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心莲(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作者:证严法师著 慈济文化出版社
目 录

--------------------------------------------------------------------------------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沈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沈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静思文化谨识

[卷一]知足,丰美的泉源

  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遗教经·佛告诸比丘
知足自得
静思小语
  ■在大树下乘凉的人,往往比在冷气房里的人更快乐:因为心满意足时,一草一木皆美景。
  ■得与失的分际,只系于一念之间。若能开阔心胸,培养智慧,则得失都一样自在。
  ■人皆因为有所求,才会走入偏差的道路:如果无所求,则精神会非常明朗,心灵无比安定。
  ■有钱尚不知足的人,会受到安贫乐道的人所怜悯。
  ■愈有钱的人愈贫穷,因为他常常是「有一缺九」——有十万元就想做百万元的生意,有百万元就想做千万元的生意,于是变成比穷人更缺钱。

静思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大企业家,经过一道道的门禁、一重重的开卡才见到他,使我有一种感慨!他真像身处铜墙铁壁中,而我竟然比他来得自由安然。我两袖清风,既无名之累,亦无势之争,奔东或往西,随处自在。
知足感恩
静思小语
  ■以恭敬、爱惜、感恩之心,对待有情(人)与无情(物)。
  ■任由贡高我慢、爱惹纷争的情绪一直产生而不能自制的人,就是不肯用功。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乐极生悲。
  ■一个人如果贡高我慢,就会有渺视他人的心态;而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当然就会成为与人隔离、受人排挤的对象。
  ■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常在于贡高我慢、夸大自满,所以对自己应看淡一点。
静思小故事
  我们生在台湾,生活已经很富足了。看看非洲地区,有一亿多人正在饥饿中挣扎,光以台湾目前的贫户与非洲难民相比,也比他们幸运多了。人比人总是永远比不尽的,应该常念知足啊!

知足
静思小语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怨天尤人,不知惜缘感恩,这也是一种自我诅咒,自造罪孽。
  ■若能守住今天的功能,就称为「道心」,能够放开昨日的种种情事与杂念,叫作「去杂乱心」。
  ■烦陷,徒令生活过得更艰难、更苦,若能欢喜接受,就会过得坦然、自在

静思小故事
  新闻报导联考考场情形,在荧光幕上可以看到考生在试场内应试,父母亲一个拿扇子、一个拿水壶,站在烈日下,等待为子女「服务」,甚至连祖父祖母都到场助阵、加油,一个考生就有三、四个陪考者。休息时间一到,母亲拿着扇子拚命掮风,手酸了就换祖母:父亲提水提久了,就换祖父。这都是心存「希望」啊,希望自己的子女、孙子能够金榜题名。而十几万个考生中只录取二、三万人,那些考不上的人怎么办呢?这是不是「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啊!

节欲
静思小语
  ■在生命终结时,财产、名誉、地位都带不走。死神的权力如此大,而人生在世又所为何来?
  ■众生的「心力」最大。如果人人心存贪欲、自私为己,久而久之,这种潮流就会在该地形成,后果也要大家共同承受。
  ■与其求发财,不如求自心的满足,因为知足常乐。
  ■人的欲望像一个破桶;即使将它注满水,仍然会不断流失,永远无法填满。

静思小故事
  现今的台湾,被外国人视为「贪婪之岛」。目前社会不讲文化,而讲风化,到处充斥风化问题。
  大家乐的歪风刚扫完,就马上有六合彩:六合彩刚过去,政府又提倡刮刮乐。一阵阵的贪婪之风不断吹来,台湾到底会变成什么形态?能够改善吗?其实,只要我们有信心、毅力、勇气,一定能够以善化恶。

惜身
静思小语
  ■人生应谨守本分,遇到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
  ■修行要节制私情欲念,淡泊度日是最自在的生活。
  ■振作精神、调整情绪、把心放下,不要把心念一味放在这副臭皮囊上。

静思小故事
  现代人的居家观念,大抵偏重浴厕与卧室,厅堂的分量反在其次。这与中国传统的习俗真是大相径庭。以前的人将厅堂视作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的庄严处所,举凡拜佛、祭祖等仪式,都在此处完成。所以,我们一走进厅堂,自然就会兴起敬重的情怀,这即是中国固有文化与生活结合的例子。可惜,现代人似乎已忘失了这层意义。
  当然,整天为工作忙碌,以至精神耗损、体力不继之时,在卧室里适度的睡眠,确实能恢复充沛的活力。然而,休息的功能也仅止于此,并非用来享受的。

物质观
静思小语
  ■懂得欣赏钻石的人,并不需要把钻石戴在自己手上,欣赏别人的也是一样。
  ■我们辛苦劳碌一辈子,但是纯粹为了生活而赚钱的人极少,而当金钱奴隶的却占了大多数。
  ■世间的物质本来是供人用的,而现在却变成人被物所用了。

静思小故事
十几年前,花莲有一户养兰人家,其所培植的一株三片叶子的金线兰竟卖了三百多万元。当时的米价一斗才八十元,三百万可以救济多少贫困的人家呢?把三百万元花费在三片叶子上,以我来看,实在很悲悯他们。人们所谓有价值的东西,是用什么来衡量呢?其实,那完全是想跟上潮流及虚荣心的作祟罢了。

惜福、知命
静思小语
  ■为人算命的人,都是为了生活才从事这项工作,不值得迷信盲从。至于,算得准不准?对于那些迷茫、不知所从的凡夫,都能算得准。因为算命先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命已被他人掌握了。
  ■不必去算命,能惜福、有智慧,自然好命。
  ■酒会乱性,众人所以昏迷不清、心乱不明,就是因为迷乱了本性。不饮酒就能保持明睿的智慧。

静思小故事
  多数人都是迷信的。迷信自己的人,总是以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唯有我能力最强……处处为自己打算。这种迷信自我、不信任他人的信念是不正确的,即使有良师益友的忠言劝告,也觉得逆耳:反而对谄媚迎合的巧言,听得神魂颠倒,以致误入邪途,这是迷信的一种。
  另外有一种人是不敢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听信别人或迷信神鬼之说,却很难接受正信的宗教教育。遇到人生逆境时,动不动就去求神问卜或是去算命,迷于邪途,受鬼神所操纵,使人生陷于消极恐慌,这也是迷信的一种。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但不可执着,这就是中道正确的信仰。人如果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

[卷二]敬爱世界,珍惜万缘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欢喜结善缘
静思小语
  ■过去、过去,事情过了,烦恼也该放弃。
  ■没有人事是非,叫做「无心」。无心伤害他人的人尚可原谅,有心接受伤害,并常常自寻烦恼的人,实在是不可原谅。
  ■治疗伤口要有不怕揭疤的痛楚,因为隔着一层厚厚的疤,敷上再好的药,也发挥不了功效。
  ■以自我为中心生出的烦恼,常在毫无防范的情形下,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有时一句戏言,也会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
  ■造谣生事的人,徒然显露自己的无知与愚昧:有智慧的人听到流言蜚语,顶多是一笑置之或报以怜悯的眼光。
  ■有的人用双耳听话,却这耳进、那耳出:有的人用单耳听话,也只听甜蜜的,不听平淡的。
  ■人对于仇恨总是会牢记在心,对于恩情却很难长久不忘。
  ■因他人无心的过失而造成我们的重大伤害时,千万不要执着于受害者的角色。只要转个心境去想:对方除了万分愧疚,更是惶然不安,那种心情比受害者更痛苦啊!
  ■障碍大都是人为的,是与自己无善缘的人所造成的。所以要与人结好缘,不要结恶缘。
  ■「内在美」的本质是不顽固,许多人令别人讨厌,就是因为太顽固了。
  ■要充实智慧,一定要放弃顽固:人一顽固就会愚痴,不能接受新的思想。
  ■人最容易在独处时,将自己的缺点及不讲究道德、修养等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慎独」的工夫。
  ■不要封闭自己。要打开心胸去关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静思小故事
  彰化有位委员的小女儿,年纪不足三岁,曾跟妈妈到过花莲,听我说起医院的种种,回家后就告诉妈妈:「我也要赚钱帮忙盖医院。」于是,母女俩商量好——只要「不包尿布、不尿裤子、睡醒不哭」,都可以让她赚到奖金存到钱筒中。当我去彰化演讲时,小女孩特地带钱筒来到会场,那是一个好大的竹筒,比小女孩还高。  想一想,我们的社会怎么不可爱呢?即使这么稚龄的孩子,也懂得发挥「爱」。

一念三千
静思小语
  ■若是有人让你看不顺眼,你不妨用观世音菩萨的慈眼去看他。
  ■时常保持乎常心,不必在别人的外表上钻牛角尖,也不要疏忽自己瞋、恨、爱、怒的心念。
  ■世间的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用一句笼统的话来形容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合你的缘就是最美的。

静思小故事
  有一年中秋节,晚上六点多时月亮已经升上东边的天空,但是却彼乌云遮蔽了。我们抬头望天天无月,事实上却有月亮,只是我们无法看到。
  等到月亮出来之后,大家都说:「啊!月亮真圆呀,」十五日的月很圆,十六日的月更大更圆,但是十七曰的月就稍成椭圆形。到底足月变或是人变?都不是,只是由于地球与月球不停运转而形成观看对角变不同罢了。

惜己敬人
静思小语
  ■「美」就是多结好缘,庄严身相,让人见了起欢喜心。
  ■财物失去,可以复得:人格若失,则万劫不复。
  ■人需要有礼节。尽管礼节是一种形态,但就是因为有礼节的形态才美得起来。
  ■增加自信心,自然能排除外界的许多是非。
  ■心念不平静,易起烦恼欲火:动了瞋心,生了痴念,则恶业炽盛,善业荡尽。

静思小故事·之一
  有些做学问的人,他们熬夜苦读,甚至绕了大半个地球到太平洋的彼岸,所为固然是求知上进,但仔细分析,却掺有强烈的求名之心。这种求名的欲心,也是人的另一种烦恼。
静思小故事·之二
  常见一些暴发户,因暴得大利而喜好炫耀,想要考究穿着,却又不懂素雅高贵的搭配,穿金戴银的结果,只让人觉得庸俗累赘。这样的人实在很可怜!
  人有了钱,还要有智慧。有钱有能力,要知道如何运用。但是世上有智慧的人,到底有多少啊?

德无边际
静思小语
  ■「自爱」,就是要把自己爱到连朋友都很敬爱你的程度:要让大家爱你,就得先去爱别人。
  ■「自护」,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平安。
  ■对自己要以「平常心」,对别人要有「敬仰心」。
  ■如果不懂得做人,九十岁的人不比四十岁的人命长。不会利用时间,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只能算是众生,而不是人生。
  ■有人骂你,你当下的反应就能显出自己的修养到什么境界。
  ■学识愈高深,心量要愈宽。
  ■常受到别人的赞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估自己,所以要时时谦虚礼让。因为学无止境,德无边际,道亦无量无尽。
  ■愈是举足轻重的人愈要小心,别让「骄慢」把自己绊倒了。

静思小故事
  曾有人问我出过国吗?我说不曾,我怕出国会丢国人的面子。台湾人一出去,外国人都会说台湾人不守规矩,旅馆只要用较差的让他们住就可以。
  台湾人真的不守规矩吗?我不知道。但希望台湾能让外国人认为是礼义之邦、文化之国。如能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无论我们到哪里,都会备受礼遇。

严己正人
静思小语
  ■能守本分,即使有五百戒也不算多:不肯守本分,即使五戒也嫌多。
  ■昨天的事,今天就要消化:刚刚听到的是非,现在就要完全忘掉,决不能让瞋恚的烦恼深入我们的心。
  ■能原谅别人的人最快乐。

静思小故事
  慈济这几十年的岁月,漫长的日子中,不只我一个人辛苦,常住内的出家弟子比我更辛苦!他们长年累月,身心尽奉常住中,无怨无尤。我面对常住内的出家弟子,该怎么做呢?唯有「严」己以「正」人。我的生活若不严谨,修行若不正确,如何领导这些日夜辛劳的出家弟子呢?

诚信之美
静思小语
  ■信,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起步。 一个人的起步,若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就无法完成人生的理想。
  ■平时言词和善、守信用,又能为人着想,说起话来自然够分量。
  ■人要相信自己,但不要执着于「我」,不必事事为「我」而做。
  ■人人都是活菩萨,只要彼此的心能和睦,相互沟通,即是最亲切而有效的感应。

静思小故事·之一
  慈济是一条长远的道路,这个任重道远的道业、事业、工作,最初只是起自一分「信」。当初要盖医院时没有寸土片瓦,我只不过说一句:「我想盖医院。」全省每个委员就依师父的意愿为意愿,努力护持建院事业。
  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认为医院若没盖成,慈济诚正信实的理念就打了一个折扣。为了言出必行,即使历尽千辛万苦、身心交瘁,我还是继续筹建医院。这是守信用、负责任的精神,因为「信」是做人的基本。
静思小故事·之二
  几年前,我计划兴建医院时,有一次去拜见广钦老和尚。
  听说他平时一向禁口不语,但是看到我却和我说了许多话。有委员告诉他:「我们要建医院。」他便拍拍我的肩膀说:「汝心无欺,一定建得成。」
  此时,我才体会到「欺」就是「诚」的相反。道业以诚而成就,有诚意一定可以成就道业或人间的事业,所以做人绝对要无欺。

白纸上的黑点
静思小语
  ■为什么大家有说有笑、分工合作时,却唯有你孤独一人?因为你不愿与大家「同甘共苦」直到最后皆大欢喜的时刻。
  ■在和睦欢笑的团体中,若有一个不愉悦的面容,就像是一张白纸上的黑点,显得极为不调和。
  ■心境若是浮躁,再清净的环境仍旧会有烦恼。

静思小故事
  常常有人告诉我,能在静思精舍生活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因为精舍每人虽然工作很辛苦,却很快乐,令人非常向往!
  事实上,因为这里的人都是以欢喜心而来,也都抱持相同的心态与目标,才能如此和睦快乐!

[卷三]苦难是很好的教堂

  菩萨入此门者,
  若见一切净好佛土,
  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
  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充实生命
静思小语
  ■每个人都希望充实自己的人生,但什么是充实的人生?就是善于应用生命的体力及功能。
  ■当一位旁观者看到工作者的劳苦,常会因此退怯而不敢参与;事实上,旁人是体会不到那分「身累心不累」的满足感与成就惑的。

静思小故事
  我的身体若是无恙,精神还好之时,除了会务之外,会多用一些脑力来看书、写写改改文章。若身体酸痛得无法集中精神时,我就选择做些不必耗损太多精神的工作,如此反而能减轻病痛之苦。人若是无所事事,只想着:痛啊!苦啊,那么时间只是平白地过去,痛苦反而更加严重。通常若是病痛到无法端坐的地步,我就会强忍着到工作房看看大家,鼓舞大家「工作即修道」的意志:这样,人虽在病中,也能发挥一点正面的作用。

心地黑暗时
静思小语
  ■心地黑暗时,会使我们看不清将来的路何去何从,而使自己陷入惶恐、忧惧之中。
  ■若能借外面的形态来反照、警惕自己,则世间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好的教育。

静思小故事·之一
  我一向不求自己平安无病。因为能承受折磨,才能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苦处是什么。
  身体如果有病,也不要在心里上再加重病痛。因为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病症,会使自己苦上加苦,那的确是非常痛苦,
  放开心胸欢喜接受现实的考验,把所有的病苦、困难、烦恼都当作人生的「再充电」——这是我的体验。
静思小故事·之二
  佛心是人人本具的。如果一个人的凡心不能升华,很快的,他的心会掺入恶的念头,那么,地狱就立刻现形了。「饿鬼、畜生」也是一样:堕入饿鬼道的是贪念太重的人,堕入畜生道的则是不懂人伦礼节的人。
  一个人只要起心动念,种种境界就会使他团团转了。我们应该修到静时是「静而修」,动时是「动而练」,不论何时都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

人事的艰难与磨练
静思小语
  ■用最老实的心胸来接受现实的环境,就能过踏实幸福的人生。
  ■想解开社会人间的「心结」,必须自己先经历这些烦恼、忧虑,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后再将亲身体验的心得告诉大家。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立起来。
  ■如果一直将「不成功的事业」拿来衡量将来要做的事业,这样我们永远不敢做事。

静思小故事·之一
  在花莲,地震是很平常的现象。就如同坐在火车上,车子摇一下、晃一下,摇摇晃晃地从丰原、新竹来到花莲,这跟坐在屋里摇晃差不多,摇久了便觉得很平常。
  在一种环境中处久了,自然可以磨练出处于那种环境的自在与坚强。
  因此,若想修行做菩萨,必须禁得起磨练。对很多人生形态,只要看习惯就不以为怪了:对很多危险恶浊的事情,只要看久也没有什么了。
静思小故事·之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无法离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人事上的烦恼。遇到这些烦恼就必须忍,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心,千万不要让心起了瞋恨:不但要护心,而且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骂人。
  有人问我:「师父啊,我已尽了全心全力在做事,为什么他们都不能谅解,还时常骂我呢?」
  我说:「其实,碰到这些情况你要很高兴才对。因为人事的艰
难,彼此互相的琢磨,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就像一把剑一样,需要磨刀石来磨,剑才会锋利:璞玉也是要经过粗石琢磨,才会绽现耀眼的光芒。」

无常的警惕
静思小语
  一位修养到家、看透人生真理的圣者,他的物质欲望必然淡薄,才能从淡泊宁静中长养真实的智慧。
  ■我们的心所以会涣散,无法和境界连在一起,乃因杂乱心重的缘故。要将杂乱的心收摄回来,就要「系缘修心」。
  ■世间的祸乱,大抵起于自乱乱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自我警惕、反省。一旦发觉自己对人有所不满,便要赶紧收摄心念,以宽宏大量之心善待他人。
  ■若能省下追求食、衣、住、行等欲望的时间与心力,就可以定静下来,追求人生正路。
静思小故事·之一
  花莲的大鲁阁、长春祠,天然峡谷景色壮观,悬崖峭壁奇绝美丽,不仅是台湾的风景名胜,更是世界闻名的观光胜地。然而有一次却发生山崩(民国七十六年七月六日),造成长春祠的庙宇全被山上的落石击毁掩埋,有三名游客不幸被压死,受伤的人也不少。这样突然的灾变,真是世间无常啊!
静思小故事·之二
  许多考古学家研究世间物质景观后发现:一切的大自然现象,曾是倒山为海、移海为山。几千年前的海底,说不定正是现在你我所居住的山丘或是陆地。地质天天在变,时时都在移动,山海也无不在变动中:科学愈是发达,愈可体会出佛陀所说的世间无常,生灭变异的真理。

静思小故事·之三
  最近的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在花莲觉得无比闷热:而根据气象台的报告,台北的温度比全省各地都还高,已达三十七度,非常酷热。
  这几天电视新闻也报导,意大利由于热浪侵袭,其气温高达四十几度,热死的人已逾二千多人。而巴黎地区由于天干物燥,到处发生火灾,山林一片火海,都市里更是火灾连绵,惨不忍睹!加拿大地区近日同时产生七股强烈龙卷风,屋舍田园瞬间被破坏无遗,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更不在少数。中国大陆也发生洪涝,一片水乡泽国,见不着陆地,死伤者不计其数。
  人生无常,不只是人的生命脆弱,宇宙之间的山河大地也无时无地不隐藏着危机。我们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却常常不知爱惜这平安自由的生活,真是可惜。
静思小故事·之四
  当我翻阅介绍世界风物的书籍时,看到那些过去曾经雄伟庄严、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如今都成了一堆废墟,心中有一种感慨——世间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永远存在?
静思小故事·之五
  报载新竹游泳池因毒气外泄,导致几十人中毒。
  他们原本快快乐乐去游泳,却招此苦果。世间「乐极生悲」的事件总是不断在上演,可见「乐」也要能忍啊,因为乐也是苦。
静思小故事·之六
  尽管每一个人都夸赞慈济医院的卫生良好,每天早晨都有清洁公司的人员来帮忙打扫:但是若进去病房看看,就会了解病人的情况。
  有时候我进入病房时,会闻到一股难闻、嗯心的气味,但我立刻就会想到:要将心比心,假如我是这个患者的眷属或是患者本人时,对这种恶臭难闻的气味能起厌烦之心吗?何况医生、护士们及工作人员还得亲手照料这些病患的身体呢!
  我们若常常自认身体非常干净,那就错了,有朝一日,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会败坏:何不善加利用今日健康的身体,能付出生命的功能时就尽量多付出,让生命更有意义与价值!
静思小故事·之七
  加拿大的龙卷风,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摧毁了整座小镇,也夺走了许多人命。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上,又看到孟加拉国发生大水灾,不知造成多少人命伤亡,这些都是天灾。而我们国内竟有一些人为了逞一时之快而飙车,丧失宝贵的生命,这是人祸。
  最近医院闹血荒,一直呼吁大家尽快来捐血。因为医院的急诊处一日之中大约有十几人来接受急救,许多人开刀动手术,急需输血。
静思小故事·之八
  在人往生后,烧纸屋给亡者居住的用意固然很好,但是亡者能受用吗?
  阴间若是真有房子可住,那么在阳间的人,是否应该查查阴间的都市计划,看看这间房子会不会造成违章建筑?否则贸然烧了一间纸屋,若无处安置,怎么办呢?该不会要让亡者打在身上到处流浪吧?
  其实,神识一脱离躯壳,任何物质都不需要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

[卷四]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

  色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
  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
  缘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
  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佛告憍尸迦
降伏三千烦恼
静思小语
  ■有事就有烦恼,下定决心去做事,则任何困扰都不算烦恼。
  ■烦恼就是魔。若能够消除烦恼、克服魔障,就能在菩萨道上出入自在,在修行上觉行圆满。
  ■面对困难阻碍之事,一般人说「我要忍耐」,而真正学养深厚的人就无所谓忍了。「忍而无忍」,才是真正的忍辱波罗蜜。

静思小故事
  曾经有两位年轻的比丘尼问我:在修行当中,有没有遇到任何困难阻碍或烦恼阻挠?
  一般人所遇到的这些烦恼,在我心中从未发生过:因为我不曾想过自己有什么烦恼,我先看清道理,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出家。既然认清目标,便了解从凡夫的起点到圣人的境界,其间的道路一定非常坎坷,必定会经历人事的磨练:有人事的磨练,才能开创康庄的道路。既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那还有什么烦恼呢?
  烦恼皆是因为自己不能看开,不能透彻佛陀的教理,不能体会佛陀的心怀,所以才有烦恼:若看开一切真理,就没有什么好计较了。

包容
静思小语
  ■有的人能够不唱高调、不发一语,却能以宽大的心胸包容别人的是非与愚痴,这即是在平凡中显露他的不平凡。
  ■有退一步的德,才能有进一步的成就。
  ■嫉贤妒能、疑神疑鬼,是心中的两把利剑,它能伤害人与人间的和气。
静思小故事
  眼睛里的瞳孔、水晶体只有这么一点点,却能让我们的视界包容山河大地,放眼天下。
  想想看,外面的境界那么大,我们对外所看、所要求是这么多,能纳入心中的却只有一点点,这样的心怎么会没有障碍呢?
  念佛应该念得心如眼睛的水晶体一样,只要看到什么,就能够容纳什么。若能够以佛心来包容天下的众生,那就不会有障碍了。

诚实
静思小语
  ■不论对很多人说话,或是对一个人说话,都要从内心发出诚意。
  ■无欺就是诚。言语无欺,必受重用。
  ■说话时,记得守住人格。
  ■目前的社会就像一池污浊的水,如果我们能够多辟清泉,使清泉的水不断稀释污浊的池水,污浊自然会逐渐淡薄而成为清澈的池水。
静思小故事
  有人问楚人:「你们国家有何珍宝?」
  楚人回答:「楚国没有特殊的东西可称为宝,只有『善』最为宝贵——我们楚国每人都有仁德和善念。」
  所以说:「楚国无以为宝,唯善为宝。」只要有「善」,团体自然有美好的形象。

心行一如
静思小语
  ■常有人说:「今天我情绪不好……」之类的话,这就是理性薄弱,而常受到情绪控制。
  ■以周遭事物来修练杂乱心,直到习惯成自然时,在任何场所、环境,所表现的都是心行如一,这就是随处养心。
  ■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语动作中,培养一分爱人的心,自然仁心就能显著了。
  ■鬼道中的鬼不可怕,心中隐伏的鬼才可怕。
静思小故事
  有一年,沙乌地阿拉伯的回教朝圣团在经过一条隧道时,因为断电而使空调失灵。大家在惊慌之下,相互踩踏,踩死了一千四百二十六人。
  虽然这是一次意外,但平常就应该训练我们的定力,让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有一分善念:如此,任何环境、灾难我们都可平安度过。

耕作心田
静思小语
  ■不可为了求安逸、怕操劳而过度保护自我,这样反而无法提升人格:良善的人格,必须藉由身体力行、勤快工作、去除身心的懈怠而显现。
  ■若能转化追求爱欲之勇猛心,用来追求圣贤之道,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不要责怪人家误会佛教,只要我们真实学佛,让人感受到你的慈悲与智慧,久而久之,别人自然就会明白。
静思小故事
  十几年前,我们精舍的修行者除了早晚受持、听法之外,还得出坡、耕作田地。
  耕种农作物时,一定要拔除杂草,甚至连土地上的一颗颗石头,都要仔细地捡,缓缓担、慢慢扛,将这些石头全部扛完。有体力挑的人,一个人可以挑一担,体力稍弱的人便两人合力扛一箩。即使多么辛苦,也要把土地整理干净,期待播下的种子能有丰收之日。
  修行与耕耘的意义相似,所以说,修行人的用功称为耕作心田。

光明心地
静思小语
  ■有些人以为出家人都已断情去爱,其实,出家是把情与爱扩大到众生身上,延续到来生来世,无私无我。
  ■若人见我身、闻我名,皆能生欢喜心,是累生累世所结来的善缘。
  ■敬与爱是相转相成的关系;你爱他、他敬你,这是一定的道理。
  ■具好缘就有福,得福缘要自种善因。
  ■凡夫的心地,就像天未明般的黑暗:要迎向光明,就必须在天未亮时即开始下工夫。
  ■有一颗救济的心,叫做善心:众人的善念聚集起来,便能促进社会祥和。
静思小故事·之一
  记得有一年中秋夜,明月皎洁,大家坐在精舍前的空地赏月。抬头望着明月,想起「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词句:月虽在天上,但只要有清净的江水,月亮就会在水中映现:而无云明朗、清凉的气候,象征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那天有很多人发愿,不管是上天堂或下地狱,生生世世都要追随师父,直到成佛。
静思小故事·之二
  花莲位居台湾东部,那么多人从西、北部坐着夜车迢迢而来,到达花莲时已将黎明,再从苏花公路虔诚地三步一拜前来,口中称念着「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圣号。人人以虔诚的心念,三步一拜到达此地,天色将明,看看东方,此时的朝阳正浮出海面,黎明的光明正照耀四射。人生所希望的就是这分光明,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生活,就是幸福的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