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苏东坡与张九成的“心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MIPW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7Y
有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了。G?c
苏东坡首先问:“印老,你看我像什么?”EnoaT
佛印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他:“你看老僧像什么?”k{: 苏东坡想了又想,见佛印禅师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又长得胖,盘腿坐在那里,黑乎乎的一大堆。于是便冲口而出,说:“和尚活像一堆牛屎。”"3~U
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语,然后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X[
苏东坡回到家里,高兴地对他的妹妹说:“妹妹啊,从严与印老斗禅机总是斗不过他,今天不知是和尚倒霉,还是我苏东坡走运,总算斗得他哑口无言。”接着便把他与佛印禅师斗禅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a4<-l
苏小妹听后,首先禁不住“呸”了一声,然后便数落了苏东坡一顿:“哥哥今天输光了矣!你还自以为大获全胜是不是?”kB~R
苏东坡翘起胡子,瞪大眼睛,问她这是什么意思。I1d+
苏小妹不急于告诉他答案,只问他:“我且问哥哥,是佛名贵呢,还是牛屎名贵?”Oq
苏东坡说:“当然是佛名贵罗!”M 苏小妹说:“好道!印老的见处是佛,哥哥的见处是牛屎。请问,谁高谁低?”Uq0Mk]
苏东坡一怔,揪着胡子只顾发愣。-Q?~I
苏小妹接着又说:“印老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哥哥一开口就是牛屎马粪,你心中装的是什么?可见印老的心境比你高啊!他既然获胜,便见好就收,还同你啰嗦什么?你就认了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说今天又栽在老和尚的禅窟里了,发誓一定要赢回来。!iL
苏东坡是否能赢回来,全看他的心境了。\B
君子所见无不善;:]9|;
小人所见无不恶。K
心中有佛,说出来的是美言;YS\Q=
心中有屎,吐出来的是屁话。,
©发现者心理人生讨论区 -- 发现生活的经藏,启迪人生的智慧  jo2
二^,s*X=
心境还须自己开。p
下面,再讲一个参禅的小故事。iU%0z
宋代有个名叫张九成的居士,原为侍郎,中过状元,也算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了。但他放着官儿不好好做,却偏爱谈禅说道。5
中国文人士大夫参禅学佛,大多是附庸风雅,闹着玩的,充其量以此排忧解乏而已。因此,十之八九的人,谈禅不知禅,学佛不知佛。/.Op3
张九成也是这样。他读了不少禅书佛典,也参拜过许多禅师,但仍是“久之无省”,始终不能开悟。6q{Xd
有一天,他去拜访大慧宗杲禅师。l%
宗杲禅师问他:“你来干什么?”/#t%E6
张九成说:“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Rzd
大慧宗杲禅师的法号叫“妙喜”,故张九成说“特来参喜禅”。M0
宗杲禅师是当时大名鼎鼎的老禅师。《五灯会元》说“学者仰如星斗”,足见他的地位和影响是很大的。老禅师见张九成急急忙忙地一大早就跑来朝庙,刚一见面就口称要“参喜禅”,即知来者根基不深,机缘未至。于是便用一句戏言,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16+h&i
宗杲禅师听了他的回话后,即对他说:“你为什么起得这么早啊!难道不怕家里的妻子同别人睡觉吗?”^ckZ
张九成听了,顿时火冒三丈,气咻咻地说:“你这个愚昧无知的老秃驴,怎么敢说出这种话来?亏你还是一个出家人,竟然……”z@=K*X
宗杲禅师忙用手势止住他说,我轻轻这么一扇,你就大为光火。像这样的话,怎么能参禅呢?c
接着,老禅师又对他说,大海常被人唾骂;秋月常被人轻视;明镜常被人挫伤。你见它们发过火,生过气吗?没有。它们处之泰然,安然不动,闻而未闻,听时不惑,事过不留。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本体之心,一片明净,一片空灵,既深又广,既刚又柔,能容纳一切,又超远一切。故能见人之所未见,忍人之所不忍,岂是区区一句笑话、一点点不顺心的事能动其心的?`R&E
又道,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的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的皎洁柔情,像明镜那样的明亮清纯。所以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都是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样,他怎么能被外缘所牵动呢?P!q
又说,人生之真谛,本来就很单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眼横鼻直,生老病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何等自然,何等简单明白。大可不必无事找事,惹一堆烦恼。Xjb
这就是禅者的境界。9a/}|
心中无佛者,绝对见不到佛,成不了佛。这叫见佛而不知佛。[1x|
心中有火者,绝对参不了禅,悟不到道。这叫参禅而不知禅。 ?+]:
这一切取决于心境的高与低、空与实。而且关键还在于,心境只能由自己去开发,别人是代替不了,也帮不上忙的。*K0
心境还须自己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永明四料简
下一篇:佛教的营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