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断除二障·解脱生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妙灯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走向菩提大道上,难免有许多障碍。要解脱生死,就要排除各种障碍。我们不必害怕有许多障碍,但必须了解障碍之为何?以及障碍的粗细性质,才能够依法断除,而达到菩提的彼岸。

平常说的障碍有三障和二障两种,三障是:烦恼障,业障,报障。也即所谓惑,业,苦,这是粗重障碍方面说的。二障则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这包含了微细的法执障碍,前者单就生死这方面而言,后者则属证真还灭这方面而言。

烦恼,也就是五阴炽盛的苦恼;烦,好像火燃于心;恼,则扰动冲击内心,引起身心的起惑造业,感受种种苦报,羁系三界,循环不息,因而障阻了菩提的大道。所知障,则是微细变流的法执,古人说:「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这是因为我们不能彻底了解诸法本性空寂,了无自性,而有微细的执取相,未能达到一切法不住,究竟空的圆满境地,有丝毫的动相,则属于无明的陷沟中,不见法身的真性。所以十地菩萨将登佛地,必将最后的一品无明铲除,圆满报身才能够全部显露。也就达到「正徧知」一切法无所不知的地步。

现在且将烦恼障的一些动相,约略介绍给大家,明白了这些烦恼之所在,而后运用方法加以断除。

概要地说:烦恼的根本有六,那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种烦恼能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随烦恼,恼乱身心,所以叫做根本烦恼。

还有二十个随烦恼,其中八个大是: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两个中随烦恼:无惭、无愧。十个小随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诌、害、骄。

这些烦恼的来因,可以说是由「无明」「我执」而产生的。一切的生死苦患,无不是由我执而起烦恼、造业,而感受苦报的。

在行人功力湛深降伏了粗重烦恼,解除了我执之后,还会有微细法执存在,这在二乘地位就是如此。生生死死的轮转生死,叫做分段生死;无明未破,心性仍有一些阴暗,心心不断变易,如薄云之障明月,一心改一心,潜移不定的叫做变易生死,是达到涅槃妙觉的以前境界。楞严经中廿五圆通中的耳根圆通一则,说明变易心心的境界,颇有层次,文中写道:「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必须要到生灭既灭了,才能解脱变易生死。所谓佛法精深奥妙,也就在此。这种所知障是微细难除,破除了这微细惑后,得了后得智,一切法无所不知,也就达到了「山河全露法王身」的境界了。

二障既然是菩提大道的主要障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能够断除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是我执而起的,我们必须打倒生起我执的基础。所以佛陀提出了戒定慧三学的三解脱门,由三学产生坚固的力量来摧毁我执的巢穴。制戒,是防止一切烦恼的来源,身口意的过失,制之不使妄动;好比捉住了贼徒,定则是泯其身心的妄动妄念,使之不生,好比缚住贼徒送进监牢,不使妄动;慧则是一把利剑把贼徒性命断送,永绝后患!没有戒定慧三学是不能断除障碍,而得解脱的。

戒也是制止罪恶烦恼的犀利武器,学佛人如不善用戒律的武器,是不会断除烦恼过失的!如果没有定慧的力量,也是无法破除无明,而达菩提大道的。因此,「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成为学佛人的主要口号了。

我们知道持戒,修定,修慧是学佛人必要的基本条件,要实际去体会力行,才符合佛祖教人的主要目的。可叹现今学佛的人,被物欲引诱,怎么也不肯死心蹋地的去实践,实是末法可悲的现象!

念佛和参禅是定慧精修的主要方法,首先,我们来谈些念佛法门,藕益大师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念佛作用的最好注脚。我们的生命是属于法界全性,随举一念,即落于任何法界。起贪念则是鬼畜法界;起嗔念,则是修罗地狱法界。烦恼障则是以贪嗔我慢为根本,我们若不以佛法界为念,则流于贪嗔我慢的六趣法界,永无出期,。所以把佛号来制止乱心,是一种最胜方便的法门;是解脱生死烦恼的最容易方法。但是,念佛法门,是要有基本原则的,不是悠悠泛泛者而能成就的。

念佛,是以净心净土为因地,往生净土成等菩提为果地。经云若人心净,则国土净,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当今之世,由于人心不净,所以国土也呈现不净!如犯罪事件的日日增多,这就是心不净则国土不净的具体事实。心净土净,不但现生是清净妙因,而殁后决定得到净土妙乐的果报。有此因必有此果,这是从因果俗谛方面说的;若达净土必悟无生,则证妙觉,离言绝待,法身清净,物我一如,则是真谛的妙果了。所以念佛法门是末法众生最稳妥的一种解脱行门。

但,念佛必须具备:信、愿、行的条件,也就是所谓净土三资粮,是达到净土路上的生命资粮。信,是首要的条件,古人说:「信为道源公德母,长养一切诸圣胎。」信,包括信自己具足与佛同样的佛性,不增不减,不失不坏,必定不坏,必定可以成佛无疑;信他,即阿弥陀佛现在极乐世界度生说法,必定会来接引我去极乐世界。信念佛因必得佛果。有了坚定不移的信作为基础,然后依信而发愿求生西方;有愿之后,必须继以力行;三者如鼎足之立,缺一不可。藕益大师说:「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行不足以证所信而满所愿!」是则三者是有连环性的。所以修净土人必具此三资粮。

念佛求生净土,还必须端除爱欲。念到一心不乱,才是真有工夫!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可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佛心入三摩地」是念佛最切要的方法。

念佛不是消极的!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说修净土不是悠悠泛泛可以成就的,而是必须具足大悲大智的人,才能够生净土的。不是一般只求个人安乐的人可以冀求的。因为只求个人安逸的念头,成了有我执的染污,而必须这样以他人为救度的对象,自然相应地消除了我执的根由。大凡正觉之道,必离我法二执,有我法二执,就是少善根,少善根也就不能往生彼国了!所以念佛的人,必须发大菩提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弘愿来作行动的指南。念佛之外,随时作利益众生的事业,不管大善小善,凡有利益他人的事,都要努力去做,就这样加强了净土资粮,往生净土才有决定性的把握。这样才算是有大福德因缘,而得生彼国,最后花开见佛,悟无生忍,而证妙觉成佛果了。

载自《净意室杂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