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的福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心 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福田

心 续

  每个人都希望有好的果报,包括生活物资与精神生活的富足。但是,佛教不认为善果报能从天上掉下来,当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想藉由幻想或三柱香、供果就能得到好果报,当然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看有无植福、培福,则什么是真福田就更重要了!
  事实上,福田不在身外物或他人;而是在吾人的心田。福田也不仅限于个人的心地功夫;更扩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心肠,不必刻意安排或期待何时何地去种福田,只要用心,则处处可福田,更懂得集资而广植福田。
  福田思想的真义
  乱世饥年之中,固然有许多培福的机会,但也有很多“藉福田之名,行牟利之实”的事件发生,弄得人人不敢伸出援手,只顾避而远之。人人不敢略施小善,只怕被他人耻笑“太好骗了”。处处留一手的吝啬,最后终究导致传统技能的失传,处处给人失望、障碍、打击与怨怼,哪里还有净土福人居可言。 《佛说布施经》提到:“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即知种福田不在于拿出多少钱财,更不在于花了多少时间做多少事,只要能随顺因缘,以平等心关怀一切众生,即是真布施。但是,虽说要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但并不是要求外相上量化的平等;要深度体悟“慈悲力故于—切众生中,应等念,不应等观。何以故?菩萨行实道不颠倒如法相。” ( 《大智度论》大正二五·九七)唯有免除众生在人我相处外相上的执着与计较,才有可能顺法而行且不颠倒,才能回到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
  真福田来自安忍
  执著于外相的计较,缺乏安忍心,就无法完成布施;自称善人者只做表面上的善,得不到心中想要的回报,还会生起嗔恚嫉妒、忧悲苦恼之心,完全已被自己尚未降伏的贪嗔痴等魔军占据了心田。
  《摩诃止观》提到:“若能了达安忍则开佛知见。……住忍辱地柔利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是名安忍心成。”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太多的境遇需要忍辱的功夫,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佛门认为菩萨广植福田种种善行, 也要有忍辱的究竟圆满功夫。当大众嫌弃吾人的善心好意时,惹起嗔怒心,则不只是不再愿意发心助人,甚至于“—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而起幸灾乐祸等情绪,故佛典中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三轮休空”的智能,自能安忍于—切的境遇而不起烦恼,才能达到真正利他而自利的实效,故只要能“安住其中永断一切习气相续,是菩萨摩诃萨能永断一切习气相续故,能正自利,亦正利他。”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就可以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真精神。
  总而言之,佛教为了促进社会繁荣和谐,集社会大众之善款净财,推展社会上种种公益事,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团体种种的社会公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老、病、死等生活资料的救济,会扩及到社会大学等全人教育之推广,甚至包扩佛教心理咨询、人间佛教读书会等,皆为现代人广植福田的公益事业。

                 摘自《佛缘》2005年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