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禅子观天台(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秀峰玄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子观天台(三)
  秀峰玄素
  慈云演音
  第287期(1990.06)
  页33-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33
  又如首楞严经云:「当知十方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昔有问于投子曰:「一法普润一切群生,如何是一法?」师曰:「雨下也。」问:「一尘含法界时如何?」师曰:「早是数
  页34
  尘也。」
  如大智度论:「问曰:若诸见皆有过失者,第一义悉檀何者是?答曰: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坛。」当止之时,依于无见,非无所依也,此其一;止者不能遍,此其二;止心者以何心起观?此其三;先止后观、先观后止,则有初后也,此其四;无心何能观?故当观之时,心行不灭也,此其五;观空、观假、观中,则有诸法也,此其六;当观之时,止在何处?故止尽也,此其七;有止有观,故非一切语言道断也,此其八,故知止观者,非第一义悉坛也。第查止观二字,未见于佛经,或谓止者定也,观者慧也,恐或有误,定慧一体,不是二,止观则二,不离四相。定者灭尽定也,灭一切心也;慧者,无心而知也。或谓,无心何能知?凡谓无心不能知者,是情见而非智知也,情见者依于外尘,故有外尘则有、无外尘则无,此即「心如明镜台,时时惹尘埃」者!有见无见皆为情见;无一切心,则不依外尘而知,是谓了了见,一切见,故能一体而不二,灭有无二见,常住不坏净烦恼。
  何谓外道断灭论?愚谓断灭有二种,一者行之断灭、一者理之断灭。行之断灭者,净业相续、展转磨光、展转澄汰。终至一念不生,心行处灭者,于妄心而言,谓之永灭,故能永离颠倒梦想;理之断灭者,不求空忍,但逐有缘,而谓无心则如草木,心灭则一切皆灭,如此真相识灭,佛性何由发生?是故惟转其口,不转其心,贪财贪名,恣纵无明,自己是魔,妄言纵横捭阖,破除魔军。此二种断灭,何者是外道?如楞伽经:「如是大慧,转识
  页35
  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故知,转识(即心)灭时,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而藏识不灭。外道断见论议,但谓转识(心)灭则真相识(佛性)灭,故不肯灭心也!故知理之断灭者,同于外道。
  或谓,加维摩诘经方便品,非谓:「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止观生……。」?此或为三净观之误,查前语:「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密生。」可知,其乃相对于禅波罗密也。何谓三净观?谓奢摩他、禅那、三摩钵提,此三不过方便随顺之列举也,如圆觉经:「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云何奢摩他?「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十方世界显现故,知其非假、非空,盖妄心境界不能知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也。云何三摩钵提?「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从此起行,渐次增进故,知幻观之尚未究竟;幻相永离故,知中道中无假。假、空皆幻相耳,实相中无幻相。云何禅那?
  页36
  「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罣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盘,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碍境,烦恼者,有相也;无碍境,涅盘者,空相也,永得超过碍无碍境,烦恼涅盘故,知中道者,无空相、假想也,真假混杂,岂可谓真?
  佛教传入中国者有二,一日教、一日宗,教者理也,宗者行也,理者谓识知,行者谓识灭。以识知者,以中国既有之道家思想理解佛经,谓空为无,谓无极为万物之母,故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之误,及乎经中烦恼菩提不二,佛与众生不二之语,则有无二字不能解矣,故引印度外道之四句百非,谓不有不无,即有即无,以调合有无之对立,斯则未出思量境界也。识灭者,既证如如之理,则随意举唱,发挥佛性妙理,方便接引,无处不是也。昔有问于神会禅师:「何者是中道义?」答:「边义即是。」问:「今问中道义,何故答边义是?」答:「今言中道者,要因边立义;若其不立边,中道亦不立。」
  如证道歌:「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种姓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无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阅者或将三谛圆融之说抛于脑后可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