“你”“我”的边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两人握手,即使有肌肤的接触,但“我”的范围止于我的手指,“你”的范围始于你的手指。
当一个母亲有了孩子之后,显而易见地,“我”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此时,“我”的边界向外扩展,把孩子纳进了边界之内,如果有人伤了孩子一根汗毛,就等于伤了反应如母狮一般的母亲。在你买了一辆新车,意味着每个月都要从薪水中支付一大笔购车分期贷款之后,你对于“你”的定义也扩大了。在纽约,“你”的定义随着添购新车而扩大这件事,真真实实地在生活中上演。如果是在昨天,你看见一群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从街上走来,摸摸车门把手,从车窗探看后座,你可能认为这群小伙子实在讨厌,在进大楼之时,向警卫提了一提;但是今天,他们走向你的新车,那可是一件令人义愤填膺的恶行,你可能冲到街上制止他们,或慌张激动地报警。
“我”也可能缩小。举例来说,一名外科医师告诉你,你的一颗肾脏染上癌细胞,必须切除。经过了一番自我挣扎之后,你开始“切断”你和肾脏之间的关联,你经历了“你自己”和那颗肾脏一刀两断的过程,直到进行手术那一天,你完全听从医师的指示,把肾脏从“我”身上切除。
在一个大企业中,以“我的利益”来定义的“我”可以缩小,也可以扩大。一个健全的公司的象征是:每一个部门经理的“我”的定义向外延伸扩展,把每一个其他部门的经理也纳入在内,对你的部门有利益的事物,也有利益于我的部门,因为大家是在同一个公司,是一体的。体悟上述的现象并非虚构作假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要说矫揉造作,那么在某一天,某个人说,你是某某部门经理的时候,你把“我”的定义扩展到这“一个”部门的做法,其实和你把“我”的定义从自己的部门延伸至3个部门之间是没有差别的。
所谓的“我”,其实是生活中每一个那的一个决定,“我”的范围随着每一个决定而变动。然而,根据古老的西藏智能所指出的,把“我”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你切身的利害关系”,是引发所有个人和团体问题的根源。千万不要误会了,这可不是什么伟大崇高的观点。相反地,它非常切合实际。所有的人都极力主张财政和组织体制的独立自主,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完全把自己拥有的资源,与组织内部的其他人共同分享来达成。慢慢习惯、接受这个概念。宇宙中,没有什么是凭空而来的。无论你达到何种程度的独立自主,都是你快乐地、会心地分享资源的行为,在心中留下铭印所形成的观感。
问题(36):在每天的商业交易之中,你周围的人——包括客户、供应厂商、员工,都有欺骗误导你的倾向。
解决方案:这又是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方法。我们深深明白,在商言商的时候,我们不确定自己究竟能够相信对方几分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泄气。例如,一名客户保证,我们将在某个日期之前,收到一笔款项,然而我们后来才知道,那名客户自始至终都在说谎,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接近约定日期的前后收到账款。
一名供货商向我们保证,我们所需要用来完成一位重要客户的一笔重要订单的原料,一定准时送达;结果我们发现,那名供货商所属的公司根本没有那批原料,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确有那批原料,但是却把原料给了在同一天出价较高的竞争对手。在一场会议中,你把一个大计划的主要部分交由一名员工规划;该名员工和其他共同执行任务的人员以往表现优异,因此你只是偶尔稍微盯一盯进度,而每一次的结果都让你非常放心。但是,到了呈交企划的那一天,你才发现,整个进度延迟,因为他们尚未完成企划,而且事实上,从一开始到现在,完全没有任何进展。
你可以采取两种行动,停止这种欺骗模式。第一,敏锐地觉察任何傲慢情绪的生起,避免成为自身傲慢的受害者。商场瞬息万变,残酷无情,一个人可能以极快的速度窜升,成为熠熠之星,然后摔得一文不名,因此你可能认为在公司之中,傲慢是极为罕见的问题。在西方社会,商人是最聪明理智、最具才干的一群人之一,然而在面对傲慢的情绪时,似乎都有一个盲点,无法加以控制。在一时运气不佳,就可以让一个高高在上的部门副总裁,降为一个四处征求基层行政职务的过气经理的商场之中,傲慢是一种不必要的情绪。或许,傲慢所制造的最严重问题,不是引起你周围人士的多么不悦,而是对你自身的发展所造成的伤害。西藏牦牛牧人有一句格言说,在夏日,牧草总是先从较低处的草地长起,然后才慢慢长到覆满冰雪的山峰上。这句格言的重点是,一个谦卑、无傲慢情绪的人,是一个较佳的倾听者;他倾听来自公司各个阶层员工的心声,从中学习撷取迈向成功之道的经验,获取更多的牧草。
只要我们愿意洗耳恭听,在每一个工作天,我们都有可能从每一个相遇的人身上学习到一些事物。这不意味着你必须接受每一个轻率的意见。毕竟,你今天跻身高位,正是因为你能够做出结果令人满意的决策。尽管如此,如果你每天巡视经过你的部门的时候,都能保持机警敏锐,仔细倾听部属片段不完整的意见,你多半都能够从中获益,因为,即使他们心中所想的、片片段段的方案尚未具体成形,但集思广益的结果,应该能够让你思考出一个更全面的策略。
第二个方法是,你必须避免落入为了博取他人认可而活的陷阱。在商场和私人生活领域中,每一个人必须成熟到一个境界,不要为了赢取他人的感谢和赞美,才去从事善良、正确的事物,而应该只是单纯地在能力范围内,当仁不让地行所当行、为所当为。事实上,一个越是优秀的经理或行政管理人员,越不需要任何来自他人的认可。母亲照顾幼弱的婴儿,是在正确的时期所做出的适切行为,并且从中学习不冀求孩子的任何感谢或认可。
在一个公司之中,真正能干称职的经理人员应该独具慧眼,并且能够赏识、认可他人。赏识他人不仅仅只是一个行政管理策略,而是经理人员对于周围情势的精确洞察。他们非常敏锐地洞悉周围人员的贡献;而他们赏识表彰人们的贡献,不是因为那是一个激励人员的好办法,而是由衷地赞赏工作人员,而且认可每一个人在公司迈向成功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即使他们只是毫不起眼的机械技工或门房警卫。
戒除希望获取他人的认可或赞美的习惯;养成努力寻求机会赏识表彰他人的习惯,然后突然间,在你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人——包括客户、供货商或员工,欺骗你误导你。同样的,这也是诚挚地认可周围人士的贡献,所留下的铭印的结果。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无功不受禄,你不必言不由衷或刻意地赞美或认可一个不值得赏识的人。重点是,不管你任职公司的规模大小,如果少了一些默默耕耘、鞠躬尽瘁的核心工作人员,公司的营运将难以推动。而你甚至可能已经忽略了这些长期表现出色、专心一致的员工,对你所做的贡献。无论在工作场合或私人生活中,对于越是亲密、越是长期相随的人,我们似乎越吝于赞赏、回报他们的付出。你只要想一想,最近一次你捧着一束玫瑰、一盒巧克力回家给心爱的人是什么时候,你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问题(37):在公司中,没有一个人尊重你的言论;你所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被忽略或被视为愚蠢可笑。
解决方案:任何一个曾经在公司的会议室尝过坐冷板凳滋味的人,一定都会喜欢这个办法。有时候,你真担心自己会发疯;在星期一,你参加一个6小时的董事会会议(会议从早上一直延续到中午用餐时间。老板说:“会议结束之后,你可以休息休息,到街上的那间餐厅用餐,我请客。”然而,就在你开会6个小时,无法抽身的期间,你主管的部门出了一个乱子,你知道怎么回事了,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会议期间,老板询问如何在这一季节省开支的意见。(以下你即将阅读的对话,来自真实的情况。)一个老板跟前的红人说:“让我们把一面打印一面空白的计算机报表废纸当做便条纸来使用;鼓励员工不要拿复印机里面的新纸来做笔记。我们可以把用过的计算机报表纸装成一箱,放在复印机旁边,供员工使用。”
老板的眼光扫过每一个围坐在桌边的与会成员,似乎每一个人都同意“红人”的提议。此时,虽然大多数人的脑子都在想,如果每一天,某个人必须在公司内穿梭,发配回收再利用的纸张,其实真的省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提议还不错,至少它的精神是正确的。
“好主意!”老板说,“其他人呢?有没有意见?”
我举起手来,“我们要不要在电梯的地板上铺一层特制的垫子,人们搭电梯外出的时候,垫子可以粘住从鞋上掉落下来的碎钻?我每天搭电梯外出的时候,我都会在电梯地板上看到一大堆碎钻。每天晚上清洁工人来的时候,都用吸尘器把它们全部清扫后扔了。”
你瞧,我们经常处理数千颗的钻石,在这些钻石中,有些真的很小很小,好像你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喷嚏,或是你坐在椅子上往后一靠,电话线轻轻掠过一堆钻石,可能就会有一大堆的钻石飞落地面。当钻石跌落地面之际,它们经常神秘地弹过、滑过、或急速“奔”过整个房间,到达一个你怎么找也找不到的地方。
如果从桌面跌落的是一堆小钻石,你首先要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因为部分钻石可能落在你的大腿上),接着蹑手蹑脚地走到房间的角落拿一柄小扫帚。你踮着脚走路是为了避面落地时,尖端朝上的钻石嵌入你的鞋底中,然后带着它们出了设有安保装置的房门,进入洗手间或电梯,而且不知何故,很多嵌入鞋底的钻石都在鞋主进了电梯之后,从鞋上跳了下来。这也是我建议在电梯内放置一张特制垫子的原因。
你取来小扫帚之后,你整个人趴在地板上匍匐前进;没有人会笑你傻,因为每个人掉了钻石的时候,都是如此。你小心翼翼地扫起钻石,或者把身体伏得更低,使得那个角度可以让你的眼睛看到落在几英尺之外的“遗钻”反射出来的光芒。就人类所知,钻石是最坚硬的物质,拥有最高的折射率,以及把光线从钻石表面折射出去的绝佳能力;因此,当微亮的头灯照射钻石之际,每一个钻石匠都能够敏锐地察觉钻石发出的独特闪光。
你也可能在高级主管办公室所在的区域中,沿着铺设地毯的走廊行走,然后瞥见一个角落发出闪光;你弯下身子,啪答一下,把一颗小得可怜的钻石送入掌中。这一连串的动作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一种本能反应。我记得,坐落于45街和美洲大道交界的国际纸业大楼(InternationalPaperBuilding)的前方,有一条十分特殊的人行道:人们在铺设路面的水泥阴干之前,在水泥上洒入闪闪发光的粉末。在过去一段时间,每当我从公司回家,经过这条人行道时,我的“地上钻石亮晶晶的本能反应”便开始发作,总是不由自主的弯下身去,试图捡起那些“可怜的、迷途的钻石”。
然而,钻石不一定总是恰好以适当的角度对着头灯,对着你的眼睛发出闪耀的光芒。因此你必须非常小心、非常缓慢地用小扫帚清扫整个房间。接着,你把从地上扫起来的一团东西全都集中到一个角落,然后你蹲下来,仔仔细细地检查那团东西——从每一个人身上掉落地面的毛发、头皮屑(它们看起来还真有一点像细小的钻石)、昨天吃过的薯条碎末、一大堆回形针、订书针(钻石可能藏身于下),以及大约3周之前,你找寻不着的钻石。但是,你绝对无法找回所有丢失的钻石;有些钻石遗落在电梯中。 老板坐在旋转椅上左右转动着(他自然是惟一一个坐旋转椅的人。我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能坐旋转椅),咆哮着说:“罗奇,这是我所听过最愚蠢可笑的提议。”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有一些技巧可以让你变得像隐形人一样,不被人注意到。老板发出咆哮之后,我也开始如法炮制,想把自己给藏了起来。
“我有一个主意,”当月老板跟前最红的红人兴高采烈地说,“你们知道那些印着‘安鼎第一’、逢年过节馈赠供应厂商和客户的巧克力条?它们真的太粗了。要不等那些巧克力条送来的时候,我们把外层包装打开,刨下薄薄一层巧克力,然后用这些巧克力重新制作巧克力条,怎么样?”
老板带着得意洋洋的神态朝着座椅向后一靠,不断地凝视着“当月最红的红人”。我们其他人都不确定,她是不是在开玩笑(她是说正经的),因此我们努力保持中立,坚决不表态,直到老板说“笨蛋”(我们就点头附和)或“聪明”(我们就表现得更加热烈,点头如捣蒜)。
你知道,整件事如何收场。一个星期之后,工友在电梯中铺放了一张布满细致纤维的黑色橡皮垫。你正要回家,你累得精疲力竭,头向下垂着,如同一只落败的狗,但仍然出于本能地扫瞄电梯的地板,寻找失落的钻石。
“嘿,你们在做什么?”你问。
“在电梯里铺放一些新垫子。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你知道,每天都有一些小钻石粘附在鞋底,被人们带进电梯?这些垫子可以粘住从鞋底掉落的钻石;每天晚上,我们把垫子翻转过来回收钻石,而不是每天晚上被清洁工用吸尘器清扫后扔了。”
“哇,”你说,“这主意真是太棒了。是谁出的主意?”
“喔,是老板呀。他真行!”
这种沮丧失意的感觉,源自一种特殊的铭印;而这种铭印的植入,来自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言辞。有趣的是,在数千年前撰述而成,充满智能的古老印度和西藏典籍描述,所谓无用的言辞是指“乐意地、快乐地从事关于性、犯罪、战争、政治等无用的谈话”。人们经常询问,我怎么有时间处理安鼎在世界各地着手进行的计划。我的回答是,我刻意避免无用的谈话。人们往往花数小时的时间,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喝着咖啡,谈论着在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不相识的新闻人物,而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他们的生活不可能造成任何举足轻重的影响。
你谈论从电视节目、报纸、杂志上获知的新闻事件;你谈论电视或广播的娱乐节目;你在某某人面前谈论某某人;然而事实上,你谈论的内容不是重点,你之所以谈论,仅仅是为了听自己说话。有一个“3天测验”恰好可以检验刊登于报纸上或杂志上的新闻,是否对你意义重大。在你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份大报(因为你的飞机误点等等类似的事件,你终于有时间阅读整份报纸)之后3天,试着坐下来,写下所有你仍然记忆犹新的信息。
你将发现,你不记得超过一或两篇的报道,也几乎不记得任何细节。那么,为什么要看报纸呢?心的力量是伟大的,但不是永无止境的,如同一台计算机,你的头脑容纳信息的空间是有限的。
佛教哲学赋予“沉默”极高的评价;其原因非常切合实际。我们有一位客户(在稍后章节,我将着墨更多)即将闭关数天至数星期;在闭关期间,应该刻意禁语。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大多数人从未尝试诸如闭关禁语等活动;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喉头炎、独自卧病在家,在你一生之中,没有交谈的时间可能不超过一或两天。当你尝试一次禁语闭关之后,你将了解,大多数的交谈都不必要,而且分散了你的注意力。
独自静默一段时间是获得洞悉商业情势的眼光的特殊方法——我们稍后再多做说明。此处的要点是:即使你的意见出色,你仍然遭受忽略,完全是从事无谓谈话的铭印的结果。如果你的生活存在这一问题,你必须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避免无聊琐碎的谈话。
问题(38):你发现自己缺乏信心。你曾经充满自信,如今恰恰相反。
解决方案:同样地,避免无意义的谈话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此处应避免的无谓谈话,不仅仅包括上述关于性、犯罪、战争、政治等内容,还包括另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无谓谈话,在商场十分普遍;商人天花乱坠地提出各种伟大崇高的计划,但从未真正落实。这种现象在公司召开业务会议,制定未来一年的计划时,尤其明显——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每一个与会人士提出明知不可能实行的空头计划和方案。
我必须分清,这种无谓的谈话不包括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许下的、令人兴奋激昂的承诺;也不包括那些充满远见、深知如何从单调乏味的苦差事之中,把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事实的稀世人物大脑中,源源流泄的炽热创意;而是一再重复的、浪费资源、耗人心神的幼稚计划和言论。
为了确定你在未来的一年充满信心,你必须努力尝试,只说你真正有心去实行的事物;切勿浪费人生的宝贵时光,尽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一般来说,在梦想和远见之间,在空幻和希望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其中的差异仅仅在于你是否把梦想化为真实。
问题(39):你发现自己无法好好地休息。你不知道如何放松,从未真正悠闲地享受假期。
解决方案:如果你知道如何在心中植入正确的铭印,你就能够获得放松身心的能力,以及放下工作,尽情享受悠闲安逸的技巧。这种能力和技巧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只有某些人能够拥有的福分。在你心中植入这种特殊铭印的主要方法,即是小心谨慎地只谈论具有意义、具有利益的事物,并且避免言之无物或言不及义,包括流言蜚语,或绝对不会付诸实行的愚蠢主意或计划等等。换句话说,“谈话的目的和用意”是此处贯穿的重点。当你有一个理由,有一个目的,有一个行动必须付诸实行的时候,才值得开口说话;其结果是,你实现了你的人生,履行了你的诺言,你从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切记,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惜言如金”、言之有物的人,绝不意味着在你的潜意识中,完全没有过去妄言妄语所遗留下来的、较旧的铭印,或以前尚未成熟的铭印。这些铭印停留在潜意识中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让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法享受宁静悠闲的可怜虫。
你必须了解,如果你无法享受悠闲,那么在你的潜意识中,的确存在了妄言妄语的铭印。但是,如果你小心翼翼,不再发表任何无用的、无意义的话语,就可以阻挡妄语铭印的势力。如果特定铭印所引发的特定问题,让你深感困扰,那么你就必须避免重蹈覆辙,再度制造铭印。
问题(40):你面临了无法“掌握时机”的大问题。你在市场行情攀上高峰,正要下滑之前投入市场;你在行情一片繁荣兴盛,后续仍然持续畅旺之际,中途撤资,退出市场。你的新产品上市的时机,似乎总是碰上竞争对手也在同时推出品质稍稍取胜的商品,形成难分轩轾的局面。你向一个主要供应厂商所下的订单,在该厂商提高价格之后几天才送达。
解决方案:同样地,问题出在你浪费资源、人力和心神去讨论规划一些你根本无心付诸实行的计划。你必须确定,你言出必行,切勿言不由衷,乱开空头支票。
问题(41):没有人听从你的要求。
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和问题(37)如出一辙。如你所预料的,引发问题的铭印即是不断地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因此在你开尊口之前,必须三思。你的言谈必须充满意义,能够有利于周围的人,如此才能留下正确的铭印,解决你的问题。
问题(42):你公司的员工似乎总是争斗不休。
解决方案:你深深明白,在一个公司中,存在于个人之间的小小争斗,将使公司的整体营运付出何种代价。员工互相支持鼓励的部门几乎可以自行营运;反之,员工相互争吵、彼此敌对的部门,既无法创造利润,也造就了一个令人心力交瘁的环境。艰难费力的工作激励人心,彼此团结;尖酸刻薄的言辞则立即耗尽一个部门和该部门每一位员工的活力与干劲。我在安鼎国际钻石公司那段期间,几乎每一个中午用餐时间都用来扮演和事佬,排解员工之间的不满。而安鼎每个月支付我一笔多得吓人的薪水,就仅仅为了我扮演和事佬这个角色。但是,如果我能够居中协调,让员工相处融洽,那么一切都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如我们在问题(6)所提及的,一个公司的内斗——无论是你和另一个人争斗,或其他两个人互相争吵,源自包藏祸心、使人渐行渐远的挑拨言辞或流言蜚语所种下的铭印。当事人双方可能原本就是朋友、敌人、甚至是互不熟稔的同事,却因为你对其中一人或双方嚼舌根,使得两人的距离更加疏远。为了抵消这一铭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能力所及,你都必须特意地帮助他人言归于好。
除了时时刻刻居中调停,帮助他人恢复友好融洽的关系,你还必须避免对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心怀恶意。在一个公司之中,每一个高级主管都会碰到其他的高级主管来找碴的时候,因此当你听说其中一个高级主管遇上一些麻烦,甚至最后可能殃及公司的其他成员,包括你自己,你仍然感到一阵痛快。
正是这种铭印蛰伏于潜意识层,壮大声势之后,浮上意识层面,形成一种观感——你周围的人们彼此争闹不休。他们互相争吵;他们反对你;见他们陷入困境,你幸灾乐祸;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又在你心中种下一个新的铭印,使你面临周围人士争执不休的情境。
你现在可了解铭印的运作过程了吧。你原本想避免先前的铭印所引发的问题,但是你一再种下的恶劣铭印,又使你面临相同的问题。
问题(43):在你置身的商业和社会环境中,好人吃亏,光明磊落一文不值;只有笨蛋才会信守伦理道德。
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触及了所有商业问题中最严重棘手的部分;这些问题涉及了所谓的清净的“世界观”。相较于其他的领域,商场或企业领域的确比较重视道德,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都会告诉你,在一个高度重视道德的企业中工作,的确令人振奋;相反地,在一个把善良仁慈视为愚蠢可笑的眼界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卖命,则令人自惭形秽。而只有铁石心肠、无动于衷的人才感受不出其中的分别。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鄙视道德的环境中,你必须了解,寻求外在的方法来避免周围环境的堕落腐败,不是当务之急;换句话说,就算你改变外在的环境,你可能也无法摆脱鄙弃伦理道德之人的包围。更确切地说,这一切都来自你自己的铭印。在过去数十年之间,我雇用了数百名担任各种职位的员工;在这期间,有少数几名员工突然向我提出辞呈。
我们之间的对话通常如下:
“我已经决定离开公司。”
“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事我可以帮得上忙的?”
“没有用的。某某人(此时员工谈话的对象,往往比他口中的某某人稍微位高权重)把我搞疯了。我没有办法再与他共事,他真的很不称职。我觉得,到另一家公司,为一个较具聪明才智的上司工作,我的表现会比较好。事实上,我已经参加了面试,并且接受了那家公司的职位。这是我离职前两周的预先通知。”
“那好吧,我看我也留不住你了。我们还是继续保持联络,让我知道你在新环境的情况。”
在钻石业界,你(雇主)通常很感谢即将离职的员工提出两周的预先通知;你要求那名心怀不满的员工待在座位上,然后你拨了3个电话。其中一个电话要求安全部门派遣一名警卫,站在即将离职员工的座位旁边,看着他(或她)清理办公桌(以免他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满的情绪节节高升,而“不小心”地把一些宝石“顺手”收进抽屉里)。第二个电话告知人力资源部门取消他的门禁识别卡,他就无法再进入库房重地。最后一个电话通知支付薪资的部门开立一张即期支票,事先支付该员工最后两周的薪水,要求他立即离开公司。这种做法比起他顺手牵羊带走几颗琢磨完成的小钻石来得划算。
无论如何,大约3周之后,你和先前离职的员工取得联系,询问他另谋高就的状况;反正,从中打探一些竞争对手的底细也无伤大雅。结果多半是,他似乎很满意新的职位,新的工作环境。于是你要求他在6个月之后再联络。结果几乎千篇一律的,你开始听到他对新公司发出相同的抱怨和牢骚。
你瞧,你的周围满是恶劣人士的铭印,无法经由操纵外在的环境而改变。西藏人说,当大多数人走进一个有着10个人的房间,我们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其中3个人,非常不喜欢另外3个人,至于剩下的4个人,我们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如果我们再进入一个有着10个人的房间,结果也是一样。即使我们从三四个相同的房间中选出10个深受我们喜爱的人,把他们全部集中在另一个房间,结果我们开始喜欢其中3个人,讨厌另外3个人。
这不是外在现实世界起的作用。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心中的铭印才是问题的症结。切勿从你身处的企业向外寻求另一个更加健全的企业。你必须改变自己的铭印,使用强而有力的道德逻辑严格地培养诚实正直的人格,然后坐赏企业的转变。你的新铭印促成了企业的改变;逃离一个恶劣的环境,其实于事无补。
问题(44):你发现自己失去了商业的敏锐度。你的脚步似乎赶不上商场的瞬息万变。当你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挑战的时候,你的表现已不如以往灵敏迅速。
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大量探讨了各种铭印,影响了你每天面对的环境,以及每天接触的人和事。但是你的心,你的思维呢?古老的西藏智能典籍指出,清澈明晰的思维能力也是过去植入心中的铭印的结果。它们说,如果你一直不信守“种善因得善果”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说,你一直没有了解这一深邃真理的存在,那么你将失去理智的思维。
曾经有幸亲炙西藏上师的人,都有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关于这些上师处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时,所展现的神秘而不可思议的洞察力。我的一个朋友偕同一个西藏上师驾车去印度旅游。这位上师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僧人;到印度之前,他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偏远地带,一直到最近才坐过车子。那辆车抛了锚,司机下车掀起车盖检查引擎。
那位上师也下了车。如同古老典籍所说的,观察别人做一些你还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事情是好的,因为你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事物,在未来帮助他人、利益他人。
他靠了过去,躬身看着他之前从未见过的汽车引擎,然后使用他仅知的几个英文字,询问汽车引擎的几个零件如何运作。接着,他指着交流发电机说:“你得把这个玩意儿修好。”
问题果真出在交流发电机上。我经常把这位上师的心想象以想引成一台速度超快的计算机,根据他所了解的几个零件的功能,迅速地推演出每一个零件的可能功能。
换句话说,当他凝视着引擎这个新奇的玩意儿,观察想象引擎内部的运转过程的时候,几乎等于是在心理重新制作了一具炽热运转的引擎,然后经由周密的逻辑思考,获得一个结论——引擎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这种比寻常人快速、清晰地推断出问题症结的高等思维能力,不是基因遗传、营养、甚至训练出来的结果,而是过去铭印所造成的结果。而了解铭印如何运作,创造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依照这层了解,遵循诚实正直的道路,便是植入这种铭印的最强而有力的方式。
问题(45):在你的生活中,公义似乎不复存在。无论何时,当你受到同事或竞争对手的冤枉或无理的对待,有关当局(指你的顶头上司或法官)似乎从不提供援助,以及你所希望得到的保护。
解决方案:你无法从任何当权人士身上获得应享的协助和保护,代表了事物最基本的秩序已经混乱瓦解。在生活中,或许没有一件事比自身受到侵害,进而寻求正当合法的补偿,而没有获得公平正义的对待更令人心灰意冷。
这种特别感受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肇因:你不愿意认清事物运作的秩序,尤其不认同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而在心中种下了铭印。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指出,透过有意识地、蓄意地伤害他人的负面行为所种下的铭印,只会导致一个负面的结果,包括负面的感受,以及面临外在世界或内心世界的负面经验。
每当你的信念和行为违反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的时候,更实际地说,每当你刻意伤害他人,却希望获得善意的回报的时候,你轻蔑这一法则,弃法则于不顾。例如,你撒了几个小谎(负面铭印),希望生意能够成交(令人满意的结果);你不如实报税(负面铭印),希望能够为自己留下更多的金钱(令人满意的结果);寻找不用支付货物进口税(负面铭印),以降低商品的价格,使商品更具竞争力(令人满意的结果)。你必须了解,就行为的内容而言,一个负面的肇因(例如伤害或欺骗他人)不可能导致正面的结果(例如个人与事业的成功)。
换句话说,若想要从一个负面的铭印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简直是天方夜谭。每当你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每当你暗示地或直接地否认万物的自然秩序,你又在心中种下了一个铭印,迫使你经历外在社会秩序的翻覆。即使你是“对”的,你的上司或法庭也将予以反对。
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花一些时间,不厌其烦地熟悉此处所提出的新概念(对于西方人士来说,它的确是一个新的概念),以及熟悉“你的诚信是否创造了你的世界”的概念。文化的怠惰使我们拒绝思考整个世界和宇宙的由来,以及充斥于世界中的恶劣事物从何而来;这种怠惰将招致危险,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在商场上,当每一个商人基本上采取相同的行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负面的结果必定源自负面的行为;你必须了解导致负面结果的原因和过程,然后你就可以坐观龙争虎斗。
问题(46):在商场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你逐渐地发现,你的诚信水准已经显著地下滑。
解决方案:这是一本关于商业诚信的书籍。本章节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你今天失去诚信,是过去蔑视诚信的结果。简而言之,长期以来,你一直抱持着在商言商,无关诚信的想法,如今你必须面对自己失去诚信的事实。最糟糕的是,曾经使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的潜能,将反过来对抗你,因为使你误解事物的真正起源的铭印,恰恰是最难以克服的铭印。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铭印,才能克服铭印。它是一个循环;如果你无法了解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方法,那么你将困在“误解”的循环之中。审视自身的信念。
你必须努力克服对于本书提出的观点所产生的天生的抗拒。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将发现,许许多多关于成功从何而来的主张和信念,早在你极为年幼的时期,就已经植入你的心中。你对于人生的许多见解,其实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所灌输的;如果现在你们见面交谈,他们可能反倒认为你荒谬可笑。
为了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你必须学习去战胜过去数十年来,老是导致不良后果,或充其量,偶尔让你尝到甜头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在每一个时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权倾一时、一呼百应的人物,必定一再地审视伴随他们成长的信念。
切勿让存在于国家与文化中的偏见,以及未经检视的假设,主宰了人生和事业的成数。记住,你的文化所定义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甚至在你有生之年,你都能够亲眼目睹其中的变化。我成长于美国的西南部,当时有一种叫做“跑数字”的活动,是危害最大、涉及犯罪的活动之一。
我不知道“跑数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问我的母亲。她说,只有坏人才会去玩;这种勾当通常在穿过城镇的铁轨的南方进行。他们在手臂上注射海洛因,在酒吧买醉,并且跑数字。他们走进一个漆黑的房间,把钱交给一个男人,换一个数字。等到参加的人数够多,累积的金钱够多,每一个人都拿到号码之后,那个男人就闭上眼睛,抽出一个号码;被抽中号码的人可以独得所有的奖金(那个男人已事先拿走一部分的赌金,作为他的“服务费”)。
今天在美国,人们称它为“乐透”,由政府来经营。那些跑数字的人违法犯纪,被送进监牢,但玩乐透的人,则是在帮助社会大众;然而,跑数字和玩乐透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半斤八两。在1920年的美国,私藏酒精或使用酒精是触犯了联邦法令的罪行;如今已经合法化,而且蔚为风尚。那些优秀杰出的美国开国元勋赞同蓄养黑奴;数十年来,人们不停地辩论黑人究竟是动物还是人种。在纽约,虐待宠物是非法的,因为人们推测,宠物大概也有感觉。然而在美国,每年却有数百万头的动物遭受屠宰,用来祭人类的五脏庙,想必这些动物是没有感觉的吧?
上述的言论无关赌博、种族主义、食肉或不食肉;它只有一个用意,便是在说明人们相信文化所告知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小学老师、父母、或教堂、寺庙教导你这些“文化信条”,你就是不能盲目地相信,盲目地成长。你就是不能盲目地接受那些广为流传、被大众认可、合法的事物,或接受那个被你称之为“家”的小世界所相信的事物。你不能仅仅因为其他人都遵循同样的经营方法,你就盲从奉行。
理解成功与失败之因
有一件事总是令我感到惊讶。每隔几个月,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所有人欧佛就会把我们召进会议室,得意洋洋地挥舞着一本书说:“就是这个!瞧瞧我搭机前往达拉斯途中,在机场的书店发现了什么!这是解决我们所有的商业问题的答案!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生意的最新畅销书。”
“欧佛,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吗?”
“喔,知道,当然知道,他在全美各地发表演说,谈论事业成功之道,非常鼓舞人心。”
“那你知道他一年赚多少钱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让我瞧一瞧。他一年大约赚个八九万(美元)。”
“那你一年赚多少钱?”
“嗯,我一年赚几百万(美元)。”
“那么你为什么要读这本无聊乏味的书?那个作者一年赚的钱,只不过是你赚的钱的零头而已。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人所陈述的成功之道,和去年他在另一本书中所说的完全相反?”
你既然投入了如此大量的时间从商,你应该也愿意花一点点的时间思考,事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到了最后,你可以省下许多宝贵的光阴。无论是个人或事业的圆满成功,都是一个结果,而所有的结果都有一个起因。当你一再重复相同的“因”,你就会得到相同的“果”。如果你从商的方法,没有一直让你获得相同的结果,那么你尚未找到获得成功的因。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迈向成功的因,而你又不断地尝试一些你明知行不通的方法,那么你就太怠惰了。因此,如果你没有功成名就,也不用太惊讶。
在古老典籍之中,一致同意心的能力;心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建议大家阅读本书,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特别是“相互关系”和特定商业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部分。你不一定要记住每一个问题对应的解决办法,因为你只要打开书本,顺着题号就能够轻易地找到答案。然而,你必须开始深入地了解,每天行善作恶所种下的铭印,如何决定了事业的成功或失败。然后,你就可以好好地规划未来,静待梦想成真。
让我们单刀直入,把话摊开来说。我们屡见最为善良正直、真诚坦率的人,经过了商场冷酷无情的蹂躏之后,变得一无所有;而那些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泯灭道德的人,却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这些事实不是违反先前所陈述的铭印法则吗?
因果法则及运作过程
“何以邪恶之人繁荣昌盛”如《圣经》所说,何以不见廉正诚实之人繁荣昌盛;这其中有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⑴因先于果
显而易见地,我们彻底遗漏了最明显的事物。根据我们先前所描述的法则,如果某人坐拥万贯财富,那必定是因为他过去待人慷慨宽厚,所留下铭印的结果。那么他眼前享有的功成名就,便是源自过去慷慨大方的心态。
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享有成就的人拥有慷慨宽厚的心态;如同厨房餐桌上有一盘苹果派,不代表在厨房下方的地下,正有一棵苹果树开始发芽成长。苹果派是苹果树开花成熟之后的结果;而目前开始成长的苹果树,则是未来结成苹果的因。
如此一来,每一件事都变得合情合理。一个成功的商人享受过去慷慨铭印的果实;同时,他也因为目前的贪婪或吝啬,而种下了引发未来金融灾难的新铭印。
⑵因小于果
切记,在特殊情况下植入的铭印,例如满怀强烈的慈悲心所做出的一个微小善行,或在一个人急需孔急的时候,所给予的一个小礼物,具有无限强大的力量。而所有的铭印蛰伏于潜意识的时候,以指数成长的速度养精蓄锐。一个享受巨额财富的人,可能在过去,于类似的特殊情况下,对他人做出了微小的善行。
⑶因的成熟需要时间
毋庸置疑,铭印运作的方式如同植物的成长。没有人在星期一,在花园播下一些花种之后,隔一整天就站在花园里等待花开,如果到了傍晚,花朵尚未绽放,他就变得愤怒沮丧。
我尽可能的以现代的方式呈现书中的讯息,但仍然严谨地固守古老经典的原意。然而,有一点我必须事先提出说明;尤其在事事讲求快速功利的快餐文化时代的思维之中,它可能不太受人欢迎。我必须声明,种植和照料铭印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已经教过许多人这个方法,但总有一些人半途而废。你必须连续好几个月,不间断地遵循书中的原则,才能获得具体的成果。
没有从中获益的人不外乎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遵循书中法则的时间不够长久;第二,他们的方法不对(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直到他们停下来思考,才发现自己是错的)。记住,铭印植入的速度是每一弹指65个铭印,也就是每一秒65个。在一整天面对周围人事物的烦恼之中,偶然生起的几个善念其实不会产生显著的结果,而你也不应该有所期待。
西藏早期的佛教徒,也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噶当派(kadampas),是一群非常单纯朴实的人们;他们有的是牧人,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小农民。他们用简单却敏锐的方式,欣喜地接受崭新的佛教观点,如鱼得水。他们随身携带一个装了一半白色鹅卵石一半黑色鹅卵石的小袋子。每当他们心中生起一个非常善良的念头,或对某人说了一些非常正面的话语,或行了一件善行,他们就从袋中取出一粒白色鹅卵石,放进左边的口袋。每当他们心中生起邪念,或口出恶言,行为残酷苛薄,他们便从袋中取出一粒黑色鹅卵石,放进右边的口袋。
一天结束,临就寝之前,他们从两边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鹅卵石,清点白色鹅卵石与黑色鹅卵石的数量。他们立即发现——你也将有相同的发现,黑色鹅卵石的数量远远超过白色鹅卵石的数量。这不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是恶魔,或应该时时感到内疚或自惭形秽,而是我们的心大多如此运作——恶念多于善念。尽管如此,我们的心具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特质:它是可以训练的。只要一点点的练习,你的心几乎可以学习任何事情;而其中的关键仅仅在于你是否专注精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