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苑珠林》所引外典之研究(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陳昱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303 頁

《法苑珠林》素為輯佚書的重要資料來源,而其真意乃
是透過類書體編篡而成的護教之作,又隱有調和中印文化的
深意。因此,書中除將佛家故實分類編排,方便後人翻檢外
;其外證佛教以外的典籍百餘種,亦依照證必出典的類書體
例。但由於《法苑珠林》引用外典甚多,其中有些書籍今已
不傳;有些目前雖傳但無足本者。故本書資料彌足珍貴,常
為從事輯佚工作的學者所重視,如周樹人輯錄的《古小說鉤
沈》、或今本《搜神記》、《搜神後記》、《異苑》等書,
皆從《法苑珠林》鉤輯出不少相關材料。然因輯佚者對道世
編輯的過程缺乏了解,故存在的問題不少,若不將它仔細釐
清,便易影響輯佚成果。所以本文欲透過引書詳目、引書辨
疑、引書方式等三步驟,逐一檢視道世引據外典的詳況。

304 頁
一、引言

《法苑珠林》大旨雖節引佛經,分類編排,以推明福罪
之由,用生敬信之念,(1)道世復於全書的篇(部)中或篇(部
)末立感應緣,徵引俗書,比附佛典。外典中除引據儒、道
、讖緯之書外,尤以援引志怪最多。儒家經典固為一般中國
人所信仰不疑,而道教經典則是道教徒所信奉的最高真理。
讖緯之書也有一定的接受者。故廣引比附,以調合中印文化
的衝突,頗具意義。而需特別說明的是對志怪大量稱引的問
題。

自《新唐書‧藝文志》將大量志怪歸入子部說家類;今
人甚或視為文學創作中的一部分,(2)如此則無由了解《法
苑珠林》以志怪作引證,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和意義。唐朝
及其之前志怪是史書非子部。這點可以從三方面證明:
(一)著作形式:志怪記事的形式,必定把當事者姓名、鄉里
、事件發生的時間,清楚的交待,而非憑空想像的創作
,作者基本上是以一種記載史實的方法敘述。(3)
(二)著作態度:志怪作者不避諱抄錄前人著作。清代史學家
章學誠云:「世之譏史遷者,責者裁裂《尚書》、《左
氏》、《國語》、《國策》之文,以謂割裂而無當;世
之譏班固者,責其孝武以前之襲遷書,以謂盜襲而無恥
;此則全不通乎文理之論也。遷史斷始五帝,沿及三代
周秦,使舍《尚書》、《左》、《國》,豈將為憑虛無
是之作賦乎?......固書斷自西京一代,使孝武以前不
用遷史,豈將為經生決科之同題而異文乎!」(4)故知
文學貴在創作,而史書重事實。重事實則不避抄錄,這
是史書的特質之一,而這點在志怪中作了充分的表現。
如干寶《搜神記》抄《漢書‧五行志》。(5)王琰《冥
祥記》抄《觀世音應驗記》(6),都是這種態度的表現

(三)目錄分類:在《四庫全書》編目中,多歸子部小說家類
的志怪,然在《隋書‧經籍
────────────
(1)參《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五,「子部‧
釋家類」中《法苑珠林》條,頁3~1064,臺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
(2)如周樹人,《中國小說史略》(明倫出版社)及六塚秀高
,《中國小說史視點》(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等,
皆將志怪小說定位在中國小說史上的一種類別,視為文學
創作的一部分。
(3)參金師榮華,「從六朝志怪小說看當時傳的神鬼世界」(
收入《華學季刊》,第五卷,第三期)及逯耀東,「魏晉
志怪小說與史學的關係」(收入《食貨月刊》,第十二卷
,第四期)。
(4)見章學誠,《文史通義‧公言上》,頁107,華世出版社
,民國69年初版。
(5)見西谷登七郎,「五行志廿卷本搜神記」。(收入在《
紀要》,第一號,廣島大學文學部出版,1951年4月)。

305 頁

志》、《舊唐書‧藝文志》中,則多歸在史部,可作唐人視
志怪為史的有力證明。

道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以本土故實,來驗證佛經所
說不誣,說明佛教理論,是一種普遍的真理,在當時人來看
,是俱有事實證明的作用。因此《法苑珠林》在援引外典的
作法上,是深思熟慮,作了多層面的考慮。而能廣及經、史
、諸子之書。

然該注意的是道世引據外典時,書名或前或後,時有略
稱、異名、或直引篇名、作者,體例並非一致。再加上唐人
的撰述乃寫本,抄錄時難免發生誤抄錯錄或傳寫脫落等諸狀
況,尤以感應緣部分,時有目錄與實際感應緣驗數不符的情
形,或雜有道世將引書濃縮、刪節等以配合篇旨之主觀因素
,如欲探討道世如何運用外典以達到護教及調和中印文化的
目的,必須對他的引書狀況,作進一步的分析。


二、引書詳目

《法苑珠林》之外典引文,除少數是道世自記所聞外,
絕大部分載其書名,以表示其說有徵,不是虛構,甚合史法
,故清代漢學家特重其說。(7)由於《法苑珠林》稱引書目
頗多,陳垣認為應另撰其書之引用書目,並稱《法苑珠林》
所據典籍,除佛經外,約有四百十餘種。(8)而目前曾對《
法苑珠林》引用書目做過專題性整理工作以約克大學裴普爾
(Jordan D. Paper)所編的《法苑珠林志怪小說引得》,(9)
書中羅列志怪小說祇三十種,一面漏收《十洲記》、《漢武
故事》、《旌異記》等書,一面卻將《韓詩外傳》列入志怪
小說。再如傅世怡博士所撰「法苑珠林六道篇感應緣研究」
,稱「感應緣」之引用書目,並稱有一百六十五種,(10)然
實不止此數。現為探究道世如何將外典與內典相融,以達其
調和中印文明的目的,故將書中引用外典資料,作一全面性
觀察。因而發現道世稱引書目時,同一書籍之名稱引用,時
常有更異,必須加以釐清,以免相淆。按道世稱引的外典書
目共計一百八十七種之多,茲依成書時代先後,分述於後。
其成書時代不詳者,另歸一類。書名概依道世之原文,異名
同實者並排於旁,其書若與現
────────────
(6)見塚本善隆,「古逸六朝觀世音應驗記出現──晉‧
謝敷、宋‧傅亮觀世音應驗記」(收入《東方學報二五
,1954年》及牧田諦亮,《六朝古逸觀世音應驗記研究
》,平樂寺書店,1970年出版。
(7)見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三,頁62,文史哲出
版社。
(8)見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三,頁63,文史哲出
版社。
(9)見York University的Jordan D. Paper所編,民國62年
臺北,成文出版社印行的《法苑珠林志怪小說引得》。
(10)見傅世怡,「法苑珠林六道篇感應緣研究」頁101~105
。(民國76年,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306 頁

今通稱不同者,通稱置於括號內,緊列於後。引用某書篇名
者,立於原書之左下一格處。若稱引之書目乃單篇文章,則
冠以星號(*)符號標明。作者註於書名下方,撰人不詳者
,則不列。各書參照漢、隋、兩唐書志、《四庫全書總目提
要》、《叢書子目類編》及其他私家書略作考釋。凡涉及該
書之種種相關問題,皆於附註中討論。關於《法苑珠林》中
稱引各書的篇各、卷、數、頁碼、次數等情形,則見筆者碩
士論文──《法苑珠林對外典運用之研究》中附錄之「《法
苑珠林》所引外典引得」。詳見下表:

┌─────┬───────┬───────┬─────┬─────┐
│時 代│書 名 │篇 名 │ 作 者 │現存或散佚│
├─────┼───────┼───────┼─────┼─────┤
│先秦編第一│1.周易 │繫辭(11)、說卦│ │現存 │
│ │ 易 │ │ │ │
│ ├───────┼───────┼─────┼─────┤
│ │2.周禮 │春官‧鬱人(12)│ │現存 │
│ ├───────┼───────┼─────┼─────┤
│ │3.禮記 │月令、禮運、郊│ │現存 │
│ │ │時生(牲)、祭義│ │ │
│ ├───────┼───────┼─────┼─────┤
│ │4.春秋經 │ │ │現存 │
│ ├───────┼───────┼─────┼─────┤
│ │5.左傳 │ │ │現存 │
│ ├───────┼───────┼─────┼─────┤
│ │6.穀梁傳 │ │ │現存 │
│ ├───────┼───────┼─────┼─────┤
│ │7.孝經 │ │ │現存 │
│ ├───────┼───────┼─────┼─────┤
│ │8.爾雅 │ │ │現存 │
│ ├───────┼───────┼─────┼─────┤
│ │9.國語 │ │周‧左丘明│現存 │
│ ├───────┼───────┼─────┼─────┤
│ │10.師曠 │ │周‧師曠 │散佚 │
│ ├───────┼───────┼─────┼─────┤
│ │11.墨子傳 │ │周‧墨子 │現存 │
│ ├───────┼───────┼─────┼─────┤
│ │12.老子道德經 │ │周‧李耳 │現存 │
│ ├───────┼───────┼─────┼─────┤
│ │13.莊子 │ │周‧莊子 │現存 │
│ ├───────┼───────┼─────┼─────┤
│ │14.孫卿子 │ │周‧荀況 │現存 │
│ │ (今作荀子) │ │ │ │
│ ├───────┼───────┼─────┼─────┤
│ │15.文子 │ │周‧辛鈃 │現存 │
│ ├───────┼───────┼─────┼─────┤
│ │16.列子 │ │周‧列禦寇│現存 │
│ ├───────┼───────┼─────┼─────┤
│ │17.晏子春秋 │ │周‧晏嬰 │現存 │
└─────┴───────┴───────┴─────┴─────┘

────────────
(11)《法苑珠林》卷四「日月篇‧地動部」,引《易‧上繫
》云云即《易‧繫辭上》(見頁229下)。
(12)《法苑珠林》卷三六「華香篇」之感應錄,引《周禮、
春官、上□人》云云,「人」當為「鬱人」之異體也。
(見頁573上)


307 頁

┌─────┬────────┬─────┬─────┬─────┐
│先秦編第一│18.山海經(13) │ │ │現存 │
│ ├────────┼─────┼─────┼─────┤
│ │19.呂氏春秋 │ │周‧呂不韋│現存 │
├─────┼────────┼─────┼─────┼─────┤
│兩漢編第二│20.京房易傳 │ │漢‧京房 │現存 │
│ ├────────┼─────┼─────┼─────┤
│ │21.韓詩外傳 │ │漢‧韓嬰 │現存 │
│ ├────────┼─────┼─────┼─────┤
│ │22.春秋繁露 │ │漢‧董仲舒│現存 │
│ ├────────┼─────┼─────┼─────┤
│ │23.吳越春秋 │ │漢‧趙曄 │現存 │
│ ├────────┼─────┼─────┼─────┤
│ │24.淮南子 │ │漢‧劉安 │現存 │
│ ├────────┼─────┼─────┼─────┤
│ │25.釋名 │ │漢‧劉熙 │現存 │
│ ├────────┼─────┼─────┼─────┤
│ │26.鹽鐵論 │ │漢‧桓寬 │現存 │
│ ├────────┼─────┼─────┼─────┤
│ │27.漢武故事(14) │ │ │輯存 │
│ ├────────┼─────┼─────┼─────┤
│ │28.孝子傳 │ │漢‧劉向 │輯存 │
│ ├────────┼─────┼─────┼─────┤
│ │29.列仙傳 │ │漢‧劉向 │輯存 │
│ ├────────┼─────┼─────┼─────┤
│ │30.鴻範五行傳 │ │漢‧劉向 │輯存 │
│ │(今作洪範五行傳)│ │ │ │
│ ├────────┼─────┼─────┼─────┤
│ │31.說苑(錄) │ │漢‧劉向 │現存 │
│ ├────────┼─────┼─────┼─────┤
│ │32.蜀王本記(15) │ │漢‧揚雄 │輯存 │
│ ├────────┼─────┼─────┼─────┤
│ │33.漢書 │五行志、地│漢‧班固 │現存 │
│ │ │理志、劉向│ │ │
│ │ │傳、西域傳│ │ │
└─────┴────────┴─────┴─────┴─────┘
────────────
(13)《山海經》舊稱夏禹或伯益撰,不可信。約成於戰國,
且非出一人之手。「山經」較早,約當戰國中期,「海
經」則在中期之後。(參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
》,頁6,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漢武故事》,又題《漢武帝故事》、《漢孝武故事》
。《隋書‧經籍志》史部舊事類著錄,二卷,不著撰人
。《舊唐書‧經籍志》作《漢武故事》,列入故事類。
《崇文總目》雜史類著錄五卷,題班固撰。《四庫全書
》列入小說家類異聞之屬,提要并列班固、王儉二說
。今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卷一六謂王儉將《漢武
故事》抄入《古今集記》,故儉僅抄錄而已,非撰作也
。按今本明謂「今上元延」,是其成當在西漢成帝時。
(參程毅中,《古小說簡目》,頁18及李劍國,《唐前
志怪小說輯釋》頁54)。
(15)《蜀王本記(或作紀)》,又稱《蜀本紀》,《蜀記》,
西漢揚雄撰。《隋志‧地理類》著錄一卷,兩《唐志》
同。自《崇文總目》以後諸家書目皆不著錄,當佚於宋
。王謨《漢唐地理書鈔》、洪頤□《經典集林》、嚴可
均《全漢文》、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並有輯
本。是書雖用史體,但非史作,更非地書,實乃雜史體
志怪。(參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頁81)

308 頁

┌─────┬────────┬─────┬───────┬──────┐
│兩漢編第二│34.白虎通 │ │ 漢‧班固 │現存 │
│ ├────────┼─────┼───────┼──────┤
│ │35.說文 │ │ 漢‧許慎 │現存 │
│ ├────────┼─────┼───────┼──────┤
│ │36.新論 │ │ 漢‧桓譚 │輯存 │
│ ├────────┼─────┼───────┼──────┤
│ │37.論衡 │ │ 漢‧王充 │現存 │
│ ├────────┼─────┼───────┼──────┤
│ │38.西京賦 │ │ 漢‧張衡 │現存 │
│ ├────────┼─────┼───────┼──────┤
│ │39.神異經(16) │ │ │現存 │
│ ├────────┼─────┼───────┼──────┤
│ │40.十洲記 │ │ 漢‧東方朔 │現存 │
│ ├────────┼─────┼───────┼──────┤
│ │41.符子 │ │ 漢‧符氏 │輯存 │
│ ├────────┼─────┼───────┼──────┤
│ │42.東觀漢記 │ │ 漢‧劉珍等 │現存 │
│ ├────────┼─────┼───────┼──────┤
│ │43.異物志 │ │ 漢‧楊孚 │輯存 │
│ ├────────┼─────┼───────┼──────┤
│ │44.漢法本內傳 17│ │ │輯存 │
│ │ 漢法內傳 │ │ │ │
│ ├────────┼─────┼───────┼──────┤
│ │45.樂府歌 │ │ │現存 │
├─────┼────────┼─────┼───────┼──────┤
│魏晉編第三│46.廣雅 │ │魏‧張揖 │現存 │
│ ├────────┼─────┼───────┼──────┤
│ │47.神農本草經 │ │魏‧吳普等 │輯存 │
│ ├────────┼─────┼───────┼──────┤
│ │48.本草經 │ │魏‧蔡英 │輯存 │
│ ├────────┼─────┼───────┼──────┤
│ │49.列異傳(18) │ │魏‧曹丕 │輯存 │
│ ├────────┼─────┼───────┼──────┤
│ │50.南州異物志 │ │三國(吳)‧萬震│散佚 │
│ ├────────┼─────┼───────┼──────┤
│ │51.吳時外國傳 │ │三國(吳)‧康泰│輯存 │
│ ├────────┼─────┼───────┼──────┤
│ │52.扶南傳 │ │三國‧朱應 │輯存 │
│ │ (隋唐志作「扶 │ │ │ │
│ │ 南異物志」) │ │ │ │
└─────┴────────┴─────┴───────┴──────┘
────────────
(16)《神異經》,《隋志‧地理類》著錄一卷,題漢東方朔
撰,張華注。兩《唐志》著錄二卷,新《唐志》入為道
家類,撰注人皆同隋志。唯《漢書‧藝文志》與「東方
朔傳」,既不載此書;《晉書、張華傳》,亦無注《神
異經》之說,故頗啟後人疑竇。然《三國志》中《魏志
‧齊王芳紀》裴松之注已加以引用,則其成書,當在劉
宋之前。(參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
頁307~308)
(17)《法苑珠林》引《漢法本內傳》(《漢法內傳》)之文,
可見於道宣,《廣弘明集》卷一,「漢法本內傳」(頁
98下~99中,大正藏五二冊)
(18)《列異傳》,《隋志‧雜傳》著錄三卷,題魏文帝撰。
《新唐志‧小說類》著錄一卷,題張華撰。姚振宗《隋
書經籍志考證》曰「意張華續文帝書,而後人合之」。
今之學者,周樹人、胡懷琛、嚴懋垣、傅惜華、徐震堮
、孟瑤、葉慶炳、全寅初等,皆主張魏文帝撰,又經後
人附益而成。(參王國良‧「列異傳研究」,東吳文學
報第六號)

309 頁

┌─────┬────────┬─────┬───────┬─────┐
│魏晉編第三│53.吳書 │ │三國(吳)‧韋昭│輯存 │
│ ├────────┼─────┼───────┼─────┤
│ │54.三五歷紀 │ │三國(吳)‧徐整│輯存 │
│ ├────────┼─────┼───────┼─────┤
│ │55.喪服要記 │ │魏‧王肅 │輯存 │
│ ├────────┼─────┼───────┼─────┤
│ │56.外國圖(19) │ │西晉 │輯存 │
│ ├────────┼─────┼───────┼─────┤
│ │57.三國志 │魏志 │晉‧陳壽 │現存 │
│ ├────────┼─────┼───────┼─────┤
│ │58.吳錄 │ │晉‧張勃 │輯存 │
│ ├────────┼─────┼───────┼─────┤
│ │59.廣志 │ │晉‧郭義恭 │輯存 │
│ ├────────┼─────┼───────┼─────┤
│ │60.南方草物狀 │ │晉‧嵇含 │輯存 │
│ │ (南方草木狀?) │ │ │ │
│ ├────────┼─────┼───────┼─────┤
│ │61.南方記 │ │晉‧徐衷 │輯存 │
│ ├────────┼─────┼───────┼─────┤
│ │62.博物志(20) │ │晉‧張華 │現存 │
│ ├────────┼─────┼───────┼─────┤
│ │63.玄中記(21) │ │晉‧郭樸 │輯存 │
└─────┴────────┴─────┴───────┴─────┘

────────────
(19)《外國圖》,史志無載。《水經注》卷一「河水」引《
外國圖》曰:「從大晉西國正西七萬里,得崑崙之墟,
諸仙居之。」是書出西晉無疑。清人陳運溶有輯本,載
《麓山精舍叢書》第二集《古海國遺書鈔》。陳輯本未
見者,又可從《水經注》、《齊民要術》、《北堂書鈔
》、《藝文類聚》、《法苑珠林》、《太平御覽》、《
路史》注檢得二十餘條。(參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
史》,頁278,南開大學出版社)
(20)《博物志》,《隋志》雜家類著錄十卷,與本傳合,兩
《唐志》改入小說家類,卷帙同。今本正作十卷,然並
非全帙,近人范寧以《秘書廿一種》為主,參校各種異
本及古注類書上之相關資料,撰成《博物志校證》,輯
佚文二百十二條,占今本三分之二(按:今本凡三百二
十三條),足見闕失之嚴重。(參李劍國,《唐前志怪小
說史》,頁260~269,南開大學出版社)
(21)《玄中記》,隋、唐兩志無目,始著《太平御覽‧經史
圖書綱目》,作《郭氏玄中記》。《崇文總目》,《通
志》並著一卷,無撰名。周樹人《中國小說史略》第四
篇「今所見漢人小說」云:「六朝人虛造神仙家言,每
好稱部氏,殆以影射郭璞,故有《郭氏玄中記》,《郭
氏洞冥記》。」因此今人如王國良,周次吉等以為非郭
璞所作。然是書《異苑》卷三已有引,記事多同《山海
經》郭璞注,且近人范寧指出:羅泌注《路史》狗封氏
引《郭氏玄中記》,謂《山海經注》同,因云郭璞撰。
又李劍國以為《玄中記》既冠以郭氏,而晉代博聞洽見
之郭姓者,非郭璞莫屬;若說他人托名郭璞,他未必有
《玄中記》所表現出來的那麼豐富的學識和掌故,倘若
真能如此博洽,必有聞於世,也不必假他人之名了。(
參程毅中,《古小說簡目》頁32,龍田出版社、李劍國
,《唐前志怪小說史》頁269~272,南開大學出版社、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頁234,文史哲
出版社及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頁48,文津出
版社)

310 頁

┌─────┬─────────┬─────┬───────┬────┐
│魏晉編第三│64.抱朴子 │ │晉‧葛洪 │現存 │
│ │(朴子) │ │ │ │
│ ├─────────┼─────┼───────┼────┤
│ │65.西京雜記(22) │ │晉‧葛洪 │現存 │
│ ├─────────┼─────┼───────┼────┤
│ │66.神仙傳 │ │晉‧葛洪 │現存 │
│ ├─────────┼─────┼───────┼────┤
│ │67.廣州記 │ │晉‧顧微 │輯存 │
│ │ 廣州記錄 │ │ │ │
│ ├─────────┼─────┼───────┼────┤
│ │68.傅子 │ │晉‧傅玄 │輯存 │
│ ├─────────┼─────┼───────┼────┤
│ │69.靈鬼志 │ │晉‧荀氏 │輯存 │
│ ├─────────┼─────┼───────┼────┤
│ │70.江表傳 │ │晉‧虞溥 │輯存 │
│ ├─────────┼─────┼───────┼────┤
│ │71.孫綽子 │ │晉‧孫綽 │輯存 │
│ ├─────────┼─────┼───────┼────┤
│ │72.道賢論(23) │ │晉‧孫綽 │現存 │
│ ├─────────┼─────┼───────┼────┤
│ │73.名德沙門論目 24│ │晉‧孫綽 │現存 │
│ ├─────────┼─────┼───────┼────┤
│ │74.涼記 │ │北涼‧段龜龍 │輯存 │
│ ├─────────┼─────┼───────┼────┤
│ │75.晉南京寺記 │ │晉 │散佚 │
│ ├─────────┼─────┼───────┼────┤
│ │76.搜神記(25) │ │晉‧干寶 │輯存 │
│ │ 干寶記 │ │ │ │
│ │ 搜神傳記 │ │ │ │
│ │ 搜神異記 │ │ │ │
│ ├─────────┼─────┼───────┼────┤
│ │77.祖臺志怪(26) │ │晉‧祖臺之 │輯存 │
└─────┴─────────┴─────┴───────┴────┘
────────────
(22)《西京雜記》,《隋志》著錄二卷,未題撰人。新舊《
唐志》,《宋志》,均題晉葛洪撰。而《郡齋讀書志》
又提出;「江左人或以為吳均依託為之。」周樹人認為
,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篇》所云:「庾信作詩,用
《西京雜記》事,旋自追改曰:『此吳均語,恐不足用
』。」後人因以為均作,所謂吳均語,恐指文句而言,
非謂《西京雜記》也。又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說》,皆
鈔撮故事,已引《西京雜記》甚多,則梁初已流行於世
,固以葛洪所造為近是。(參周樹人,《中國小說史略
》,頁43,明倫書局)
(23)孫綽,《道賢論》乃單篇贊文體,今收在嚴可均,《全
上古三代秦兩漢三國六朝文》中。
(24)孫綽,《名德沙門論目》亦屬贊文,今收在嚴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兩漢三國六朝文》中。
(25)《搜神記》,東晉干寶撰。《隋志》雜傳類有目,三十
卷,與《晉書》本傳符,兩《唐志》同,《新唐書‧藝
文志》入小說家。是書於《法苑珠林》或稱《干寶記》
、《搜神傳記》、《搜神異記》。唯卷五十「報恩篇」
之感緣中「宋時勃海陳裴」驗引作《搜神異記》,事在
干寶年代之後,恐後人纂入,道世不察而錄之。
(26)《祖臺志怪》應作祖臺之,《志怪》。《隋志》雜傳類
著錄二卷,新舊《唐志》皆作四卷,《新唐書‧藝文志
》改入小說家類。

311 頁

┌─────┬──────────┬───┬────────┬───┐
│魏晉編第三│78.袁宏後漢書 │ │晉‧袁宏 │現存 │
│ ├──────────┼───┼────────┼───┤
│ │79.續漢書 │ │晉‧司馬彪 │輯存 │
│ ├──────────┼───┼────────┼───┤
│ │80.魏略 │西域傳│晉‧魚豢 │輯存 │
│ ├──────────┼───┼────────┼───┤
│ │81.皇甫士安帝王世紀 │ │晉‧皇甫謐 │輯存 │
│ │ (帝王世紀) │ │ │ │
├─────┼──────────┼───┼────────┼───┤
│南北朝編第│82.雒陽伽藍寺記 │ │北魏‧楊衍之 │現存 │
│四 │ 雒陽寺記 │ │ │ │
│ │ 雒陽寺記傳 │ │ │ │
│ │ 雒陽寺記錄 │ │ │ │
│ ├──────────┼───┼────────┼───┤
│ │83.崔鴻十六國春秋 │ │北魏‧崔鴻 │輯存 │
│ ├──────────┼───┼────────┼───┤
│ │84.續搜神記(27) │ │晉‧宋之間‧陶潛│輯存 │
│ ├──────────┼───┼────────┼───┤
│ │85.後漢書 │列女傳│宋‧范曄 │現存 │
│ ├──────────┼───┼────────┼───┤
│ │86.范曄和香方 │ │宋‧范曄 │散佚 │
│ ├──────────┼───┼────────┼───┤
│ │87.世說 │ │宋‧劉義慶 │現存 │
│ ├──────────┼───┼────────┼───┤
│ │88.幽明錄(28) │ │宋‧劉義慶 │輯存 │
│ │ 幽冥錄 │ │ │ │
│ │ 幽冥記 │ │ │ │
│ ├──────────┼───┼────────┼───┤
│ │89.異苑 │ │宋‧劉敬叔 │輯存 │
│ ├──────────┼───┼────────┼───┤
│ │90.齊諧記 │ │宋‧東陽無疑 │輯存 │
│ ├──────────┼───┼────────┼───┤
│ │91.南越志 │ │宋‧沈懷遠 │輯存 │
│ ├──────────┼───┼────────┼───┤
│ │92.鄭緝之傳(29) │ │宋‧鄭緝之 │輯存 │
└─────┴──────────┴───┴────────┴───┘
────────────
(27)《續搜神記》,史志又題《搜神後記》,《隋志》雜傳
類著錄十卷,陶潛撰。宋、元史志書目不著,蓋已散失
。陶潛生於晉哀帝興寧二年(365年),卒於宋文帝元嘉
四年(427年),《續搜神記》是其晚年作品,書約成於
南朝劉宋之時,內記有宋永初、元嘉間事。(參侯忠義
,《漢魏六朝小說史》,頁70~78,春風文藝出版社)
(28)《幽明錄》又題作《幽冥錄》、《幽冥記》,宋‧劉義
慶撰。是書《宋書‧劉義慶傳》未著錄,《隋志》錄《
幽明錄》二十卷,劉義慶撰,兩《唐志》作三十卷,《
新唐書‧藝文志》改入小說家類。宋時散佚,今周樹人
《古小說鉤沈》輯有二百六十五條。
(29)《法苑珠林》卷四九「忠孝篇」之感應緣引「吳逵有供
葬之感」、「蕭固有延葬之感」兩驗出自《鄭緝之傳》
,而前有「丁蘭有刻木之感」夾註有「鄭緝之孝子傳」
云云,「董永有自賣之感」夾註有「鄭緝之孝子感通傳
」云云,可惟知《鄭緝之傳》乃「鄭緝之孝子傳」、「
鄭緝之孝子感通傳」之省稱也。

312 頁

┌──────┬───────────┬────┬───────┬───┐
│南北朝編第四│93.述征記 │ │晉‧郭緣生 │輯存 │
│ ├───────────┼────┼───────┼───┤
│ │94.御覽(30) │ │北齊‧祖珽等 │輯存 │
│ ├───────────┼────┼───────┼───┤
│ │95.後魏書(31) │ │(魏收?魏澹? │輯存 │
│ │ │ │張大素?) │ │
│ ├───────────┼────┼───────┼───┤
│ │96.述異記(32) │ │齊‧祖沖之?任│輯存 │
│ │ │ │昉? │ │
│ ├───────────┼────┼───────┼───┤
│ │97.冥祥記(33) │ │齊‧王琰 │輯存 │
│ ├───────────┼────┼───────┼───┤
│ │98.宋躬孝子傳 │ │晉‧宋躬 │輯存 │
│ │ 宋弭之孝子傳 │ │ │ │
│ │ (孝子傳) │ │ │ │
│ ├───────────┼────┼───────┼───┤
│ │99.吳均齊春秋 │ │梁‧吳均 │現存 │
│ │ 吳均春秋 │ │ │ │
│ ├───────────┼────┼───────┼───┤
│ │100.孫氏瑞應圖 │ │梁‧孫柔之 │現存 │
│ ├───────────┼────┼───────┼───┤
│ │101.玉篇 │ │梁‧顧野王 │現存 │
│ ├───────────┼────┼───────┼───┤
│ │102.蕭誠荊南志(34) │ │梁‧蕭繹 │輯存 │
│ │ (荊南地志) │ │ │ │
│ ├───────────┼────┼───────┼───┤
│ │103.梁貢職圖 │ │梁元帝 │輯存 │
│ │ (職頁圖) │ │ │ │
└──────┴───────────┴────┴───────┴───┘
────────────
(30)《法苑珠林》卷六「六道篇‧鬼神部」之感應緣「雜明
俗中鬼神」有四驗故事引自《御覽》,包含《韓詩外傳
》、《禮記祭義》、《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
神異經》(大正藏五三冊,頁316中~316下)亦列入上述
書目。
(31)《後魏書》、《隋志》正史類著錄,題魏收撰,兩《唐
志》錄《後魏書》除題魏收外,尚有魏澹、張大素,今
《後魏書》原書不傳,故未知道世引《後魏書》之作者
為何人。
(32)《述異記》,《隋志》著錄十卷,祖沖之撰,兩《唐志
》同。書佚於宋。《崇文總目》小說類書錄《述異記》
二卷,任昉撰,《郡齋讀書志》同。由於《法苑珠林》
引《述異記》之文,未署撰名,故難以明辨究屬誰之作
品。
(33)《冥祥記》,《隋志》雜傳類錄《冥祥記》十卷,王琰
撰。兩《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說家。《法苑珠林
》卷九一「受齋篇」之感應緣引「宋居士郭銓」云出自
「冥祥記錄」(大正藏五三冊,頁956上),又卷五六「
富貴篇」之感應緣引「晉太守李常」云出自「冥祥記」
(大正藏五三冊,頁712下),而考宋、元、明本皆云出
自「冥祥記」,故當同為「冥祥記」也。
(34)梁武帝蕭繹字世誠。《隋志》、《新唐志》著錄《荊南
地志》二卷,疑即《荊南志》。

313 頁

┌──────┬──────────┬─────┬─────┬────┐
│南北朝編第四│104.梁朝僧祐律師弘明│ │梁‧釋僧祐│現存 │
│ │ 集 │ │ │ │
│ │ (弘明集) │ │ │ │
│ ├──────────┼─────┼─────┼────┤
│ │105.高僧傳 │ │梁‧釋慧皎│現存 │
│ │ 梁朝高僧傳 │ │ │ │
│ │ 梁高僧傳錄 │ │ │ │
│ │ 佛圖澄傳 │ │ │ │
│ ├──────────┼─────┼─────┼────┤
│ │106.列仙傳(35) │ │梁‧江祿 │散佚 │
│ ├──────────┼─────┼─────┼────┤
│ │107.梁京寺記(36) │ │ │輯存 │
│ ├──────────┼─────┼─────┼────┤
│ │108.*甄鸞笑道論(37) │ │北周‧甄鸞│現存 │
│ ├──────────┼─────┼─────┼────┤
│ │109.志怪集(38) │ │ │輯存 │
│ ├──────────┼─────┼─────┼────┤
│ │110.志怪傳(39) │ │ │輯存 │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