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悲心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落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直以来我们都一直再说菩提心、出离心、空性正见,也就是我们以为自己就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尤其是对菩提心大家都觉得尤为重要,只要是学习过几天佛法的,都相应的理解成佛唯一离不开的就是菩提心,那么真正能产生菩提心最直接最快就是大悲心,如果没有悲心,我们依然没有入了大乘佛法。弥勒菩萨在《经观庄严论》中说“彼者根本大悲心”一句话说明了大乘菩提心的根本因就是大悲心。如果这个要是不具备,根本不可能入大乘道,也不可能利益众生。《般若十万颂》云:“设若八地菩萨无悲心,亦非大乘属小乘”。所以我们这些学大乘法门的人应该以发起大悲心为根本。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为根本而发了不共的五百大愿,并转了三次法轮,才使我们浊世众生具有得受甘露教法的机缘,因此大悲心是获得暂时与究竟利益的根本前导。不论是初入道的菩萨或已入道的圣者,以及获得大菩提果皆不离大悲心。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大悲心有所了解及其功德,不然上论坛只是大家辩论辩论,如果是好的发心辩论,自然能使自己学习增上,而只顾争输赢的辩论也只有唯业感召,如果我们了解大悲心,这样一来互相就会有更新的辩论认识,这也是我一直感觉论坛辩论缺少的主题和灵魂,故大家感觉只是争论,而没有感到学习和辩明法义的主题,我想通过了解悲心的作用,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废话就不说了。

根据经论介绍,大悲心的所缘境分别有三种:即缘众生而生大悲,缘法而生大悲,无缘大悲。通过了解这三种悲心的了解,我们就容易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我们都能如理思维使自己悲心的串习力增上,如缘众生而生大悲,全知麦彭仁波切在《经观庄严论注释》中说:修大悲心的所缘境约有十种:“欲界众生对五种欲妙生起贪执,始终不得满足,染污之心如同烈火炽燃,身心毫无自在而倍受诸苦,缘此而生起大悲心;有些众生虽行善法,但不幸遭受魔障的种种干扰,因而无力成办所欲的善业,缘此而生起大悲心;恶趣众生受诸剧苦,善趣众生亦为生老病死等众苦所逼,缘此而生起大悲心;本来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一切不善业皆为苦因,但彼诸众生被无明迷惑尚未了知此理,反而颠倒的认为造诸杀生、偷盗等恶业,缘此而生起大悲心;众生虽然欲求解脱的安乐,但却执迷不悟,无法苏醒自己本具的大小乘种姓,故于轮回中长时流转、迷茫无期、四处漂泊而受诸苦,缘此而生起大悲心;入外道者被无明烦恼所伏,内心相续充满了遍计邪见,以此枉受诸多痛苦,缘此而生起大悲心;色界、无色界众生对禅定的暂时安乐,妄执为解脱的常有安乐,因此终未超出三界,仍于轮回中流转,缘此而生起大悲心;外道妄为自己的修法是解脱之因,便依五火而修,并将自身投入烈火之中,或于悬崖纵身跳下等有众多无义苦行,此等诸行本为邪道,却偏于邪道中寻求自己所欲的解脱而枉受无量诸苦,缘此而生起大悲心;声缘阿罗汉虽然已入暂时的解脱道,但远离了成办自他二利的究竟胜道,缘此亦生起大悲心;有者虽然入了大乘道,但因福报浅薄,受到种种违缘的阻碍,于大乘法之修力极其微弱,缘此而生起大悲心。”这样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轮回的根本在于实执分别心。可见我等众生皆因无明业惑与分别心的支配而枉受轮回诸苦,而今幸遇善知识的引导明知此理,所以我们应该以智慧的方法来摧毁轮回的根本实执分别心,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束缚。通过麦彭仁波切给我们的十种思维方法,也知道什么是缘众生而生大悲,我们经常象十种方法而生悲心,自己的很多贪执就会减少。

缘法而生大悲,就是我们一切众生,都离不开业的支配漂流在不同的地方〈六道〉,每一个地方都逃不过无常的本性,而我们确认为是永恒的并且贪恋世间的安乐而苦苦的追求着,一点也舍不得放手,菩萨因为证悟了知一切,看到我们这样的生活着因而兴起大悲心,即缘法而生大悲。

在缘起法当中即有轮回又有众生,然而它的自性是本空离根的,是空寂离戏的无缘本体,因为我们不知道确以为真有个轮回,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以无明烦恼之心整天胡思乱想,就这样被缠缚在如梦如幻的三界里,造种种业受种种苦,就这样没有出头的日子,菩萨安住在无缘空性中油然生起大悲心,这就是无缘大悲心。

虽然我们凡夫、外道偶尔亦会对他人生起悲心,但执著自他一切众生皆为实有,此唯属著相的缘有情悲心。一般我们应该如理思维缘众生而生悲心,对于我们来说,虽缘感受无量难忍苦楚的众生亦是引生大悲心的一种方法,但更应该时常观想祈祷悲愿究竟的释迦牟尼佛与观世音菩萨,并持诵他们的心咒。释迦牟尼佛的心咒即“达雅他,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所哈”;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即“嗡玛呢巴美吽舍”。〈此咒是喇荣早课里的〉若诚敬地持诵祈祷,加持就会融入心相续,使祈诵者生起殊胜的大悲心。若能将此二法兼行并施,其成效更为显著。一旦具有了大悲心就会时时唯利有情,刹那亦不作违逆众生之事。并且大悲心亦是苏醒大乘种姓的根本近取因。倘若不具备大悲心,则不会发起菩提心,若无菩提心则不会生起真实的无二慧。所以,我们应该不能明日复明日的学习佛法,当下就可以忆念思维大悲,这样才能方显我等本色,不然光想现在不行,等我有时间再说,恐怕“无常”不跟你这样说话吧,等来等去最终一无所获,连大悲基础也没有奠定,还说什么菩提心、空性呢?所以,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要忘记思维大悲,相信自己的这方面的串习力越来越增上,那么也不妄此一生,因为《摄正法经》云:“欲获佛果者,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云何为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你我还等什么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