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业与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业与行


  kamma〈业〉是名词,巴利文的原意是“做”、“行为”、“工作”,意味深长的坊间用语还有“建筑者”或是“纺织者”的用法,但从巴利文的语法上来讲,几乎有整个逐渐失去原来意义,而特别显的十
  分暧昧且笼统。
  kamma〈业〉这个字,未经任何添加改造的原来含义是指“专门的感官机能活动”或是“普通的活动”,是用来表示某些机能所展现出具体力的行为活动,而有“做”、“行为”、“工作”的意义。如此,kamma 在作为各宗教的主要思想结构中,便以此为基础而引述至
  更广与更多。
  以 kamma〈业〉同语根的kr(作、为、行)所形成的原语来考察,有很多,最有名的算是 sankhara〈行〉,这里先略不谈,而应要先知道,当时为了表达业的概念,各宗派是使用不同的字词,譬如,弥
  曼差派〈Mimamsa〉用 apūrva 来表达业,胜论派〈Vaiwesika〉则用 dharma、adharma 等语来表达,但作为佛教的用语是 kar_man ( 巴 kamma ),如此,可以知道各派所要表达业之重点是不
  一致的。
  业在正法中的含意到底是不是如同此字原有的意义?还是如诸宗派有添加或引伸为其它的意义呢?像是正理派、胜论派及数论派大致上皆认为过去的行为活动所产生的力量,就是业,婆罗门则是认为,业是
  在自身行为中所存的一种神秘性力量,而佛教呢?我们必须比对及找寻南北传的契经,才能够确定。
  比对前应先知道 sankhara〈行〉这个字,是 san + kr 的从格,它如同另一个字:sanskara意味著准备及神圣,并且在哲学的领域中,它是一种“创造的概念”或是表示一个“意向”,并且含有“共同的
  、组成的作用”,如以复数来说则是含有混和、结合、协同及配合的概念,因此,本字完整的表达是“必要的特性及状态的聚集之过程或结果”,如此而含摄了 kamma 的字义。由于 sankhara 的意义是
  如此,所以,在理解上便有了狭义与广义的分别了。一般而言,在佛教内部,广义的 sankhara〈行〉是等同 kamma〈业〉之含意,而狭义的 sankhara〈行〉则用在五蕴中的行蕴,如此,于广义时,
  kamma 与 sankhara 在翻译上便有互换或交错使用的情况发生,而与心、意及识的翻译有同样之问题。如以厘清这样字源的意义,我们便可以发现,为什么在北传中,于翻译八正道中的正业时,有时又
  译为正行了。
  再来,在南北传的经文中,我们个别发现了世尊对此两字的定义:
  北传,《杂阿含经》二九八经:“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南传增支部, Nibbedhika Sutta (AN VI.63) -- Penetrative:“Intention, I tell you, is kamma. Intending, one does kammaby way of body, speech, & intellect.”
  这正说明了业或是行〈广义的〉的定义便是身口意的造作,而不是其他等等的造作或活动。而这里也必须要再说明,世尊的定义并没有于像其他宗派在 kamma 之中添加其他种种概念,这里,是必须强调
  的,以及是个大重点,此外,由此定义,可以确立业或是行,是由人所进行的行为过程或结果,或是,由人的五蕴感官机能所进行之过程或结果,于此之外,再无任何的添加概念于其中了。
  必须要了解到,在当时各宗教,已经把业添加了七种概念:
  1)业是一种力量。〈自力、他力〉
  2)业是一种神秘。〈梵我、尊祐〉
  3)业是一种命运。〈宿命〉
  4)业是一种关系。〈共力、别力〉【共、别业的问题】
  5)业是一种道德公共律。〈善恶因果报〉
  6)业是一种形成人格气质的力量。〈习性、习惯余势力〉
  7)业是一种绝对。〈可变、不可变〉
  虽然,这七种概念是由人的行为〈业原来的意思〉所产生出来的种种,但是,世尊以正法而出发的说明时,绝对是符合他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坚持其此字的原来之意思,但在经中,与外道或是不明其理的求
  教者的用语,则会含有其添加的概念,这是不可不察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读者能细心,就能体会出双方的差异与问题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