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对社会的贡献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如果期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战祸消弭,安居乐业的话,第一个要务,必须奠定世人道德实践的基本观念。假如我们能够注重人格,真正有了崇高道德的观念和优良的品性,自然不会为非作歹,做出有害社会的种种恶行为。但这种道德观念的树立,有赖于神圣的宗教信仰,否则不易为力。
  因为宗教是救世之仁,其本质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它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期净化社会。世人如受宗教教育,积年累月,潜移默化,感受法益,在不知不觉中,即会转恶向善。有了宗教道德的观念,其心自然能正,心正则身修,身修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如果一国如此,万邦风行,则人与人相安,国与国相睦。是则又何患国不泰,民不安?世界和平,不求而自得!
  有以为人的生命,由物质构成,精神现象不外物质的作用,因此唯物是求,认为道德是假面具,与衣食住行无何裨益。影响所及,人类舍心逐物,变为疯狂的世界。然而物质有限,欲望无穷,所以朝夕患得患失,愈求愈苦。若能及时觉悟多求多苦的道理,回心转意,欲望顿歇,当下即觉轻安自在。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忧,而他却不改其乐,即是个好例子。经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犹不称意。”亦即精神生活重于物质享受的意思。
  有人只见有形之身体,不顾无形之精神,但人无知觉之心,则躯体又将何用?有形之身体终会变坏,无形之知觉,古不变。有坏即有生灭,无变即能常住。不通达此中真谛的人,每见重视内在修养的人,则斥为消极,而敌视信仰宗教的,更诋为迷信。实则没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人,由于上不畏天神,下不畏地祗,又不畏父母师长,很易作奸犯科,无所顾忌;至若生活糜烂,骄奢淫逸,互相影响之下,对社会即造成很大的伤害。
  宗教人士以推己及人的精神,从事各种慈善福利工作,是有目共睹的。盖任何真正的宗教人士,都抱著「不为己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心愿,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教诫,自行化他,由一至十,从百至千,乃至引导无数众生,皆如是信受奉行。因此,凡有善举,无不慷慨解囊资助,以为善最乐的精神完成善举。
  宗教人士律己甚严,偶与教条有所抵触,必诚求忏悔,因此终日积极认真对待生活,止过防非。对人则能忠实老成,慈悲为怀。他们多能谦让、仁爱、忍耐与忠诚服务社会。政府有鉴于此,所以常借款拨地,鼓励宗教人士协助苦难市民,扩展学校及慈善机构,以表支持。
  此外,宗教人士在感受上亦与世人迳庭,清浊易分。他们心怀坦荡,无挂无碍,纵有困难、痛苦、忧恼的事,决不会捶胸跺脚,呼天抢地,因他们已解悟人生的寿夭穷通,贫富贵贱的前因后果,一切皆由自作自受,并非钱财与权势所能消灭,或以巧计与诡诈可以遁避。故虽千钧加身,万箭攒心,也不会怪此责彼,怨天尤人,只有随缘甘心承受。所谓︰“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须知吾人身患,以心为主,假如真能心平气和,凝气静息,从容不乱,生理与心理,自然松弛不滞,血调气运,内外一切患难,必定逐渐化为乌有。
  是故,不管各种宗教的理论是否合理,以及来世、鬼神、因果、天堂、地狱是有是无,只要有人不畏艰苦,大弘其道,俾无数的人依教奉行,则可断言对国家社会,有百利无一害。反之,若无宗教信仰的人,如失眼目,堕坑落堑,误入险途,天灾人祸将无底止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