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密宗法义精要序(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密宗法义精要序
根桑泽程仁波车(佛爷)所著
  观现在许多有心学密宗的人,常苦于法海浩瀚。虽然也曾听闻修学,但不知抉择实践的重点与次第之法要,无从正确入手。因此,没有办法生起真实的相应功德。
  修学密宗,最主要的是皈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因为人生无常,苦、空、无我,尤其是六道轮回,更为痛苦!如果想要了脱生死痛苦,得到究竟安乐,非先皈依上师、三宝不可。不皈依上师、三宝,则不能得闻显密佛法,有了听闻佛法的机会,而不自思维修学,则永久不能得到成就。所以想要速得成就佛道,一定要先皈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如果只有皈依上师、三宝,不发大菩提心与光修福慧二种资粮,也不能得到成就。因为成佛必须要有福慧具足,所以佛陀称为“福慧两足尊”。
  秘密法云:“未六二资粮(福慧)而求成佛,是欲煮沙出油,倘资粮如芥子芝麻,则积几许当得几许;如一奶取酥,虽多少不同,终必有得。发心广大,则圆满无缺”。龙树菩萨云:“福慧二资粮具足,则成报、化二身,再通达空性,则证法身矣!”学密宗除了注重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之外,更重于上师。只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因为修学密宗的人,必须要听从上师的指导,供养上师。但其中最到的供养,就是身、口、意的供养。你把你的罪业身供养上师,换成了佛的法身,你就不能再去做杀、盗、淫的罪业;口供养上师之后,换成圣人的清净口音,你的口也不能再造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罪业;你的意(心)供养上师以后,你的心便换成本尊的大菩提心,不能再有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罪业心。要把你的身、口、意三业,变为佛(本尊)的身、口、意三密。这样就是学密行者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合一(无二),你就是佛(本尊),本尊就是你,你既是佛(本尊),还能造出身三、口四、意三的十恶业吗?上师有这么大的恩德,所以弟子必须要身、口、意都听从上师的指导。
  专修密宗者,又重于自认有罪,自知惭愧。因为罪障能够障碍学佛的菩提路。学密宗的人,必须要时时持镜自照,如果与三门(身、口、意)清净相合,再加上精进修持,很快就可以得到即身成就。如果发现自己有点罪业,便应当时时忏悔对治,不可以不满百年之身,常作千年之计划。
  阿底峡尊者云:“第一善知识,能自呵斥过患者是。第一口诀,能自观过患是。第一良友,能照见罪障之心是。第一行持,心与法相合是。”
  宗喀巴大师云:“人生无常,一切皆苦,求菩提道,非从皈依发心不为功。”因此,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佛爷)所著“密宗法义精要”这本书的内容,从“人身难得、念死无常、观六道痛苦,乃至依止善知识,皈依上师、三宝与发菩提心。”等都有详细说明,真是一本稀有难得的法宝,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导师,也是修学密宗的准绳。
  一九八一年元月十日释广定序于佛教出版社
  一、 人身难得
  1.思维本体
  总于未生八无暇中,能逢正法,修习有闲,是名为暇。于此不能,是名八无暇处。无暇有八: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谓于三途受苦,不得自在,不闻佛名。四、边地。谓生边地文化落后,没有正法的地区,风俗野蛮鄙陋,不闻佛法音。或有猎人,邪命自活,均难闻法。五、长寿天。谓状如昏沉,不知劫数,定力消失,嗔而下堕,有阐提心,是为常见。六、无佛出世谓无教法闻修也。七、诸根不具。谓愚痴聋哑,不闻佛法。八、邪见。印度外道执无三世,不信因果,以死即休,是为断见。
  佛在世时,善星比丘侍佛二十五年,唯见佛过,致生邪见,后于花圃中生堕饿鬼道。故虽值佛出事,亦无成就佛道希望,与无暇等无差别。又莲花生大士在西藏时,以大乘法降服外教,但不受佛法者仍多,亦无暇也。(“八无暇”是指八种没有机会见闻修学佛法的众生。)
  2.思维圆满
  圆满有十,龙树菩萨云:“自圆满五,他圆满五。”
  自圆满五者,谓:一、人中生。二、生于中国。三、诸根具足。四、无宿业颠倒,易得发心。五、正信。
  赞叹人身者,以地狱、饿鬼、畜生,苦难自在,或如马牛不能自御冷热。天人、阿修罗,虽寿较长,或有享受,但不能受戒学法,故未若人身殊胜。中国者,有地方之中国,与佛法之中国的分别。南赡部洲菩提道场,为千佛成道之地,历劫不坏,本来成为佛法之中国(中土)。但自外道侵入,人心陷溺,而佛法示衰,印度已成边地,此地方之中国也。(佛经上所言之中国,不是指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而是指印度金刚地为中国。)
  西藏自松真刚波以观自在化现,弘扬佛法,遣使入印学习梵文正草(正书梵天字、草书龙宫字也)。又创正草藏文,翻译经论。后文成公主入藏,创建塔庙,造像供养,而八大菩萨,亦多示现应化。迨松真刚波第五世孙持松德尊接王位,礼迎坞金堪布莲花生大士等善贤三藏一百八尊班智达,入藏弘法,建立桑野大寺等多数法幢。又罗乍瓦清波白若渣那大呢感译经三藏一百八尊入藏传教,并广译经论,是时藏中已不啻当日之菩提道
  场矣!中虽偶经战乱,教证一切,迄未衰失,且正自发扬光大而未有已,是为佛法之中国。根不具者,不见佛之庄严,不闻佛之功德,信心难启,遑言其他。无宿业颠倒者,自非邪命而活,如猎人等,身、口、意三门易得清净,发心不难。正信者,远离邪依邪见,知教证功德,皈投三宝,信心具足,此为最要。上五关于自身,为佛法顺缘,为自圆满五。
  他圆满五者,谓:一、佛出世。二、说正法。三、教法住世。四、住法随转。五、得遇善知识摄受。
  释尊出世二十九年以前,六年苦行之中,如日初出无光。成道以后,为一圆满。梵天请转法轮,为二圆满。佛法未灭以前,为三圆满。佛法未衰,讲授大德慈力无边,有持有说发心可学,为四圆满。得遇善知识,闻甚深道,为五圆满。此五属于他人玉成之法缘,以是修学之助缘,故明他圆满。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住劫之中,佛为出世,喻为黑暗时。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后无佛出世者百劫。又满吉祥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此后百边围劫无佛出世。又俱贤劫中八十四俱胝佛出世,此后无佛出世者五百劫。又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此后七百劫无佛出世。又俱喜劫中六万佛出世,此后无佛出世者九百劫。正显示无佛时多。现在为贤劫,劫初海中见千朵千叶莲,天人知为千佛当出世矣!至人寿八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释迦佛出世,此后若干年无佛出世。我们生贤劫中,值佛出世,正法长住,有持有说,可不深庆幸耶?又常谓佛法难闻,况得闻密法及无上甚深耶?莲花生大士云:“往昔庄严劫有现生王佛出世,曾授密法,现在贤劫,释迦佛出世,及未来一俱胝劫后,华严劫中,文殊生佛出世,均得闻密法,除此三劫之外,余均无有密法。”又佛在定中,与无佛同,释尊成道时,本不说法,后由梵王等启请请,始转法
  轮。印度有班智达名米底乍那(度耳)尊者,其母入日寿(孤独)地狱,在人家灶中。尊者以神通见之,愿入其家为牛工,荐度其母。阿底峡尊者知之,叹曰:“西藏人福薄,故此尊者只作一牛工而已!”正说众生业重不遇佛法也。释尊正法一千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万年。过此无佛法住世,吾人当此末法之时,不知闻法修学,正如日出光明,无目不将也。亦如见大海,不食一滴,终不济渴,是无明黑暗,乃难得光明湔除也。
  般若经云:“非依善知识,无由成佛道。”谓:佛法八万四千,如无师承,不得口诀,难期成就。阿底峡尊者如藏,有空、我、肿等三大弟子,一日问尊者曰:“如何成佛到?龙树、月称之述论孰重?”答:“以善知识口诀要紧。”又问:“何故?”答:“三藏尽通,仍非善知识不可,一人与法离开不得。”又问:“三门清净,即是口诀耶?”答:“尚不止此,须知清净修人天福,为此生来世,均不究竟,故应重在善知识口诀。”是殆赞叹发菩提心修无漏业也。
  无垢光尊者论中有别说八无暇:一、对爱起贪,对仇起嗔,纵学佛法,终难成办。二、愚痴无慧,不能深入法义。三、见戒不合,与佛法相背。莲花生大士初入藏中云:“西藏见是龙树,而戒不是,见、戒相反,背道而驰。“四、修学不精进。五、虽修而感应未孚,病及违缘,不知忏悔,反疑佛法。六、愿修学而自无主宰。七、因缘不具,勉强学佛,不为解脱轮回,或为其他,不止无暇,且造业也。八、出家持清净,但未知如法修行,而大德自诩,希图名闻利养。又说:一、不合和伴侣,不思利他。二、性劣,虽遇善知识,刚强难化。三、于恶道及此本世苦,不起恐怖心,不思救济,厌离心弱。四、于诸大德(如:莲师、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等)言教,无尊重信仰心。五、三毒增上,三门(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与佛法相背。六、于大法不知胜妙,无希求心。七、受戒不护,破犯无惭。八、破犯密戒,不发露忏悔。
  如是当知,须具足十圆满,离开八无暇等,方为难得之人身,当时时观察思维,如已圆满远离,应生欣幸,精进修学,即身成办,若未离开,当清净三门,励令无失。不然者,纵遇善知识,开示修学,亦无义利,以在无暇中,终不免为修学之障难也。
  3.思维喻义
  既明众无暇,十圆满,更当思维暇满之大义。盖不有此难得之人身,何以成就度生事业?比如草地烹茶,非具水、火、石棉、茶叶、器具等因缘作用,不能圆满。试问成佛作祖,从无始以来,千生百劫皆已无果空过,今欲一蹴得之,不当具足众缘耶?缘具足已,最底限度也应念无偿,观六道苦,修人天乘等,惟非本法所尚。要入大乘,特别须修见定戒。由正皈依、发菩提心,了知惟佛能救,但凭此身,依怙三宝。若此者,虽身在家,已为大乘佛子矣!
  释尊于涅磐经中,对阿难尊者说:“人身难得”,有“盲龟值木”之喻。龙树菩萨劝诫乐行国王书亦引此喻,励其修学。另一喻云:“壁上撒豆,针尖著芥,如偶值者,尚较得人身为易。”由此可知人身难得矣!
  4.思维数目差别
  从数目差别上说地狱如晚星,饿鬼如昼星。以畜较人,亦如其例。善恶两道,尤非比拟。又地狱中人如尘沙,人到如爪上泥。又如地上虫类,试就一家论之,当知人与蚁之倍数,人身亦既难得矣!生中国者几何?入
  佛子数者几何?可信佛法难闻矣!荡巴桑结云:“得人身空过,是诚可惜!发菩提心,守清净戒,较得人王为贵,得最上密法,受大灌顶,较金轮王为荣。浪掷人身,如宝投水。”人身非幸运而得,从无始乃至今生,俱有因缘,如非善因决难成就。米拉日巴尊者云:“人身诚难得,得之造业则甚易而力大,业力所牵,此身中断,殊大可惜!”当知以之修学无上道,其力量亦不小,上取下取,即在一转念间。因得人身,如得度苦海之船,然今生一失,下世得否?实无把握也。入佛子菩提行论(入行论,寂天菩萨造)云:“我此生不行持,未免枉得人身,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景额哇格西,昼夜修学不寝,恐时间空过,阿底峡尊者之弟子某,劝其少休。格西答曰:‘一思人身难得,即不敢休息。‘终身念不动明王咒九百万遍。”其精勤策励为何如也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二、念死无常
  1.念外器世间无常
  须弥、四洲为众生业力共报所成,外似坚实,至劫坏时,受水、火、风灾,即一切毁灭无余。最初坏地狱有情,业报未尽者,移向他方世界。六道既尽,欲、色界空,还时无雨,一日出,河流尽涸,二日出,树木草根如槁,次三日、四日出,无热大海(马竹巴海)亦涸,世界无水矣。次五日、六日至并出,须弥亦成火焰,从地狱至梵天,燃烧毁灭,诸天恐怖,此火灾为一劫。七次以后,一切山河大地,复镕为水,色界天亦成巨浸。水淹一次,然后大风为灾,色界第三亦造坏灭,尽成虚空,彼庞大之世界尚无常,吾人秋蚊寿命,宁久存耶?
  2.念内有情世间无常
  上至无想天,下至地狱,有不死之众生乎?特别为南赡部洲,五浊恶世,灾横障重,死缘多而易遭,人寿无常,有如逝水,日出瞬没,去时苦多,吾人何日死,何处死,何法死,能决定乎?经云,“明日死至不可知,速起修持勿故逸。”
  印度国王某,其妃死,问佛以故。佛云:“六道谁不死,尚有疑惑于其中耶?”龙树菩萨云:“人死只呼吸间耳,在睡梦中,出入息不断,梦醒复起,是诚希有,不于此时著意修学,恐一息不来,奈何?”谓:死魔以黑绳步步追随,非如钢箱重兵可守,如到黄眼变灰,朱颜转白,药师佛来,亦难救济。惟有听业力支配,两手抓胸而已!
  3.圣贤大德无常
  过去七佛,贤劫四佛,及无量诸佛,其功德之大,眷属如菩萨、罗汉者数如恒沙,只今亦仅存其名号耳!圣贤如寂,虽不同凡夫之虚生浪死,但为示现有生皆有死,故其身亦不存在也。过去大德,如龙树、无著、天亲等,不见其身,惟存其名。西藏如莲花生大士,起二十五弟子成就者多,红教尼马瓦及其三大弟子。阿底峡尊者,及其弟子等,均为大德,在当时水火不能尉危,四大不为害,何以亦无长存不坏之身耶?
  米拉日巴尊者坐山修法,猎者见其食荨麻,身变绿色,问之无声,以为鬼,射之不入,弃之水中,回视未移其座,投之火亦不烧。又宗喀巴大师为大威德化现,但均不能逃此例外而不死,然则吾人业报所得烦恼炽盛之身,不当急起依怙三宝,时时念无常而进修耶?
  4.天帝人王无常
  寿命之长,莫过于长寿天王——梵天王,可活数劫,其身高大若干由旬光明可比日月,下至金仙,飞行自在,皆不能保其不死。过去金、银、铜、铁等轮王,福报之大可知,今亦仅闻姓名。释迦世尊转法轮时,皈依之国王无数,威势无比,此时名号亦有不存者。西藏王如娘赤簸等,有松真刚波为观音化身,在当时权力若天王,版图半西北,现亦仅知为历史上之人物而已!吾人享受,直如一口蜂蜜,尚有何等可保信耶?
  5.变坏无常
  往劫人高地坦,身有光明,食若甘露,能飞行自在,寿量无比。迨后业力渐增,受用减坏。后此若干劫寿量减至十岁,身根缩为一尺,当是时人心好斗,地上草木,到手即成戈矛,互相杀戮,所存者亦仅耳!嗣见人身稍高,问为守戒所得,人寿增长,知由戒杀所感,以是人心转变,身寿渐高渐长,至人寿八万岁,弥勒下生成佛,转法轮。如此一增一减,至十八次时,人寿无量,当贤劫最后一佛,正觉解意如来(桑结末巴)出世,亦如过去贤劫九百九十九佛,调伏众生,长住世间。如有众生,于贤劫中修学未得解脱,或曾发愿求解脱者,至此均得满愿。是知解意如来所作功德事业,正同过去九百九十九佛无二无别也。
  又若一岁之中,迁变无常。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绿而苞者,或黄而落;夏葛冬裘,因时转易,就是一日之间,气候也有不同。昨日之日,不可复留,至午无晨,至晚无午,刹那生灭,念念迁流。言念无常,能不憬然于寸阴之可贵,而蹶然起修耶?
  如是当知:生必有死,合必有离,高必坠下,成必有坏,恩必变仇,乐必为苦,故应观一切皆是无常。比如同聚一城,百年前人,现在有否?百年以后,又复如何?因死神一至,任是天、人,亦只有裸体孤单,随业支配而往,眷属亲爱,同去者谁?即大德摄受多人,好官士民爱慕,到命尽时,曾有一弟子,或一百姓同去耶?
  亦有在世衣食,高如天王,当临命终,谁复愿见?纵平日喜爱之子女,此时多畏而不前,亲朋不能救,财产不能赎,只一切善恶业,随身带去,是知或度或堕全由自身,一切贪着,到此乃无能为力也。“德格有大德将死,其子知其必不起,欲求卓请仁波车修法帮助,大德笑曰:‘自度自堕,旁人何能为力?’”卓请者,亦深通三藏之古学,尚以为何能为力?当知大德是深达法义者。
  财宝受用,本来无常,曩日穷苦,此时权威,昨王今丐,宁有把握?牛羊成群,忽焉饿殍,故应以广大菩提心行布施也。聚散无常,如师弟眷属,同学伴侣,今日同居,明日分手,作是思维,应勿爱勿嗔也。荡巴桑结祖师语弟子邓日巴曰:“师弟相依,家人相守,只如商人集场,短时交易,应相与敦劝勤修佛法,方为此聚不虚。”
  此日之颓垣破庙,何尝非当年之庄严佛刹?如藏中某大寺者,为莲花生大士开光,持松大王赦造。又松真刚波以天王功德,建庙极多,此时不已成废墟乎?阿底峡尊者至要教授云:“眷属受用,均不可保信,何如入雪山?或清净处与木石居,一心依止佛法,较为坚实,纵穷如乞人死岩野间,勿退悔心。”此为甘丹派教法,当具此心不畏法,法不畏穷,穷不畏死,死不畏野之四种精神,以勇猛修学也。不可以不满百年之身,常作千年之计划。
  冤亲无常者,如:嘎打雅那尊者所见妇人食鱼打狗事,故见乞丐不应嗔慢,当思为过去父母,以彼前世嗔慢,故此世为人厌舍。抑思此世亲爱,谁愿舍离?因财成仇,反同陌路,应视如平等,冤亲无二,乃为大心救度也。
  又或烦恼炽盛之众生,一闻佛法便生爱乐,此为乐苦无常。当知修学佛法,纵然略苦,必得最后之快乐。倘五欲自恣短期受用,当来必生大苦,此可决定也。“宗喀巴大师供曼达,寒暑无间,左臂磨穿见骨,仍不少息,弟子请易以右手。大师云:‘地狱苦比此更甚,众生实长受之,我作此为时极短,亦欲救众生耳!且只手又安足惜?因我无始以来,得手无数,曾无此机会供曼达也。’”
  释尊转法轮时,有日光(你阿)国王出家,成阿罗汉,后归国,其子恐不利己,谋诸臣,杀其父于途,且复毁谤三宝。嘎打雅那尊者以神通见之,诫其国人曰:“此地无佛法,业力甚重,七日后当雨沙。”人皆不信,果于次日雨衣服,次雨食物,次雨珍宝,至七日雨沙,人皆埋死。释尊云:“是诸人等,本有福报,故先衣服、珍宝,而后雨沙也。”此谓造业之人则乐短苦长。
  世间贤、愚、善亦无常,有初传戒为昆波,后乃犯戒,或初甚造业,后皈投三宝,亦得成就。“扪公甲初为盗,凶恶,人诱以岩窝有宝,断绳坠岩中,因自思业重,当死,悔求三宝加持,忽飞腾出险,得不死,后为格西。常语人曰:‘人见外面似我,内实不同’。并礼诱之者为善知识焉!”是故当知,学佛法,应当心起变动,倘身入佛门,而仍满腹贪嗔痴,与五欲凡夫何异耶?观一切无常之理透澈了知,自能通达无我,断贪嗔痴三毒妄念,即以此矣!
  见人鲜衣,应随喜他,有福当着。见人受苦,思彼业重,应代忏悔。处心要卑下,如弟子事师。自然见善恶乐苦,俱能洞了无常。某比丘已能飞行,一日放朵马(施食),见鸟集众多,以为冤仇当尽矣,即此一念,又堕常人。盖修学者应如持镜在手,时时自照,不应置镜在眼,惟见他人过失也。
  6.死法无定
  南赡部洲,死法甚多。中论云:“有以药求长寿,反变毒药而死者。”水火高楼于人有益,或反焚溺颠坠,因在受用重,往往成为死法。特别说,食肉者,最为有损寿命,以肉入人身,易变为毒。西藏有草与肉同食者杀人,车、马、船等均用以乘人,或亦因之致死,是生缘反成死缘也。
  人有在胎中死者,或出胎一日二日,乃至一岁二岁死者均不定。有说日光一照即死,以影子有毒也。或持物在手,食物在口,已命终矣!人命如广场中灯,不定何方风来?一吹即灭,其脆弱有如此者,容有或不致死之疑耶?至死后为飞、为潜、披毛、戴角,均不可知。须知教人观无常,不是要避免死,正进死在前面,刻刻紧逼,死法无定且多,当以一心精进学佛为要门。至彼时较有把握,必不致手忙足乱也。
  7.死决定至
  如穿衣出门,思归家否?归家入室,思更出否?休息坐卧,思再起否?早起,思此日又已空过,痛自刻责,时时作是念,养成串习,乃刹那顷均在修无常观,则执我我所之见,自可消除。
  “嘎登巴作饭生火,乞邻而用,饭后即覆碗,表示此后不食,不作再用再食想。”以随缘度日不饥足矣!入佛弟子菩提行云:“好衣食,有何用?只增长贪心耳!但把此身当船,借来渡河,不至冻馁而已!如为此身造业,更为不值。”吾人以有余受用济人,此为布施。行路只看四尺远,大地观作净土,见人如根本上师,自然一切不起贪嗔。夜睡想入净土,依正庄严,本尊正说法要,境界殊胜,此为忍辱。财宝不坚,要知涅磐经说:“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等,为七圣法财,最为坚实,谁偷谁坏?应以不坚换坚者。更想三宝有神通,能见我,时时恐惧,此为持戒。言语无意义不说,因言词多由三毒发动,惟有多诵多修,期无间断,此为精进。妄念生时,当思由贪等起,须令一心清净,罪当忏悔,有功勿喜,如念佛见佛,亦不贪着。多观无常,则生、老、病、死,均于我无关,久久通达空性,即为禅定与智慧也。
  米拉日巴尊者云:“我初畏死,入山静修,久观无常,今不畏矣!以得死后之把握故。”故说初学佛人,当切想已在狱中,将死甚惧,忽然逃逸,只心中常畏人捉着耳!即以此心修无常观,依止三宝,最为胜妙。须从念死而修,而精进,而成佛,初、中、后不改也。人能修无常,自然离苦得乐,如耕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又如自己建屋,初甚苦,完成时自己享用,先要有此意乐,自然不畏死矣!
  释尊云:“多观无常,即为供养一切佛,亦受一切佛加持,为成佛之始基。”又经云:“供养迦叶等阿罗汉,与一刹那观无常,后较前胜也。”又云:“牛马足迹不如象。”以象迹圆满,喻念无常心也。有人问博多瓦说:“云何是成道唯一之法?”博答:“观无常是。”又问:“观无常有何胜利?”博答:“初于三宝启信,观察父母或他人死时痛苦,中间精进,后得禅波罗蜜,通达空性,成佛道,均从观无常中来。”又云:“初只知现世目前,学佛仅为避祸求福;中不畏轮回苦,只求人天福报;后不知涅磐功德,无出离心,皆由不能了达念无常故。”又云:“初求法,不为五欲所迷,中得法,如理修学,后无障碍,不间断,得圆满,皆以念无常为根本也。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我见人权威不起贪求,惟见大德则心生爱慕,只依靠过去大德无常之开示,不知其他。”“格西惹那共穷,在后藏足莫喀拉山洞静修,洞口有荆棘,出入必挂其衣,每思去之,但以念无常故,终其身未去也。”
  “藏以七月雨为甘露,可以疗病,智悲光尊者之弟子,请筑池蓄之,尊者以念无常故,迄未成也。”可思大德修无常之猛励。又释尊转法轮时,常云:“有漏皆苦。”因无常即为有漏,正示人念一切无常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无常在眼前,尚执老为幼;我与诸迷者,启师求加持。”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三、观六道众生的痛苦
  吾人于难得人身,今已得矣。既知一切无常,有生必死,死决定至,则死后水干火灭乎?是不然,因业力牵引,有死有生,六道取趣,头没头出,亦可得决定也。大德云:“轮回众生,如蜂在瓶,或上或下,终不得出。”因所造为有漏善恶,故永不离六道轮回苦也。龙树菩萨云:“以大地为丸,母较丸多。”当知所出之泪,较大地多,所饮铜汁铁水,亦如海量。入佛弟子菩提行云:“小孩舔糖刀,糖尽舌伤。”应总观日出四部俱明,夜则昏昧,天身有光,堕时还暗。此谓纵地人天,已与糖刀无异,他复何说?故应于座上,闭目思惟,六道皆苦,如在念诵前,先观苦果为最要也。以下别观。
  1.地狱
  地狱有四:一、热地狱八层。
  (一)烊所。意即生而死,死而又生也。亦说为等活地狱,大如世界,周遍燃烧,火焰腾空。彼中有情,为业力嗔心驱使,见他有情,若见仇敌,随手得器,互伤互死,以业力故,闻空中呼烊所声得复存活。如是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报尽为止。南赡五十年为四天王众之一日,彼天五百年是此狱之一日,如狱受苦者当此五百年。
  (二)黑绳地狱。彼中有情,身弹墨线,钉而锯解,以业力故,寿命不断。南赡百年为三十三天众之一日,彼天千年是此狱之一日,入狱受苦者当此千年。
  (三)众合地狱。彼中有情,见杵若须弥,舂之成泥,特别生前伤害虫物,虫变铁杵,入狱更舂,舂已复生。南赡二百年为摩天众之一日,彼天两千年为此狱之一日,入狱受苦者,当此两千年。
  (四)叫号地狱。彼中有情,受大燃烧,惟闻叫号。南赡四百年为兜率陀天众之一日,彼天四千年为此狱之一日,入狱受苦者,当此四千年。
  (五)大叫号地狱。彼中有情,双层夹烧,叫号猛利。南赡八百年,为化乐自在天众之一日,彼天八千年为此狱之一日,入狱受苦者,当此八千年。
  (六)烧热地狱。彼中有情,以铜汁煮,煮滥复生,未沸时均觉快乐。南赡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众之一日,彼天万六千年,为此狱之一日,入于狱受苦者,当此万六千年。
  (七)极焰热地狱。以又等从涌泉谷道,穿置极燃烧处,诸根焰出,入狱受苦者,为时半中劫。
  (八)金刚地狱。亦名无间,彼中有情,身在猛火聚中,如红玻璃,只闻苦声,不见人处,入狱受苦者为一劫。
  二、近边地狱。上八大狱,各有四门,门各有四狱,铁城围绕,为十六近边地狱。在大狱中受苦欲逃,先循东方思得凉风,至即入糖煨地狱,不知纪年;又循而南,思得水食,至即入尸海,沉下沸热,铁兽甚多,争食其髓,不知纪年;又循西方见绿草场,为刀刃道,至地足断,举则复生,与彼相近,见树木林,思入其中,至则风起叶落,割肢截体,彼诸众苦,次第受已,复至北方有无极河,灰水沸煮如煮豆等。又次有山,山下树叶杀人,山上则铁雕鹰等,啄食髓眼,山下见红火聚成男女相,近则为猛兽争食,如犯五戒、沙弥、比丘小乘戒等,均受此山之苦,苦乃无期也。
  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地狱四周铁墙苦,罪人呼号业所成。”静言之思此等重苦,如身当之,如何承受?宁不恐怖?又思我幸未堕,亦思其中有呼号者,非我过去父母耶?现在已死之父母亲属,其中未尝无有。我今求法,要离开众苦,即身成就,不可再到此中,先当发愿,不再种地狱之因,励力修善所修功德,回向众生,此三时发心,至为切要!
  三、寒地狱有八。俱舍论云:“狱在北方,大如世界,冰雪成城,寒风刀割,业力众生,无衣裸立。”(一)周身寒缩如泡,名疱地狱。(二)泡裂,为裂疱地狱。(三)作阿啾啾声。(四)作活活声。(五)作呼呼声。(六)身青蓝如鸟巴拉花。(七)如红莲。(八)如大黑红莲,身裂百数。复有恶力所成之虫,啄食血肉。此狱受苦时,如以印度八十斗黑芝麻,百年取一粒者,取尽之时,即第一狱时期也。余狱受苦时期,转复倍增。
  亦思我临冬衣薄,乍立风前,尚不耐忍,何堪受此?此是嗔等所造,应自力求忏除,并代彼忏,如前思惟发心而修,有在世毁坏佛经,或毁大德开示者,多堕此狱中。
  四、日寿(孤独)地狱。此中受苦方法无定,主处亦无定,受苦亦无定时,多在岩阿山间,或树窟海隅,碓帚磨中,看似不苦,其实苦甚。“岭极惹巴大德见雅佐撮海子即叹曰:“可怜!可怜!”众弟子问之。答曰:“此中有一喇嘛。弟子欲见之,大德显通,水立涸,见大鱼长数百里,遍身有虫,大若牛马,啮食其肉,辗转甚苦。”此亦孤独地狱,受苦者为后藏黑马喇嘛,以他生前治病骗人供养也。又德格河中有大木,开木得蛙,大如鞋,小虫嘬食,受苦未死,因请大德以三十七坛加持之,即报尽死。此为某寺波及管家,亦因业力致此,若此者非人间地狱乎?
  上来地狱诸苦,经论甚详,言不能尽,猛火冰雪聚中情状,及受苦长短,要常常忆念,忏悔过去,策励将来,亦勿如石上下雨,不见痕迹,亦勿以三宝无感应,只口说而不力行也。如:“过去一比丘,人问其行持,对曰:‘一切显密皆学过。‘又问地狱情形,只答十八层,而不能举其名色。”
  又:“玛嘎巴人呼红黑帽。(红教之一派),曾入皇宫,名誉甚大,常不愿问其教派,亦不知地狱情形。”盖佛法应学一句即修一句,自然有受用可得,倘无愿力,不思修持,多学无益也。
  2.饿鬼
  饿鬼分二:一、又分三:(一)外障。百千年不闻水浆名,饥渴特甚,裸露无衣,偶见河流,亟思得水,因腹大如山,手足细如竹,举步艰难,至则变为热沙。又见花果,近成枯枝,或遇饮食,至则甲士围逐,不得受用,此是过去贪业所招感。又夏见月如日,冬见日如月,转变受苦。
  (二)内障。腹山喉针,本不能食,纵得食下咽变火,七孔生烟,返成众苦。格西登巴云:“若故以陈腐物或酸奶等供佛者,必堕此道。”贪心重,而对三宝无舍心者,亦感此报。
  (三)特取。略似孤独地狱,如:“卓引姐至一方城,见饿鬼四人甚苦,怜而食之,初变麦壳,再变火,再变脓血,再变自身肉,终不得食。”此因自受美食,以劣者施嘎打雅那罗汉也。又:“某大德见一饿鬼在广场,独目头小,云:‘十二年只见一清净比丘之口唾。‘”足见求食甚难也。
  试思吾人早餐至午方食,或盛夏半日不得水,能忍受否?十二年乃至百千年不闻水名,应当作何感想?当思饿鬼道业重在贪,或无舍心,感此大苦。初要发心不贪,中思其苦恼,后当思彼等为过去父母发愿尽度,并以功德回向也。
  二、空中精怪妖魔,亦此类摄,由烦恼三毒炽盛,故感此报。亦或因故惨死,七日后复现恶相,欲寻替身,不知自苦不能替脱,且加罪也。于此类鬼有用恶咒,或烧金刚火坛降伏之,则头裂身碎,夏月冬日,亦随业变,好花异食,见必转坏更变为雀犬猛兽,长受众苦,故不宜修降伏法制伏,当以慈悲心度脱也。
  3.畜生
  畜生分二:一、大海中水族。有大如须弥,细如微尘者,互相啖食,大者吞小,小者嘬大,不见日光,不知纪年,以业力故,颇觉其苦,亦有饿而自食其身,或断其尾者,此为最苦。
  二、畜生不知善恶,听人驱使,杀打损害,时时畏死,既畏人又畏同类之大者。如雕食雀,雀食蚁,强者凌弱,大者杀小,自以弱者小者为当然之食品,不知造业,此苦尤堪悲悯!亦有以自身之物,而速其死者,如獐子、龟、鱼、象、马,因人欲取其麝等,防护甚苦。又鹿有角,即自知取祸,食水宿草,侧眼低头,惟恐人见,备受诸苦,非止受枪时始苦也。虫类同是生命,勿以其小而忽之,故虽小如蛩蚁,亦知畏死,不应捉杀。
  畜生在平常,颇觉笨拙,但被杀害时,泪眼跳叫,岂非痛苦?亦思尾所以摇摇者,非为乞怜乎?屠人佯若不知,反而鞭捶恶骂,造业无数。又如食牛奶而卖牛杀牛,与卖母杀母何殊?牛马负重致远,仍受众苦,实因痴心所感,吾人当发悲心爱护,不可杀伤。
  总说三恶道,一朝轮堕,既苦且长,如畜生已入恶趣,乃不自知善恶,迷惑造业,欲生善道,嘎乎难矣!吾人于此思惟,此身曾造此业否?不堕三途,有无把握?应当自忏救他,使一切有情,解脱众苦。并发愿云:“我今幸依靠知识,得闻大乘法要,自愿同三恶道众生,共修此法,离苦得乐,请求上师、三宝慈力加被,以此功德,回向有情。”
  4.人道
  吾人常思三恶道苦,然则三善道为快乐耶?是亦不然,以同在轮回中流转,未入圣域也。人道苦分二:
  一、根本三大苦,皆由五取蕴生。(一)坏苦,无常转变也。福乐顺境,终必过去,乐境过后,更觉凄凉,乐境亦造业,更为将来之苦因。(二)苦苦。老病死等苦境,本来是苦。一苦未已,二苦又至,病中生疮,疮上发热,父丧母亡,匪劫伤死。莲花生大士云:“六道终是苦恼,如以为乐,是大错失,如在厕中求香气,殊迷昧也。”(三)行苦。不苦不乐,但觉时光迁流,命亦随减为行苦。不见其苦,但为苦依,衣食受用,全可造业。造业感果,岂非苦因?即食茶与青稞,不知死虫几何?人负马驮,更施鞭扑。妄语谋生,以恶为美,剥皮剪毛宁不伤生?贪杀小羔,尤为造业。亦思羊母痛其少子,耕者下锄,鸭入田中,建修楼房,岂少杀伤?应想:吾人衣、食、住、行,步步均在造业,胡不猛省?巴祖仁波车为牛厂说:“酥奶似若无罪,但小牛应食不得食,大者疲而小者瘦,是造业否?”吾人饮食衣服,均图快乐,究其根源,恐皆地狱受苦之因,当知福报重重,业亦随之。
  二、八苦。(一)生苦,四大部洲,人有四生,惟南赡受生,中阴入胎,母食热则烧,食凉则冷,睡如山压,行如风飘,心中恐怖,众苦难堪。莲花生大士云:“母生子时,如临命终,下地如坠池,又如剥皮,提携如被鹰捉,着衣如受缚。”心知其苦而不能言,是为生苦。
  (二)老苦。由少壮而老大,头秃齿摇,目不速视,耳不闻声,齿不攻坚,舌不知美味,言语不明;忆力劣弱,日在昏沉中,气力衰损,温度减少,身畏重衣,不着则寒;人言老大无用,言语无味,亦任其嗤笑;四大常不调,不行须行,不坐须坐,实非身之所愿,是为老苦。弥拉日巴尊者偈云:“欲起软无力,行时腰不直,蹑足而缓行(如小孩击雀),坐下如囊掷,往昔并非此,知此苦何极?身瘦忆力弱,迷昧以终日,子女亦厌恶,言行多违逆。无垢光尊者云:“老人甚苦,应随顺之,厚重衣不能着,残食亦不辨味,身着物则痛,睡如尸,喜软畏坚,面皱发白,人见辄不喜,常愤欲死,而心中实又畏死,此苦与地狱何殊?故应于少年发心修学,或免此苦也。”
  (三)病苦。人身为四大和合,四大不调,即生病患,此苦老幼无得免。人之患病,如雀被击,问只微答,重则心痛,辗转不安,食而或吐,夜坐昼眠,日长更苦,药物五味备具,非所悦意,亦须强食。又常以蚊嘬甚苦,而针灸烧刺,且复耐受,畏死之心,时时不去,亦有遭魔,尤为痛苦。或自割身肉,或坠岩自甘,乃若传染滥病远离家人,只身待死,何异狱中?或因病久,反常好骂,儿女不亲,更加深重,是为病苦。当知病时正好修学。如云:“有病难修,亦当趁能动作时修之,恐重则无及矣!”
  (四)死苦。四大将离,壮夫变色,业力所感,恶相现前,亲眷满室,泪眼相看。此中苦恼惟自领受,纵有财位亲爱,能带去否?能替得否?此时方知,已悔无及。初齿落发白,一再报汝,汝不留心耳。无行持之人,到此以手抓胸,毫无把持。故不信业果者,当令看造业者之死相。又如杀牛羊者,命终见鬼见魔,或见牛羊,亦是业果现前。如到四大解体之时,心中空荡,脸呈灰色,目无光以直视,气短促而无续。此正死魔临头,中阴将变,惟有只身裸体,空手而行,是为死苦。
  (五)怨憎会苦。仇敌怨家,常怀恐惧。兵短路窄不期而遇;中夜闻声,畏贼疑鼠;曾是不思,偏来眼底,是怨憎会苦。龙树菩萨云:“一切受用是苦,保护亦苦,损失更苦。人何必贪?当信业果。”弥拉日巴尊者云:“受用初有乐,人见不自足,每思长相保,布施不随喜,只待怨仇来,或以此丧命。”弥拉日巴尊者弟子某,人供以大松耳石,极贵视之,每日问人,松耳石在否?惟恐盗损。一日尊者投石入海,谓之曰:“汝之松耳石苦,已断除矣!”盖免终日问讯也。
  (六)爱别离苦。以执我故,爱你恨他。恨则厌见,爱则难离,死别固伤,生离尤苦。恐其病恼,愿长相聚,一朝永诀,欲见无期,是为爱别离苦。特别于亲爱子女时时不舍,是因为不知一切有情,皆是父母,无平等心,爱执热恼也。弥拉日巴尊者偈云:“亲友初相见,极欢喜爱热,今日我邀他,明日赴他约,一朝因小怨,终竟成仇隙。”又云:“贪爱子女,喜若天人,负债给他,终难满其愿望,何如入山修学,自心干净也?”
  (七)求不得苦。人贪受用,如筑房压死,食物变毒,世常有之,或阵前争功,命尽须臾,远商遇盗,穷丐难归,以图快乐满足故,终成苦恼,是为求不得苦。藏中常云:“时人无不求安乐者,纵如愿以偿,所得实如毫毛。譬希求王位而战争,反为王所擒戮;希求便宜而得物,反又遇仇丧命。在当时何尝不费心机、用气力?结果所求无一得遂;却是自己所不希望不爱乐者,反而不幸而降临头上。”是若用此贪心,早即希求菩提正道,想已成佛多劫矣!奈何妄求受苦耶?又洒加巴尊者云:“吾人寿命短,贪求多,时时打算;但于自己死后如何?毫无预备。因只知预备业果,未打算菩提资粮也。”
  无垢光尊者云:“亲爱不愿离,但终当离;美屋思长住,而终必舍;自身欲无病而所受用,结果身死受用空。”须知乞人初不发愿为乞人,虽有大愿,因所说与所行不相应。乃善果未修,而恶果先成,可不惧耶?
  (八)五蕴炽盛苦。五蕴之身,身为苦器。终日追逐,只成空过,当思此身暂不冷,有十日粮先修十日,此不但对治一切贪取,亦念无常也。
  弥拉日巴尊者说:“世尊云:‘要远离世法。‘但出家人家事正多,着袈裟本为清净,但为己着袈裟,世事更忙。此等五取蕴苦,虽以世尊金刚舌,亦说不尽。”因根本三苦,亦以此为自性,为器具,为依处也,是为五阴炽盛苦。无垢光尊者云:“见同学精进,应学他。行住坐卧,应想三宝在肩头,自然一切不取,清净进修矣。”
  5.阿修罗道
  修罗城国,与三十三天同,惟见天上如意宝树,能出甘露,一切美满
  受用,惟天人能得。一说树根在修罗宫,嗔彼富饶以此相嫉,嗔心一动,
  须弥震摇,即地震也。(大德涅磐,或海中大鱼移动,亦使地震。)天人见地动,起嗔,阿由须弥山中,八万由旬,上达天宫,聚而战斗。以天身四倍于修罗,故阿常致负,割截肢体。天人如伤,食甘露即愈,阿受伤恒死。如南赡有情,多造恶业,天人必败;见地动,或日作灰色者,均为阿胜所致。三十三天眷属围阿宫一日,如世间百年,故说天上一日不安,人间百年浩劫。阿王起嗔,半亦因人间恶业所感也。藏中经论,与大德开示,皆云:“发菩提心,最为紧要。”因嗔心炽盛,则化生阿王眷属。以须弥山如玻璃,阿眷见其类败死,恐怖毛竖,亦受苦也。
  6.天道
  天人受用,自然而来,常感快乐,虽兜率陀天鼓嘎阿伽常响云:“有漏一切皆苦。”而天人闻之,终不觉悟。天寿较长,惟福报既尽,衰相现前极为苦恼,四天王至他化自在天均如此。衰相有五:(一)四天王以上无日月,天人身有光明,长大一由旬,至死即身光变无,不可爱乐。(二)不乐安座。(三)花冠枯萎。(四)天衣坏垢。(五)身出汗臭。衰相既现,七日即死,此七日中,犹七百年。彼诸天人、天女,不乐亲近,惟遥遥掷花,祝其到南赡修善,再生彼天。实则身堕何处?天眼能见,生大热恼,随业牵引,自不作主,此欲界天也。色界等天人,到此如梦初醒,定散还堕,回思昔乐,其苦可知。龙树菩萨云:“虽乐梵王天,终堕地狱火。”此如到野人国,暂时安住,终必被食,亦如下水,终必溺死。
  佛经云:“三界轮回,无片时乐。地狱有寒热苦。饿鬼有饥渴苦,畜生有吞食苦。人有三苦、八苦,修罗有战斗苦,天人无信心,有下堕苦。可见无针尖乐也。”弥勒菩萨云:“六道无快乐,如入厕无香气也。”莲花生大士云:“轮回非乐,偶然有乐,皆苦之因也。”“昔有大德讲经,一喇嘛问一老妇:‘知否?‘答曰:‘其他不知,惟六道甚苦,颇为了达。‘汝将来堕否?应先知道,再进而求修持”。因先有此信心,自能忏罪积资也。
  释尊有堂弟俊嘎(难陀),令迦叶劝其出家,不允。释尊强之,出家而不受戒。释尊见一盲猴,问其妃何如?对曰:“妃美。”又以神通引至天上,见一空宫,阒无一人,彼问故?答:“以佛弟某,守戒当至此。”
  又见天女无数,较其妃美,因乐享受,故持戒。佛令弟子等不与同修,以彼所修者人天福,非为涅磐道持戒也。然亦不悟。寻令下视地狱,惨苦不堪,见一大镬内烧沸铜,恶眷围之,怪镬中无人。守者曰:“佛弟某因持戒得天人福报,报尽当入此中。”后大悔悟,屏息出狱,力求释尊开示,欲离三世之苦,后成罗汉。亦知人天福不究竟也。
  又阿底峡尊者将入寂,其弟子某,请问法要,谓:“师去后,我当修定耶?”尊者云:“定不是法。”问:“终身讲经何如?”尊者云:“讲经亦非法要,当依钟敦巴舍世间心,修出离心也。”时有比丘常绕塔,钟云:“绕塔亦佳,但能行持更好。”比丘念经坐禅,钟云:“念诵等我亦随喜,但应再向上求。”比丘异之,钟因令其修出离心,谓:“修定治病,显通得受用,念诵感福报,均非究竟行持。”以不发大乘心,只为今世二世,均为有漏也。释尊在世,宫妃万千,且过七日即为金轮王,所以苦行六年,身如木石,正显示要离开世间心,而修行也。
  荡巴桑结云:“受用如云,顷刻都散,名誉虽好,只如空谷回声,衣服饮食,如虹如秽。人多聚处,不如留林下水边,妄念易生,勿向外求。此心当如镜,常常观照。上师三宝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处当较明朗,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
  某大德云:“人生不百年,常作千岁准备,实不知人在世间,如旅行客,片时休止,何必筑室治具耶?”“格西朗惹塘巴,常思三界之苦,郁郁不乐,人皆呼以黑脸。其弟劝之,格西曰:‘人在六道中,有何可喜处?
  ‘惟彼一日供曼达,有松耳石为鼠所得,又聚众鼠搬之,曾一次发笑也”。又:“嘎打雅那尊者,一次受国王供养,当回向时,王问音乐美耶?尊者云:‘不闻。‘王问故,因云:‘饮食如借债,为养暂时色身,不暇闻乐。
  ‘王疑有伪。尊者令一死囚,持油钵绕殿中,呼甲士持刀随之,油倾即杀,乐作如故,一周以还幸无失。因询以音乐,囚云:‘乃不闻声,以时时畏死心切也。‘”此谓人在六道中,如囚绕殿,甲士随之,死在目前。世间欲
  乐音美,更何心贪着耶?如此专精,得道速矣。
  巴祖仁波车加持偈曰:“亦知天人苦,而不舍世间;亦知畏三途,不断造业因。此愚者为谁?我及余有情;愿发出离心,求上师加持。”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人天路上作福为先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无执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      涅磐第一乐
  以佛为境界 专念而不息
  此人得见佛 其数与心等
  四、信业果
  六道轮回,非如风吹萍叶,偶然聚散。是有黑、白业力所牵引故,于此应当深信。更应于黑、白业果,总相各别思维,励力取舍焉。
  1.黑业
  黑业分十:即身三、口四、意三也。亦说十恶业:
  一杀生。对人或畜,以贪等作意杀害,断命根为究竟。贪为口腹,杀食鸡、鸭、鱼等;嗔如战斗;痴如幼孩杀生,不知过患。或非佛弟子,如印度有以杀若干生,即可升天的邪见皆是。最大者有五,谓:杀父母等,
  生身堕金刚地狱,非由中阴化生也。若肉食者,不起悲心而随喜之,业与杀生同。牛厂厂主初食奶,继剪毛,老则杀之,其罪较重。巴祖仁波车开示云:“杀百绵羊,必久堕地狱。”鸡鸭鱼贩亦同。出家虽不杀生,受供食肉者,其罪惟均。乃有婚丧冠祭,亲朋聚餐,动辄百数席,杀生无数,本为庆贺或悲哀之事,不思以功德庄严,而以血庄严,自害害人,可不深思切戒耶?藏中常说:“杀牛羊,先吃内脏,肉可携走,皮尚有用。”食
  肉寝皮,直同野人也!杀之支分为四:(一)造意。(二)决定。(三)方法。(四)结业。四支具足,即生本罪。一者,知其为牛羊鸡鱼。二者,欲杀而食。三者,以绳刀等。四者,断彼命根。倘知为羊,欲杀食之,二支已足,虽教他杀或随喜者,罪亦成立。如自诿我未杀彼,或食者多人,自恕为轻,罪更较重也。吾人试以手指入沸水中,能忍受耶?悲心不具,亟当忏除。
  二、偷盗。盗、贼、骗三,均摄于此。特别如国王官府,除了人民应缴纳之外,肆意苛求。以权威取,一也。暗中窃得,二也。欺诈行为,三也。入大出小,器不公平,随一而作,即成本罪。四支同前,如想偷、明认、偷法、偷得也,余当例如。
  巴祖仁波车云:“贸易得利,终日营求,非出家正当事业,以贸易易破戒,而妨害修学,信心渐减,菩提心难生。”盖不知福报由上供下施而来,不可强求造业,试问有由盗成家者耶?
  弥拉日巴尊者,见一喇嘛在睡梦中自计卖牛,头得几何?皮得几何?惟未计尾,即醒而施食。尊者问:“牛尾尚未算清耶?”喇嘛以尊者得通,乃大悟悔。又云:“作生意以劣作好,为妄语,相争为两舌、恶口,巧说为绮语。为一牛贩,不止仅犯杀业而已!
  三、邪淫。在家戒邪淫,出家当净戒。在昔赤松为藏王时,下令在家者应远离四种业,即杀、盗、淫、妄也。
  四、妄语。分三:(一)欺罔,未见闻为见闻等。(二)故说,谓修福得罪,作恶有功德等,无极乐国等。(三)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说神通等。如云我见神鬼,意在使人变动心志,失三宝正念,此为
  最大过患。因神通不由证得者,亦为有漏,未足希有。人纵有通,亦勿毁他,只净自心修持耳。
  五、两舌。即离间语,破人和合也。破师及同学,或团体和合众者,其罪较重,尤易犯也,当时时观察之。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凡欲言者,先观自心,此语由贪、由嗔、由痴而发者,当止勿说。一切行动亦然,久久防护,自然三业清净。”
  六、恶口。即粗恶语也。恨彼有情,不问人畜,对畜生、痴、聋、哑等,尤宜防止,因彼亦起嗔心故。特别对于上师、大德前,更当慎重也。如说时发笑,而意恶者,亦成本罪。“往昔印度有田工,因主家赖婚,群牛到官证明,独一缺尾牛反证,以田工曾毒骂之。”故知畜生亦怨人恶口也。
  七、绮语。漫言过去未来,或无义利事,如于法会或听经时随说,能使修法讲说者生障碍,此为最重。故说佛在时讲经,有说话者与造五大恶业同罪。巴祖仁波车云:“自修法时,说无义语,亦成过患。”因修密法
  要三门清净,观想生起如何?圆满如何?次第甚难。故必不语言、不饮食也。
  八、贪。是指从内心说的。如贪他人受用想得之,只得心想,便成本罪,不关身口也。
  九、嗔。嗔彼有情,见富愿穷,见盛愿衰,见得愿失,或欲打等,均成本罪。如国难对敌国,内乱对匪人,嗔而杀打,均为无明所障,非佛子也。应起悲悯心,恩怨平视,代为忏悔,愿消除其嗔心,方无过患。
  十、邪见。此从无明起。印度外教,初分三百六十派。有言一切由梵天生,有言从自然生,说永不坏灭。或言人犹花木忽生忽死,日照、水流、豆园、刺利,及孔雀五色,皆为自然而成。不信三宝,拨无因果,上常见、断见,邪因、无因。如是等外道,皆愚痴邪见之大者。佛经祖论,心生疑惑,亦成邪见。又入佛门不知因果,亟求善报,岂知不如意者,正是三宝违缘加被。因吾人无始以来,造罪实多,自发心后,一切业果在短期齐来,重报轻受,长报短受,是增上缘。以为无感应者,亦成邪见。
  上来十恶业,以杀生、邪见为最重。因一切有情,除地狱中求死不得者,其余无不贪生。如杀虫蚁成罪,不因其小而减轻,杀虎豹者,不因其大而加重,以同为一生命而已!正法念处经云:“杀虫蚁者,除堕地狱,彼当来索命五百次。”是知中国出家众素食,最为殊善。以一切戒皆重杀生,菩萨要饶益有情,尤当不失悲心,倘有成就大德,杀生食肉,以手弹之,即令往生净土,是已深达空性,见一切如幻,不执着者。巴祖仁波车
  云:“喇嘛当注意,汝能度彼者即食之,否则不吃为好。”
  邪见为八难之一,纵身口所造为善业,如有邪见,意不清净者,则无功德,且亦断以往善根。以罪由心生,不易忏除,亦无处可忏。故听经修学当依言教,不可稍生邪执也。
  2.黑业果
  黑业果总分为四,别分为十:(一)异熟果者,嗔心造业堕地狱,贪心堕饿鬼,痴心堕畜生。贪心起,嗔等同起者,上堕地狱,中堕饿鬼,下堕畜生。(二)等流果,此由串习而成,谓出恶趣,生人中。如:(1)杀生,感短命多病等。(2)偷盗,亦感各种果,如奇穷,被盗,富不久,难得受用等,或自财他用,如饿鬼守宝库也,余别例如。大德云:“旁人以受用积蓄,我们应以受用与人。”谓何如上供下施也。(3)邪淫,感自妇嗔嫉,或不贞良等,荡巴桑结云:“夫妇如旅伴,勿作长远想,自断爱痴。”(4)妄语,感受谤骂等。大德云:“他人谤我,正使我进步,当视之如善知识。”(5)两舌,感众叛亲离,服役侍者不忠实等,应以慈心待之,倘打骂他,不更造业乎?(6)恶口,感不悦意声,常受讥笑等,因口业以此为重。本来言语不杀人,但令他闻,如受刀割,则怨毒深矣!迦叶佛时有婆罗门子舍假骂比丘,为牛头、马头等,业堕水族,感生十八头甚苦。后为渔人得之,以问释尊,头并流泪云:“母教他骂。”世尊云:“汝母已入金刚狱矣!”此示他人教作,因境增上,乃感重苦。大德云:“各人师傅不同,不可说与我无缘,我师方是三宝具足者。”因恶口对大德,罪较杀三界有情为重,胡不思耶?(7)绮语,感无口才,或宣说无人信受等。(8)贪,感不满足。(9)嗔,感恒生恐怖。(10)邪见,感不遇正教,不生正见等。又造杀业,即生人中,感地方环境险恶,天时变异。盗业,则旱潦雹下,花木不荣。淫业,则身体垢浊为人轻贱。妄语,则心常散乱,怯弱无言。两舌,则地不坦夷,山重水复。恶口,则荆棘满前,履险入危。绮语,则阴阳反变,夏寒冬袄燠。贪,则求不如意,反受毁耗。嗔恚,则世乱身危,灾多障重。邪见,感末法道衰,佛塔舍利,常见毁损等。(此是依报环境方面之报。)
  (三)士用果,如杀牛马下世无受用。(四)增上果,造业于境增上,如杀父母,其果亦增上也。
  3.白业及白业果
  一、白业。所作黑业励令忏除,并以善法对治之,即成白业。在上师未开示前,自读经论,知杀等业不当造,偶有善念,不明法义,多感人天小果。盖佛法发愿最重要,如于皈依时,发愿云:“尽形寿不杀生”等,此为持戒,功德增上,因有愿有戒,特别所依门大,造作力当无量。故应净修四门忏罪之法,自能除黑生白也。如不能长远持戒,以发愿于朔望日等戒杀,功德亦不唐捐。后乃由串习力增上发心,圆满戒度,此方便殊胜也。“嘎打雅那尊者,见一杀牛羊者,因劝诫之,其人以生活故,对尊者发愿,昼杀夜戒,而持之甚坚,后入孤独地狱,白日则火聚燃烧,铁狗吞噬。夜则狱变天宫,天人供养。”以愿力坚实,所依境增上故,地狱亦变天宫,可见持戒功德,不可思议。对治之法,以放生、布施、持戒清净,对治身三业。以诚实、和合、善柔、正语或念诵,对治口四业。以舍心、慈悲、正信,对治意三业,此十白业也。修人天者,可感人天之报,如发菩提心,以此回向众生,不着三轮相,即为大乘果矣!
  二、彼等果者,不杀得长寿无病,不偷盗得受用,不淫得眷属贞和,不妄语得人信任,不两舌人多归服,不恶口得人善遇,不绮语人多尊重,不贪则一切如意,不嗔则一切无诤无障,不邪见则常遇正法,起正知见。
  如长久坚持,则所造白业,自然增上也。有黑、白业者,必有其果,上至无色界,下至金刚狱,或乐或苦,是皆过去自业所牵,为引为满,皆是因缘所生,是故说业不作不得。引者,如生人中,满者,贫、富、寿、夭等也。
  佛经云:“有情乐苦,均为自造,以业因各别,故感果不同。如虫类有数百种,当知因缘网甚大。”又佛说教诫国王经云:“王乎!尔死时一切受用带不去,惟业力如影随形,不能舍离。”又百业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智悲光功德论云:“比如鸟飞上天,不见自影,一落地时,影即随现。”当知自己业力虽不立时或短期受报,到时既难防过,决不失落,是故说业作已不失。
  不独凡夫受报也,即世尊、罗汉,均有业必报。“世尊过去劫,为小孩时,见人杀鱼笑其事,后鱼报仇,世尊即感头痛,并云:‘如不成佛,或当死也。”又“在孤独园见长刺追逐,诸大弟子,虽神通无法救阻。卒刺佛足出血,为因中杀盗米朗栋统景,以救五百菩萨。”又“迦叶、目犍连两尊者,常显通入地狱度生。一日见外道受苦,泣请两尊者转语其弟子,速依正教,并毁我塔。因言弟子绕我塔时,我受铜锤尤苦,目犍连乃告其弟子,弟子恶之,因被击死,尊者后复显通入王宫受斋。”可见受业力支配时,神通亦不显也。又“往昔土耳其国,热瓦敌比丘,因过去盗牛,人追之急,置一独觉前,令其受冤,入狱六日,后亦被人诬其盗牛如狱受罪也。”又“龙树菩萨过去割草伤生,后亦感仇人以吉祥草割害。”因五百劫前已忏尽刀杀之业。又自知业力不失,故示杀之者以草也。此等故事,甚有关系,凡夫勿云不受苦,或说三宝无灵。因吾人从无始来,罪如须弥,当力忏除。不应先求福报,以得福报与快乐中,亦易造业,故快乐时最当注意,不如受苦,刻刻存恐惧惭愧之心,尚常得精进也。
  入佛子菩提行论云:“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因起嗔心对阿罗汉,只一刹那,便感重罪。又“某国王以豆供佛,有人以四粒随喜,较四天王与三十三天供养功德为大。”智悲光功德论云:“阿学打树,种子极小,但经日久,即变由旬。”此喻黑、白业种子,实较此尤易增长,故说应从微细处观心,因身、口业以心为主,由清净心所发为白业,三毒所发为黑业也。
  又功德论云:“枝叶花果,为毒物,为甘露,均视树心如何。”此对凡夫说也。菩萨发心,则身、口所作,外似为恶,实不为恶,因菩萨二空早证,方便所作,已无造业之心。
  如“狐与虎同行,虎得野牛,助而食之,狐以为易事也。一日与兔同行,见野牛,亦欲攫食,未到牛边,臂已折矣。”此喻菩萨可以方便,凡夫不可擅开戒也。故开戒当从发心上说。
  犯杀为众人发大心,眼见杀生,而实际不为我,虽一方为功德,一方仍受轻报。如孤独园中刺佛足出血之故事。乃在富人,贪心最重,到危险时,始行布施,此功德甚小,发心不净也。妄语为救有情,如遇猎人,骗以未见兽等,此不成罪,护持三宝亦同,遇谤佛者,欲开示他,可犯两舌,呵斥恶人,方便用恶语,均非行菩萨道不可。阿底峡尊者云:“第一善知识,能呵斥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此以慈心悲心,使离过患者方是。又方便劝人,虽随说不成绮语,此身三口四中,为菩萨已证空性不为我而为他,方便开许,否则成罪。
  贪、嗔、痴三,为意恶,示不开许。盖善恶以心为根本,故意业无方便也。一切黑业当从心忏,非忏不得清净。如礼佛、供佛、布施等,须看发心真实,能回向菩提正果方是。倘今日心不清净,宁可勿做,此为最要。“扪公甲格西,闻弟子某贵人来。先严供品,力求精善,继思此心不清净,以灰撒之。荡巴桑结闻之曰:‘此西藏今日供养最大者。‘以能用清净心对治染污心也。”常常如是观待,自然发心无垢,勿如小孩,离开父母,便任为也。又“格西翌日受供,于无人处见茶袋,先偷尝之。忽自观照过失,以左手执右手,大呼人来,将断之。”又“一日见供哟(牛奶作成),心起贪着,随观过失,至其人以哟供之,力拒不受,云:‘早已吃过矣!”由此可见,大德时时以清净心对治也。
  阿底峡尊者云:“我受比丘戒还觉易于受持,从未犯过,及受菩萨戒,因知此为心戒,较难守护,及受密乘戒,则更时时观察,随犯随忏,且随带曼达盘,发见违失,即时坐地修忏,不知者以为疯魔。”盖人心如猿驰骤,非刻刻防护不可也。
  “婆罗门涨舍扎肯,日以黑白石自记功过,初黑多,继白多,渐次全白,亦自心观照克制过失之法。”倘长此精猛行之,终身可不造业。从无始以来,业自然多,但本身能对治清净,再以四力忏悔,发菩提心,罪得消灭。如金刚经云:“禅波罗蜜苦行也,以不易行故。”谓观照自心甚难也。比如有人负债多,将为国王,人人欲收其债;希求菩提果,不当忏罪令尽耶?有造业而受乐者,如某王短期享受,初雨衣宝,后为沙埋。因只求享受,待苦报来,将不堪任矣
  莲花生大士语藏王持松云:“我之秘密,戒为重,见亦紧要,见与戒不可离开。”因戒律清净,修学必佳,自能深生正见,禅波罗蜜亦易得到。有人问荡巴桑结云:“证空性后,造业有罪否?”答:“既证空性,又何致造业也?”此谓通达空性,须先有正见。见从戒生,见戒不离,尚有造业心耶?外道不持戒,正见无由生起,恐造罪亦不知也。阿底峡尊者云:“密宗要以一切戒为根,密戒为果,故说戒犹种子;一说沙弥、比丘戒如种子,菩萨戒如干,密宗戒为鼓也。”
  弟子问弥拉日巴尊者云:“师之功德,不可思议。是否大持金刚,五方佛所化现?”尊者云:“汝信心不错,但不免谤因果矣,以我初年造业,后知密法方便,因自受苦,励力忏悔,一心请求上师慈力加被,行持不退,始有今日。凡夫之人,均应如是知,如是学,如是成就。倘以为大持金刚等化现者,是谤因果。谓苦行不能成就也。”弥拉日巴尊者依玛巴上师,欲学法要时,玛巴上师云:“汝身、口、意均依上师,是为三门供养,能如是者,当为我造屋。”因先令建圆房,复令毁之,改半月轮形,次改三角形,次改四方形,先以大石为基,旋令撤之,凡五、六作,均垂成辄毁,且屡骂其无能,尊者不起嗔怨,依师所教。中间背生疮且磨且穿,将见肺矣!始传以三皈五戒。迄屋成,前心复穿二孔,通彻后背,师见其真诚,乃召前问汝苦否?因授密乘戒,并秘密法焉。盖尊者初因嗔毒,死三十二人,自知恶业当以苦忏,不敢自逸。由此可知前贤求法之艰难困苦矣。(师讲至此落泪,大悲心动矣!侍者亦泣下数行。)
  吾人以最胜因缘,得闻密法,当日夜思惟依教修学,并励力守戒,毋令犯失。于睡时,自思寿尽一日,有罪当请上师、三宝加被忏除,发愿不再造业;晨兴复思,昨夜梦中有罪否?如有,当自责串习不好,如前精勤力忏。善虽微少,即以回向众生,此为紧要。又朔望日,三十三天王等,均曾发愿护法,见善者欢喜护持,恶者多遇违缘,有持戒清净者,天王必取足下土以造塔。于此见戒之功德,天人赞叹也。
  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因果已闻复能说,法门无量从师得;取舍不知修学浅,愿求上师垂加持。”
  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为不断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如法得财,用皆以理。
  善男子,智者施已,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殁,不随我去;事故应当自手布施。我今不应随失生恼,应当随施生欢喜心。
  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若人有财,见有求者,推说无钱;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