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弥勒讲式 学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天佑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弥勒讲式 学记

天佑法师 注解

  此讲式,为日人所著。1157年,日本解脱上人始作。1200年,明惠上人复作弥勒讲式。1356年,由圆清抄写。
  贞庆、号解脱上人(元寿二年~建保元年,西元1155~1213)。十一岁依觉宪出家,后入兴福寺专究法相宗义,建久二年(1191),因列席宫中的最胜会,目观众僧竞以美服为尚,殆念佛陀尝有头陀行之遗训,慨叹时下僧风之堕落!遂于次年三十八岁时,隐遁竺置山,达十六年之久。寂于建保元年(1213),享寿五十九岁。他的代表作是注释唯识论的唯识同学钞六十二卷。在理想上,求生兜率净土,在实际生活上,重视律仪的严格操守。他既是中兴法相的重要人物,同时又是关系南都律宗之复兴的重要人物。
  高辨,号明惠上人,乃日本高僧荣西之弟子(1173~1232)。出生于纪州,平安时代末期武士之家,八岁时父母相继过世,九岁时叔父让他入高雄神护寺,此后以文觉、上觉为师努力学习。十六岁时出家,在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十九岁时,他以佛眼佛母像为本尊,开始精进修行。后又从景雅修学华严。
  1195年,明惠认为既已出家为僧,便应不慕荣达,于是到纪州的白上峰结草庵,废寝忘食地修行。他在白上峰精进修行约十年,其间他计画再三,想亲自到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国度朝圣,可惜终未如愿。
  建永元年(1206),后鸟羽上皇敕赐梅尾山为其兴隆华严之地,高辨即以《华严经》句“日出先照高山”之意,取名为高山寺。鸟羽上皇赐高山寺给他后,向往到佛陀出生地朝圣的明惠上人于是将高山寺所在地比拟为和佛陀的生平有关的地方。他把所在山名称为楞伽山,又把清泷川喻为佛将成道前,浸浴其中的尼连禅河。他在这山中结庵,更时常在树上、石上禅坐,因此至今山中仍散存著他打坐时的遗迹,高山寺寺域成了明惠上人思索和禅修的华严净土。
  高辨行解并重,尤谨于律,一时朝野归敬。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泰时,亦常往礼敬,并请示治世之力。他的理想,是将释尊当世的正法,实现在末法之世。其著述颇多,有金师子章光显抄二卷、华严唯心义释二卷、华严信种义一卷、华严修禅观照入解脱门义二卷、摧邪论三卷等。
  明惠上人主张华严与密一致之说,愿生弥勒的兜率净土。他逝于贞永元年(1232),六十岁,门下有喜海与静海,相继住持高山寺。景雅之门出明惠上人高辨。由松桥七传出宗性,宗性之门出凝然大德,高辨及凝然二人,乃是复兴华严宗的两大重镇。
  明惠上人有和歌“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明明皎皎明明皎,皎皎明明月儿明。”世称“樱花诗人”。

总礼
敬礼天人大觉尊 恒沙福智皆圆满
因圆果满成正觉 住寿凝然无去来

  首先是总起颂,对于世尊佛陀的皈依礼敬。
  佛陀,大觉悟者,福慧二足;乃人天共敬之无上福田。

法用 表白
敬白法报应化三身如来。有空中道三时圣教地前地上菩提萨埵。有学无学贤圣众僧。大恩教主释迦牟尼如来。当来导师弥勒慈尊。总佛眼所照微尘刹土现不现前一切三宝。而言。

  三身:法、报、化。见于《金光明经玄义》。
  身是“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之谓身。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具体而言,法身,即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证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报身,即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应身,即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三时判教,见于《解深密经》,初时阿含、二时般若、三时唯识。菩提萨埵,就是菩萨。此处分为地前、地后;指登地以前资粮、加行位菩萨;与登地之十位菩萨。
  关于有学无学;达到阿罗汉果完证解脱的圣者,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切法教,故称“无学”。其余行者,统称“有学”。

夫三界无安。久咽火宅之烟。百年不常。几结水上之泡。迷者不知迷。受苦还为乐。贪者弥欲贪。临死犹求生。凡界旧习厌离甚难。

  三毒与四颠倒。六道众生,爱火炽盛,执断执常;妄计常、乐、我、净。殊不知,缘生诸法,刹那生灭。愚痴众生,不达如实,直到临死,还会种种舍不得。唉,厌离甚难。诚然如是。

我等幸遇大乘之正法。虽近出离之要路。犹趍名利之门。徒为恩爱之奴。遍修一善。诚心未调。比之罪业不可譬言。轮回犹遥不可不悲。

  佛陀之法教,意义深远广大——如长夜明灯,能渡苦海,故为“乘”;能渡一切有缘,故为“大”。导致解脱,佛法又是唯一无二的中道妙法,故为“正”。
  佛陀讲过“四依四不依”。又,教导我们当以三宝为师;以戒为师。可是,门户之见却日甚一日;这一点,成为了佛法衰败的内部因素。
  很多人企图用做很多很多善事的方法,来结束轮回。这是很可笑的。关于轮回观念。这是印度文化所特有的。轮回说,是佛法的基础。所以,学人当重视。因为只有彻见到有漏的真相,才有可能真正谈“出离”。不然,总非如实。

但殷顾根机之拙自作悬涯之想。何生何功暗成佛道。不如专守释尊之付属深凭慈氏之引摄。一绝一称之功非只待龙花之朝风。大慈大悲之誓何不望都率之秋云。仍志之所之聊励净业。今日称扬盖其一也。伏愿三宝哀湣纳受。

  后人毕竟不能做到“自作皈依”,于是,导致种种信仰的产生。其中,就有净土思想。
  弥勒信仰,当是最早产生的信仰。因为一方面,佛陀授记弥勒为当来导师;又有兜率净土、龙华三会之二途;实与吾辈众生,有大因缘。
  又,弥勒乃当来正觉,当为五乘之所共宗;只要与佛法有任何一点点因缘,那就都能在弥勒佛所,得诸法益。是故,此法门之适根、契机,不待更说。

今此讲演不似常途。粗以五门欲述志趣。一者忏悔罪障。二者归依弥勒。三者欣求内院。四者正遂上生。五者因缘果满也。

  此讲式内涵丰富,融入三时教法,义明理赅。
  总述全文,分五个课题,按次第阶进,暗合上生六事。故可为弥勒之行法矣。

第一忏悔罪障者。妄业力大能障二利。若求解脱须修忏悔。凡众罪之源妄想虽凉。正生烦恼专依我心。只宜静心常观我身。夫身如朽宅。危命柱仅支。心似攘客。宿与息欲去。红粉翠黛唯彩面皮。男女淫乐互抱臭骸。身冷魂去弃之荒原。雨灌白曝须臾烂坏。烧即为灰。焉身入心□质埋又为土。谁思旧好与之惜名。其名冷于谷响。与之求利。其利空于春梦。顺我心为恩爱。背己忽作仇敌。顺逆二门莫不妄缘。皆是执无我之我。计无常之常。四种颠倒眼前迷乱。世人犹可耻。况于释子哉。若归三途之旧里。殆遇千佛之出世。宝山空手之诫闻而未惊。但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虚妄薰习非有似有。境界本不善恶。唯我心所分别也。身语自不发起。偏一心所造作也。一心亦是众缘所感。缘亦缘生展转不可得。刹那刹那前灭后生。三世迁流因果与空。过去巳灭故空。飞鸟之路难趁。未来未生故无。空华之果谁期。现在一念电光不留。生既不实生。不生则不灭。众相寂灭。体是真如。光中无有圆。真如岂容妄。如此观察名无生灭。一弹指间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大乘妙力诚难思议。数留心者盖灭罪障。仍唱伽陀曰
唯愿诸佛垂加护 能灭一切颠倒心
愿我早悟真性源 速证如来无上道
诸业本不生 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 以其不生故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惭愧忏悔六根罪障 三反

  这一段,有三个重点。首先讲四颠倒、第二讲缘起性空、第三讲不生不灭、自性涅槃。
  世间法,即杂染法。也就是凡夫众生,三毒炽盛。不达诸法实相,被假相所迷惑,执假为真。认为这个世间是常、乐、我、净之“颠倒”。此四颠倒,一具皆具,一破皆破。
  有为诸法,待缘而生,若不达真实,认为诸法实有。那就让我们产生执迷,企图得到永乐——能够逆因缘法则而动。
  对于不净之物,种种迷执,凡与我有关的,我就贪恋,凡于我无关的,我就厌恶。这就是常、乐、我、净之四颠倒。本质而言,无非就是贪、嗔、痴、慢、疑的傀儡。
  我们常常能接触到自己所厌恶的东西——火葬场、死尸、陌生人的痰液等等。当然,也会有机会看到尸陀林的照片、和人人皆具的内脏器官。如果大家对此没有爱执,那么又何必贪恋自身?
  我们时常会爱上某个人,然后为他们的外皮所吸引。和他们接吻等等。但是,那些经年不洗漱的拾荒者,我们看到他们吐在地上的唾沫,都令人十分得作呕。
  众生常常被自我欺骗,当然,自己也乐于屈服,一次次纵容,好比是养虎为患。当我们的情绪猛烈——被三毒扰乱我们的心智,我们就容易颠倒。这就是“净见”的本质了。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在追逐身外之物。直到了老年,才开始思考得失的问题。到底什么东西,我能够带走?于是,我们会放弃对物质的贪著,转而去追求长寿、健康。
  人们总是对得不到的东西,贪执追求。可是,又无法逆因缘法则,这就会事与愿违,导致失望、痛苦。人们一辈子
  都在追求,然而终究是两手空空,只有业力才不会落空。哪里有一个“我”呢?根本无有这个本体,更没有能力去违背因缘法则。所以,我们常常在说:因果法则、无我法则,这两点最根本!无论我们丢弃任何一个,那都会导致歧途。
  可是,人们往往会迷惑,以为有一个我。这就是“我见”。认为一切都能够长久不变异、我们能够长久得拥有一切,乃至于快乐,这都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常见”、“乐见”。于是,我们会追求物质享乐,追求一切能够满足爱欲的东西,并且把有漏的不净,看作是美好的,这就是“净见”——好比我们在养大一只老虎,更好像我们在饲养一条毒蛇——挖掘其病根——这毒蛇、猛虎,就是贪、嗔、痴。所谓为虎作伥,这是很好的形容。
  佛陀教导的圣教,就是在于指导我们,认清楚这个世间的本来面目,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前人提供的经验、技巧,使我们,同样达到智慧的解脱彼岸。
  佛陀把缘起法告诉了我们,并且帮助我们彻见真理;诸法实相,缘生性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一切善恶分别,唯是妄心;人们已经习惯于分别,对于任何事物,都会贴上标签——好、或者不好;然而其真正的标准,却是“是否能够帮助我得到永恒的快乐”。于是,我们追求,善业、善报、善因、善果。
  当知,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奈为假相所迷,不达实相。此一段最后的偈子,说得很好: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是甚好的解说:因为缘起,是故性空;因无所生,故无所灭。此自性涅槃,本来空寂之理。可参考《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
  当然,若要“一弹指间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则必要能够自己去洞察彻见。不能把听到的,当作证得,那是自欺欺人,不得受用的。

第二归依慈尊者。巳忏悔罪障身心清净。须归依弥勒以期引摄。所以何者。大圣利物慈悲虽等。众生受化机感互异。盖多生矌劫系属令然也。爰牟尼者一代之教主。恩德超于诸佛。逸多者世尊之补处。宿缘厚于此土。群主之所仰谁如斯二佛。彼三会得脱二百八十亿众生。皆是释迦遗法结缘之人也。我等虽拙何漏其数。加之慈尊者从日月灯明之昔称求名菩萨。至释尊出世之时。为一生补处。常修唯识以为心要。遂及如来灭后九百年降逾阇讲堂说五部论藏。法相大乘之滥觞在之。我等于朝于夕悬心于此教。一文一句开悟于其说。机缘晴催宁疑引接哉。又虽中宗学侣其望各异。我等无贰佛眼盖照。是以弥勒自告释诠明言。我得释迦大师要契附属。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愿哉。呜呼如来之寄附属也本虽仰诚谛之词。补处之守芳约也弥知殷勤之志。妙高山王设有倾动。日月轮宁虽落大地。二圣金言不敢改变。每忆此事莫大悲喜矣。仍唱伽陀曰
我随日月灯明佛 证得唯识三昧故
今于释迦正法中 略说五分十七地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南无当来导师弥勒如来生生世世值遇顶戴 三反

  此一段介绍弥勒慈尊。虽然说,三世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然而,本师释迦牟尼佛陀与当来弥勒佛陀,与吾辈有大因缘。所以,我们专究此二佛。
  “彼三会得脱二百八十亿众生。皆是释迦遗法结缘之人也。”此一句,据太虚大师言:“倘只初会与二会,则普度众生必不广,因初会范围甚小,只度利根之机;二会范围稍广而非遍;故扩而大之普度一切,则唯龙华第三会了。凡与佛法稍生关系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欢喜心,或举一手、低一头,乃至于游嬉中无意生关系者,如人寺瞻礼佛像,念一佛,诵半偈,无论其为见闻佛法僧三宝者;甚至或见三宝生不信心、不愿心、轻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发生关系;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皆已为佛所付托与弥勒者;将来皆能赴龙华三会,授记作佛。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说,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消说,即如为释迦佛弟子而违背佛法,毁谤佛法,破坏佛法,造种种恶业,只要将来能闻弥勒佛名,或见三会说法,生一念欢喜心,往昔罪业皆悉冰消,而得证会解脱;是知龙华三会所度众生无量无数。”全文,可参考《怎样赴龙华三会》一文。
  《楞严经》记录了弥勒述及自己在微尘劫前:“曾随日月灯明如来出家学道,但却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又在《法华经》,文殊菩萨也说弥勒菩萨:“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因此彼时世尊方令其修习“唯心识定”。数数修学之后,得成三昧,名利之心方除。直到燃灯佛出世,得大成就,证“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于释迦牟尼佛陀涅槃后九百年。中印度阿逾阇那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于夜间上生兜率陀天。于善法堂中听闻弥勒菩萨的教法,受《瑜伽师地论》(亦名《十七地论》)之教。“弥勒五论”乃《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乘庄严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经论》。
  弥勒菩萨悲愿广大:“我得释迦大师要契附属。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愿哉。”具体,我们可以参考《上生》并《下生》诸经。论主最后感叹道:“呜呼如来之寄附属也本虽仰诚谛之词。补处之守芳约也弥知殷勤之志。妙高山王设有倾动。日月轮宁虽落大地。二圣金言不敢改变。每忆此事莫大悲喜矣。”
  这一段是对于弥勒菩萨的介绍。具体可参考《皈依未来大慈悲父——弥勒世尊》一文。

第三欣求内院者。依总别因缘既归依慈尊。须欣求兜率以期值遇。夫十方三世补处菩萨将成正觉。先住都率顶薰修胜业严净其处。所谓秽土中净土之事。是郑重勿辄轻哢矣。于菩萨所居有外院有内院。上生经云。若我住世一少劫中广说不能穷尽。我等拙词何足赞说。但外院者五百亿宝宫是也。一一宝宫有七重园。皆是七宝之所成也。每宝皆放百亿光明。其光化出五百亿莲花。其华转作五百亿行树。一切众色映颇梨果光明右绕出大慈大悲之音。天子天女住立树下。妙音乐中说不退转地之法。垣墙四回高六十二由旬。龙王守护雨五百亿宝树。有风触树唱甚深法。外院一宫其相犹尔。况亦于一生补处之内院四十九重之宝殿乎。一一庄严悉表内证之道德。见闻觉知并为菩提之胜缘。临之者必住不退转。至于如彼留璃宝渠之水涌上游梁栋之间花德香音之辈从身物种种之事可思。等觉无垢之报应诚是泛尔之所不能欤。既而摩尼宝殿之中。师子大座之上。有微妙宝帐。饰之以五百亿众宝杂花。百千梵王自十方。以梵天铃悬其上。以宝罗网覆其上。弥勒大圣结跏趺坐。身量高大十六由旬。顶上肉髻绀留璃色。毗楞伽宝以严天冠。化佛菩萨住在其中。本师释迦来助其化。三十二相一一带五百万亿之宝色。八十随好各各出八万四千之光云。见者无厌之妆金山耀朝日。大梵深远之唱雷音响秋空。昼夜六时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诸天听受一时得道者五百亿。他方菩萨驾云集。上下诸天遂愿生。一念斋戒为之上品之修因。一遍称名以感顺次之往生。其因甚易。其德尤大。非慈尊愿力者无能致之矣。大圣谁不欣。下凡谁不望。是以西方道俗皆修弥勒之业。晨旦前代多得彼天之报。一宗烈祖其仪超余□心。无著天亲师子觉之三圣兄弟结契。戒贤玄奘慈恩淄洲四代往诣继踵。我等是谁门人。宁忘先迹乎。彼弥天道安之欣兜率也。同侣之志无讲。南阳昙戒之念弥勒也。师资之好有思。贤愚虽异古今可比。伏愿传灯大师与慈尊共来迎。仍唱伽陀曰
弥勒上生赌史天 四十九重摩尼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 种种方便度众生
八功德水妙花池 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附弥勒 龙花会中得解脱
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三反

  兜率净土,位处欲界天;然而,由补处菩萨上生,感得此天天子,悉皆发心供养;此土化作净土。此处所说之内、外二院,是根据善法堂之建立而按立一名。此兜率天,无论内外,皆无欲染,上生皆为男身,大家皆都听闻法教,发心行道。具体可参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兜率十胜论
下一篇:弥勒菩萨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