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谈辅导与佛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禅能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谈辅导与佛法的关系 -- 郑禅能, 善友辅导中心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不论是东方或西方人,都深受商业讯息无孔不入的引诱,使人们沉溺于物质生活的提升,极力追求官感上的满足,不知不觉中陷入精神生活的空虚;再加上生活步伐紧张,工作压力倍增,家庭个人经济负荷沉重,结果当这些负荷超过心理承载的极限时,就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各式各样的防卫机制如压抑,否定,转移,投射,合理化,退化,补偿等心理作用就油然生起。严重的话,可能罹患心理疾病,如忧郁,焦虑,恐慌,强逼行为等。也就是说,眼前的世界里,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尤其近年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毫无保障的就业前景,或陷入失业困境,令许多人深感身心不安,更谈不上能体会真实快乐和自在了。
  正所谓因缘和合,世人为了应对这方面的需求,心理学与辅导便显得日趋合乎时宜而“百花齐放”了。单以美国为例,当今就已有超过二百五十家以上的心理学说和辅导模式,例如精神分析学,行为治疗科,个案中心治疗法,家族治疗法,电击疗法等等,令人觉得几乎任何生活动态都很有可能转化成为一种辅导或心理治疗方法。
  依笔者对佛法与辅导这两方面肤浅的认识,现代心理学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的因素是启发西方辅导与心理学的思想内容有不少是源自于佛陀的教诲,因佛理被西方科学界学术界普遍认为已超越宗教范围,它广泛地涉及了心理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等领域,而将佛教的一些修持法门归纳为辅导与心理治疗技术。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世尊哀悯众生,所开的药方确实能治疗心理上的创痛,医治精神上的疾病,弥补心灵上的伤痕。临床上所得的效果结论一再的证实佛教的教理,辅导,心理学与佛法有许多相似(或完全吻合)之处。不论是那一门派的专业辅导模式,最终皆离不开佛陀的思想教理,往往只是名相词汇定位与运用方面上不同罢了。譬如心理学上的“转移法”即是佛门的观息法;“心身行为安康”则是出自经上常见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佛”,“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净则国土净”等。
  无怪乎许多学佛的同修们,一旦接触了辅导与心理学之后,都由衷地赞叹佛陀伟大的智慧,可见即使是稍稍承受一丝豪的佛光,无知无明的众生就已经受益良多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