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论佛教与现代科学二十方面的一致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一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14,而佛陀在本质上并没有把宗教「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在全世界的各种主要宗教中,佛教特别具有宽容性。甭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佛教对知识分子和科学的迫害,而且这也完全不符合佛教的本意。不仅如此,佛教还以其特有的博大的包容性和现代科学具有诸多的一致性。下面我们管窥蠡测,从二十方面进行简短论述。

  1、如果进化论对「人是上帝的宠儿」之说发生过巨大冲击的话,那么主张众生平等,「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的佛教却与进化论颇有一致之处。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及大乘空宗的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相应于能量、物质等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3、《圆觉经》中所说:「云驶月运,舟行岸移」,布袋和尚偈「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相对运动。「四大海水入一毛孔」,「须弥山入芥子」都表明「须弥山为小,芥子为大」的大小相对。这些与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一致。

  4、《中论》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符合广义相对论关于「物体的质量及其运动决定时间和空间的形状和弯曲程度。」

  5、《华严经》说:「唯心所观,唯识所变」与量子物理的测量原理具有共同性。

  6、一九六二年物理学家盖尔曼(M. Gell-Mann)把数百种基本粒子分为几类,所用的八重法,其名称就直接源于佛经的八正道、八重法。以后,他还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并且,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物质组成的最小单元,夸克(quark)。

  7、佛教中的成、住、坏、空与热力学和普里高津(I. 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系统形成、封闭、熵值增加至极大,最后灭亡相一致。

  8、一九八七年,曼德尔布罗特(B. B. Mandelbrot)创立了分形(fractal)。它的几何特征是,在一个系统中局部与整体具有相似性,其基本结论之一是空间维数可以是分数。佛教中具有丰富的分形思想。《华严经》中指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唐代高僧,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法藏(643-712年)就明确提出这种自相似性。宋代禅宗临济宗高僧方会(992-1046年)在《古尊宿语录》中进一步阐述了「一即一切」的思想,认为「一尘才举,大地全收」,「于一毫端,现宝王剎」。禅宗高僧玄觉在《永嘉证道歌》中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些和程朱理学都论述了天地万物中各种事物间存在的普遍性和彼此之间相似的分形特征。

  9、佛教中的渐悟和顿悟类似物理学中的不同相变。其中顿悟更相应于托姆(R. Thom)的突变论。

  10、在天文学方面,佛教中的一劫为43亿2千万年,它与地球年龄(约45亿年)近似相等。在宇宙论方面,大爆炸学说与基督教的观点存在一致性15;而膨胀后收缩的循环假设与佛教的轮回说具有相似性。

  11、《心经》中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现代科学中可以有三层意思:(1)有形的物质(色)正反相遇会互相湮灭。(2)真空中可以产生正反粒子对,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就是无中生有。(3)物质在大小两方面都是非常非常空虚的。定量估算,可知我们的世界大也空空,小也空空。一方面,已知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如果原子核是一个一厘米大的球,则电子围绕原子核就形成一个一公里大的原子;另一方面,目前测得的宇宙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米十亿亿亿分之三克,或者相当于一百分之一克的物质分散于地球体积中。如此空虚的物质组成了纷繁的大千世界,令人惊讶!

  12、按照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并不是沿着固定的轨道,而是以不同的几率出现在核的周围。因此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 Popper)认为,物理世界本身似乎已经非物质化,它变得更像一朵云,而不是更像一块岩石。这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色即是空」。

  13、一九五七年埃弗里特(H. Everett)提出存在多世界的假设。以后,惠勒(J. Wheeler)、霍金(S. W. Hawking)等基于宇宙波函数发展出平行宇宙的理论。平行宇宙通过爱因斯坦-罗森(Einstein-Rosen)桥互相联结。佛经中的三千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四周以铁围山为限,称一世界。此世界的数千倍称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数千倍称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数千倍称大千世界。这种三千大千世界和科学中的多世界、平行宇宙具有某种一致性。

  14、最新的物理理论——超弦(Superstring)可以解释粒子和时空本性,可以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令人惊讶的是它必须是10维空间。佛经中有各种十地,如智度论中的三乘十地,大乘经中的大乘菩萨十地,大乘同性经中的四乘十地,及真言十地,密宗十地等。此外,还有摩诃止观的十境,天台宗的圆融无碍的十法界。而且佛具十身,可以融通三界(现代科学中可以仿真于微观、宏观和宇观),法相无穷(可以仿真于各种相互作用统一)。

  15、二○○三年五月美国杜克大学的法兰纳根教授,基于美国学者对各种人脑电波的研究,在《新科学家》上提出,虔诚的佛教徒大脑中的「喜乐中枢」比一般人活跃,而「嗔惧中枢」则比一般人沉寂。例如,实验发现打坐可以抑制大脑中主管愤怒、焦虑、恐惧记忆中枢的「杏仁核」的活动。

  16、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同时沉思会自发地影响彼此的大脑和心灵,从而产生某种集体意识。这种能够达到脑波形同步的人群规模数没有已知的极限。科学家把它称为佛场(Buddha-fields)。

  17、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J. W. Hastings和K. H. Nealson研究了V. fischeri细菌的共同发光现象。一九八三年R. Silverman对此进行了鉴定。最近,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B. L. Bassler研究了细菌语言,由此它们具有区别异己的能力,可以互相沟通并改变行为,进而彼此协同,共同进化。并且她发现这种语言具有方言和通用语的差别。这具体证明了「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现代人们还提出了动物福利学。

  18、不仅佛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传统文化与古代建筑的贡献是自古就有的,而且现代研究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的生态伦理学,与佛教的基本宗旨完全一致。唐代高僧湛然(711-782年),被称为佛教天台宗九祖的荆溪尊者就在佛教主张「众生(有情动物)平等」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无情有性」的观点,认为没有感情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如草木山石都有佛性,都是平等的。禅宗也提出「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他们和宋代的程朱理学应该是生态伦理学的先驱者16。

  19、由于地球、太阳甚至宇宙都将必然趋于灭亡,因此,大科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极度痛苦地陈述:「人在遥远的未来将会成为比现在更加完美得多的生物,那么人和其它所有有知觉能力的生命在经历了这样持久、缓慢的进步后,注定彻底灭绝,是一种难以容忍的思想。」罗素也说:「人是各种起因的产物,这些起因对他们正在走向末日毫无预见性;他的出生、成长、希望和恐惧、爱以及信仰,都不过是原子偶然聚集的结果;火、英雄主义、强烈的思想或感情都不能永生不死;这个时代的所有劳动,所有专心,所有灵感,人类智能在最辉煌时候的所有光芒,都注定要在太阳系的莫大死亡中灭绝;还有,人类成就的整个殿堂必不可免地将埋在宇宙瓦砾的废墟之下——所有这些虽然远没有摆脱争论,但还是如此近乎肯定,没有反对它们的哲学能够有望成立。只有在这些事实的框架内,只有在彻底绝望的牢固基础上,才能安全地建造灵魂的家园。」

  人类及整个世界,可能是在无限膨胀的宇宙中,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而最终在冰中毁灭;也可能因为太阳在五十亿年后发生大爆炸而吞没地球,或者宇宙在膨胀后又出现收缩,而在大火中毁灭。佛教认为生死无边,称为死海;世界将死于劫末之大火,称为死火。佛教中的四谛之一就是灭谛。

  20、佛教中四谛的最后一个是道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道就是自然规律。按照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阐述的观点,现代物理学和佛教等东方神秘主义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李政道在《粒子物理和场论简引》中,以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六祖惠能所言,「说是一物即不中」的禅,在词意两方面都相同)结束,用于说明科学家无法预告未来,粒子物理的历史曾经充满出乎意料的发现,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也将进一步经受重大改变。

  此外,道又有能通的意思,包括善业通人而至善处,恶业通人而趋恶处;有排除一切障碍而无碍自在等意义。道谛是出世间之因果,从无漏三学达到涅盘的正道。它可以解脱生死,游戏神通,达到「出离生死而入涅盘」的境界。一九八八年,三位物理学家莫里斯(M. S. Morris)、索恩(K. S. Thorne)和尤尔塞乌尔(U. Yurtsever)从科学上论证了时间机器存在的可能性17、18。由此经过时空隧道(一种具体的道),某些人甚至整个人类可以飞出现实世界,彻底逃脱以后的灭顶之灾。

  由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以一种新的积极的更加宽容的态度探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包括科学与宗教等,让人类进入一种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4】、 A.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版,181-186页。
【15】、 A. E. 麦克格拉思:《科学与宗教引论》,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216-219页。
【16】、 曾健,张一方:《社会协同学》,科学出版社。2000版,166-168页。
【17】、 M. S. Morris,K. S. Thorne & U. Yurtsever, Wormholes,timemachines,and the weak condition, Phys. Rev. Lett. ,61(1988)1446.
【18】、 M. S. Morris&K. S. Thorne, Wormholesinspacetimeandtheiruseforinterstellartravel:atoolforteachinggeneralrelativity, Amer. J. Phys. ,56(1988)41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教与现代科学
下一篇:五明与科学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