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止观随笔(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白伟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止观随笔(五)
  /白伟玮
  在一些长久处在战争中的非洲国家,许多儿童经常目睹自己的亲人遭到伤害、杀戮,生离死别成为日常面对的情景。这些儿童的心境,据曾经和他们相处过的人描述:“他们未来的志愿大都想当医生、护士、老师和救灾人员。他们不恨,因为战争中的恨,引起更多的杀戮;他们不“爱”,因为爱的对象被伤害时,心中产生无限的痛苦,在战争中,这样的痛苦,日以继夜,一再折磨,使身心难以承受。但是他们仍希望著……。”
  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人们比较容易了解不要去恨的道理,但不要去“爱”,则令人难以理解。不“爱”,不是如草木一般无情吗?为什么不“爱”还会有希望呢?为什么不“爱”,还可能以医生、护士、老师等照顾、教化人们的职业为志向呢?
  一般“爱”的内容是:我关心喜爱的人,要常常和他在一起,嘘寒问暖,最好事事都要照顾得到,并希望对方也是如此对待我。这样的期待和要求,不只是亲密如夫妻,也扩展到其他的人际关系,如父母子女、朋友之间。然而有多少亲情,在这种期望不能如愿时,转变成怨恨;有多少友情,在这种要求不能达到时,渐渐淡薄了。事实上,这样的爱,往往受到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也只能集中在少数人的身上,有一天失去时,也就格外的痛苦。佛陀的“爱”是帮助人们人格上的成长。有缘聚合时,重心要放在“做的事和说的话能够帮助对方吗?”“帮助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让他更清楚贪爱欲望和嗔恨冷漠对人的影响?”“是不是让他更知道如何去因缘分析世间现象?”“是不是这样的交往,更增加了彼此对人们的慈悲心?更增加了服务他人的动力?”
  很多人的“爱”,常常是对自他身心的伤害,使自他走向互相毁灭的路上而浑然不觉。生命力一天天的萎缩,等到觉得“真是活不下去了”,才肯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爱”什么。非洲儿童被迫天天面对“爱”的痛苦,不得不天天面对“如何活下去”的挑战,他们经验与体认到的是:爱,不是要时时在一起;爱,不是只集中在自己的亲人;爱是照顾人们身心的疾苦,爱是教导人们认识战争的可怕,让人们有更多的智慧找出比诉诸武力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冲突。(1987.5.《新雨月刊》第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