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缅怀先师继承人本遗业 亲近太虚大师的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吕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缅怀先师继承人本遗业 亲近太虚大师的因缘
  吕明法师
  衲僧有幸,常亲先师太虚声■,得启鲁愚。虽时去■载有余,而先师音容笑貌,历历于目,先师谆谆教诲,铭刻肺腑。先师 1889年诞生,1947年圆寂。世寿不过花甲,一代宗师早逝,借哉慧灯灭,痛哉法幢崩,衲僧恣意,不能自已。
  先师一生,锐志佛教改革,不屈不挠,力主终年;倡导人本佛教,与日同辉,永驻人间。而今,适逢先师诞辰一百周年喜庆之日,缅怀先师,惟有弘扬先师毕生致力之佛在人间而已矣。现可慰先师之觉灵,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国,世间法之法雨,正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衲僧与先师佛缘殊胜,弘佛在人间法弥坚。半个多世纪,衲僧秉承师教,在人本佛教大道上,虽几经劫难,但仍奋勇前进。
  衲僧看破尘埃,出家以了结生死,于 1934年在鄂省枝江弥陀守礼觉岸法师被剃。不久,“七·七”事变,抗战爆发,衲僧背井离乡,云游四方。1942年入湘,进空也法师任院长之衡阳罗汉寿法光佛学院攻读。1944年入桂,进道安法师任社长之弘化研究社参研。适时,先师荣任衡阳西禅寺名誉方文,参与一院一征管理,弘法讲学。衲僧幸奉先师左右,耳濡目染,倍受教益,始悟佛陀之真谛,一改了生死之修佛观。从此,衲僧坚定了人间净土之佛法。
  回顾衲僧受先师拔擢的日日夜夜,无限怀念,无比兴奋。当时,衲僧乃一名学僧,年仅二十五六,而先师已是蜚声中外的一代宗师,但在学僧面前,先师从不摆泰斗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十分关怀学僧的精进。在讲坛上,先师宏论,种阅纵横,妙语连珠,法音绕梁;方法新颖,由浅入深,鞭辟八里,入木三分,易于理解,犹若金钥匙,顿开学僧茅塞。课后,先师和学僧促膝谈心,因人施教。
  先师酷爱书法,衲僧常为先师研墨铺纸先师泼墨挥毫,其间,开导衲僧,语重心长;剖析入情入理,宛如庖丁解牛,游刃砉然。
  一次,先师特为衲僧题书一大“佛”宇,题举开示。时过境迁,“佛”字墨宝失之战乱,而此次之说法移恨不忘。记得先师悬腕一挥,驻笔流思。片刻,开示明宗:
  “佛陀本在人间。佛灭之后,由于当时印度社会被神权所统治,佛的弟子也绝大多数出身婆罗门,传统观念尚无法根除,习惯以天神看待佛陀,便把人间的佛请上了天上最高处——摩酸首罗天,逐渐演变为天上的佛是真身,人间的佛是化身,使印度的佛教成为佛梵合流。佛梵合流的佛教传入东土,与中国神仙方术相结合,佛也就成了一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有感斯成的大神仙,用神教的桎梏束缚了佛教的发展。
  慧言至此,先师审视衲僧,见衲僧尚有疑窦神色,进而剖析:
  所谓“佛”,即“佛陀”之略,佛陀是梵语Buddha之译音,意译为“觉”。修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足为佛,觉他亦难为佛,只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能为佛。
  《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界,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这就揭示了佛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汉民族地区的佛教,南宗六祖惠能应韶州刺史韦璩之请,在大梵寺坛上说法,宣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阐明了佛法和世间的关系,佛在人间,佛法在人间。总之,释迎牟尼出生于人间,说法于人间,济世于人间,度生于人间。换言之,佛教教义本源,就是要求佛教徒“报国土恩”、“报众生恩”,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正如佛经所云,“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
  释边牟尼作为佛教教主,身体力行,服务社会。尔等佛子,切记佛教与社会、僧侣与民众打成一片,乃佛教人本精神之所在。牢记,牢记!
  先师接而列举诸如《中阿合经》、《增阿合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西域记》等释典要衲僧研读,以领悟释迎牟尼在世时如何注重并实践世间佛法。先师还特别提及佛陀在世所为之平凡小事,以小见大,人本佛教之表现。不仅如此,先师还讲述了佛陀热爱祖国、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大事。综合而论,佛陀在世,无论事小事大,均致力于人间净土。
  佛陀的人间思想是以哲理作为基础的,先师精辟论证,衲僧受用无穷;无论是说法,还是著文,衲僧都要反复加以强调。其一,佛陀否定“梵”的权威,不承认“梵”为造物主。把人类对客观认识从神为还归到人为;其二,佛陀反对常恒、独存的宇宙本体,认为六和与相继是一切事物的实相;其三,佛陀反对祭祀,认为祭祀天神,屠宰牛羊,耗费财物,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其四,佛陀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无二,特别尊重妇女,准其为出家弟子,建立女性僧团。佛陀的人本思想,无疑是与古印度婆罗门的梵天说相抗衡。人本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具有先进性,而且在现代生活中,还具有发扬光大的现实价值。佛在人间,实则人本为内核矣。先师论述至此,慷慨激昂:
  真正的佛子,应和神教决裂,和梵佛合流决裂,匡正流弊,廓清千百年来附在佛教身上的神、巫、鬼的迷雾,注重正行,畅佛本怀,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使之契合佛陀原义。
  先师慧灯高照,衲僧如沐如浴,顿得洁净。先师继而对衲僧寄以殷切期望:
  尔等出家为何?学佛为何?出家学佛,切不可把信佛当职业,赖佛活命。修佛,首要修身,做高尚之人,做利益众生之人。做人学好了,完美无缺了,自然而然进入了佛陀妙境。记住,发愿成佛,必须先立志做人,人成即佛成。过去的佛教,曾为封建统治的手段,而今后的佛教,还归佛陀人本原旨为其首要任务,把佛教从封建迷信、从佛梵合流中解放出来。但是弘宣人本佛教思想,非一朝一夕,续灯慧命,得好几代佛教徒的不懈努力。尔等正当年,要把被扭曲了的佛教扶正过来,就必须进行佛教改革。佛教只有改革,才有生命,才有前途。
  一个“佛”字,引出了先师一贯主张的世间佛法,也就是佛教改革之精髓。此时,先师赠衲僧《整理增伽制度论》一书,令衲僧好生研读。众所周知,早在 1913年寄禅和尚追悼法会上,先师就明确地提出了佛教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1915年出版了《整理增伽制度论》。由于书中对住持僧和在家众的重建所提出的新的改革方案过于庞大,又于1927年著《增制今论》,1930年著《建增大纲》,在改革内容和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佛教改革体系。虽然先师有着佛教改革的完整思想体系,而且先师步履天下,弘法佛教改革,但时机尚不成熟,没有适于佛教改革的土壤,遭到佛教中守旧势力的群起攻击,直至先师示寂,也未能实现佛教改革的宏愿。然而,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先师逝世后的四十余年间,高增大德、专家学者,无不领悟先知者的人本真谛,无不倡扬先觉着的人本思想,先师人本佛教思想已成为当今人间佛教思想的先导。因而,中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得以发展,今日呈现兴旺发达的景象。在台湾,先师之高足印顺大师,高擎人本佛教之旗帜,承前启后,事功殊胜。印顺大师主编《太虚大师全书》,编著《太虚法师年谱》,在国内外广泛流通,使先师革新佛教的大旗高扬于寰宇。先师提出的“佛教必须是人间的,佛教必须是科学的,佛教必须是实际的,佛教必须是世界的”四大方针,在印顺法师的护持下,以佛教培养僧才,以中西文化融弘佛法,以慈悲喜舍利益社会,以朝圣修持净化人生,导斯世界和平,增进众生幸福。在太虚旗帜下,印顺大师弘化寰球,与同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法利生的人本精神的殊胜之果,硕果压枝,无不欢喜赞叹。在港澳,佛教法往学会道场,弘扬宏大佛教文化,正法久住,声震全球。霍韬晦主席以学者的卓识远见,为佛教文化的融合、贯通与普及,为佛教文化的现代化与未来化而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成绩斐然,有口皆碑。大屿山宝莲禅寺之天坛大佛已屿香岛中天,光明圣教,净化尘埃。“大佛出世,可定人心,可安社会,可促和平,可享太平”大佛的建成,乃“十方善信,四海高贤,同发大心,共襄盛举”的善果之结晶。
  总之,香港佛教界佛学界将人本思想推向峰巅。在内地,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多年来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惰”为己任,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团结奋民族、各地区、各宗派的四众弟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了10年“文革”之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光大了人本佛教。他说得好:“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赵朴老将庄严净土、佛在人间的人本思想融入国家的建设中,“但有利益,无不兴崇”,成为中国佛子奉献社会的行为准则。在全球,世界佛教促进会等佛教团体,摒弃世俗的各种偏见,广结善缘,开展佛教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祈祷和平等活动,一切善缘,悉皆成就。
  以上所述,无不受先师人本佛教思想影响,而且是人本思想的继承发扬。正如霍韬晦教授之所评价的:“在他往生后的四十年间,中国佛教的新事业,基本上是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前进;在主要规划上,甚至未能超出太虚的规模。作为佛教发展的先知人物,太虚当之无愧。” 衲僧寡闻,虽挂一漏万;但已论证了先师人本佛教思想已成为当今世界佛教之主流。
  先师不仅仅是位佛教改革的先行者、思想家,而且还是位伟大的爱国僧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先师即发表《告台湾、朝鲜、日本佛教徒书》,以秉承佛训来勉励4000万佛子,号召佛子革日本军国主义政客的命。1939年,先师组织佛教访问团访问东南亚诸国,在国际反侵略协会的欢送会上,先师提出武力防御和文化进攻相结合的主张。此次出访,先师背负民族大任,访问了缅甸、印度、锡兰(斯里兰卡)、新加坡、越南等国,争取到这些国家的人民、特别是佛教徒对抗日的同情和援助。
  先师回国不久,抗战正处于极度困难的阶段,大好河山,已沦半壁。先师奔忙于抗战活动中,在法光佛学院讲学时,慷慨陈词,勉励学僧报效国家、民族,鼓舞学僧满怀抗战的信心。有一次,先师要题对联赠衲僧,正欲挥毫时,停住了,意味深长地开示道“南能北秀,谁是禅法正宗?惠能的门人当崇南能为宗,神秀的门人当崇北秀为宗。当今禅众,大可不必为正宗去耗费精力,国难当头,尔等青年……”先师驻语泼墨,一气书两联。一联题云:细流成巨海,培壤积高山。另联题云:山高益壮志,石古藏灵根。先师严峻说道:“鬼子打到衡阳来了,前方战士在浴血奋战,我等佛子,应以佛陀为榜样,置生死于度外,奔赴前线。现在,我们要组织僧伽救护队……”衲僧热血沸腾,不等先师话完,即表示参加救护队。先师将对联折好:“国作纪念吧!”墨宝虽失,而对联的悲语铭刻在心,如今,僧常书此两联,一是缅怀先师,一是激励自己。先师赠联不几天,就发出抗战救国的号召,学院里的法师、学僧热烈响应,组成了僧伽救护队。在开赴前线时,先师在西禅寺集合80多人的僧伽救护队,感情激越,洪声演说:“‘周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既为佛子,国难当头,正是僧人报国土恩之时!我等此去前线,要‘尽此一报身,回生极乐国’!”
  从 1943年冬到 1944年夏,在衡阳保卫战战场上,僧伽救护队在溪声、闻幼两位法师率领下,秉承佛训,以捐躯许国之决心,出生入死,竭尽全力抢救伤员。衲僧在弘化研究社又幸遇先师时,先师嘉奖道:“火里见真金。在沙场上,你虽然没有戎装执仗,但你很勇敢、很坚强。爱国而视死如归,在修佛的道路上,你迈出了成佛的第一步。爱教必须先爱国,爱国乃爱教之具体行动。”
  总之,先师所言所行证实:佛教教主释迎牟尼在世时所倡导、所遵循、所实践的反对侵略战争、热爱自己祖国的教义,先师承继无遗,而我等门人,牢记先师教诲,奋发不已。
  抗战胜利,衲僧返回故园,襄助道法和尚重建为鬼子焚成焦土的弥陀寺,从此就未能再聆听先师法言,但弘传佛在人间之法不已。1947年3月27日,先师圆寂上海玉佛寺的噩耗传来,弥陀寺和全国僧侣一样极度震悼,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衲僧失去先师,悲悼不已,书有挽樟,上题“愿在人间,功在人间,慈悲久往”;下题“誉满天下,赞满天下,般苦永辉。”无庸置疑,先师16岁出家,弘法43年,无时无刻不弘扬佛在人间,大宏大愿,大功大德,为越来越多的佛子所赞誉、所崇拜、所奉行。纵观当今世界之佛教,正遵循人本佛教思想所指引的道路,在发展,在昌辉!
  先师为爱国爱教之楷模,给佛教囹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印顺大师主编出版了《太虚全集》,全世界流通。衲僧作为先师的学生,弘扬先师人本思想,当是责无旁贷;功力微浅,真是力不心;今已古稀,更是诚惶诚恐。衲僧戒腊半百有余,可慰先师的是,佛在人间之遗教,衲僧牢记脑海,付诸实践。
  先师的佛教改革之核心是教理改革,欲使教理改革获得圆满,教制改革就成为其先决条件了。1950~1954年,衲僧蝉联弥陀寺方文,在寺内按正信佛教的要求进行了佛制改革。这个改革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将赖佛活命的僧侣改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且劳且禅,执行《百文清规》中的“出坡”弹制。先师在闽南佛学院讲演《改革僧伽制度》时,尖锐指出所谓的“出门三五里,各处一家风”的弊端,指出所谓的“安分坐享为应分”的陋习,主张悟守佛门清规,把依佛度生、以教敛财的混进佛教队伍中的人清除出三门之外。弥陀守在衲僧任期,劝其人在寺院心在外的人还俗,将僧人组织起来,坚持“出坡”,用劳动养活自己,弥陀寺种田三十余亩,自给有余。以余粮支援国家建设,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之愿。当时,衲僧这个方文,在庙里,率众过堂上殿,念经拜佛;在田里,率众耕种收割,车水■草。总之,衲僧以先师遗教为准绳,献身于人本佛教事业,1955年春,衲僧登庐山,住九峰寺,开垦荒山,营造茶林,特制庐云雾茶而驰名遐迩,以茶清心明目而慈航普渡。劳禅并举,衲僧深得先师教训改革之妙谛。此后,衲僧云游,挂单名山大专,不辍劳作。在劳作中禅定,受益匪浅,此乃先师教制改革的深远意义之所在。
  衲僧在法光佛学院参学时,先师关怀备至,深刻开示:“如今战乱,学习条件尚差,一旦国家升平,尔等还需要深造。学佛之人,在文史哲方面,理应达到大学本科的水平,在教理、教史、经论、各派思想方面理应达到都能通达的程度。”此乃先师学僧制的主张。1958~1960年,深造之求,如愿以偿,衲僧入中国佛学院研究部,研习三载,拟留校研究佛经、教理;汉阳归元禅寺弥宝方文执请回寺,始任素餐馆经理,随即任监院。此间,不忘先师教导,经常抬轿送往生火化,以践劳禅之誓。
  众所周知,中国内地曾发生十年浩劫,宗教首当其冲。“文革”横扫,寺院遭劫,僧俗自危,纷纷离去。危难之际,衲僧受命为归元寺民主管理小组组长之职,想到先师在世舍命护教的大智大勇,也就在所不辞。这10年之间,衲僧置生死于度外,坚守梵宫,护持三室,妙慧圆通。与氛尘较量,宵旦慑威,连败黔技;与盗贼周旋,日夜斗顽,数挫狡诈;与祝融相搏,朝夕不懈,屡灭凶焰。1968年,打砸抢者穿梭骚寺,归元寺危在瞬间,衲僧受先师舍命护教精神鼓舞,甘冒一死,上书周恩来总理。斯时,打砸抢者已扬言要敲衲僧天灵盖。一正压三邪,周总理办公室批示武汉部队按国家重点文物单位加以保护,使之梵宇、法相、文物等均保存完好,幸免“帮祸”。1973年国家拨巨款,衲僧支持修葺,历时六载,于1977年6月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归无寺为之振兴。1979年,衲僧被请为归无寺方丈,被选为鄂省汉市佛教协会两会会长,次年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在此期间,衲僧还被选为武汉市汉阳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社会任职,是承师训的实践,是佛教和社会、僧侣和民众打成一片的重要通道。
  秉承师教,衲僧致力于先师佛在人间之法,50年来的实践,足以证明先师人本思想日益深得人心。
  其一,先师一生举办僧学,培养僧才,为人本佛教做干部准备。先师成就千佛学学者杨仁山( 1837~1911)所创办之祗洹精舍。先师知僧学之重要,遂在广州建佛学精舍,在杭州建永明学会、佛教慈幼院,在武汉建武昌佛学院,在厦门建闽南佛学院,在重庆建汉藏教理学院、巴利文三藏学院,等等。先师走向世界,在巴黎建世界佛学苑,在柏林建佛学院,等等。先师培养了大批弘法高僧,如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新加坡的演培法师、台湾的印顺法师、内地的法尊法师等,均为先师高足,一代高僧。衲僧承师,将皈依徒送往中国佛学院深造,并于 1984年创办僧伽培训班,学制为 3年,属于先师在《建僧大纲》里提出的“仪律院”性质的学院,衲僧亲自主持,请法师、佛学学者上课,成绩优异者选送至中国佛学院深造。为了培养尼众人才,衲僧在武昌莲溪寺创办了爱道培训班。在全国各山大寺,亦相继办有佛学院、培训班,造就僧才,续灯慧命。此乃先师开创佛教教育的继续。
  其二,先师一生倡导佛教服务社会,参加社会各部门工作。僧人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理所当然。衲僧身兼社会职务,实现先师在世时没能实现的愿望。衲僧虽然参政议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工作,但牢记先师教诲,遵循“问政而不干治”的原则,归元寺曾把火葬场向全社会开放,还办有纸盒厂,其工人绝大多数还是僧尼。发展旅游业,归元寺成立了旅游服务部,经营茶社、素餐馆、书刊、照相、副食、工艺品,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其三,先师一生立足佛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1923年,先师发起世界佛教联合会。 1924年,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佛教学家聚会庐山东林寺讲堂,成立联合会,先师被推举为会长。1925年,先师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在东京参加东西佛教大会。1926年,先师遍访南洋各地。1928年先师出访英、法、德、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成为僧侣去欧美传播佛教的第一人。接受法国佛学者的建议,在巴黎筹建世界佛学苑。1939年,先师率国际佛教代表团访问南亚印度、缅甸、锡兰、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或地区。总之,先师犹若播种机,将人本思想播撒全球。衲僧接踵先师,在归元寺这座古刹所架起的友谊桥上,迎送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增强友谊,促进和平,为完成先师未竟佛业而努力,使先师提倡的“以和平、友好代替战争、仇恨”的宏愿早日来到人间,使先师提倡的“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是佛国”的理想尽快得以实现。衲僧在归元寺先后接待了前来参拜的外国政府首脑,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在全国寺院中还属首家,传为佳话。 1984年冬,为期21天,衲僧以中国佛教代表团团员资格,访问了印度。机缘巧合,在加尔各答市菩提迦耶宾馆幸会台湾佛教朝山团,同胞间袍,异域相会,百感交集,特别是会到法光佛学院的老同学灵根法师,往事如烟,一道追缅先师,赞叹不已。海峡两岸佛子聚会佛教故国,增加了解,建立共识,化除隔阂,互尊工重,为台湾与大陆佛教的大沟通之良好开端。“四人帮”倒台,氛尘尽除,衲僧身在归元道场,迎送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各界朋友,奉举先师人本佛教的旗帜,弘法佛在人间,让佛陀的光辉广被于华夏,弘扬于世界。
  其四,先师一生弘法以人为中心,破除封建迷信和鬼神色彩。归元寺在 50年代以前,三门内外,抽签卦卜,测字算命,乌烟瘴气。衲僧奉承先师提高佛教徒素质的一贯主张,加强僧人的素质教育,如今不仅僧人不搞迷信活动,三门外,迷信职业者也不敢在门前逞强。同时,革除了原来的许多非正信的弊端,如在韦驮殿内的抽签、插香数罗汉堂人运气、大士阁内摸鞋求子等陋习均已消除,使得韦驮殿、罗汉堂、大士阁成为净土。
  上述可见,今天乃至今后,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只有继承太虚大师人本遗业,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爱国爱教,立足于人间社会,适于人间社会,服务于人间社会,贡献于人间社会,佛教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永世隆昌。
  衲僧年逾古稀,虽有力不从心之感,但还在老马奋蹄,不懈努力,弘扬佛在人间不已。只有如此,才能为先师人本遗业力尽绵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