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究竟一乘宝性论》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卷。北魏·勒那摩提(Ratnamati)译。又称《宝性分别一乘增上论》、《一乘宝性论》、《宝性论》。为有组织地阐述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全书包含〈教化〉、〈佛宝〉、〈法宝〉、〈僧宝〉、〈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无量烦恼所缠〉、〈为何义说〉、〈身转清净成菩提〉、〈如来功德〉、〈自然不休息佛业〉、〈校量信功德〉等十一品(梵本为五章)。卷初并有偈颂述说各品的大纲。内容乃援引《如来藏经》、《胜鬘经》、《大乘涅槃经》、《华严经》、《大乘庄严经论》等经典,批判《般若经》的空说,论佛性的‘有’。又依据十种观点(自性、因、果、业、相应、行、时差别、遍一切处、不变、无差别)及三种意义(法身、真如、性),阐述如来藏。并举九种譬喻加以说明。故其论述不仅与唯识说关系密切,对了解印度如来藏说之发展,亦提供宝贵的资料。

关于本论的作者,中国传说是坚慧(Sa^ramati)所作,西藏则认为系弥勒(Mait-reya)造偈,无著(Asan%ga)撰释论。近人多支持前说。又,经录中或谓此书乃菩提流支所译,或谓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皆有译述,而菩提流支本则为阙本云云。西元1931年,欧柏密勒(E. Obermiller)曾译此论的藏文本为英文。1950年,琼思敦( E. H. Johnston)又出版其梵语原典。另外,宇井伯寿、中村瑞隆等人亦有相关著作问世。



◎附: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第四节(摘录)


坚慧的名字,《大唐西域记》曾提到过,并且是与德慧并提的。不过,这个坚慧恐怕是指的安慧。后来还有人认为北凉时译出的《入大乘论》作者坚意就是坚慧,书是北凉时译出的,原文约在第四世纪,是世亲以前的人,就不会是注释世亲著作的坚慧了。总之,坚慧的生平,还待进一步考证。

坚慧的思想鲜明地表现在《究竟一乘宝性论》里。所谓‘宝’,指佛法僧三宝;‘性’,是讲三宝的本质。另外,还说它所讲的都是究竟的说法,所以加‘最上要义’(汉译‘究竟一乘’)字样来形容。从坚慧自己对此书的命名,表示了他所讲的很究竟,很高深。

全书所讲共有七句(七个主题),除‘三宝’(三句)及‘性’外,还有‘菩提’、‘功德’、‘业’,而中心在‘性’句上。在这句里他提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这一命题。成立这一命题的理由,就是认为一切众生皆有法界。法界的‘法’,本来指的一般事物,此处则重点指一切功德的法,拿最高标准来讲是佛的功德。‘界’就是因,在印度人的用法上,‘界’字不仅指范围、界限,而且有‘因’(素)的意思。因此,所谓一切众生皆有法界,因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即无异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坚慧讲如来藏的特点,在于把《胜鬘经》、《如来藏经》中的义理,尤其是如来藏对般若空性智关系的说法,大加发挥,并贯串到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去。在两部经中把如来藏当作境界,既然是境界,要使它的功德显现,就得先亲证(即见到)如来藏。也就是说,有待于空性智的证知。这样显现出来的功德就是果。无著、世亲的唯识理论,后来讲得愈加繁密,坚慧则一概予以刊落,直接提出如来藏借助于空性智实现功德的说法,以此来贯通整个实践,因而不同于无著、世亲的说法。这就为大乘理论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晚期大乘发生了相当的影响。特别是在坚慧的《法界无差别论》里,还以实践的意义,用‘菩提心’来代表如来藏,后来密教就直截了当地运用了他的说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