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国中心,台怀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怀镇,位于五台县的最北端,距五台县城一百六十二华里,是一个山环水绕,约有汉 满 蒙 藏四个民族近两千人口的秀丽山镇
  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 西台 南台 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 台怀 在五台山,一人们把台怀地区 即现在的台怀乡 称为 台内 ,其他 地区则称 台外 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 徐霞客游记 中的 游五台山日记 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 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 湾与怀的音义皆同 ,此诸台环列之概也 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项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 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十九公里,距西台挂月峰二十二公里,距南台锦绣峰二十八公里,距北台叶斗峰二十公里,距中台翠岩峰十九公里,是登台顶的中心
  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 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 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我国佛教最初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 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
  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释迦牟尼的象征,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
  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因此,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 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 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 现在五台县共有寺庙四十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这些寺庙是:显通寺 塔院寺 万佛阁 罗喉寺 圆照寺 广宗寺 菩萨顶 慈福寺 殊像寺 龙泉寺 镇海寺 南山寺 善财洞 黛螺顶 观音洞 寿宁寺 碧山寺 广仁寺 普化寺 文殊院 广化寺 三塔寺 金阁寺 三泉寺 梵仙寺 七佛寺 集福寺 普寿寺 吉祥寺 明月池 同时,台怀镇及其附近已经塌毁但遗迹尚存的寺庙还有:竹林寺 金界寺 普恩寺 栖贤寺 万佛洞 洪泉寺 宝塔寺 灵峰寺 清凉寺等
  台怀镇的东面有一座经常隐没在云雾中的小山峰,人称黛螺顶,亦称 青峰顶 ,以山色青翠故名 山顶有寺原名佛顶庵,清代以后改称黛螺顶寺 寺内供有 五方文殊 像 这处高约四百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项的象征
  以五顶山高路遥,有不能尽到者,至此犹至五顶也 朝台的佛教徒,如果体力不支,不能遍临五个台顶,登上黛螺顶便称作 小朝台 黛螺顶是朝山佛教徒一定要登临朝拜的地方 黛螺项背靠耸入云端的东台望海峰,下临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顶古树参天,景致绝佳 清代的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 登临黛螺顶后曾赋七律一首,诗曰:
  峦回谷抱自重重,
  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
  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间东海初升日,
  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
  舍黎终未识真宗
  乾隆手书的这首诗刻在黛螺顶寺内的一座汉白玉石碑上,诗中所说的 千年不老松 在大雄宝殿之前,高达三十多米,直冲霄汉,独秀干林
  佛教徒认为,台怀镇是文殊菩萨现灵说法的主要场所,佛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与其一万眷属也居住在台怀附近 台怀镇南一里有一座小山叫梵仙山,山顶有寺名梵仙寺 梵仙山的悬崖之上,有许多人工凿成的小石洞,佛教徒说此乃是文殊菩萨弟子们的居舍
  台怀镇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中心,清康熙时,曾于台怀镇建立了专供朝拜五台山用的行宫一座 行宫位于今塔院寺前,规模宏伟壮丽,占地约三百亩,当地人俗称皇城,现在尚保留有行宫宫门的遗址
  为了保护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和行宫,在清代,台怀镇曾设有 巡政厅 和 城守厅 ,城守厅配备有马军和步兵,其武官为正七品
  在五台山区,气候最寒冷的地方是五大台顶之上 其次就数台怀镇了 台怀镇海拔1700米,属于高寒山区,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朔风怒号,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 42度 七月酷暑的盛夏,这里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度,每当早晚和气候突变时,甚至要穿棉农 而当地的老人,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裤 台怀镇的夏天,山青水秀,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气候凉爽宜人,的确是 曾无炎暑 的 清凉胜境
  台怀镇从南到北有三条街,依次是营坊街 太平街和杨林街 营坊街是清代城守厅驻军的地方,太平街的两侧从前都是为寺院和蒙藏朝山信徒生产银器 铜器和铁木器的手工业作坊和店铺,杨林街则是一条商业街 今后,台怀镇计划建成一个花园式的寺院集群区,进入寺庙集群区,清静幽雅,使人超凡脱俗,如入玉宇琼宫之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撒放风马仪轨
下一篇:莫高窟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