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法伏藏与掘藏介绍和功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珠古东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法伏藏与掘藏介绍和功用
  德玛:功用、伏藏与掘藏
  珠古东珠仁波切 著[1]
  土登华丹 由英译中
  一、德玛:功用与传承
  共同佛教之德玛[2]
  在大乘佛教的经部和续部,都有将法门伏藏起来并由具证圣者以神通力再开启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首先,具缘的法门可以由圣者开启,或者从虚空、山、湖、树林中根据他们的愿望与精神证悟的能力而任运显现;其次,圣者可以将法门伏藏于经函或者其它媒介中,并将其托付给天、龙和其他具力众生加以守护,而在因缘时节成熟时再交付给具缘者。其他具证圣者会在将来再开启这些法藏。
  从佛教理论的观点来说,在胜义谛或究竟真理的层面上,并没有上师与弟子的差别,或者说法与闻法的差别。只是在相对的俗义谛,当合适的因缘圆满具足时,凡庸诸相对於有缘者显现为佛法。佛法(达摩)即是证悟、传递证悟之源泉以及生起并获得证悟的方法。根据当事者的水平与根器,佛法可以显现为上师和弟子之间的教言与对话所表诠的“心念(thought)”。如是,佛陀并没有说一句法,而对于众生则出现了诸法门。佛法是根据众生的业力因缘而显现。佛法可以通过上师的心意、教言或者口授等方式而感知,它可以色、声、字、(心)念等方式显现。根据接受者的业力因缘,佛法可以来自圣者或凡夫、树木、水、虚空、山、土地、岩石或心意等。对於具有高度证悟的圣者,一切诸相皆是佛法之源,而对许多人某些相才是佛法,而对於一些人则只有经函与口授才是佛法。甚至对於许多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佛法之源。如《功德分别经》云:“吾从未曾说一法,正法遍显为众生。所化希冀次第道,诸法相应而显现。化机希求速顿道,圆顿诸法刹那现。诸佛真实广大语,满诸众生之所愿。”《幻化网秘密藏续》云:“彼时,诸相随众生心而显现。(如来)不离真如之座,随众生之业也而显现不同,就如镜中显影水中现月。”
  菩萨在因地修道时,发愿在成佛时能以佛力化现,广度有情。如《入菩萨行》第十品《回向》云:“愿一切有情,相续恒听闻,鸟树及光明、虚空说法音!”
  包括《般若十万颂》在内的诸多大乘经部、《时轮金刚》在内的续部,在某段时间里,都曾由佛与圣者的神通力伏藏于不同的处所或置于不同的界趣,而当时节到来时,又被迎请至南瞻部洲人间。
  《圣海龙王所问经》开示德玛具四特征:维系佛陀正法住世、令众生相续生起证悟、满足众生的心以及如虚空般广大。
  经部有伏藏与掘藏的方式的描述。《圣一切功德集三摩地名经》云:“智玛美巴滋济!对於希求正法的大菩萨,佛法的宝藏就伏藏于山岭、山谷和树林中。正法和陀罗尼将以经函的形式落入他们手中。”又云:“对於彼等心相续圆满者,乃至佛陀不在世间,佛法将从虚空、墙壁和树林中显现。”
  《琉璃宝鬘》云:“大乘佛法三藏中大多数曾到过诸如天界、龙趣等不同的刹土并曾在南瞻部洲消失过。续部则是由持明圣者和空行母结集并伏藏于邬金刹土的达玛甘觉等地。后来时节到来时,唯识学派的大师们从诸如智巴南瑟等菩萨处得到那些大乘佛经,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回《般若十万颂》。证得殊胜成就的圣者,诸如萨惹哈、达秋、措吉、卢伊巴和慈卢巴,将包括《秘密藏》、《胜乐轮金刚》、《喜金刚》和《时轮金刚》等续部带回南瞻部洲。因此它们都是德玛。”
  事实上,来自法、报、化三身,密意、表示、口耳传承的所有正法在形式上都是德玛--从诸佛或佛地殊圣宝藏中开启的圣教法门。《琉璃宝鬘》云:“实际上佛陀的全部圣教都是密意、表示和口耳传承,而它们无异于德玛。”
  宁玛传承德玛之不共特征
  在佛母益西措嘉的协助下,佛法宝藏的源泉--莲花生大士建立了宁玛巴的德玛系统。还有一些法门是有莲师的众弟子,譬如贝若扎那,以及他们的转世化身,还有九世纪的印度大智者和圣者毗玛拉米扎,进行了伏藏或再伏藏。
  这些德玛是续部经函,尤其是三内密续部。宁玛德玛有两种伏藏方式。其一是“地德玛”,这种德玛的伏藏与掘藏是用表示经函作为开启之钥。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被伏藏于岩石、湖泊和寺院中。它称为地德玛是因为要使用写于纸卷上的表示经函来作为唤醒对於伏藏于明智界中的正法的忆念。有时候整个法门的经函会在伏藏地被发掘。德玛掘藏时发现的所有圣物也都可称为地德玛。
  第二种是“意德玛”。对於这种类型的德玛,在大多数情况下,掘藏师先在其相续中发现表示经函,然后这些表示经函成为发掘正法之钥。有许多情况下,发掘意德玛时并没有表示经函。在意德玛体系中,不论是何种情况,发现表示经函并不须依靠外在的对境,因此它们称为意德玛,而不是地德玛。宁玛德玛体系的显著特征是,莲花生大士通过他心意付嘱传承之力将正法伏藏于具证弟子们的明智界之中。因此,宁玛德玛并非是以经函形式伏藏于其它界趣,而后再将这些经函发掘带回(人间),而是通过唤醒莲师众具证弟子等人明智界中的法藏来发掘。
  宁玛传承中另一种德玛是净相法门,虽然并非所有的净相法门都一定是宁玛德玛。例如在净相中从本尊和上师领受的正法就不是宁玛德玛;而那些通过心意付嘱传承伏藏于弟子明智界中、后来由净相唤醒的法门则是德玛。还有一些用神通发掘的密续法门是基於莲师和其他宁玛派大圣者传授的续部和窍诀教言,它们被称为德玛是因为其功德。完整的德玛目录有成千上万条。贡珠云丹嘉措收集了诸大掘藏师发掘的德玛并编录成六十函《仁钦德佐(大宝伏藏)》。
  德玛的功用
  在《卓提旺秋》中,衮钦晋美林巴列举了伏藏与发掘德玛的四个理由:“(伏藏德玛)目的有四,即圣教不会消失、窍诀教言不会搀杂、加持不会衰弱以及缩短传承之链。”
  首先,许多古代时传讲的法门已经消失,但这些法门再三以德玛形式重现在如今这个时代,对於维系圣教并让人们有缘得到这些法门很有助益。其次,来自具有“温热气息”源泉的清新正法,没有经过(漫长)传承中各色人物之手,确保了窍诀教言的真实性。第三,教法的纯正性和真实性确保它们具有全然具足的加持力。第四,在这些(德玛)传承中,除了第九世纪的莲花生大士和如今的掘藏师以外,中间没有间隔其他人,因为该掘藏师曾作为莲师的弟子并得到过这些法门。因此德玛的掘藏缩短了传承。
  在《贡度南协》中,衮钦晋美林巴说:“《喇嘛贡度(上师意集)》中《隆丹嘎嘉玛》阐释了(德玛传承的)功用:当佛语教言象集市中的牛奶般受到搀杂,并且滨临消失之际,(彼时德玛教言)将会传播。因为德玛未受搀杂并且是修持之速道。它们诸多胜妙功德包括具力和易得成就。这说明了德玛的重要性。”
  在不同时期发掘不同种类的德玛来适应彼时众生的希冀、需求和根器,这样很有益。
  德玛的传承
  宁玛巴的德玛由以莲师为主的诸多上师伏藏。对莲师伏藏地德玛加以解释,并以此为例,可以易于理解其它方式的伏藏。
  首先,关于德玛如何传承与伏藏,《康卓宁提洛具》列举了六种传承:三种共同佛语续部传承和三种不共德玛传承。三种共同佛语续部传承是如前所述的密意、表示与口耳传承,而三种不共德玛传承则是授记授权或授记灌顶传承、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以及空行托付传承。
  授记授权或授记灌顶传承
  莲花生大士在传授某特定法藏给弟子时,他授记该弟子在未来某特定时间将转世化身为掘藏师并发掘出该法藏。莲师为了利益未来的众生而将德玛法门传授给掘藏师。他还授记了该德玛发掘的时间和地点。他的授记并不仅仅是预测,实际上是他的佛力促成了他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康卓宁提洛具》称之为大悲加持传承:是莲花生大士赐予德玛掘藏师加持,让掘藏师在未来时仅仅见到这些法门就能开启直指心性的明智。
  发愿灌顶或心意付嘱传承
  根据《奇妙海》等诸多著作,这是德玛伏藏的核心。安住于密意等持,莲花生大士通过发愿力将正法伏藏于他的诸弟子之明智界,或者在他们的明智界中。倘若正法被伏藏于外境或者凡庸的心相续中,它们可能会受到外缘变化的影响。伏藏于清净不变的心的自性中,正法会稳固不变,直至发掘的时分到来。《康卓宁提洛具》云:“莲花生我发愿:‘愿此诸正佛于未来得遇具缘者。’因为有此发愿,这些法藏将会遇到具缘者。”《奇妙海》云:“心意付嘱传承的含义是指从莲花生大士之意到其具证弟子之意的密意传承......它是证悟的真实传承,从而使得上师与弟子的心意无二无别。”
  空行托付传承
  莲花生大士为此诸法门创造出表示经函,将它们置于箧子中并伏藏与岩石、湖泊、虚空等处。之后他将它们托付给空行母与护法。
  莲师指示空行母和护法要保护这些经函箧子并在未来将它们交给具缘的掘藏师。莲师还吩咐他们保护那些被发掘的法藏以及如法修持这些法门的行者。
  《贡度南协》记录了三种不共德玛传承另外的分类系统。这里心意付嘱传承被解释为表示教言所诠之义--智慧的传递:“(1)发愿灌顶是(莲师发愿道):‘愿持有此德玛者发掘之。’(2)授记心意付嘱传承是将表示之义--究竟智慧伏藏于将来开启此德玛者,并通过莲师安住密意等持而传授之(3)黄卷的词句传承即表示经函,它们被伏藏于金刚岩石、吉祥湖泊与不变箧子等处,(对其他人)隐匿不见并托付给诸多德玛之主(护法)。”
  所有的德玛都是经由这六种传承而传至诸掘藏师的。
  在《贡度南协》中,晋美林巴解释了《喇嘛贡度》是如何伏藏并传承的:“念及未来如海般众多弟子,在给予在场闻法众三时授记之印后,他赐予国王父子发愿灌顶的心意付嘱传承,并将表示教言窍诀之义伏藏于王子穆茹赞普明智界之金刚箧中。表示经函由妙音天女的化身益西措嘉伏藏......并托付给此德玛的护法神......”
  《奇妙海》中,发愿灌顶之心意付嘱传承和空行托付传承都用“达嘉(gTad rGya)”这个词来表示。在发愿灌顶中,我把“达嘉(gTad rGya)”译作心意付嘱传承,因为这个传承是通过莲师等人的发愿力和密意等持力将正法伏藏于弟子的明智界中;而在空行托付传承中我仅是把它译作“托付”,因为它就是把表示经函或其它物品托付给空行和护法,让他们加以守护并在未来将其交给掘藏师。
  二、德玛的伏藏
  对应于三种不共传承系统,德玛的伏藏有三个方面。
  首先,莲花生大士传了以三内密续部为主的众多的灌顶和教言。之后,他将其中大多数法门伏藏于参加法会的诸具证弟子的心性或明智界中。有时他将同一个法门伏藏于两个或更多弟子,但通常是将诸多法门唯一伏藏于一个弟子。这个过程称为心意付嘱伏藏的发愿灌顶。因为莲师的等持力和弟子的证悟力这些法藏直到发掘时分都保持完好如初。根据《奇妙海》,伏藏德玛者必须已经证得殊胜成就,接受德玛伏藏者必须至少具有圆满次第的证悟。伏藏的处所不是弟子凡庸的心相续,因为它不清净而且是变化的自性,然而明智界或心的佛性是清净不变的。
  其次,在莲师传授诸弟子密法之后,佛母益西措嘉以其不忘总持力结集了这些法藏。随后根据莲师的愿望和加持,在其他具证书法家的帮助下,她把法藏用黄卷纸写成表示经函,并将经函置于箧子中伏藏于不同的处所,以便(将来)由掘藏师发掘并用作从其觉悟的心性中唤醒忆念德玛之句、义和证悟之钥。他们还为掘藏师伏藏了授记指南。这个过程即是向空行母或德玛护法作托付。
  表示经函、黄卷、箧子和伏藏处所很重要,也很有趣。有时候莲师和益西措嘉在伏藏德玛时会亲临彼处并加持,但通常他们是通过佛力遥距离进行伏藏。有时莲师召唤非人成为护法,赐予加持后将法藏托付给他们,在他们管辖的领域保存和伏藏这些法门。莲花生大士的德玛并不全部都在九世纪他在西藏时伏藏。如果有重要的原因,现在他也会为了利益众生伏藏或给予德玛,留待将来发掘。这个传承的延续是由於莲师的佛力,而并非是因为种种有限的因缘。
  第三,在进行伏藏的时候,莲花生大士还给出有关该法藏将来发掘的加持授记,包括何时、何地、由谁来发掘这些法藏,谁会是掘藏师的佛母或所依,谁将是他们的法主和上首弟子。由於莲师真谛语之力,这个授记授权并非仅仅是未来事件的预测,而且具有促成被授记事件发生的能力。这些授记还激励诸弟子去领受并修习这些法藏并强烈发愿在未来发掘这些法藏。
  伏藏处所
  通过莲花生大士的佛力和神通化现,表示经函和圣物被伏藏于岩石、树林、山峦、寺院、佛像、湖泊、虚空等处。因为得到莲师的加持,它们对其他人隐匿不见,并且在德玛护法的保护下它们不为四大所坏。它们被保存在伏藏处所,直至若干世纪之后因缘时节到来。有时候,如果伏藏处所被毁,德玛将被德玛护法或者通过莲师无边的加持力和事业转移并伏藏于它处。
  表示经函
  表示经函有两种:空行文字经函和非空行文字经函。对於所有不同的空行文字经函,只有具高度证悟者或者具特定德玛传承者才能阅读。非空行文字经函包括藏文、梵文和其它印度文经函。有三种表示经函以其内容著称。有些经函只有一两个字,而且不一定是名词。有些只给出一点点关于主题的窍诀、关于该法藏的历史或者标题。有些给出一点与经函主题并不直接相关的、(掘藏师)当代事件的信息,来帮助唤醒这隐匿的法藏。有些情况下,经函被完整地伏藏起来,这种类型的经函看来无一例外都是藏文的。譬如酿尼玛沃瑟(1124-1192)发掘的九函《噶吉德协度巴》即是完整的经函。法王杜炯(敦珠)仁波切(1904-1987)在他的图书馆中就有这个大部头经函的一部分。
  表示经函是由莲师具证的诸弟子书写的,有时是莲师亲自书写的。他们能够在一弹指间写完长度是《喇嘛贡度》一百倍的表示经函。
  黄卷
  虽然被称为黄卷,但这些纸卷却有不同颜色,书写经函用的墨水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颜色。《琉璃宝鬘》中提到一个由唐东嘉波(1385-1509)掘藏的黄卷,长达六十英尺。但这也许是一个完整的经函而不是代码经函。
  箧子
  黄卷被放置于珍宝、金属、木、土或岩石所做的箧子中。有时许多法藏的表示经函就放在一个箧子中,而有时一个法藏分装数个箧子。但最常见的是一个法藏一个箧子。箧子是封闭的,没有盖子,甚至连裂纹都没有。
  德玛护法
  在黄卷被置于箧子中之后,它们被托付给诸如一髻佛母、金刚善、罗睺罗等德玛护法神,护法将保护这些德玛,将它们交给具缘的掘藏师,并护持此法藏的修行者和传承。这些护法神包括天、龙、药叉、罗刹等非人鬼神之类。它们曾从莲花生大士领受佛法并发誓守护正法。他们中大多数是自己同类众生的首领。有些护法守护许多法藏,而有些德玛有许多护法。许多护法神是佛菩萨化现的具力鬼神。其他的则是凡庸众生,但与生俱来就有大力,或在莲师的教化和加持下获得证悟而具力。
  三、德玛的掘藏
  宁玛掘藏师是莲花生大士诸具证弟子的转世化身。当掘藏的时节到来时,具证弟子会应世出现。他们发掘出伏藏中的德玛,从而成为掘藏师。
  大掘藏师有超过一百位,而小掘藏师则数以百计。根据《奇妙海》和其它资料,如果一个掘藏师发掘出三种类别的法藏,那他(她)就是大掘藏师。若只发掘出一种或两种,他(她)就是小掘藏师。这三种类别是:莲师法门、观音(大悲)法类和大圆满法。但钦哲旺波在《法座绍胜者简述》中说:“对於地德玛,有一百大掘藏师和一千小掘藏师。根据德达林巴,如果一个掘藏师发掘出一整套完整的法藏得以让行者(仅仅修习这些法)即能成佛,那他(她)是大掘藏师。仅仅发掘出事业法藏者是小掘藏师。前者的例子是酿(尼玛沃瑟)及其诸弟子,后者的例子是噶丹赤巴。”
  《琉璃宝鬘》给出了230位掘藏师的简要生平或名号,其中189位是地德玛掘藏师,41位是意德玛和净相法门掘藏师。但在这230人中,有三位重复出现于地德玛和以德玛掘藏师中。还有一些人虽名为掘藏师,但他们发掘的法藏是否属於宁玛传承或可追溯至莲师则无法确定,他们包括拉尊绛秋沃、觉沃杰、尚达摩仁钦、格西多杰衮扎和喇嘛桑日热巴。
  十一世纪的桑吉喇嘛是宁玛传承的首位掘藏师。他是藏王持松德赞的转世化身,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洛沃格嘎寺的柱子中发掘出莲师和观音仪轨法本以及大圆满法。在诸大掘藏师中,有五位特别突出,被称为掘藏师之王,他们是酿尼玛沃瑟、咕噜秋旺(1212-1270)、多杰林巴(1346-1405)、贝玛林巴(1450-?)和钦哲旺波(1820-1892)。还有其他数以百计的著名掘藏师是贡珠同时代和后辈之人并没有在他写的《琉璃宝鬘》中列出。
  大多数掘藏师从小就显现出具有特别的能力。他们出世时伴随种种神奇的征相,学习经典毫不费劲,随愿显现神通,经常见到境相并得到诸佛、本尊与空行加持。有些掘藏师起初象凡夫一样,到后来当他们发掘法藏时才与众不同。
  授记指南
  授记指南是给掘藏师的在他们发掘德玛之前的授记和窍诀。它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掘藏师,法藏于何时、何地、如何伏藏以及将要被掘藏,谁将会是所依或佛母、法主和上首弟子。它们还指明了何时与如何进行预备修法、解码表示经函以及修持与弘传此法。有时掘藏师从莲师或其他圣者的化身,或者亲见空行或护法,得到授记指南。
  惹那林巴(1403-1478)是从莲师亲现的化身得到他的第一个授记指南的。在《惹那林巴德玛大史》中,惹那林巴描写了一个从头到脚穿戴着黄布衣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苦修行者来访问他。苦修行者给了他装在布袋中的三个纸卷之一。在享用了惹那林巴供养他的饮食之后,行者指示他该如何行持才能在将来发掘德玛,随后便神奇地消失不见了。这位苦修行者是莲师化现。
  《琉璃宝鬘》讲述了桑吉林巴(1340-1396)是如何从德玛护法神得到授记指南的:“当他在闭关时,有个晚上,德玛护法神大赞天献给他三个纸卷,上面是他自己德玛的授记指南,以及关于如何做预备修法的窍诀。”
  偶尔也会从空行母得到授记指南。在德达林巴(1646-1714)的传记中,他的弟弟达摩师利描写了他从雅砻协扎得到关于《辛杰协哲炯》的授记指南的经历:“在那巴月(藏历三月)初十凌晨,梦见一个天界空行母来到他面前,身相是年轻、美丽、微笑着的女子,身穿珍宝严饰的彩色绸衣。她给他显示大乐之表示印记。与她双运让他解脱于离戏法界--胜妙大乐觉受之自性。空行母说道:‘此即是大乐之智慧。现在你已经成就吉祥缘起。’她摘下自己的珍宝戒指,放在他的杯子里,说:‘这个留给你作为成就的表征。’随后她消失不见,他也醒了过来。这时天还没亮,因此他目不能视,但他感觉到自己的杯子中有个纸卷。他没有动这个纸卷。等黎明时,他把纸卷拿到窗口,发现它是一个德玛的授记指南。纸卷呈淡红色,上面写有字体极细的经文,仿佛是用一根毛发所写。开头几句是:‘唉玛!调御丈夫莲花王,今往调服罗刹众......’”
  掘藏师可能会在伏藏的处所发现授记指南,否则他们就必须找到解释如何能找到它们的教言。引用杜炯(敦珠)林巴(1835-1903)的传记,他说他曾从一位空行母得到教言,在巴德岩山里诸多圣物之中发现了何处和如何才能找到授记指南的指示。根据这些指示,他从邬天岩山取出授记指南,这让他能够从阿拉达泽发掘出德玛。
  除了掘藏的授记指南总纲以外,对该掘藏师的每个主要德玛,通常还有特别的授记指南。包括咕噜秋旺和惹那林巴在内的许多掘藏师在发掘德玛时,也一并找到了他们下一次掘藏的授记指南。在没有授记指南的情况下,掘藏师必须以自己的神通找到德玛。
  授记指南有总、内和密三种类别。在《德玛大史》中,惹那林巴阐释:“被授记(为掘藏师)者须依靠(总)授记指南来确定(伏藏之)山谷,应根据内授记指南来测定(伏藏)地点,他应开启伏藏处所之大门,向德玛护法献供,并根据密(授记指南)放入德玛的替代物。”
  授记指南,无论口授还是书面的,通常都给出如何发掘德玛的完备开示。在他的自传中,贝玛林巴写到:“当住在衮桑扎时,我梦见三位身着藏族衣饰的妇女,来到我面前说:‘贝玛林巴,快醒醒!’当我突然醒来,还没来得及动念之前,她们告诉我:‘在此山谷的下边、塔岭的东方,有个名为查扎的地方,那里有座岩山叫多杰扎。在岩山前有条河,河畔有棵橡树。与树顶同等高度的地方有一块平坦的象镜子一般的红色岩石,岩石中央有个朱红色的『啊』字。向右一肘开外,可以找到卍字形德玛之门。在卍字的中央有一鸡蛋大小的洞,但在外面看不到。如果你用木橛插入这个洞中并向上推,大门将会打开。里面有一座半米高的金刚萨埵铜像,以及以『啊』字封印的四英寸长的金刚萨埵仪轨法卷。你应该在羊月(藏历十一月)初十将它们掘藏。’说着她们就消失不见了。”
  预备修法
  如果授记指南中有要求,或者掘藏师认为有必要的话,在发掘德玛之前掘藏师要进行预备修法。预备修法是关于某本尊的完整的密宗观修的仪式和仪轨。如果掘藏师自己先前曾掘出过仪轨法本,他们会用其来进行预备修法,否则他们会用其他掘藏师发掘的仪轨。在掘藏过程的各个阶段--在开启箧子之前、解码表示经函之前、誉写成文字之前以及弘传给他人之前--还可能会进行这些修法以作准备和实施。(预备修法的)结果是获得寂静吉祥的缘起,而无有障扰。有些情况下,缘起已经吉祥圆满,就不必作预备修法了。
  桑吉林巴描述了在发掘《喇嘛贡度》法类之前他进行修法而得到的征相。在《德玛大史》中,他说:“我(闭关)修预备法,到第十天时出现了声、光等相。我亲见了诸上师、本尊、空行母以及莲师父母,并从他们领受灌顶。第十五天时,我得到了(发掘德玛)外、内、密的征相,至此闭关圆满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上师(秋吉罗珠)指导举行的会供仪式,我对参加会供诸道友说:‘我已经得到邬金上师(莲花生大士)的授记,并圆满获得了预备修法成就的征相。现在我将去发掘德玛。’”
  发掘德玛
  当掘藏的时机到来,预备修法圆满后,掘藏师来到伏藏地点,从莲师曾埋藏德玛的岩石、土地、湖泊、寺院、佛像、树林或虚空中取出德玛。
  如果是公开的掘藏,人们会受邀到场亲眼目睹这项神奇的事件。如果是秘密的掘藏,则只有经过筛选的人士才会在场。有些掘藏是在无人目睹的时候进行的。
  在伏藏地点,掘藏师及其随从进行会供和祈请。会供是一种密宗仪式,目的是积累资粮、清净不善业并且遣除修持与德玛掘藏过程中的障碍。掘藏通常就发生在会供时,有时是在会供之后,有时则根本没有任何可见的(外在)仪式。
  掘藏师并不一定要亲赴伏藏地点,因为德玛护法神和空行母可能会将法藏拿给他们,这类事对钦哲旺波经常发生。
  掘藏师的传记和其它资料包括以下细节:
  从岩石中掘藏 有时候当掘藏师抵达时,乃至仅仅是做一个手印,伏藏有德玛的岩石就会自动开启大门。在他的自传中,杜炯(敦珠)林巴复述道:“我得到(空行母)授记:‘在玛山谷的巴德,有串(大圣者)萨惹哈的手珠、一尊用朱砂做的度母像以及德玛的授记指南。去那里(掘藏)不要耽误。’於是,夏季最后一个月(藏历十月)的初十,我去了巴德岩山。我刚达到,就有一块八英寸见方的岩石从山上落下。在岩石原先所在之处,我在一炭堆中见到一尊度母像、一箧子封蜡以及一串漂亮的古代手珠。我便将它们取走了。”
  另一方面,有时候掘藏过程充满了艰辛,例如德达林巴神奇地从雅砻协扎发掘了《辛杰协哲炯》。在他的传记中,达摩师利复述道:“正如授记指南所述,他看见了伏藏德玛所在的、呈尊胜幢的岩石......在岩山中间一条极度狭窄的小路上,他看到自己脚下是陡峭的百丈深渊,而在自己头上四五丈高处他看到了字形的彩虹,那里就是伏藏之地。但却无法到达那里。他甚至不敢抬头看那里,因为他难以忍受这种峭壁。事实上他失去了知觉。顿时他发现自己就在那岩石上面,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帐篷状山洞,洞壁象水晶,上有各色明亮的壁画。在那山洞中,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和一个英俊的男子,都穿着精美的白色服装......女子给了他两个纸卷,男子给了他一个三角形『瑟』质箧子。随后他转过身,便发现自己又在那峭壁上了。他因害怕坠落立时又晕了过去。当苏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又在狭窄的小路上了。”
  有时候掘藏师用梯子爬上岩石,并用榔头和凿子挖出德玛。在自传中杜炯(敦珠)林巴描述了他如何从下色谷的阿拉达泽取出自己的德玛的经过:“我爬上了五肘高的石梯,心中充满大乐与安慰。接着我用凿子凿入半圆形的岩石裂缝,并打开了门。在里面的一个炭堆中,我发现许多由白桦和雪松树皮覆盖着的箧子......我放入了德玛的替代物,关上门恢复如初。当我到达岩石脚下再回头看时,却发现台阶已经消失不见了。”
  法王杜炯(敦珠)仁波切告诉我,当雍格弥举多杰正要从一块岩石掘藏时,他吩咐一个弟子去给他拿一把凿子。结果那位弟子给他拿了九把凿子。因为缘起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凿坏了所有九把凿子才最后从岩石中掘出法藏。
  从湖泊中掘藏
  贝玛林巴第一次德玛掘藏便是取自湖泊中。在《琉璃宝鬘》中,贡珠总结了这个事件:“他(贝玛林巴)在纳岭岩山附近一个叫美巴的湖泊中发掘出大圆满龙萨法类。在一大群人面前,他手持油灯跃入湖中;当他上来时,油灯仍燃烧着,腋下夹着一个水壶见方的大德玛箧子。”
  从佛像和寺院中掘藏
  在《德玛大史》中,惹那林巴讲述了他自己是如何从格日佛塔和阔亭寺的德玛物品中发掘出《图珠》法藏的两个黄卷的。在《咕噜秋旺德玛大史》中,掘藏师(咕噜秋旺)描述了从桑耶寺圣巴罗殿的马头明王足下、从阔寺毗卢遮那佛像右手拇指以及从不丹苯塘毗卢遮那佛像法座的掘藏经历。
  从物品中发掘表示经函
  有时会在岩石、佛像和法器重发现表示经函。在《钦哲旺波传》中,贡珠写道:“(钦哲旺波)发掘出一块来自某圣地岩山的方形岩石,其上有表示经函。它是《嚓松德协度巴》主续的(表示经函),他把它誉写成50页文字。之后他把岩石(以及表示经函)重新伏藏于原来的地点。”
  掘藏师委派其他掘藏师去发掘德玛
  大掘藏师们可以派遣其他掘藏师去发掘他们自己的那份德玛。根据钦哲旺波的传记,钦哲曾派秋举林巴和衮珠桑巴嚓去发掘他自己的德玛。
  德玛被送至掘藏师
  德玛和物品由空行母和护法神送至诸如钦哲旺波等大掘藏师。在法会过程中,在众目睽睽下德玛显现在掘藏师面前,掘藏师合掌接住或者用布包好。有时候德玛会突然出现或降落在供桌上。在此等情况下,这些法藏通常要保密,直到可以公开的时节。要区分由空行母送来的德玛和在虚空中发掘的德玛非常困难;在《奇妙海》中,多珠钦示意大多数德玛是由空行母或护法神送来的:“我从未见到过从虚空中发掘的法藏,虽然据说曾有法藏被伏藏在虚空中。”
  将地德玛转为意德玛
  诸如第一世多珠钦(1745-1821)和钦哲益西多杰(1800-?)等掘藏师都是地德玛掘藏师,但他们却把自己的地德玛转变为意德玛。地德玛的掘藏需要有正确的时间、地点、所依、随从和物品,一切都圆满具足。如果在安排上出现不圆满之处,掘藏就不可能发生,因为地德玛的掘藏依靠这些外缘。但意德玛的掘藏很少倚靠外缘,因此障碍也少得多。
  在其自传中,钦哲益西多杰解释了为什么他将自己的地德玛转变为意德玛:“(第一世多珠钦)说:‘如果你作此选择的话,你将成为卫、康两地的地德玛大掘藏师。’但地德玛风险很大。要圆满具足顺缘有种种障碍。因为(掘藏)行动必须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正确的年份和月份,还要有恰当的随从,要想成就很困难。更有甚者,德玛物品是大地的珍宝,将它们取出会让土地流失精华,非常有害。最好的德玛是意德玛。如果能象衮钦龙钦饶绛和皈依处持明晋美林巴那样,把地德玛转为意德玛,其效果最好不过。所以请谨记在心。你的境相和授记表明,你将堪能享用空行之秘密法藏。”
  根据贡珠的说法,第一世多珠钦自己实际上是地德玛掘藏师,但他却选择成为意德玛掘藏师。在《琉璃宝鬘》中贡珠云丹嘉措说:“因为那些反复出现的(关于多珠钦的)授记,可以确信他是地德玛的大掘藏师,但他却没有成为那样的大师。”
  所依或法侣
  除了极少数象贝玛旺给嘉波(1487-1542)和嘉称宁波(1585-1656)是出家比丘掘藏师之外,大多数掘藏师是在家密咒士,他们过着在家人的生活,有伴侣、子女和财产。对他们而言,居家生活是把所有的生活经历都转变为证悟成就的一种方便。其目的并非是感官物欲的享受。
  依止法侣有两重目的:首先,通过密宗修习,它可以帮助生起和保持乐双运空之智慧,如此成就者可证得究竟果位。其次,乘具力发愿而来的证士转世为掘藏师之法侣,从而完成发掘甚深秘密法藏的使命,利益具缘诸弟子。对於德玛传承,法侣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吉祥缘起在其心相续中生起乐空双运之智慧或自在,法侣让掘藏师唤醒证悟并且发掘德玛。《奇妙海》云:“......那些心相续已经被灌顶和誓言清净、正修生圆二次第并得到莲师亲自加持从而于未来转世为神圣的所依(法侣),依止如此伐折罗度达(Vajraduta德玛法侣)之神奇方便,曾作发愿祈请的掘藏师用任运自生大乐之钩,可以发掘出本初智界中的德玛。”
  由於现有诸法之运作要依靠贤善的因缘,如果具相的法侣不能给掘藏师支持,那掘藏将变得不可能或者极其困难,就仿佛在缺乏温暖的地方种花。甚至掘藏师的身寿也会遭受威胁。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掘藏师活着实未来给具缘众生发掘法藏。大掘藏师贝玛勒哲嚓(1291?-1315?)确实掘藏了自己的德玛,但由於他没能遇到具相的法侣,在不久以后就圆寂了,没能弘传法藏。
  在其自传中,杜炯(敦珠)林巴说他自己没能从阿拉达泽发掘出完整的德玛,因为当时他身边没有法侣在场。
  有时候同一为掘藏师为发掘几种主要的法藏,需要依止数位法侣,因为在伏藏时她们各自对於掘藏发了特别的愿。甚至有这样的情况,掘藏师很年轻,但他必须依止的佛母已经八十开外并且已经跛足,她必须被人抬到伏藏处所来举行仪式,但因为过去的宿业和发愿,她的在场至关重要。如果具相者不能成为法侣或在场,有时此人的装饰或衣服可以作为替代品。因为缘起的关系,替代物品遂成为掘藏、解码表示经函以及弘传法藏的所依。
  德玛的替代物
  掘藏师取出地德玛后,放入替代物。替代物可以是法物、供品、或者其它吉祥的物件,以表示恭敬,让护法神欢喜。替代物有助于维护德玛提供给所在土地的吉祥。
  箧子
  通常在伏藏地首先发现的就是箧子,箧子中装有黄卷--各种颜色、质地和长度的纸卷。有时候却没有箧子,只有黄卷或者上面写着表示经函的物品。与箧子和黄卷在一起的,可能还有诸多不同种类的德玛物品:佛像、佛塔、法器和财物等。
  有时在一个箧子中有许多对应于不同法藏的黄卷或物品。仁增果登(1337-1408)曾从日沃扎桑取出过一个巨大的共有五部分组成的方箧子,每个部分有各自不同的黄卷和法物。
  在掘出箧子之后,通常会在进行预备修法。之后,有时箧子会象鸡蛋一样自动打开或裂开,但其它时候箧子必须用法器工具打开。
  表示经函
  表示经函是唤醒伏藏于掘藏师明智界中的心意付嘱传承、证悟和法藏的钥匙。
  表示经函有三种。第一种被称为“仅仅可见(Just Visible snang-tsam)”,是最短的一种,可能是一两个字,而且不一定是名词。第二种是“仅作指示(Just an Indication rten -tsam)”,中等长度,可以是历史中的一段、一个大纲、经文的标题,或者直接或间接指示古时候莲花生大士传授此法时的事件的短语词组。第三种是“完整经文(Complete Text mthar-ch’ag)”,是全部经文的表示经函。如果经函已经是完整的经文,那就没必要在唤醒经文之句;在这个意义上,它不算是“表示经函”了。但它有助于唤醒经文之义,尤其是唤醒心意付嘱传承和在掘藏师心中的法藏。因此它具有前两种表示经函所具的效用。
  解码
  当掘藏师阅读并解码空行文字的表示经函时,它们会有两种行为表现。其一是当掘藏师阅读经函时,经函(文字)经常在变化或者显现得不清楚,或者有时候意义在变化或不清楚。有时候文字和意义都在变。吉祥的缘起和预备修法有助于让阅读稳定和清晰。如此行为表现的表示经函被称为“虚幻神奇经函(Illusory Miraculous Script a’phrul-yig sgyu-ma-chan)”。
  在另一种常见的类型“非虚幻神奇经函(Non-Illusory Miraculous Script a’phrul-yig sgyu-ma-chan ma-yin-pa)”中,文字和意义从一开始就都很清晰稳定。这些变体的产生并非仅仅是因为表示经函本身,而更主要是依赖于在掘藏师心相续中唤醒过去的经历和习气的程度。
  如果经函不是藏文,则有三种主要的解码方法。有些情况下,在箧子中会发现和表示经函在一起的还有一个解码钥匙,它让表示经函和藏文之间字母与字母一一对应起来。在其它情况下,不明原因的事件会使掘藏师唤醒相续中解码经函的能力。还有的情况下,仅仅见到经函,掘藏师顿时就能阅读了,而在另外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来自于盯着经函反复地看。
  如果掘藏师自己不能解码表示经函,那另一位曾从莲师得到相同法藏的心意付嘱传承的人可以为他解码。根据他的传记,钦哲旺波解码了部分属於秋举林巴(1829-1870)的表示经函。我的上师、多珠钦寺的嘉拉堪布秋却(1893-1957)告诉我,列绕林巴(1856-1926)曾带着四卷他自己无法解码的表示经函来见第三世多珠钦,后者为他解码了其中的两卷。
  誉写成文
  掘藏师亲自将法藏誉写成文或者自己读让别人听写。如果表示经函是“完整经文”类别的,或者它伴随有字母对照表,那任何人都可以誉写。但如果是一种未知的文字,或者它是“仅仅可见”或“仅作指示”类别的,那只有掘藏者或曾在过去得到过莲师心意付嘱传承、此生也是掘藏师、并且已经得到掘藏者本人开许可以将表示经函解码和誉写经文的人才行。
  在誉写成文后,有些黄卷必须重新伏藏起来,有些会消失不见--被空行母和护法神拿走了,其它的则会由掘藏师及其弟子保留作为恭敬的对境。
  在誉写圆满之后,没有更多的经文再需发掘,表示经函上也不显现更多的文字,因为莲师在伏藏它们时所作的发愿和加持的意图已经得以实现。
  保密
  在德玛掘藏过程中保密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寂静安详,保护法藏免于毁坏,并有助于保持吉祥的缘起。
  通常掘藏师在掘出箧子、尚在解码表示经函时--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天或几个月,有时甚至是几年--要对法藏保密。它们在等待进一步的佛法指示,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预备修法来圆满德玛掘藏并遣除魔障。如果表示经函是“神奇虚幻”类型的,掘藏者必须等待确认或明确表示经函的真实内容。在誉写成文后,保密可以确保德玛修习具有吉祥的开端。掘藏师必须首先自己修持,以便具力堪能传授给他人。
  重新伏藏与重新掘藏
  乃至在空行刹土中,某些表示经函也只有一份拷贝。因为它们极其希有,在誉写成文后,有必要将它们重新伏藏为德玛。它们不一定要重新伏藏于当初掘藏之地,但护法神必须是原来的那些。如果它们会利益未来的众生,应该将掘出的法藏重新伏藏。
  掘藏师将表示经函重新伏藏,以便由未来的掘藏师重新掘藏。例如,钦哲旺波重新掘藏了许多法藏,既有地德玛也有意德玛,包括桑吉林巴的《嚓松智珠》和邬金林巴(1323-?)的《嘎度秋吉嘉措》。
  法主
  法主是德玛传承的主要领受者和持有者。法主可以分为两类:特别或根本法主以及普通法主。这两类法主都曾从莲师领受某法藏的心意付嘱传承,但领受传承的方式有所不同。根本法主曾在古代时与掘藏师一起得到莲师亲自传授心意付嘱传承和授记,而普通法主则没有得到莲师亲自传授心意付嘱传承,甚至当时他们都没有到法会现场。然而,因为莲花生大士的愿力和等持力,他们在莲师住于等持时得到了心意付嘱传承,而这乃是传承的精华。
  对於一个掘藏师的诸多德玛,可以有许多法主,而对所有这些德玛则可以有一个根本法主。例如,第一世多珠钦仁波切是衮钦晋美林巴的德玛、完整的《龙钦宁提》法类的根本法主。
  意德玛的掘藏
  意德玛是被伏藏并掘藏于掘藏师心之明智界的法藏。这里,唤醒传承无须依靠表示经函的黄卷。当时机成熟,传承从掘藏师心之明智界苏醒。有时候这种苏醒是由见到表示经函、听到表示语句或某些其它方便所促成。地德玛和意德玛的差别在於它们是否依赖于黄卷。但它们具有三个主要的相似处:首先,它们都是由莲师通过他的心意付嘱传承伏藏于掘藏师的金刚心性中;其次,它们都安住于(掘藏师)自心本性中不变不坏;第三,当时机到来,它们被锋利的光明智慧从掘藏师心之明智界深层证悟中被掘出。
  有些意德玛是莲师以字、声的形式传授并伏藏于掘藏师心之明智界中的。在意德玛中,授予心意付嘱传承本身即是伏藏的过程。如此伏藏在瞬间即已完成,并不需要一系列行动。
  法藏被发掘时的形式,与它在被伏藏时相同,或字或声等,出现在掘藏师的心相续中,并唤醒伏藏在他们中的法藏。因为这是意德玛,在唤醒过程中,在意德玛经文之首并不一定需要表示经函。
  以下总结了《达吉桑达钦摩》中关于衮钦晋美林巴发掘意德玛《龙钦宁提》法类的描述。
  衮钦晋美林巴在淳波大掘藏师喜饶沃瑟(1518-1584)建造的巴日寺进行为期三年的闭关。火牛(1757)年十月二十五日晚,在光明定境中,他见到自己骑着一头白狮子来到尼泊尔夏荣卡秀佛塔的转绕路上。在那里究竟身之智慧空行母给了他一个智慧箧子,在箧子里他发现五个黄卷和七颗水晶念珠。他打开两个黄卷,其一是观音的表示经函,用藏文写的;其二是授记指南《乃强图吉卓布》。他吃下所有的黄卷和念珠;伏藏在他里面的此德玛的所有句义都在他的心相续中被唤醒,就仿佛它们曾被刻印在那里一般。在数年中他对此保密。在土兔(1759)年,在桑耶寺附近的青普他开始了又一轮为期三年的闭关。在那次闭关中,他连续三次亲见衮钦龙钦饶绛(1308-1363)而受到激励,并且被空行母再三反复祈请敦促,於是他将他的德玛誉写成《龙钦宁提》法类。猴(1764)年六月(猴月)初十,他首次公开了他的法藏,给十五位弟子传授了灌顶和窍诀。
  净相法掘藏
  净相法有两类:共同净相法和以净相法形式发掘的意德玛。
  共同净相法类很特别、具力,但根据宁玛传统它们并非德玛,因为它们并不是来自心意付嘱传承而且它们不是从伏藏中取出。这类法门由具高度证悟的上师在净相、觉受或梦境中直接从诸佛、菩萨、本尊和圣哲处得到。
  以下节录自钦哲旺波写的灌顶法本《无死欢庆》,是关于第五世DL喇嘛以净相经函方式发掘的长寿佛仪轨《其美当玛楚准》的:“净相法(之发掘)有三类:直接(从诸佛、圣哲和本尊)得到、在觉受中得到以及在梦境中得到。”
  以净相法方式发掘意德玛,则可以拉尊南喀晋美(1597-1650?)发掘《仁增索珠》为例。在这个经函的历史中提及,拉尊在净相中受金刚亥母的加持时,发掘出这个法藏,并将其誉写为净相法。但实际上,这是经由表示经函和在净相中亲见智慧空行母从而唤醒的莲师意德玛。具力之净相是唤醒在他心中的传承的方便,但并非是这个法藏的真实来源。那意德玛和净相法之间有何差别呢?意德玛是从莲师伏藏的法中发掘出来的,而净相法是在净相中得到的特别法门。《奇妙海》云:“如果没有表示经函伏藏于心中并事先加以封印,就不是德玛,也没有掘藏。因此如果当时只有第一方面(即明智界),但却没有第二方面(事先的伏藏),那所发掘的法门属於净相法类。”
  在钦哲旺波的传记中,贡珠描述了钦哲是如何得到净相法的:“十五岁,当他正在严格闭关修诵长寿法时,在木马阳(1834)年嘉月(藏历十二月)初十黎明,他听到了虚空中的手鼓声。到处弥漫着芬芳,他看到一束红光降落到仪轨物上,从中现出了长寿佛母无死曼达惹哇,身相是旃陀离天女。她给他传了有关男本尊长寿佛的开示、窍诀和灌顶--《单啥法类》以及有关长寿佛母旃陀离天女的法门。最后,当旃陀离天女念诵吉祥祈祷文时,他看到了天雨红花。”
  真德玛与假德玛
  因为人们的罪业、恶愿和魔障,也会出现假德玛。更严重的是,凡夫很难鉴别它们。《奇妙海》的作者讨论了两种鉴定德玛真实性的传统方法:首先是从自己的本尊得到厘清,其次是用教证和理证进行观察。但他也指出如今能够请自己的本尊直接加以鉴别的情况很稀有,而且用推理的方法也难免会犯错误。因此这两种方法助益不大。他强调真正的掘藏师必须是具有证悟的大圆满禅修士,并且一个圣者是不会发掘假法藏的。他还建议通过和真德玛法门相比较来观察一个新发掘的法藏。在文句和风格上会有所差别,但如果在意义和本体上,新德玛和传统经函相类同,那它们应该被接受为真的。更进一步,他还说不应该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评判掘藏师,而应以他们的法藏来判断,如《般若经》云:“菩萨是否不还者,从其说法便可知。”
  诸种解释之圆融
  许多宁玛著作描述了德玛掘藏是凭籍表示经函而发生,但它们没有指明心意付嘱传承是德玛的主要源泉或者伏藏与掘藏的媒介。然而,第三世多珠钦反复强调了心意付嘱传承是莲师地德玛和意德玛的伏藏和掘藏的主要方面。地德玛中的表示经函黄卷和意德玛中的表示语句之境相、音声等都只是从掘藏师明智界中唤醒传承的钥匙,而并非真正是伏藏法藏的所在。第三世多珠钦还引用了经部描述菩萨是如何发掘法藏的,但他也指出这些情况可能与莲师的德玛法门不同,因为这些过程中没有明确包含心意付嘱传承。例如,他引用《圣法集经》说:“心意清净之菩萨仅发心愿即可得诸教言窍诀。”
  在通常的宁玛著作中所作的解释,即德玛是从表示经函伏藏和掘藏的,是外在的解释。对普通人而言,很显然德玛是通过取出并阅读表示经函而被掘藏的。
  而《奇妙海ngo-mtshar-rgya-mtsho》--一本基於咕噜秋旺之《噶嘉桑巴雍佐》和仁增果登之《噶嘉让琼让夏》等资料的著作--中的解释,则强调了这些法藏的真正伏藏和掘藏是在掘藏师心之明智界。这是内在的解释。密法的句义和证悟的真正传承必须是在受法者的心相续中,因为乃至是灌顶的传承也必须是从上师的密意传至弟子的心意。德玛的掘藏是唤醒过去曾领受过的句义和证悟。表示经函、境相和音声都只是唤醒这些法藏伏藏着的传承的所依或钥匙。
  附录:地德玛、意德玛与净相掘藏师名号目录
  一、《琉璃宝鬘》中地德玛之掘藏师名号
  1桑吉喇嘛(Sangs rGyas Bla Ma)(十一世纪)
  2嘉洛扎哇·多杰桑波(rGya Lo Tsa Ba, rDo rJe bZang Po)(十一世纪)
  3那南图巴嘉波(sNa Nam Thub Pa rGyal Po)(十一世纪)
  4东嘉尚仲(Dum rGya Zhang Khrom)(十一世纪)
  5尼玛森格(Nyi Ma Seng Ge)(十一世纪)
  6邬茹顿巴·释迦沃(dBu Ru sTon Pa Shakya A’od)(1284-1339)
  7苯波扎嚓(Bon Po Brag Tshal)(十一世纪)
  8涅摩珠耶(sNye Mo Zhu Yas)(十二世纪)
  9竹陀俄珠(Grub Thob dNgos Grub)(十二世纪)
  10楚拉华格(gTsug Lag dPal dGe)(十一世纪)
  11固萨曼巴·贝玛嘉(Ku Sa sMan Pa Padma sKyab)(十二世纪)
  12苯波拉崩(Bon Po Lha a’Bum)(十一世纪)
  13琼波华格(khyung Po dPal dGe)(十一世纪)
  14夏弥多杰嘉波(Sha Mi rDo rJe rGyal Po)(十一世纪)
  15当玛伦嘉(lDang Ma Lhun rGyal)(十一世纪)
  16扎哇嗯协·旺曲巴(Gra Ba mNgon Shes, dBwang Phyug a’Bar)(1012-1090?)
  17惹夏·却巴(Ra Shag, Ch’os a’Bar)(十一世纪)
  18酿热·尼玛沃瑟(Nyang Ral, Nyi Ma A’od Zer)(1124-1192)
  19旺/苯瑟琼陀嚓(dBon/dPon gSas/Sras Khyung Thog rTsal)(十一世纪)
  20惹摩协曼(Ra Mo Shel sMan)(十一世纪)
  21咕茹秋吉旺曲(Guru Ch’os Kyi dBang Phyug)(1212-1270)
  22咕茹秋泽(Guru Jo Tshe)(十三世纪)
  23嘉顿·贝玛旺曲(rGya sTon, Padma dBang Phyug)(十三世纪)
  24多磐嘉措(Do Ban rGya mTsho)(十四世纪)
  25惹喜顿巴(Rakshi sTon Pa)(十三世纪)
  26艾益顿巴尼沃瑟(E Yi sTon Pa Nyi A’od gSal)(十二世纪)
  27扎贡秋吉多杰(Dra sGom Ch'os Kyi rDo rJe)(十四世纪)
  28雅察嗯摩(gYag Phyar sNgon Mo)(十二世纪)
  29仲当喀那(Grum Dang mKhar Nag)(十三世纪)
  30拉尊嗯摩(Lha bTsun sNgon Mo)(十一世纪)
  31康巴尼玛扎巴(Khams Pa Nyi Ma Grags Pa)(十三世纪)
  32仁钦楚朵或贝玛勒哲嚓(Rin Ch'en Tshul rDor or Padma Las a'Brel rTsal)(十三世纪)
  33泽丹嘉参(Tshe brTan gGyal mTshan)(十三世纪)
  34仁钦林巴(Rin Ch'en Gling Pa)(十四世纪)
  35邬金林巴(O rGyan Gling Pa)(1329-1360/7)
  36智美沃瑟或龙钦饶绛(Dri Med A'od Zer or Klong Ch'en Rab a'Byams)(1308-1363)
  37达波·若杰林巴或秋杰林巴(Dvags Po, Rog rJe Gling Pa or Ch'os rJe Gling pa)(十七世纪)
  38德达林巴或久美多杰(gTer bDag Gling Pa or a’Gyur Med rDo rJe)(1646-1714)
  39衮炯林巴(Kun sKyong Gling Pa)(十五世纪)
  40多昂林巴秋丹贡波(mDo sNgags Gling Pa mCh'og lDan mGon Po)(十五世纪)
  41丹尼林巴贝玛泽旺嘉波(bsTan gNyis Gling Pa Padma Tshe dBang rGyal Po)(十五世纪)
  42多杰林巴(rDo rJe Gling Pa)(1346-1405)
  43桑吉林巴或仁钦林巴(Sangs rGyas Gling Pa or Rin Ch'en Gling Pa)(1340-1396)
  44贝玛林巴(Padma Gling Pa)(1450-1521)
  45嘉称宁波或勒卓林巴(a'Ja' Tshon sNying Po or Las a'Phro Gling Pa)(1585-1656)
  46桑丹林巴(bSam gTan Gling Pa)(十四世纪)
  47希波林巴嘎吉旺曲(Zhig Po Gling Pa Gar Gyi dBang Phyug)(1524-1583)
  48德钦林巴(bDe Ch'en Gling Pa)(十六世纪)
  49嘉磐多杰沃(rGya Ban rDo rJe A'od)(十一世纪)
  50咕茹吽巴(Guru Hung a’Bar)(十一世纪)
  51拉尊绛曲沃(Lha bTsun Byang Ch’ub A’od)(十一世纪)
  52觉沃杰阿底峡·燃灯吉祥智(Atisha Dipamkarashrijnana)(十一世纪)
  53尚尊达玛仁钦(Zhang bTsun Dar ma Rin Ch’en)(十一世纪)
  54荣素·秋吉桑波(Rong Zom, Ch’os Kyi bZang Po)(十一世纪)
  55多苯秋吉扎巴(rDor a’Bum Ch’os Kyi Grags Pa)(十一世纪)
  56桑吉巴(Sangs rGyas a’Bar)(十一世纪)
  57瑟顿岭摩(Se sTon Ring Mo)(十一世纪)
  58嘉普尔布(rGya Phur Bu)(十一世纪)
  59格西多杰衮扎(dGe bShes rDo rJe Kun Grags)(十一世纪)
  60拉杰努琼(Lha rJe gNubs Ch’ung)(十一世纪)
  61嘉顿·宗珠森格达尔(rGya sTon, rTson a’Grus Seng Ge Dar)(十一世纪)
  62杰尊森格旺曲(lChe bTsun Seng Ge dBang Phyug)(十一世纪)
  63杰果那波(lChe bsGom Nag Po)(十一世纪)
  64尚顿·扎西多杰(Zhang sTon, bKra Shis rDo rJe)(1097-1167)
  65萨磐秋美(Sar Ban Phyogs Med)(十一世纪)
  66涅洛扎哇·达尔玛扎(gNyan Lo Tsa Ba Dar Ma Grags)(十一世纪)
  67释迦沃或释迦桑波(Shakya A’od or Shakya bZang Po)(十二世纪)
  68喇嘛桑日热巴(Bla Ma Zangs Ri Ras Pa)(十二世纪)
  69涅巴觉瑟或涅顿那波(gNyal Pa Jo Sras or gNyal sTon Nag Po)(十二世纪)
  70涅摩嘉贡日巴·桑吉旺钦(sNye Mo rGya Gong Ri Pa, Sangs rGyas dBang Ch’en)(十一世纪)
  71楚颇朵丹(Ch’u Pho rTogs lDan)(十二世纪)
  72巴喀穆波(Ba mKhal sMug Po)(十二世纪)
  73阿达摩弥齐(mNga’ bDag Mol Mi a’Khyil)(十二世纪)
  74珠古扬旺(Gru Gu Yang dBang)(十二世纪)
  75松巴绛秋罗珠(Sum Pa Byang Ch’ub Blo Gros)(十二世纪)
  76达隆巴桑吉文波(sTag Lung Pa Sangs rGyas dBon Po)(十二世纪)
  77涅巴尼玛喜饶(gNyal Pa Nyi Ma Shes Rab)(十二世纪)
  78卓普洛扎·哇恰贝华(Chro Phu Lo Tsa Ba Byams Pa’I dPal)(十二世纪)
  79耶磐雅苯(gYas Ban Ya Bon)(十二世纪)
  80巴波啊吽巴(Bal po Ah Hung a’Bar)(十二世纪)
  81阿觉华波(Ah Jo dPal Po)(十二世纪)
  82蒋波扎巴旺秋(rKyang Po Grags Pa dBang Phyug)(十二世纪)
  83松巴绛秋慈诚(Sum Pa Byang Ch’ub Tshul Khrims)(十二世纪)
  84哲喜饶喇嘛(a’Bre Shes Rab Bla Ma)(十二世纪)
  85涅顿拉巴(gNyags sTon Lha a’Bar)(十二世纪)
  86珠陀达恰哇(Grub Thob a’Dar Phyar Ba)(十二世纪)
  87度古仁钦森格(Du Gu Rin Ch’en Seng Ge)(十二世纪)
  88仓巴拉岭摩或仓岭喜饶(gTsang Pa Lab Ring Mo or gTsang ring Shes Rab)(十二世纪)
  89珠古拉朵玛波或丹巴玛波(sPrul sKu La sTod dMar Po or Dam Pa dMar Po)(十二世纪)
  90觉摩曼摩(Jo Mo sMan Mo)(1248-1283)
  91美隆多杰(Me Long rDo rJe)(1243-1303)
  92噶丹赤巴(sKal lDan Byis Pa)(十三世纪)
  93章底嘉涅喀普(Brang ti rGyal Nye mKhar Bu)(十三世纪)
  94贡钦珠巴(sGom Ch’en a’Brug Pa)(十三世纪)
  95年顿赞巴拉(gNyan sTon Jambhala)(十三世纪)
  96顿珠森格(Don Grub Seng Ge )(十三世纪)
  97贝玛扎巴(Padma Grags Pa)(十三世纪)
  98(前)顿措热巴(Dung mTsho Ras Pa)(十三世纪)
  99康卓玛衮噶苯(mKha’ a’Gro Ma Kun dGa’ a’Bum)(十三世纪)
  100(后)顿措热巴(Dung mTsho Ras Pa)(十三世纪)
  101巴扎玛底(Vajramati)(?)
  102嘉瑟勒巴(rGyal Sras Legs Pa)(1290-1366?)
  103邬金桑波(O rGyan Sangs Po)(十四世纪)
  104喜饶美巴(Shes Rab Me a’Bar)(十四世纪)
  105尼达桑吉(Nyi Zla Sangs rGyas)(十四世纪)
  106勒卓林巴(Las a’Phro Gling Pa)(十四世纪)
  107珠古桑波扎巴(sPrul sKu bZang Po Grags Pa)(十四世纪)
  108智美伦波(Dri Med Lhun Po)(十四世纪)
  109智美衮嘎(Dri Med Kun dGa’)(十四世纪)
  110仁增俄珠嘉参或果登(Rig a’Dzin dNgos Grub rGyal mTshan or rGod lDem)(1337-1408)
  111朗波哇华·嘉参或绛秋林巴(Lang Po Ba, dPal rGyal mTshan or Byang Ch’ub Gling Pa)(十四世纪)
  112噶玛林巴(Karma Gling Pa)(十四世纪)
  113蒋扬喇嘛(a’Jam dByangs Bla Ma)(十四世纪)
  114唐东嘉波(Thang sTong rGyal Po)(1385-1509)
  115贡波仁钦(mGon Po Rin Ch’en)(十五世纪)
  116惹那林巴(Ratna Gling Pa)(1403-1478)
  117噶丹多杰(sKal lDan rDo rJe)(?)
  118秋丹多杰(mCh’og lDan rDo rJe)(十五世纪)
  119恰绛秋林巴(Ch’ag Byang Ch’ub Gling Pa )(十五世纪)
  120约摩珠古释迦桑波(Yol Mo sPrul sKu Shakya bZang Po)(十五世纪)
  121卓度勒绰林巴(a’Gro a’Dul Las a’Phro Gling Pa)(十五世纪)
  122蒋华多杰(a’Jam dPal rDo rJe)(?)
  123班钦贝玛旺嘉(Pan Ch’en Padma dBang rGyal)(1487-1542)
  124弥举勒绰林巴衮嘎贝桑(Mi a’Gyur Las a’Phro Gling Pa Kun dGa’ Pal bZang)(十六世纪)
  125止贡仁钦彭措或南察美巴(a’Bri Gung Rin Ch’en Phun Tshogs or gNam lChag Me a’Bar)(1509-?)
  126准波卓度林巴喜饶沃瑟(Phreng Po a’Gro a’Dul Gling Pa Shes Rab A’od Zer)(1517-1584)
  127阿日仁增勒丹多杰(mNga’ Ris Rig a’Dzin Legs lDan rDo rJe)(十六世纪)
  128玛底惹那(Matiratna)(十六世纪)
  129泽仁多杰(Tshe Ring rDo rJe)(十六世纪)
  130乃萨钦哲旺秋多昂林巴(gNas gSar mKhyen brTse’I dBang Phyug mDo sNgags Gling Pa)(1524-1587?)
  131秋嘉旺波德或绛达扎西托嘉(Ch’os rGyal dBang Po’I sDe or Byang bDag bKra Shis sTobs rGyal)(1550-1602?)
  132多扎仁增阿给旺波(rDor Brag Rig a’Dzin Ngag Gi dBang Po)(1580-1639)
  133嘎旺勒绰林巴(Gar dBang Las a’Phro Gling Pa)(十六世纪)
  134雍增阿旺扎巴(Yong a’Dzin Ngag dBang Grags Pa)(十六世纪)
  135阿强扎西泽丹(sNagas a’Ch’ang bKra Shis Tshe brTan)(十七世纪)
  136惹希贝玛仁增(Ra Zhi Padma Rig a’Dzin)(十七世纪)
  137都度林巴(bDud a’Dul Gling Pa)(十七世纪)
  138仁增都度多杰(Rig a’Dzin bDud a’Dul rDo rJe)(1615-1672)
  139仁增龙萨宁波(Rig a’Dzin Klong gSal sNying Po)(1625-1692)
  140摩珠南喀秋旺(rMog Grub Nam mKha’ Ch’os dBang)(十七世纪)
  141约摩珠古丹增诺布(Yol Mo sPrul sKu bsTan a’Dzin Nor Bu)(十七世纪)
  142桑波多杰(bZang Po rDo rJe)(十七世纪)
  143多杰嘉波(rDo rJe rGyal Po)(十七世纪)
  144嘎旺达哇嘉参(Bar dBang Zla Ba rGyal mTshan)(十七世纪)
  145雍格弥举多杰(Yongs dGe Mi a’Gyur rDo rJe)(十七世纪)
  146查当固秋或阿给多杰(Bya bTang sKu mCh’og or Ngag Gi rDo rJe)(十七世纪)
  147文/苯瑟琼朵(dBon/dPon gSas Khyung Thog)(十七世纪)
  148仁增达夏多杰或桑丹林巴(Rig a’Dzin sTag Sham rDo rJe or bSam gTan Gling Pa)(十七世纪)
  149惹顿·陀丹多杰或贝玛泽旺嚓(Ra sTon, sTobs lDan rDo rJe or Padma Tshe dBang rTsal)(十七世纪)
  150阿旺衮嘎丹增(Ngag dBang Kun dGa’ bsTan a’Dzin)(十七世纪)
  151仁增若佩多杰(Rig a’Dzin Rol Pa’I rDo rJe)(十七世纪)
  152荣顿·贝玛德钦林巴(Rong sTon Padma bDe Ch’en Gling Pa)(十七世纪)
  153贝玛秋嘉(Padma Ch’os rGyal)(十七世纪)
  154贝玛旺秋(Padma dBang Phyug)(十七世纪)
  155琼扎多杰或邬金彭措(Khyung Brag rDo rJe or O rGyan Phun Tshogs)(十七世纪)
  156白玉·仁增泽旺诺布(dPal Yul, Rig a’Dzin Tshe dBang Nor Bu)(十七世纪)
  157嚓松德达林巴(rTsa gSum gTer bDag Gling Pa)(十七世纪)
  158仁增图秋多杰(Rig a’Dzin Thugs mCh’og rDo rJe)(十七世纪)
  159智美林巴(Dri Med Gling Pa)(十八世纪)
  160衮桑德钦多杰或门朗多杰(Kun bZang bDe Ch’en rDo rJe or sMon Lam rDo rJe)(十八世纪)
  161若杰林巴卓度嚓(Rog rJe Gling Pa a’Gro a’Dul rTsal)(十七世纪)
  162珠唐德钦嘉波(a’Brug Thang bDe Ch’en rGyal Po)(十八世纪)
  163秋林·嘎旺其美多杰(Ch’os Gling, Gar dBang a’Ch’I Med rDo rJe)(1763-?)
  164多杰陀美或丹增达沃多杰(rDo rJe Thogs Med or bsTan a’Dzin Zla A’od rDo rJe)(十八世纪)
  165达威沃瑟(Zla Ba’i A’od Zer)(十八世纪)
  166秋举德钦希波林巴(mCh’og Gyur bDe Ch’en Zhig Po Gling Pa)(1829-1870)
  167仁增秋嘉多杰(Rig a’Dzin Ch’os rGyal rDo rJe)(十九世纪)
  168贝玛多昂林巴或钦哲旺波(Padma mDo sNgags Gling Pa or mKhyen brTse’I dBang Po)(1820-1892)
  年代不详之地德玛掘藏师
  169达苯滋济巴(Zla a’Ban gZi brJid a’Bar)
  170若磐·喜饶沃(Rog Ban Shes Rab A’od )
  171仲·秋吉宁波(a’Brom, Ch’os Kyi sNying Po)
  172沃瑟顿巴(Od Zer sTon Pa)
  173美涅扎炯(Me Nyag Grags a’Byung)
  174达哇多杰(Zla Ba rDo rJe)
  175仓吉涅顿·喜饶扎巴(gTsang Gi Nyag sTon, Shes Rab Grags Pa)
  176仓顿·秋巴(gTsang sTon, Ch’os a’Bar)
  177康巴·美索(Khams Pa, Me Zor)
  178阿强旺钦桑波(sNgags a’Ch’ang dBang Ch’en bZang Po)
  179萨波乔贡(Sar Po Byau mGon)
  180吉邬桑林旺秋(sKye Bu Zangs Gling dBang Phyug)
  181扬本日彻巴森(Yang Bon Ri Khrod Pa Seng)
  182强曼东珠达吉(lChang sMan Don Grub Dar rGyas)
  183果贝玛(a’Gos Padma)
  184让琼益西(Rang Byung Ye Shes)
  185瑟磐尼麦宁波(Se Ban Nyi Ma’i sNying Po)
  186洛扎巴·衮嘎桑波(Lho Brag Pa, Kun dGa’ bZang Po)
  187珠贡希波(a’Brug sGom Zhig Po)
  188拉松绛秋华摩(Lha gSum Byang Ch’ub dPal Mo)
  189玛哈巴扎(Mahavajra)
  二、意德玛和净相掘藏师
  1绛秋森巴·达哇嘉参(Byang Ch’ub Sems dPa’, Zla Ba rGyal mTshan)(十一世纪)
  2热琼·多杰扎(Ras Ch’ung, rDo rJe Grags)(1084-1161)
  3喀切班智达·释迦师利(Kha Ch’e Pandita, Shakyashri)(1127-?)
  4(后)宇陀云丹贡波(gYu Thog Yon Tan mGon Po)(十二世纪)
  5吉尔冈·秋吉森格(sKyer sGang, Ch’os Kyi Seng Ge)(十一世纪)
  6噶玛巴·让琼多杰(Karmapa, Rang Byung rDo rJe)(1284-1339)
  7龙钦饶绛(Klong Ch’en Rab a’Byams)(1308-1363)
  8洛扎·勒吉多杰(Lho Brag, Las Kyi rDo rJe)(十四世纪)
  9彭宇哇·华丹多杰(a’Phan Yul Ba, dPal lDan rDo rJe)(十五世纪)
  10那吉仁钦(Nags Kyi Rin Ch’en, Vanaratna)(1384-?)
  11秋杰·衮嘎华觉(Ch’os rJe, Kun dGa’ dPal a’Byor)(十五世纪)
  12南喀索南(Nam Kha bSod Nams)(?)
  13噶玛巴·通哇东丹(Karmapa, mThong Ba Don lDan)(1416-1453)
  14热钦·华觉桑波(Ras Ch’en, dPal aByor bZang Po)(十五世纪)
  15朵丹·桑吉贡波(rTogs lDan, Sangs rGyas mGon Po)(?)
  16衮钦·贝玛嘎波(Kun mKhyen, Padma dKar Po)(1527-1592)
  17嘉瑟·丹贝炯乃(rGyal Sras, bsTan Pa’I a’Byung gNas)(十六世纪)
  18囊萨仁增扎西嘉措(sNang gSal Rig a’Dzin bKra Shis rGya mTsho)(十六世纪)
  19止贡巴夏仲·贡却仁钦(a’Bri Gung Pa Zhabs Drung, dKon mCh’og Rin Ch’en)(十六世纪)
  20止贡·秋吉扎巴(a’Bri Gung, Ch’os Kyi Grags Pa)(十七世纪)
  21拉尊南喀晋美(Lha bTsun Nam mKha’ aJigs Med)(1597-1650?)
  22桑达钦列伦珠(gSang bDag a’Phrin Las Lhun Grub)(1611-1662)
  23第五世DL喇嘛·多杰陀美嚓(Fifth Ta La’I Bla Ma, rDo rJe Thogs Med rTsal)(1524-1587?)
  24乃萨·钦哲旺秋(gNas gSar, mKhyen brTse’i dBang Phyug)(1524-1587?)
  25止贡仁钦彭措(a’Bri Gung, Rin Ch’en Phun Tshogs)(1509-1557)
  26珠钦尼达龙萨(Crub-Ch’en Nyi Zla Klong gSal)(十九世纪)
  27南秋弥举多杰(gNam Ch’os Mi a’Gyur rDo rJe)(1645-1667)
  28噶玛恰美(Karma Ch’ags Med)(十七世纪)
  29衮桑秋吉多杰(Kun bZang Ch’os Kyi rDo rJe)(十七世纪)
  30仁增图吉多杰(Rig-a’Dzin Thugs Kyi rDo rJe)(十八世纪)
  31锡度·贝玛宁切旺波(Si Tu Padma Nyin Byed dBang Po)(1774-1853)
  32巴沃楚拉·秋吉嘉波(dPa’ Bo gTsug Lag, Ch’os Kyi rGyal Po)(十九世纪)
  33第四世恰美·噶玛丹增钦列(4th Ch’ags Med, Karma bsTan a’Dzin Phrin Las)(十九世纪)
  34阿颇格根·贝玛杰巴(Nga Phod dGe rGan, Padma dGyes Pa)(十八世纪)
  35泽旺弥举多杰(Tshe dBang Mi a’Gyur rDo rJe)(十八世纪)
  36衮钦·晋美林巴(Kun mKhyen a’Jigs Med Gling Pa)(1729-1798)
  37华日珠古·贝玛秋觉嘉措(dPal Ri sPrul sKu Padma Ch’os a’Byor rGya mTsho)(十八世纪)
  38多珠钦·晋美钦列沃瑟(rDo Grub Ch’en, a’Jigs Med a’Phrin Las A’od Zer)(1745-1821)
  39克珠阿旺多杰(mKhas Grub Ngag dBang rDo rJe)(十八世纪)
  40噶陀巴衮桑俄东旺波(Ka Thog Pa, Kun bZang Nges Don dBang Po)(十八世纪)
  41第四世佐钦·弥举南凯多杰(4th rDzogs Ch’en Mi a’Gyur Nam Kha’i rDo rJe)(1793-?)
  三、《琉璃宝鬘》没有列出的一些掘藏师的名号
  有许多重要的掘藏师没有在《琉璃宝鬘》中列出,在此列出其中部分名号:
  1仁增尼玛扎巴(Rig a’Dzin Nyi Ma Grags Pa)(1647-1710)
  2切约·仁增钦摩(Ch’e Yos, Rig a’Dzin Ch’en Mo)(十八世纪)
  3索波秋嘉·阿给旺波(Sog Po Ch’os rGyal Ngag Gi dBang Po)(十八世纪)
  4冈波巴·邬金卓度林巴(sGam Po Pa, O rGyan a’Gro a’Dul Gling Pa)(十八世纪)
  5仁增多杰陀美(Rig a’Dzin rDo rJe Thogs Med)(十八世纪)
  6龙钦若巴嚓(Klong Ch’en Rol Pa rTsal)(十九世纪)
  7多钦哲·益西多杰(mDo mKhyen brTse, Ye Shes rDo rJe)(1800-1866)
  8秋英朵丹多杰(Ch’os dByings sTobs lDan rDo rJe)(十九世纪)
  9热贡之掘藏师德钦多杰(gTer sTon, bDe Ch’en rDo rJe of Re bsKong)(十九世纪)
  10涅拉(新龙)贝玛都度(Nyag Bla, Padma bDud a’Dul)(十九世纪)
  11嘉瑟·德钦林巴(rGyal Sras, bDe Ch’en Gling Pa)(十九世纪)
  12殊冈·仁增贝玛都巴嚓(Shugs sGang, Rig ‘Dzin Padma ‘Dus Pa rTsal)(1810-1872)
  13贡珠·云丹嘉措(Kong sPrul Yon Tan rGya mTsho)(1813-1899)
  14格德·杜炯(敦珠)林巴(rGes gTer, bDud a’Joms Gling Pa)(1835-1903)
  15阔东·努丹多杰(a’Khor gDong, Nus lDan rDo rJe)(十九世纪)
  16阿宗竹巴·卓度多杰(A a’Dzom a’Brug Pa, a’Gro a’Dul rDo rJe)(1842-1925/26)
  17居弥庞·蒋扬南嘉嘉措(a’Ju Mi Pham, a’Jam dByangs rNam rGyal rGya mTsho)(1846-1912)
  18绒塔之秋嘉林巴(Ch’os rGyal Gling Pa of Rong Tha)
  19嘎惹龙扬(mGar Ba Klong Yangs)(?-1912?)
  20涅拉(新龙)·列绕林巴(Nyag Bla, Las Rab Gling Pa)(1856-1926)
  21多芒·德钦多杰林巴(mDo Mang, bDe Ch’en rDo rJe Gling Pa)(1879-?)
  22珠古智美(sPrul sKu Dri Med)(1881-1924)
  23色惹康卓·德威多杰(Se Ra mKha’ a’Gro, bDe Ba’i rDo rJe)(1899-1952?)
  24杰仲·强巴炯乃(rJe Drung, Byams Pa a’Byung gNas)
  25华美钦哲·衮桑德钦多杰(dPal Me mKhyen brTse, Kun bZang bDe Ch’en rDo rJe)(1897-1946)
  26琼波·邬金衮卓林巴(Khyung Po, O rGyan Kun Grol Gling Pa)
  27嘎哇嘉瑟·贝玛南嘉(mGar Ba rGyal Sras, Padma rNam rGyal)(?-1951)
  28阿傍掘藏师·邬金钦列林巴(A Pang gTer sTon, O rGyan Phrin Las Gling Pa)(?-1945)
  29阿嘉掘藏师·喀秋林巴(A Kya gTer sTon, mKha’ sPyod Gling Pa)(1893-1939)
  30涅拉(新龙)·绛秋多杰(Nyag Bla Byang Ch’ub rDo rJe)
  31钦哲·秋吉罗珠(mKhyen brTse, Ch’os Kyi Blo Gros)(1893-1959)
  32珠古多杰扎度(sPrul sKu rDo rJe dGra a’Dul)(1894?-1958?)
  33阿旺丹增(Ngag dBang bsTan a’Dzin)
  34嘉绒南珠·卓度嘎吉多杰(rGya Rong Nam sPrul, a’Gro a’Dul Gar Gyi rDo rJe)(?-1956)
  35惹喀达之洛掘藏师(Glo gTer sTon of Rab Kha mDa’)
  36阿迥贡玛之邬惹掘藏师(A’u Ra gTer sTon of A sKyong Gong Ma)
  37查朗寺之岭掘藏师(Gling gTer of Khra Gling sGar)
  38阿哇之嘎掘藏师(rGa gTer sTon of rNga Ba)
  39玛比察之齐掘藏师(mCh’ig gTer sTon of sMar sBi Tsha)
  40杜炯(敦珠)·吉扎益西多杰(bDud a’Joms, a’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1904-1987)
  41珠古衮桑尼玛(sPrul sKu Kun bZang Nyi Ma)(?-1958?)
  42珠古索南德赞(sPrul sKu bSod Nams lDeu bTsan)(?-1958?)
  43顶果钦哲·扎西华觉(Dil mGo mKhyen brTse, bKra Shis dPal a’Byor)(1910-1991)
  44甘珠尔巴·龙钦益西多杰(bKa’ a’Gyur Pa, Klong Ch’en Ye Shes rDo rJe)(?-1975)
  45色惹阳珠(Se Ra Yang sPrul)(1926-1988)
  46嘎惹嘉瑟·贝洛(mGar Ba rGyal Sras, Pad Lo)(1927-?)
  47多珠钦·仁增丹贝嘉参(rDo Grub Ch’en, Rig a’Dzin bsTan Pa’i rGyal mTshan)(1927-1961)
  48达热拉嫫南凯普摩(Ta Re Lha Mo Nam mKha’i Bu Mo)(1937-2002)
  --------------------------------------------------------------------------------
  [1] 节译自珠古东珠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著:Hidden Teachings of Tibet: An Explanation of the Terma Tradi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Wisdom Publications, 1986, 1997)。
  [2]德玛:藏文音译,意译为“法藏”,通常译为“伏藏法门”或“岩传法门”。但在此,译者根据智者啊啦桑嘎仁波切的建议,将埋入德玛称为“伏藏”,而开启德玛称为“掘藏”,而德玛本身则译作“法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