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美丽的升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见庄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美丽的升华
  追寻身心灵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升华的契机。唯有认清美丽的真相,方能不为虚妄的假相所迷障,进而照破缠缚自心的一切执念。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庄法师
  认清美丽的真相
  喜爱美丽的事物,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倾向。然而,“美”的真相是什么呢?
  一次法会当中,人潮蜂涌之际见到了一对身著海青的母女。在阳光下所展现的妍丽神采,令往来的人群为之再三回首,然而,旁立于她们身侧的老奶奶,却已然预演了她们数十年之后的模样。所谓青春永驻,是一则不可能实现的神话。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无法抗拒的岁月侵蚀。
  日复一日,我们试图使用各种方法美化自己,然而,层层的彩妆、衣著或是香水都只是一种遮掩。事实上,无论外表的装饰造作或是深层的肌肤美白,都不能改变身体不净的真相。日日夜夜,我们身上的九处孔穴犹如烂疮,常流不净。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禁不起本质的探究。
  盛唐之时,体态丰盈的杨贵妃能够得到帝王的宠爱,然而,唐朝的美人若是生于当今之世,恐怕要为了减重而满腹忧愁。不同时代、种族和文化对于美丑的介别有著不同的审美观,在不同的因和缘当中,“美”的觉受是因为分别比较而产生。其实,美、丑、胖、瘦只是相对的存在,所谓环肥燕瘦,各擅其美。因此,“美”的真相是:永远没有一定的标准。
  人们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心力以雕塑自己的容貌和仪表,日日寻思著如何完美地展现“我”的存在。然而──美丽是脆弱的暂现,禁不起些微的撞击和病缠,更遑论韶光似箭催人老。美丽是肤浅的假相,薄薄一层皮肤当中所包裹的是不净的血肉和屎溺。美丽是虚妄的觉受,时尚是商场行销的策略,流行是徒劳无益的追寻。
  雕琢出来的美丽是短暂而虚妄的。虽然美的本身并非罪过,却因人们的分别与执著而成为滋长贪欲的因由。正如《大宝积经》当中的开示:“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净,如厕虫乐粪,愚贪身无异。忆想妄分别,则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不净,是我们身体的真实相貌;美丽,仅是虚妄短暂的假相。
  从根本寻求真善美
  对于美的追寻是人性的一种本能,然而人们只是在果报上竭力营求,却不知道要从因地上播种耕耘,殊不知身相庄严或是形仪丑恶,端视过去生中的因行是善是恶。外相的美是易逝的,唯有发自于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青春之泉;因为,本著这一份良知良能,人生将会丰足而美好。春日播种,必有秋获之时;明了佛法中的因果定则,就如同掌握了通向十法界的地图,不再盲目地沉浮于生死大海。
  依循因果定律,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寻求身心灵的真善美。
  茹素是庄严身心的初步。素食者不仅可以避免在体内累积致病的毒素,更能够长养自心的慈悲和柔软。《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并且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面对至亲的血肉,何忍下咽?
  受持三皈五戒,得保人身是修行的根本。透过修行能让心灵净化,皈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弟子,进而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即可获得善神的护祐,并且于未来世中免除堕地狱、畜生、饿鬼的苦报。今生净守五戒,常保三业清净,即能由戒生定,进而因定发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是解脱生死之苦的要因。
  广修六度万行,庄严无上菩提;心灵的净化是最真实的美丽。菩萨修持六度万行,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度”即是度脱生死烦恼,将心念依靠在六度万行,就能转化一切烦恼。直至六波罗蜜互融互摄,圆满无缺,即能由生死的此岸,度烦恼中流,到达涅槃的彼岸。
  永恒不变的美
  只要尚未断除烦恼,生命就会一再的循环,在六道当中,不断地改头换面;短暂生命旅程中曾经拥有的一切,只是一场又一场的梦。经中云:“从无量劫往返生死,设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长劫的生死洪流中,我们受过无量的苦楚,一思及此,如何能够为这如同镜花水月的皮相而继续蹉跎生命呢?
  追寻身心灵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升华的契机。唯有认清美丽的真相,方能不为虚妄的假相所迷障,进而照破缠缚自心的一切执念。心灵澄定,尘念净尽之后,美,不求自得。这种澄澈自心之后所显露的庄严,是本具的,只因蒙尘而隐翳在众生心当中。
  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即是以六度万行净涤尘垢的菩萨行。因此,菩萨的庄严非独是外相的众宝严饰,更是自性的光明圆满。诸佛菩萨的慈悲容颜,所展现的是内外一如而且清净自在的万德庄严,这种超越世情的至真、至善、至美,方是永恒而不变的美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