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单培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在学习百法明门论的人多了,因为在佛教教学上取之作为一本法相入门之书。欲明法相,先知百法。能知百法,初入法相之门。此书名百法明门论,书内列举百法,全书共五百四十二字,举百法之名已达四百四十字,占全书五分之四。百法明门论被作为一本明百法的入门用了。
  百法明门论主要是讲百法吗?此书于百法仅列举其名,无一句解释,怎么可以作为一本说明百法的书?五蕴论分析五蕴为百法,逐一加以解释,故欲明百法,不如取用五蕴论。今此百法明门论,既以论为名,论者论议,而于百法仅列其名,无一句论议。寻此书中论议之句,惟五句二十五字,即“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此五句的意义是说:一切法中八识心法为最胜,五十一心所法是与心法相应而起,十一色法是心与心所二位法之所现影,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是前三位有为法之分位差别,六无为法是四位无为法所显示。不是解释百法之各各如何如何,而是说明百法之中识为最胜,一切诸法不离于识。不离于识即是唯识义。
  要明了一本书的宗旨,应当总观全文,不可就一部份为说。此论首标举说:“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以下分一切法”和“无我”两部份而说。前部份说一切法,分一切法为五位,明五位义是一切最胜故等,列举五位中所有名数。后部份说无我,言有二无我。总观此论文句意义之组织,可知此是一本解释一切法无我之书,其意在说明佛教之中心思想无我义。一切法无我是佛法三法印之一,是三法印之中关键。声闻乘说三法印,今大乘亦说一切法无我,是否有不同的意义呢?世亲菩萨造此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一切法不外于所知,因为非所知的非所知,怎知其有呢?知其有即是所知。所知不离于能知。无论主观的,客观的,总不出于我和我所的关系。世亲总摄一切法为百法,又归纳为五种类。在五种的关系中从义理上总结出一切最胜的是识,一切法不离于识,一切法唯识。
  原来分析为五蕴,说五蕴外无我,五蕴中无我,五蕴亦非我,故五蕴无我。今分析一切法总摄于识,识有八。其中对境认识而思维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认识自我的是末那识,这是错误的识。还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作为根本识。不要错认这阿赖耶识是我。阿赖耶识一名阿陀那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一切法以识为最胜,不离于识,而识非是我。因为我是一是常,而阿赖耶识则是如瀑流之非断非常。
  大乘之说无我,较声闻乘各部派所说,无我,更进一层,更深刻,更彻底。声闻乘各部派之说无我,仅是轮回六趣的主体是无实,此为数取趣无我。舍一身,取一身,数数取趣,而无作为主宰的实体可得,无数取趣之自性。今大乘中,则不仅数取趣无自性,为无我,一切法亦都无自性,一切法亦同样是我。《金刚般若经}说:“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此法无我,是大乘义。世亲以唯识义说明一切法无我。
  此论是明大乘一切法无我义,无我是佛法之中心关键,今用百法以明,使入无我之门,故名百法明门论。
  ----------来源:闽南佛学1991年第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