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世界的成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慎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什么是世界的真实,有没有一个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个问题很久以来就在我的脑子中萦回不去,那是在我学素描一个月以后,我观察到了我以前没有看到的光和影,世界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和层次,因而也显得更美。这使我明白画家的世界里有比常人有更多的是色彩,音乐家的世界把比常人有更多的是音响,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的创作生活,即使是面对现实生活也是如此。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看到的并不是相同的图象。我们可以进一步定动物,比如看不到静物的青蛙、或者能看到红外线的蛇,那么在他们眼中的世界图象会和我们有更大的不同。在这些不同的世界图象面前,我们怎么确定那一个是真的。

  我们总是把自己看到的世界的图象当作世界的真实,完全忽略各人的差别。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我们无法看到别人看到的图象,我们无法比较二者(多者)的区别;另一个原因是语言的同一性也在掩盖这些区别,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人那里可以表达不同内容,而我们由习惯于把它看成同一。偶尔我们也会感觉到世界图象的变化,但我们总是把它归结为环境变化,而不是我们聚合点(巫术术语:一种常人不能自由控制的观察角度)的改变 。一种偶然的角色变换会使我们对世界的真实性有了一丝怀疑。

  另一个例子使我更进一步的意识的运作过程。观察鱼的行为,风吹荷动,鱼自由自在的游荡,而我稍稍挪一挪身子,鱼儿就四处逃窜,我有理由假定我的静止形象并没有引起鱼的注意,也就是它根本就没有看见,我可以假定静止在于他们的意识中已经退化为背景,而不在注意的范围内,那么风吹荷动,尽管荷叶的晃动并没有规律,运动也没有比我的影子小,鱼还是把它忽略了,而我的挪动却引起了它们的注意,就是说它“看见”了。决定他们看见还是不见的规则是什么,是习惯,是沉积已久的经验,或者说是本能,是本能决定把什么信息处理成显意识,把什么信息处理成背景。我们人类的显意识比动物的显意识具有更大的任意性,人类可以更自如地移动他们的聚合点,当我们对某一件事注意足够集中时,我们会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从单纯成像的角度说,我们完全可以看见)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显意识是一个某些信息被淡化为背景,而某些信息被凸显的过程,那么我们所谓的真实世界就是一个包含这些被淡化信息的世界,要知道那些信息被淡化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量子力学的坍缩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因为在量子力学是一个我们刚刚开始探索的世界,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约成若定的规则,所以量子世界还呈现某种多样性,我还可以大胆的假设:既使是量子世界也不是一个原始状态的世界,它也是在我们的参与下发现的一个微观世界,观察者的先入为主的理念已经使它发生了某些坍缩,只是坍缩得没象我们宏观世界那样彻底。

  而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彻底坍缩了的世界。这就象一幅找动物的线条画,初看之下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而当我们把若干的线条组成一个动物形象时,其他的线条就淡化为背景,而我们只看到一种动物,其实这图画中的其他线条还可以组成其他的动物图象。但其他的可能性就在这种观察定势的作用下失去了显现图象的机会,如果不是观察者忽视已经发现的图象,将那些线条重新组合,是不可能看到其他的动物的,这就是坍缩的过程。决定坍缩结果的是本能。

  梦、神话和某些宗教仪式都可以看作是那些被淡化了的其他图象,打开神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神共处的世界,知道了世界坍缩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个人神共处的世界曾经是世界存在的真实状态,是世界坍缩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而那个世界并没有从真实世界中消失,而是被进一步的淡化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形成了我们的浅层无意识,他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再次显现。

  有一个例子是古人为我们提供的,他们告诉那些不信鬼神的人,如果想看到鬼神,只要每天当太阳还没有升起前,到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山之巅,如此数日就可见鬼神,各人的秉性不同看到的鬼神也不尽相同,或喜神、或厉鬼、或狐仙、或山魈。这也许是我们古人的实际经验,对于那些深信科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但知道了世界的成像过程,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

  巫师有一种工作叫“讲故事”,他用道具比如帽子在地上一转,然后开始讲他看到的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往往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而内容却和大家所知的大相径庭,一个失败的英雄可以成为成功的勇士,他信誓旦旦地说他看到的确实是他成功的世界。了解世界的成像,这也不再是不可思议的信口开河。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从现代记实小说中找到,一个人因海事漂落荒岛,在几个星期后他的面前出现许多的幻觉——持续不断的幻觉,他没有生病,也不是因为饥饿,他出现幻觉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失去社会的外部强制,理性成为了一种没有必要的存在。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决定成象的最浅层条件是社会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和理性。包含在这种语言文化中的价值理性排斥了世界的多样性,这个看上去铁板一块的世界,是经由理性整合的世界。理性包含了一个两分法的价值预设,理性首先把世界分成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然后再把被观察对象不断地两分。理性的首要原则是有意义,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和我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鱼没有注意我的静影,但可以看到静止的食物,因为静止的我对它们来说没有意义;鱼没有注意荷叶的晃动,却注意了我的移动,是因为我的动对于他们是有意义的。其次是统一,理性倾向于选择那些尽量不与原来的结论相矛盾的答案。三段论是这么说的:金属是导电的,铝是金属,所以铝导电。在这个“金属是导电的”的大前提中已经包含了“铝导电”的结论。大前提以一个全称判断已经包含了结论在里面,在一个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坍缩前的世界里,铝即可以是导电的,也可以是不导电的,而理性就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可能性——导电,同时排斥其他的可能性。这才使这个世界看上去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爱因斯坦说:物理世界的规律不是发现的,而是发明的。在矛盾无法调和时,理性则设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调和。第三是习惯性,人们看到总是最熟悉事物,就象在上文提到的线条画中,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原来看到过的动物,而最容易找出来的也是最熟悉的动物,即使在幻觉中人们看到的也大多数是熟悉的事物。经过理性的有条不紊的加工,这世界就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世界。一个附魅的世界就被远远驱逐在意识之外。

  理性与语言是一母双生的同胞,理性划分了世界,语言把理性的划分出的一个个真实世界的碎片(同样是一个完整的真实世界)标上一个个符号,一串串符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语言。语言通过指谓确认了事物的边际条件,使之从整体中凸现出来,而边际条件的确认是根据理性的价值预设来确定的。语言是理性管理世界的工具。

  理性的有意义原则是理性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础,理性的习惯性原则是它快捷、明晰需要,理性的统一性原则也许来自真实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理性的合法是通过对真实世界不断提问建立起来的。表象世界的状况决定于它的提问方式和次序,我们现在的世界就是在理性和真实世界的对话中成长着的世界。

  理性是在这真实世界上凸现出来的一种工具,理性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体和群体的存在——生存,从这意义上说,理性确实达到了目的,理性被证明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但这也限制了理性使用的范围,当我们运用这种工具去发现真实的世界时,它的两分法遇到了挑战,它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还是这界限的划分者,在这个不能两分的世界里理性只能宣布无效。理性成为发现真实世界的直接阻绕者。

  解释了理性是怎么把基本线条组织成世界的图像的,再看看这些线条又是些什么东西呢。在分析我们心理时,心理学家找到了各种情结,它们是一些用希腊神话故事命名的类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们不是一些线条,它们也是一些图象——一些被淡忘的图象。他们揭示了潜伏在情结背后的本能,而这些本能可以说是构成图象的线条,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单一本能促成的。如果我们再仔细地看那些本能,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本能也不是那么单纯的,饮食本能源自生存的本能,还包含了某些攻击本能,甚至有死亡本能的因数在里面,**本能更是生存本能、攻击本死亡本能的综合,攻击本能来源于死亡本能。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本能来源于攻击本能,没有攻击性的动物没有友谊和爱情。在几乎每一种本能的背后我们几乎都可以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的阴影。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是一切本能的基础。

  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看上去是二个对立的本能,变换着角度看,一个事物的新生,就是意味着旧事物的死亡,在事物的发展看,生和死是同一事件的二个方面。是因为理性分析的着眼点不同而区分开来的。

  动物行为学揭示了动物的习惯的形成过程,动物偶然的一次行动被证明是有效的,就会不断地重复,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变,它们放弃更合理的行动方案。行为学家强制动物改变它们的习惯路线,即使同样达到目的,但它们会显得恐惧不安。习惯行为在它们的行动中具有很强烈的强制作用。我们所说的本能也是一些这样的一种习惯。分析习惯的形成过程,我门可以大致地推想出本能形成的过程。

  动物的行为习惯还有不断仪式化的过程。某些有意义的行动被不断的仪式化,实质性的内容慢慢地淡化,剩下的是抽象的形式,表达某种它原先代表的含义。典型的仪式是某种求爱方式,它的形式纯粹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它可能是动物来源于为争夺异性而发生的战斗,也可能来源于保护性伙伴对它者发动的攻击行为,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它的原始意义被淡化了,行为的意义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它表达的是对异性的爱恋,而不是攻击。情结和语言也可以看做是这种仪式化过程的一种特例,前者是被心理学家发现的一些仪式,后者是一些我们“实用而不知”的仪式。

  我们很久以前的一次意外行动不断被强化,成为一些明显的点,许多这样的点被联系在一起组成了我们心理的基本模式——人生曲目的基本范本,理性选择性地强化了这些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和人生故事。因为这些“第一次”的行动,有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一开始就有了生和死的性质,生死才成为我们最基本的本能,成为一切本能的基础和人生故事的基本内容。没有本能,我们不能走路;有了本能,我们却失去了飞翔的机会。

  把世界的产生归结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把我们的内心世界归结为一次偶然的行动,我们就渐渐地走向了空,是空的某次“久瞪成花”,通过世界自组织过程形成世界的表象。世界就实实在在地失去了它的本体。

  如果看了这文章就认为世界是一片真空,那就违背了我写文章的初衷,世界既然经由自组织发展成现在的世界,某种意义上世界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只有真诚地去感受世界才是生活的精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