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大藏目录》与〈蓝本入藏目录〉比较分析(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成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July, 1991
中华佛学研究所出版
页202-233
--------------------------------------------------------------------------------
.
页201
提要:
《再雕大藏经》目录即《大藏目录》,除《开元释教录》
所收之经典外,系以《宋新译经典》为蓝本,依高丽所雕刻之
版本印行,而逐次收录编成的目录。
本文将《大藏目录》与《蓝本入藏目录》的比较,依目录
编成的体裁,《开元释教录》、《大中祥符法宝录》、《贞元
续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录》、《续贞元释教录》、
《契丹大藏经》、《高丽国传本》、《景佑新修法宝录》、《
追加藏书类》、《蓝本未详经典》等次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202页
一、〈大藏目录〉与〈开元释教录〉比较分析
(一)〈开元释教录〉的编成内容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西崇福
寺沙门释智升撰。
本书依内容来看,可说是所有经录中的权威,古往今来的
模范大作,更可以当作研究经典的中心(注1)。其内容共有二十
卷。前十八卷为总录(总括群经录前十卷)及别录(别分乘藏
录、后八卷)。
总录主收:“自汉孝明帝永平十年(67年)岁次丁卯,至大
唐神武皇帝(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庚午之岁,凡六百六
十四载、中间传译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乘三藏圣
教及圣贤集并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
…”(注2),其体裁乃依译者的年代所条列。此中详述了书目
、卷数以及存缺的情形(如系异译即注明第几回等)、译出的
年月、译场、参加者、译者的传记等。又列有古今四十余种经
典的名目,如系现存的,即兼述内容及评语。
别录分为:有译有本、有译无本、支派别行、删略繁重、补
阙拾遗、疑惑再详、伪妄乱真等七项,有条不紊。此中在有译有
本下,分为〈菩萨三藏〉、〈声闻三藏〉、〈圣贤集传〉等三
项。
〈菩萨三藏〉中,经即分为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
槃等五大部,以及重译、单译各门;论即分释经与集义二门。
声闻三藏经即分为根本四阿含以及别译、重译、单译等各门;
律即分为正与眷属二门;论即分为有部根本身是与支派二门;
圣贤集传;即分梵文翻译与比方(中国)撰述二门。
最后的二卷(第十九、二十)是上述的综合,列举了现存经
典的总数:一千七十六部,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帙。每经
都标列写经纸数,并皆依千写文编号,从天字起至群字止(注
3)。
这是一部空前考订周详、体例严整的藏经目录,后来各朝
编目、写经、刻印全藏,皆以此〈开元释教录〉作依据。智升
之〈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大体踵〈内典
───────────────────
(1)龙慧,〈藏经目录之重要性〉,《海潮音》,第38卷8期(
民46年,8月)页9。
(2)智升撰,〈开元释教录〉,《高丽大藏经》(影印本)第3
1 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页965
(3)同前注。
203页
录〉之成规,前此仅以大小乘经律论分类,至智升则大小乘经
论又分类焉,派别分类自此始也。兹将全部组织罗列如下(注
4)。
(表1)〈开元释教录〉
┌─总录──总集群经录一卷一至十
│ ┌─有译有本录──────卷十一至十三
〈开元释教录〉┤ ├─有译无本录──────卷十四至十五
│ ├─支派别行录──────卷十六
└─别录├─删略繁重录第────┐
│ ├─卷十七
├─补阙拾遗录─────┘
├─疑惑再详录第────┐
│ ├─卷十八
├─伪妄乱真录─────┘
├─大乘入藏录──────卷十九
└─小乘入藏录──────卷二十
关于(表1)别录分七类,其解释如下:
(一)有译有本:此分类列当时尚存之本。
(二)有译无本:谓三藏教文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之类也。
(三)支派别行:节本别题者,于大部中抄出别行。
(四)删略繁重:谓同本异名,或广中略出.以为繁重.今并删除

(五)补阙拾遗:谓旧录阙题,新翻未载之类。
(六)疑惑再详:来历不明者。
(七)伪妄乱真:决定为伪本者。
次列原书有译有本录之细目如下:(注5)
------------------------------------
注4 陈鸿飞,〈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佛教目录学述要》台
北大乘 民70年),页109。
注5 同前注,页109-ll0 。
204页
┌般若部
│宝积部
│大集部
┌菩萨契经藏┤华严部
│(大乘经) │涅槃部
│ │五大部外诸重译经
┌菩萨三藏录──┤ └大乘经单译
│ (大乘三藏录) │
│ │
│ │菩萨调伏藏
│ │ (大乘律)
│ │
│ │菩萨对法藏┌大乘释经论
│ │ (大乘论)┤
│ └─ └大乘集义论
有译有本录─│

│ ┌根本四阿含经
│ │长阿含中别译经
│ │中阿含中别译经
│ ┌声闻契经藏 ┤增一阿含中别译经
│ │(小乘经) │杂阿含中别译经
│ │ │四含外诸重译经
│ │ └小乘经单译
├ 声闻三藏录─┤
│ (小乘三藏录)│
│ │
│ │ 声闻调伏藏┌ 正调伏藏
│ │ (小乘律) │
│ │ └ 调伏眷属藏
│ │ 声闻对法藏┌ 有部根本身足论
│ └ (小乘论) │
│ └ 有部及余支派论

│ 圣贤传记录 ┌─梵文翻译集传
└ ──┤
└─此方撰述集传
205页
如上所见(表1)、(表2),可知智升之〈开元释教录〉
,其经论分类更加精密,资料更加详实。而创新之处尤多,派
别分类,自智升开始,而其子注之详细,又为他录所不及,高
丽义天对此录曾有评语云:“…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为精要
,议者以为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注6)故此在佛教经录
中,可谓集大成者。
(二) (大藏目录)与(开元释教录)
依(大藏目录)的编成体裁,将〈大藏目录〉与〈开元释
教录〉相互对照来看〈大藏目录〉编号l天函自〈大般若波罗密
多经〉六百卷起,至编号480英函〈集诸经礼忏仪〉二卷为止,
与〈开元释教录〉大致上相符,比起〈开元释教录〉多少有些
增减之处。依据〈校正别录〉,守其法师,以〈初雕本〉为基
础雕刻〈再雕本〉时,凡〈初雕本〉所缺录者,依〈契丹本〉
重新增加;在〈初雕本〉中重复收录,或不甚重要者,则仅删
除其中之一;有以〈初雕本〉代替者,有函次排列不够妥当,
而移置其排列,使编次不同者,兹分别述之。
(一)〈大藏目录〉的增减
1.增加编入经典
(1) 大乘经重译
1.编号99代函〈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卷 后晋月氏三藏支
娄迦谶译。
2.编号155鞠函〈月灯三昧经〉一卷 宋沙门先公译。
3.编号156养函〈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
译。
4.编号169知函〈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
藏阇那崛多译。
(2)大乘经单译
1.编号194悲函〈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四卷 大唐三藏
菩提流志译。
2.编号197诗函〈苏悉地供养法经〉三卷 大唐中印度三
藏善无畏译。
(3) 大乘论
编号256命函〈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大唐三藏提云
般若译。
(4)小乘经重译
编号281容函〈受岁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5)小乘经单译
────────────────────
(6) 义天撰,《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影印本)(汉城:成均馆大
学校司书教育院) l970年,页l。
206 页
编号283若函〈舍卫国王十梦经〉一卷 安公失译经今附
西晋录。
(6)圣贤集传
编号281容函〈宣律师感通录〉一卷 麟德元年终南山释
道宣撰。
2.遗漏经典
小乘经重译〈花积陀罗尼杂须经〉一卷。
如上所举,在〈大藏目录〉所增加编入的经典,共有十种
十四卷,相反地在小乘经中重译遗漏一种一卷。日本学者常盘
大定曾有以下之评语“自大藏目录编号l天函起,至480英函为
止,除〈开元释教录〉所收的经典外,新增十三卷”(注7),笔
者认为对于此评语有欠妥当。
根据在〈校正别录〉上所列举增加编入的经典十种十四卷
中,可知在〈初雕本〉的〈大藏目录〉中缺录者,在〈再雕本
〉印行时编入〈契丹本〉经典者有七种九卷,兹分析如下:
(1)编号155鞠函〈月灯三昧经〉一卷 宋沙门释先公译〈
校正别录〉鞠函〈月灯三昧经〉条云:
“此是丹藏月灯三昧经先公译者,而彼国宋二藏之经文
义迥异,未知孰是‥即知真是先公所译月灯三昧经矣。
……故今取为正……”(注8)
又 鞠函〈月灯三昧经〉(国宋藏) 条云:
“按开元录先公译……今检之彼丹藏经乃是矣……今恐
宋藏失先公之译,而得古所失安世高译主之名者……”
(注9)
相同地,可见这两函记载的校勘记,先公所译〈月灯三昧
经〉的〈契丹藏〉本是正确的;而宋藏大概可以断定,由安世
商译的〈月灯三昧经〉是错误的,故〈再雕〉时重新加入契丹
藏。(〈契丹本〉加以并存。)
2.编号156养函〈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

──────────────────
7.常盘大定,〈大藏经雕印考〉,《哲学杂志》第321号,页116
7
8.守其撰,〈高丽国新雕大藏校正别录〉,《高丽大藏经》第38
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页1
9.同前注,页527
207页
〈校正别录〉养函〈弥勒下生成佛经〉条云:
“宋无丹有,今还收入藏,按〈开元录〉弥勒下生经,
前后六译,三存三失,而此本亦在三存之一也,则宋藏
无此经者失之耳,今得于丹藏而编入之”(注10)
换言之,前后六译中三存三佚,但宋藏并无此经,因为三
存中的一经典在丹藏中,〈再雕〉时乃以丹藏编入。
(3)编号169知函〈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丹本〉大隋北印
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校正别录〉知函〈最胜灯王如来经〉条云:
“此经此本宋藏失之.今得丹藏而编入……”(注11)
此经在〈初雕大藏目录〉未收录的,〈再雕〉时一并加编
入。
(3)编号197诗函〈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 唐天竺三藏输
波迦罗〈善无畏〉译。
〈校正别录〉诗函〈苏悉地羯罗供养法〉条云:
“丹藏即云,苏悉地羯罗经,名既不同文亦大异,译人
一也,今检丹藏之经,国宋藏中,始终皆无供养法者…
…后人伪妄集者,故依丹藏两具存焉”(注12)
同理,此经也未收录在〈初雕本〉的〈大藏目录〉中,可知
〈再雕〉时亦编入于丹藏。
(5).编号256命函〈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丹藏贤首疏
释本大唐三藏提云般若译。
──────────────────
(10)同前注。
(11)同注8,页530-531。
(12)同注8,页537。
208页
〈校正别录〉命函条〈大乘法界无差别论〉条云:
“此论丹藏与国宋二藏不同,此则丹本有五字四句二十
四颂……吾祖贤首疏所释者此本,按彼国宋两本,有七
言四句二十偈……今按〈开元录〉乃〈贤首疏〉,并以
此论为单译,而国宋两本与此丹本,文虽有异义则无殊
,必是〈开元〉之后,后代重译也。一二藏直以彼为提
云般若译者错耳……”(注13)
换言之,考察〈开元录〉与〈贤首疏〉,丹本五言四句二
十四颂为真本,为提云般若译而贤首疏所释者,且在〈开元录
〉与〈贤首疏〉中全为单译,国宋二本必是〈开元录〉以后的
重译〈宋藏误以失译本为提云般若译〉,故可知此经(再雕)
时也编入丹本之中
6.编号281容函〈受岁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原来
在编号281 容函所收的〈受新岁经〉与〈受藏经〉,内
容迥异,〈再雕〉时移于编号304竟函,在容函中将〈丹
本〉新编入其中(参见竟函函次移置)。
7.编号283若函〈舍卫国王十梦经〉一卷 安公失译经 今附
西晋录。
〈校止别录〉若函〈舍卫国王十梦经〉条云:
“按此经增一阿含经第五十一卷大爱道般涅槃品,同本
异译,今国宋二本文义相同,此丹本与宋本义同文异,
似非一译,而未知是非,不敢去取,然此丹本详悉,今
且双存……”(注14)
相同地,在与现在的〈再雕大藏目录〉一样的若函内,书
名有相异之处,有〈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附西晋录与〈舍卫
国王十梦经〉丹本失译经。〈再雕〉时守其校对〈国宋〉二本
与〈丹本〉,两经的文章虽有些不同,在内容方而并无特别相
差,但是因为〈丹本〉详悉有双存,亦于〈再雕〉时将丹本编
入。
另-方面,因为此经与〈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大爱道般
涅槃品〉,互为同本异译,于是在此加以考证,首先在〈高丽
大藏经〉影印本,若函〈舍衔国王十梦经〉条云:
──────────────────
(13) 同注8,页6l1。
(14) 同注8,页638 。
209页
“…‥有国王,名波斯匿,夜梦十事.一者见三釜,二
者王梦见马口亦[食+尾]亦食,三者见大树生花……十者
见溪水……”(注15)
又〈增一阿含经大爱道般涅槃品〉云:
“....尔时国王波斯匿,夜梦见十事……一者见二釜,
二者见梦见马口亦[食+尾]亦食,三者梦见大树生华……
十者梦见大溪水……”(注16)
对照上面所记载的二段文章,内容完全相同,皆包含了舍
卫国波斯匿王梦见十事之述,故可知两经确为同本异译。
由以上七部之考证而加以分析,七种九卷并未收录.在〈
初雕〉的〈大藏目录〉中,乃于〈再雕〉时编入于丹本,如下
所列:
“再雕时编入于丹本的经典”
1.编号115鞠函〈月灯三昧经〉一卷 宋沙门先公译。
2.编号156养函〈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

3.编号169知函〈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
阇那崛那译。
4.编号197诗函〈苏悉地供养法经〉三卷 大唐中印度三藏
善无畏译。
5.编号256命函〈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 大唐三藏提云
般若译。
6.编号281容函〈受岁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7.编号283若函〈舍卫国王十梦经〉一卷 安公失译经 今附
西晋录。
除以上所列七种九卷外,至于其余三种六卷,守其〈校正
别录〉中并无论及,故在〈初雕刻〉时,即为〈开元释教录〉
入藏录外加收,如下列:
“初雕时编入的经典”
1.编号99代函〈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卷 后汉三藏支娄迦谶
译。
2.编号194悲函〈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四卷 大唐三藏菩
提流志译。
3.编号465右函〈宣律师感通录〉一卷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
释道宣撰。
───────────────────────
15. 舍卫国王十梦经,《高丽大藏经》(影印本)第20(汉城:
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 年),页693
16. 增一阿含经第51 卷大爱道般涅槃品,《高丽大藏经 》(
影印本)第18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页705 。
210页
(二)凡〈初雕本〉重复收录,或不甚重要者,则仅删除
其中之一。编号341入函〈目莲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
〉一卷。因国前本(宋本二百二十问者)。
〈校正别录〉入函〈目莲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条云:
“按文国本有三百六十七问,丹本同,此则宋本只有二
百二十间者,脱之甚矣,今取二本(国丹本)补之,然
亦不满五百.今疑译本不是,或恐题攀大数为三百.而
传写者错三为五焉。……”(注17)
相同地,因有许多脱落的部分,而将国前本删除,所以采
取国后本(契丹本:三百六十七问者)。
(三)有以〈初雕本〉所收录的内容,比〈契丹本〉不
够者,则以〈契丹本〉代替。
将编号339传函〈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四分女人出家法(
宋本)代替了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求那跋摩译(丹本)。
〈校正别录〉传函〈四分比丘尼羯磨〉条云:
“按此羯磨一卷,宋本与国本则同,丹本将二本独异…
…跋摩所译正本,故取之入藏……故知二本是乃后代无
( )之人臆度乱钞耳……,不可依用,今故之”(注18)
换言之,因为国宋本乃后代无稽之人臆度乱抄,故以宋本
(四分律女人出家法,以〈丹本〉)做为代替。
(四)函次排列不够妥当,而移置其排列,使编次不同者。
将编号281容函〈佛说受新岁经〉一卷 西晋竺法护译〈初
雕本〉移于编号 304竟函。
〈校正别录〉竟函〈受新岁经〉条云:
────────────────
(17) 同注8,页672。
(18) 同注8,页663。
211页
按此〈受新岁经〉,法护译者国本宋本,皆编于容函中
,以当受新岁经,丹藏则容函中有名受岁经者,而与此
经大别,今依〈开元释教录〉,则丹藏正是容函受岁经
耳,此宋藏经与此竟函新岁经文异义同,似是同本异译
耳,则〈开元录〉中,以新岁经为单译者……,故以此
经移编于竟函焉”(注19)
在国本宋本皆为〈受岁经〉的经名与〈受新岁经〉大别,
因此依据〈开元录〉加以检讨,〈契丹藏〉的正经,乃仅为现
容函的〈受岁经〉。
宋藏〈受新岁经〉与现容函的〈新岁经〉,虽文异义同,
却似同本异译。在〈开元录〉中,虽无法得知将〈新岁经〉视
为单译为最详细,但在〈再雕大藏目录〉中,因从编号288定函
起到编号304竟函〈贤者五福经〉为止,以小乘经单译分类,为
了〈再雕〉时将相同的类别聚集在一起,今根据以上推论得知
其将此经〈受新岁经〉移于竟函。 而且〈校止别录〉中,宋藏
的〈受新岁经〉与现〈大藏目录〉竟函的〈新岁经〉似为同本
异译,考证其内容,高丽大藏经〈影印本〉竟函〈佛说受新岁
经〉条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新
岁之..”(注20)
又在同经竟函〈佛说新岁经〉条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终竟三月,以至新岁..
..”(注21)
首先可看出上述记有所谓“新岁”的文句出现.所谓“新
岁”在佛教修道僧们来说,从农历四月十五日起开始结训,到
夏天结束“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日解制,受“新岁”(加
法腊一岁)。
所谓“夏安居”又名“雨安居”,此为印度的两期,即四
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个月,此时所有“比丘”和“比丘
尼”均不外出.集中于一定场所修行。盖
──────────────────
(19)同注8,页647
(20)竺法护译,〈佛说受新岁经〉一卷.《高丽大藏经》〈影
印本〉第二十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l985年).页6
56。
(21)昙无兰译,〈佛说新岁经〉一卷,《高丽大藏经》〈影印
本〉第二十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页658)

212页
因此雨期中系一切草木发芽及小动物生长之期,如外出,恐有
践踏草木虫类之嫌,岂不是有违杀生之戒?而在雨中行走亦有
损威仪,这种行为最初只有婆罗门教实行,佛教徒多不太注意
,经常在雨期中穿著「七条衣”或“九条衣”来往,且对动植
物任意践踏,引起婆罗门教徒之非难。照印度当时之习惯而言
,佛教应被称为是无慈悲的宗教,更且有损威仪,这时国王对
佛教的这种行为亦有所规劝,故遂照一般宗教之习惯,在此期
间“安居”。后来计算佛教出家后的年数即以“安居”,次数
为定,经过几次“安居”即谓之“法猎”几岁,“安居”时均
照各“比丘”、“比丘尼”之“法腊”而定先后,此即表示佛
弟一律平等之谓,此种法腊(亦称僧腊)是佛教的唯一阶级制
度。
由上述说明可知,两经的名称虽有点不同,但在内容方面
,皆记载有“新”一辞,因而证实两经同本异译。
综观上述比较分析结果,从〈大藏目录〉的编号1天函〈大
般若波罗密多经〉六百卷开始到编号483英函〈集诸经礼忏仪〉
二卷为止,与〈开元释教录〉大体而言是一致的。比起〈开元
释教录〉多少有增减。其缘由乃〈契丹本〉传入之后,一部分
国后本刊行时,一部分〈再雕〉时,或新增加,或代替,或删
除,将函次移置之故。
二、〈大藏目录〉与〈大中祥符法宝录〉
关于〈宋朝译经论〉传来,在第二章二节即已论及,但关
于此事,高丽文宗三十七年(1083)三月条云:“命太子〈高
丽顺宗〉,迎宋朝大藏经,置于开国寺,仍设道场”(注22)。
今根据以上记录,即在此收入宋朝〈新译经论〉中。因此
在高丽文宗三十七年(1083)由高丽传来的宋朝〈大藏经〉,
此期间在宋朝也有出版〈新译经论〉传来,又〈贞元入藏〉的
佛典也在当朝传来,这是不会错的,当时未传入的“新译经论
”,在〈初雕大藏经〉告一段落之后也传入为续刊(注23)。
另一方面,编撰〈大中祥符法宝录〉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
年(1013)八月,赵安仁奉诏编修〈大中祥符法宝录〉二十二
卷(现存十六卷)。太平兴国此来三十年间,新译之经、律论
共达四百十三卷。此等经、律、论都收入〈大藏经〉,于〈印
────────────────────────
(22)高丽史卷九,世家卷第九,文宗癸亥三七年三月条。
(23) 千惠凤,《高丽印刷术( )研究》(汉城:景仁文化社,
l980),页66。
213页
经院〉雕刻出版(注24)。
如上述的判断,并依〈大藏目录〉的编成体制,从〈大藏
目录〉编号481杜函〈大乘藏严宝王经〉四卷起到编号510毂函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为止,与〈大中
祥符法宝录〉对照来看,在编号495槐函所收录的〈大威德金轮
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除外,〈大中祥符
法宝录〉第三卷开始到第十一卷为止,在高丽文宗三十七年(
1083年)传来高丽的〈宋朝新译经论〉三十帙中皆有收录。
在这〈新译经论〉三十帙中所收录的经典,大部分是强调
护国攘灾的密教系统(举例编号483钟函法天译〈大护明大陀罗
尼〉)之经典。此乃〈高丽大藏经〉带有护国性格的有力证据(
注25)。
在〈大藏目录〉编号495槐函所收录的〈大藏德金轮佛顶炽
盛光如来陀罗尼〉一卷,在〈大藏目录〉中误记以西天译经三
藏施护,实际上是唐代的失译〈译者未详〉(注26)。而且此经
在宋本系统典中没有收录,收录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释范
成法师中国山西赵城县广胜寺所发现的卷子本式的〈金藏目录
〉(注27)中,又在日本学者小野玄妙所提示的〈金藏目录〉中
也有收录(注28),而小野玄妙所提示的“契丹大藏经目录”〈
私安〉槐函示亦有收录(注29)。
由这点来看,此经为“金藏系”或“契丹系”之可能性很
大,但因在〈金藏〉及〈契丹大藏经〉的目录并没有传下来,
未能加以确认。
又编号516-519富、车、驾、肥、轻函的宋太宗御制〈莲华
心轮迥大偈颂〉、〈御制秘藏诠〉、〈御制逍遥咏〉以及〈御
制缘识〉,原来在高丽成宗十年(991年)和印行〈藏经〉一起
传入,早期以国前本编入编号523-527茂、实、勒、碑、刻函中
,但在宋至道二年(996)随著〈浅注新本〉(注30)再度传入,
与编次的一部及卷
────────────────────
24.道安,〈中国大藏经雕印史〉,《大藏经研究汇编》上(台
北:大乖,民66年)。
25.李基永,〈高丽大藏经( )历史( )意义〉,《高丽大藏经》
(影印本)第48卷(汉城 :民族佛教研究,1985年),页12
26.《高丽大藏经》(影印本)第34卷(汉城:民族佛教研究所
,1985年),页95。
27.蔡念生编,〈宋藏遗珍叙目〉:《金藏目录校释合刊》(台
北 新文丰 民65年),页128
28.小野玄妙〈金藏目录〉.《佛书解说大辞典别卷》(汉城:
民族社佛典刊行会1981年),页741
29.同前注,页703
30.(宋)志磐撰,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至道二年条。
214页
函次再调整重印,于现在编号516-519富、车、驾、肥、轻的函
次再编入,其浅注再编本在〈大中祥符法宝录〉的东土圣贤著
撰(注31),也有出现。由上来看,宋太宗的御制类为浅注再刊
,在同一经函中重覆记载。
综观以上分析的结果,在高丽文宗三十七年(1083),宋
朝新译经论传入时.没有传入完帙(〈大藏目录〉编号481 杜
函----编号510毂函,收录了从〈大中符法宝录〉另三卷到十一
卷),因为依高丽印行而逐次入藏之故,所以其排列号无法贯
性地连接。以例说明,在编号487、壁函内〈圣贤集传〉属于〈
小乘律〉的〈法系名数经〉、属于大乘经的〈圣持世陀罗尼经
〉、属于小乘律〈沙弥十戒仪则经〉、属于小乘经〈十二缘生
祥瑞经〉等排列,并没有〈经律论〉之区别。这是〈大中祥符
法宝录〉的编成体制,乃以译经为主的缘故。(参见大中祥符
法宝录)
然而,〈大中祥符法宝录〉从第十一卷〈法印经〉一卷开
始到第十六卷〈尼句陀梵志〉二卷为止,又收录了编号586遵函
至编号600精函为止,但此〈新译经论〉在高丽文宗三十七年(
1083)并没有传入,宋朝的雕印事业在宋熙宁四年(1071),
移管为祟化坊显圣寺“圣寿院”之后,宋大观二年(I108年)
间所刊印者。其可能是在“初雕刻”告一段落之后.在高丽宣
宗四年(l087)以后,某时期所传入增刻者。
最近属于增加新译经论,与其他〈初雕本〉一起发现,到
编号572-585霸、赵、困、横、假、途、减、号、践、土、会、
盟、何函为止,所收录的〈法苑珠林传〉一百卷 西明寺沙门释
道世撰中,可以把会函的〈法苑珠林传〉第八十二卷,与编号
589韩函〈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经〉二十五卷 天竺三藏施护译
列出。
首先在编号572会函〈法苑珠林〉第八十二卷末云:
“咸平元年(998年),奉敕雕编录通慧大师赐沙门 臣
云 胜 核勘”(注32)
但是〈再雕大藏经〉仍在〈大藏都监〉本中省略了此段。
虽然〈大藏都监〉本(编号572会函)与版首题完全同,卷末有
云:
───────────────────────
31.赵安仁奉绍编修,〈大中祥符法宝录:东士圣贤著撰之一〉
《 宋藏遗珍》(台北:新文丰,民国67年),页3958-3960
32.成保文化财团,《初雕大藏经调查研究》(汉城:清文阁,
1988年)页201。
215页
“甲辰岁高丽国分司大藏都监,奉敕雕造”(注33)
如此刊记的内容有其差异。
其次,在编号589韩函〈佛母出生三藏般若波罗密多经〉卷
第九文末有云:宋咸平六年(1003年)十一月的译进记,又转
刻了宋熙宁辛亥岁(1071 )的移管记(注34)。
可知在宋雕印业务移管之后,以蓝本版刻,印刷、纸质、
装订的条件,与各种〈初雕后刷本〉完全相同。由这点推算,
高丽宣宗四年(1087)以后,由于兵变使得符仁寺〈初雕刻版〉
被烧毁尽失。到高丽高宗十九年(1232)以前为止,比较前期所
开版的。又其印行更加开版之后与其他〈初雕本〉一起完成(注
35)。
因此可知这两种经典〈初雕刻〉一段落之后.在高丽宣宗
四年(1087)之后某时期传入增刻,而在〈再雕〉时成为蓝本。
三、〈大藏目录〉与〈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是在智升的〈开元释教录〉之后,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西明寺沙门圆照所编纂的目录。始于
开元十八年(730)至贞元十年(794)完成。经历六十五年的时间
,将〈开元释教录〉中所遗漏的经典及〈开元释教录〉后,不
空、金刚智等十名梵僧一起翻译的新译经一并收录,除比之外
,还收入了注疏等,是由唐德宗敕令撰集而成的。“四朝应制
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共三百四十五卷(
分成三十帙)”(注36)。
如此大部分〈密教〉系统中新翻译而成的〈经论〉、〈念
诵法〉、〈经律义疏〉〈古今制今碑表记〉等,共收录了三百
四十五卷于入藏目录中。
在本节中,将〈大藏目录〉,从编号529 磻函〈秽迹金刚
法禁百变法〉一卷开始,到编号548合函〈十地经〉止,与〈贞
元续开元释教录〉对照来看,大体上与〈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所收录排列的顺序几乎是相同的;然而〈大藏目钱〉并没有收录
于其中,已收录于〈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中的〈经律疏义〉六
十四卷.和〈贞
────────────────────────
(33)同前注。
(34)同注23,页67。
(35)同前注。
(36)(唐2)圆照撰,〈贞元续开元释教录〉,《高丽大藏经》
(影印本)第38卷(汉城 :民族佛教研究所,1985年),
页30
216页
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录〉八十八卷以后的大唐〈贞元续开元释
教录〉三卷等,因其不属于《正藏》的性质之故,亦可见《高
丽大藏经》独创性的另一面。
又于〈大藏目录〉中遗漏〈木(木+患)经〉一卷.〈校正别
录〉孰函〈木[木+患]经〉条云:
“此函国宋本中,有佛说木(木+患)经不空译者,今检与
前竟函木[木+患]子经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者,始终无
异,评其文体,即是韩晋之译,其在竟函者之然矣。…
…故今除却此函中者…”(注37)
相同地,原来于“初雕本”的〈大藏目录〉孰函中,已收
录不空译的〈佛说木[木+患]经〉一卷,而于再雕版本中,守其
等所校勘时,因为孰函的〈佛说木[木+患]经〉一卷与现编号3
04竟函的〈木[木+患]子经〉一卷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是
相同的经典,因此于再雕的〈大藏目录〉中删除孰函的〈木[木
+患]经〉一卷。
又已收录于〈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末尾部分的〈千臂千[金
+本]曼殊实利经〉十卷,其在〈大藏目录〉中移于在编号570溪
函,笔者认为大概是同译者为了编绯方便而移置其顺序。
还有.在〈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末尾,所增加收录的〈新
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于〈大藏目录〉中移于前面部分
,编号521-524,策、功、茂.实。如前所述,〈经律疏义〉及
〈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录〉等,因性质不属于《正藏经》,
故不予收录,但可见校勘〈初雕本〉于〈再雕本〉时,却因其
属《正藏》中之〈大乘经〉,遂将其移于前部之编号521--524
,策、功、茂、实.函。
四、〈大藏目录〉与〈贞元新定释教录〉
〈贞元新定释教录〉,是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由
西明寺沙门圆照所撰。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唐德宗
贞元十六年(800).历经七三四年,共翻译收录了〈大小乘三
藏〉、〈圣贤集传〉、〈失译阙本〉等。〈开元释教录〉起初
是私撰的,后来才由皇帝敕命撰录,可以说是敕撰录之代表作

若依本录十五卷的识语上记载:有〈开元释教录〉,是于后
汉明帝永平十年( 67)开始,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为止
,六六四年之间缁素有一百七十六人
──────────────────────
(37)同注8,页72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