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经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经行(梵can%kramana,巴can%kamana,藏h!chag-sar-hchag-pa)】
  谓在一定的处所缓慢地往返步行。《释氏要览》卷下云(大正54·299a)︰‘西域地湿,叠塼为道,于中往来如布之经,故曰经行。’
  关于经行的方法,据《十诵律》卷五十七所述,应直行,不急不缓;若不能直,当画地为相,随相直行。《四分律》卷五十云(大正22·938a)︰
  ‘时诸比丘露地经行,患风雨日曝得患。佛言︰听作经行堂。不知云何作?佛言︰听长行作。作堂所须一切给与。时彼上座老病羸顿,经行时倒地。佛言︰听绳索系两头循索行。捉索行手软破手。佛言︰听作卷若竹筒,以绳穿筒手捉循行。经行时疲极,听两头安床。’
  至于经行的场所,《大比丘三千威仪经》说有五处,即︰(1)闲处,(2)户前,(3)讲堂前,(4)塔下,(5)阁下。至于经行的效果,《新伞肺接形逯掷妗<穿U(1)剿健,(2)有力,(3)不病,(4)消食,(5)意坚固;《四分律》卷五十九谓︰(1)堪远行,(2)能思惟,(3)少病,(4)消食,(5)得定久住。此外,关于绕塔行道与经行的差别,《南海寄归传》卷三说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
  据《修禅要决》所述,经行时,覆左手,大指屈着掌中,余四指抱大指作拳,然后覆右手,抱左手腕;端立少时,摄心令住。行时勿太急太缓,行至界畔,回身还向来处,住立少时,如前复行。行时开目,住时辄闭,如是久行,稍倦即休。且唯在白昼行之。
  此外,《无畏三藏禅要》又载有密教之经行法。略谓︰于一静处平治净地,面长二十五肘,两头竖标,通头系索,才与胸齐,以竹筒盛索,长可手执。其筒随日右转平直来往,融心普周视前六尺,乘三昧觉任持本心,谛了分明无令忘失。但下一足,便诵一真言,如是四真言从初至后,终而复始,诵念勿住,稍觉疲懈,即随所安坐。
  [参考资料] 《法华经》卷一;《十诵律》卷十五;《五分律》卷二十五;《法华经文句》卷五(上);《释氏要览》卷下;《禅林象器笺》〈丛轨门〉。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经行】
  (术语)于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禅而欲睡眠时,为此防之,又为养身疗病。寄归传三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曰经行。二事总包,无分泾渭。遂使调适之事久阙东川。’玄赞二曰:‘西域地湿,叠塼为道。于中往来,消食诵经。如经布绡之来去,故言经行。’ 释氏要览下曰:‘十诵律云:经行有五利:一剿健(剿音巢轻捷也),二有力,三不病,四消食,五意坚固。三千威仪经,有五处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前,四塔下,五阁下。’法华经序品曰:‘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同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十诵律五十七曰:‘经行法者,比丘应直经行,不迟不疾。若不能直,当画地作相,随相直行,是名经行法。’摩得勒伽六曰:‘比丘经行时,不得摇身行,不得大驶驶,不得大低头,缩摄诸根,心不外缘,当正直行。行不能直者安绳。’
  -----------------------------------------------------------------------------------------
  【佛光大词典】
  ————————
  【经行】梵语can%kramana,巴利语 can%kamana。
  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
  据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卷上所载,适于经行之地有五,即闲处、户前、讲堂之前、塔下、阁下。
  另据四分律卷五十九所说,时常经行能得五利:(一)能堪远行,(二) 能静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于定中得以久住。
  [十诵律卷五十七、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大唐西域记卷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正道修行
下一篇:什么是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