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广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


  大藏经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汇,指佛教典籍的总汇,在古代中国,它主要指汉文佛教典籍。在现代中国,“大藏经”除了指汉传佛教传承的汉文大藏经外,包括南传佛教传承的巴利语大藏经、藏传佛教传承的藏文大藏经,还包括诸如梵文佛教典籍、各种西域文字佛教典籍以及我国的西夏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范围更广一点,甚至可以包括近代以来出现的日文佛教典籍(如《国译一切经》)以及西文翻译的佛教典籍。
  从重要性而言,上述诸种佛教典籍,有的因亡佚过多而零乱不成系统;有的则是从现存的其他藏经中流出。所以,最为重要的是现存三大系佛教所传承的巴利语大藏经、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不过,由于“大藏经”这个词是中国人创造的,所以虽然中国人用“大藏经”指代世界上各种文字的佛教经典,并创造出诸如巴利语大藏经、藏文大藏经这样的名词,但这些名词基本上只在汉传佛教区域内流通。在南传佛教区域,人们称自己的佛教典籍为“三藏”;在藏传佛教区域,人们称自己的佛教典籍为“甘珠尔”、“丹珠尔”。正象我们用“大藏经”来称呼巴利语三藏一样,南传佛教区域用“三藏”来称呼汉文大藏经。以至西方世界受此影响,至今仍用“三藏”来称呼汉文大藏经。所以,本文所谓的“大藏经”,仅指汉文大藏经。
  从历史上看,在佛教文化圈中,大藏经主要流传于汉传佛教影响所及的东亚各国。近代以来,由于佛教文化圈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主要是西方各国,对佛教的认识与研究主要沿着巴利语佛教、梵文佛教、藏文佛教这样一条路线前进,所以在这些国家,大藏经,亦即汉文佛教典籍的影响不是很大。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观,不少西方学者开始日益重视对大藏经的研究。不过,重视汉文大藏经的势头出现的时间还不太久,在西方的宗教研究界,对大藏经的总体研究与整理实际上还处在酝酿阶段,或者说起步阶段。所以,所谓海外对大藏经的编印现在主要局限在汉传佛教流传区域,亦即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九十年代以来这项工作在美国发展较快,但集中在华人圈子里。西方人也有参加并起到重要作用的,但人数较少。
  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两次编辑大藏经的热潮。第一次是本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当时我国编印的有《频伽藏》、《普慧藏》(未完成)、《影印碛砂藏》、《宋藏遗珍》、《藏要》等。日本则有《字藏》、《字续藏》、《大正藏》。第二次热潮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轫。当时台湾屈映光、蔡念生等发起成立“修订中华大藏经会”,编印《中华大藏经》。大陆的中国佛教协会也有编辑新的大藏经的设想,并编纂了供讨论的草目,这就是二十年后吕贗先生发表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日本则有修订重印《大正藏》与重编《大正藏索引》之举。这一热潮到八十年代趋向高涨,大陆编印了新的《中华大藏经》,重印《藏要》,修补影印了《龙藏》。台湾则编印《佛光大藏经》、《文殊大藏经》,影印了《嘉兴藏》,重印了大陆新影印的《龙藏》与三十年代出版的《影印碛砂藏》、《宋藏遗珍》、《藏要》;还影印了《高丽藏》、《大正藏》、《字藏》、《字续藏》等。此外还有大陆、台湾合作编辑出版的《敦煌大藏经》。日本则影印了《高丽藏》,修订重印了《字续藏》。韩国影印了《高丽藏》。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藏经也开始踏入电子时代。经过几年的酝酿,到九十年代初,大藏经电子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可以说,第二次编印大藏经的热潮现在正处在方兴未艾之际。
  上述两次热潮,第一次的情况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下面主要对海外第二次热潮的情况加以介绍。在第二次热潮中,重点放在大藏经电子化方面。二
  先谈谈第二次热潮中海外出现的书册版的大藏经。这些大藏经又可以分为三类:一、影印的;二、修订重印的;三、新编的。下面分别介绍。
  一、影印大藏经,指完全照底本影印,不作任何变动,或仅作个别修订。
  如前所述,海外影印的大藏经很多,下面择要介绍:
  1.《高丽藏》
  此处的《高丽藏》指朝鲜高丽朝高宗时刊刻的大藏经,又称《再刻高丽藏》,以区别于显宗朝刊刻的《初刻高丽藏》。该藏校勘精良,是诸种大藏经中质量较高的一种,版片现存韩国海印寺。影印本共出现四种:
  第一种是东洋出版社出版的锦装豪华本,全45册。但只有正藏,既没有补遗部分,也没有总目与解题索引。这实际是供佛教团体供养用的。
  第二种是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的,全48册。这种版本藏经的前25册中,诸经的次序有错乱,没有完全按照总目排列;诸册的目录上也没有标明经典的编号。后来发现这一问题,从第26册起予以改正。全藏包括正藏、补遗、总目、解题索引等。由于前25册次序错乱,所以不能根据总目及解题索引进行检索。
  第三种也是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的,实际是第二种的修订版。亦即将已经出版的前25册按照总目的次序重新编排,并在每册的目录上加上该经的编号。内容则与第二种一样,也是48册,包括正藏、补遗、总目、索引等。不过这种重新修订的版本只印刷发行了300部。第四种是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重印东国大学版。遗憾的是他们重印的不是第三种修订版,而是第二种有错误的版本。全48册。
  2.《碛砂藏》
  台湾新文丰出版。是根据三十年代上海影印的《碛砂藏》重印的。原藏有残缺,系据《普宁藏》等藏经补齐。此次影印则将胡适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发现的若干卷抽换补入。原书线装,新文丰本改为精装,全40册。
  3.《嘉兴藏》
  台湾新文丰出版。是依据明版《嘉兴藏》影印的,但删除了其中《影印本碛砂藏》已经收入的诸种典籍。全40册。实际是下述台湾《中华大藏经》第二辑的再印本。
  4.《乾隆大藏经》
  台湾新文丰出版。是根据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龙藏》缩版重印的。
  5.《大正藏》
  早在1955年,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便开始影印《大正藏》。其后又有其他单位对该藏进行影印。七十年代后,台湾新文丰大量影印该藏。新文丰影印本基本依据日本《大正藏》不变,仅在第85卷中加入胡适关于敦煌禅籍研究的一些资料。
  另外,台湾还大量影印了《宋藏遗珍》、《藏要》、《频伽藏》、《普慧藏》、《字藏》、《字续藏》,都是完全依据原书影印,内容、编次均没有变化,不再一一介绍。
  上述影印藏经,除了豪华本《高丽藏》的目的是提供寺院供养外,其他诸种藏经的目的都是向研究者提供资料。所以都采用缩印的办法,装帧也比较一般,采取薄利多销政策,价格比较便宜,一般的研究者都可以承担。
  影印藏经,台湾出版界的劲头最大。现有的大藏经,只要是他们能够得到的,已经都影印了。我认为,这里首先是学术驱动,即佛教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客观上对佛教典籍的需求日益在扩张。其次是经济驱动,即出版商看到上述趋势,认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所以不惜大投入,以争取大回报。实际上也的确得到大回报。
  对于学术界来说,不少典籍过去很难见到,现在影印本十分普遍,则资料的收集工作相对就容易得多了,从而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影印本保留了原本的状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遗憾的是有些影印本的编纂者不注意版本的精选,有的还对底本进行割版,实际上损害了这些典籍的学术价值。
  二、修订重印的
  属于修订重印的有日本的《大正藏》与《字续藏》。
  1.《大正藏》
  大家对《大正藏》都比较熟悉。六十年代初,日本在重印《大正藏》时,对其中的一些错误作了修订,但修订的比例不大。关于《大正藏》,我最近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即将发表在南京金陵刻经处《闻思——佛教图书评论》的创刊号上。
  2.《字续藏》
  《字续藏》,又名《大日本续藏经》,由前田慧云、中野达慧等主持,编纂于1905年至1912年。收经1756部,绝大部分为历代大藏经未收的佛教典籍。10门63类,线装751册。本藏编印时正值日俄战争,故每册还载有战争阵亡人员名单。优点是收罗宏富,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本不精,又缺乏必要的校勘。
  1973年起,由河村孝照主持,对该《续藏经》进行重修。重修本定名为《新纂大日本续藏经》,对原藏的编次作了调整,内容作了增删,每部经附加编号,删除了阵亡者名单。改为精装,分为90册(含总目、索引各一册)。从1975年到1989年出版齐全。共收经1671部,计1.02亿字。
  《大正藏》所收以已入藏典籍为主,《字续藏》所收则绝大多数为未入藏典籍。两藏合计约2.5亿字。如果把近代以来的佛教撰著舍略不计,则现存的辛亥革命以前的有关佛教的典籍的总量估计在3.5亿字上下。也就是说,日本的这两部藏经已经涵盖了现存的古代佛教典籍的百分之七十。而余下的百分之三十(1亿字左右),恰恰是最零乱,最分散,从来没有人收集整理过,因而最不易措手的部分。日本向来以《大正藏》为骄傲,认为是世界上最精良的藏经版本,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的确还没有一部藏经的学术水平能够超过《大正藏》。通过重修《字续藏》,日本在藏外典籍的整理方面也进一步取得了优势。估计今后日本会在大藏经日译、各种索引的编纂以及《大正藏》与《续藏经》的电子版方面下功夫,以继续保持其在佛教典籍的整理方面的优势地位。
  三、新编印的
  海外出版的新编印的大藏经有台湾《中华大藏经》、《文殊大藏经》、《佛光大藏经》、《敦煌大藏经》以及《大藏经补编》、《南传大藏经》(从日文转译)等。这里介绍台湾《中华大藏经》、《文殊大藏经》与《佛光大藏经》。
  1.台湾《中华大藏经》的具体编辑工作由蔡念生负责。从蔡念生公布的目录草案看,他原计划把全部佛典重新组织,分为14类86部,共收入佛典3874部。但后来放弃了这个计划,改为影印出版。台湾《中华大藏经》现已出版三辑。第一辑为影印《影印碛砂藏》与《宋藏遗珍》;第二辑为影印《嘉兴藏》中第一辑未收的诸种典籍;第三辑为影印《字藏》、《字续藏》中未为前两辑所收的典籍。三辑均有精装、线装两种版式。精装一册相当于线装两册。其中第一辑又有大字本、小字本两种版式。大字本一页二栏,栏18行;小字本一页三栏,栏30行。此外,计划中还有:
  第四辑,影印《缩刷藏》、《大正藏》及其他诸种藏经中未为第一、二、三辑所收的典籍。
  续藏,未为上述四辑所收的其他佛教典籍。
  上述五部分,前四辑相当于历代正藏与续藏,最后的“续藏”实际为新编入藏。由于种种原因,台湾《中华大藏经》出版三辑后无以为继,故此停顿。
  2.《文殊大藏经》,1987年开始由台湾文殊佛教文化中心编印,文殊出版社出版。当时计划所收经典全部校勘、注释、新式标点。每部典籍均附有导论,导论中汇合世界重要的佛教经典研究成果,“使读者迅速进入经典”。还计划附有重要论文选编与研究论著目录索引、词语索引等。总计174册。但实际上据说只出版了数册,第二年便停止编辑。
  3.《佛光大藏经》,由台湾佛光山编藏处编纂。计划将全部佛典分为阿含、禅藏、般若、本缘、法华、华严、净土、律、唯识、秘密、论藏、史传、文艺等十六部,校勘,标点,排印。已经完成阿含部(17卷,1987年出版)、禅藏部(51卷,1993年出版)。近期将出齐般若部。从已经出版的两部看,《佛光大藏经》的结构体例在《大正藏》的基础上有所改革。每部设若干类。如禅藏中设史传类、语录类、禅论禅诗类、公案辞书类等四类。收经范围不局限在传统的正藏、续藏的框架内,而是广收博采。如收入敦煌文献、传世未入藏著作(如《禅林象器笺》)乃至《虚云和尚年谱》、《星云禅话》等。校勘、标点比较精良,每部附有参考文献与词语索引。照排精装,使用方便。三
  下面谈谈佛典电子化问题。
  用电脑输入佛典,印刷书册本大藏经,进而编纂电子版大藏经,这在海外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九十年代初逐渐形成热潮的。其实,类似的工作我们在1986年也开始了。1986年上半年,我曾经代表《中华大藏经》委托当时社科院文学所栾贵明同志进行过这一研究。栾贵明同志按照我们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了佛经录入以及词语索引等试验。试验本身比较顺利,但后来由于其他原因,这一合作没有能坚持下去。1989年以后,《中华大藏经》在工作中,利用电脑录入300馀万字,其中照排编入《中华大藏经》者200馀万字。由于力量有限,录入照排工作仅局限在《中华大藏经》迫切需要的部分,没有全面展开。当时的想法是根据条件,逐步输入,并逐步向电子版大藏经发展。整个八十年代,海外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得一般,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得比较快,最近这二、三年尤其迅速,已经形成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目前大体上有这么五个区域性中心:
  一、日本
  日本这方面的工作集中在京都与东京。
  京都:
  1.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
  这项工作主要由该所副所长乌·阿浦(URSAPP)博士主持,从1990年开始的,目前主要从事禅籍的输入与禅数据库的建立。1993年以前,他们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与软件开发。1993年起开始文献录入。汉字平台先采用日本JIS,后改用台湾BIG5。有些文献两者可以兼用。已经录入禅文献数十种,印行了十馀种并附有一字索引,录入文献时均按照国际规范在原文上附加各种检索记号,便于从各方面检索。已发行光盘一张,并在INTERNET网上公布近30种关于禅学的文献资料。由于缺乏佛典的标点、校勘人员,所以工作的进度比较慢。另外,由于现有的汉字平台中汉字数量不够,不能满足佛典录入的需要,所以必须自己造字。为了使这些自己造的字能够流通起来,与其他人相互交流,他们把所造的字附载在光盘中,与光盘文献一起流通。
  他们主张:输入前,对每一部佛典都应收齐各种版本;输入时,每一个字在不同版本的不同形态,均按原样输入。即尽量保持各版本的原有形态。输入后形成的文献虽然是一篇,但通过上面的各种标记,实际可以反映出该文献各种版本的原貌。这样,对每一篇电子文献,不但能够查阅它的标准的校勘标点本,而且能够查阅它的各种版本形态。最近他们正在按照上述设想输入敦煌文献。敦煌写经中的异体字、变体字非常多,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等,如果原样输入敦煌文献的各种技术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则佛典的输入也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了。
  2.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主持人为高田时雄。该项工作从1992年开始,主要是录入《大正藏》的“史传部”,即《大正藏》第49卷到第52卷,并编纂有关索引。现已经完成了《高僧传》、《法显传》、《大唐西域记》、《释迦方志》、《游方记抄》、《洛阳伽蓝记》等。所用的汉字平台是日本的JIS。高田时雄是个语言学家,汉文水平很好,承担的研究也很多,是日本青年敦煌学家(YANGTUN)的核心人物之一。
  3.京都禅文化研究所
  该所也在花园大学校园内,但不属于花园大学,与国际禅学研究所也互不统属。正在录入的文献以禅文献与中国古籍为主。他们不太赞同编纂一字索引的做法,认为实用价值不大,因此自己另行编辑词语索引。他们编纂的词语索引,都另行配套印行供检索的原典,自成体系。已经录入与计划录入的有《景德传灯录》、《祖堂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数十种。录入工作主要在中国(上海)完成,拿回日本校对定稿,然后在天津印刷。出版物免费赠送给有关学者与研究机构。该研究所与中国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者关系比较密切,共同成立了“俗语言研究学会”并共同创办了一个名叫《俗语言研究》的杂志。
  所用的汉文平台为日本的JIS。
  4.法宝义林研究所
  该研究所设在京都相国寺,是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是把《法宝义林》输入电脑,并做成能够完成英、法、中文多种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5.净土真宗教学研究所
  主要从事《大正藏》的录入。汉文平台为日本JIS。
  6.净土真宗圣典
  拟把47种净土真宗的主要典籍制作成光盘,由本愿寺出版社负责。
  7.天台电子佛典计划
  由大津市的天台宗睿山学院天台宗典编纂所负责,把天台宗的主要典籍及注疏输入电脑,做成光盘。全部约360万字,基本是根据《大正藏》录入。
  东京:
  1.《大正藏》录入计划
  由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会与大藏出版社负责。该项目于1994年已经开始,计划把《大正藏》做成光盘。该项目接受日本文部省的资助,预订由大藏出版社出版。
  2.日莲数据库
  由立正大学三友健容负责。主要是把日莲的著作输入电脑,并输入关于日莲的词典等。原计划只做电子文献,没有检索系统。用的是日本NEC的专用设备,与普通IBMPC机不兼容,甚至与日本一般的文字处理机也不兼容。所以基本只能供立正大学内部使用。
  3.曹洞宗宗学数据库
  由驹泽大学的曹洞宗宗学研究所负责。输入有关曹洞宗的各种资料,汉字平台是日本的JIS。
  除了上述集体项目外,很多大学的教师由于个人研究需要,也在从事这一汉文佛典的电脑录入工作。如京都大学的长尾雅人、广岛大学的桂绍隆、花园大学的冲本克己、龙谷大学的能仁、大阪圣心女子学院的濑间等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依据《大正藏》,利用JIS。各人的条件不同,做法也是五花八门。另外花园大学佛教学科也录入了一些典籍。
  综上所述,除了1994年上马的《大正藏》项目外,其他的项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宗派性、个人性的色彩很浓。所配备的计算机环境与软件也各不相同。互相之间缺乏联系与协调,基本上各自为战。
  二、韩国
  韩国以曾经编辑《高丽藏》与至今收藏着《高丽藏》的版片而自豪。他们的电子版大藏经计划也围绕着《高丽藏》而进行。
  这一工作由收藏《高丽藏》版片的海印寺主持,韩国著名的大企业三星公司为后援。录入工作从1992年开始,最初两卷在上海用BIG5码输入后拿回韩国校对,后来改为在韩国本土录入。录入的最大困难是录入员汉字水平太差,对付不了那些复杂的汉字。韩国虽然仍然留用一部分汉字,但与佛经汉字比较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加上《高丽藏》中有许多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变体字,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实在很困难。据说他们最后是用中国的“郑码”作输入法,并按照《高丽藏》的字体造了大批的汉字,几乎是有一个变体就造一个字。录入人员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字形进行输入。如果发现输入的这个字还没有造,就打一个星号,通知造字人员补造。按照原定计划,1996年3月完成全部录入校对工作。
  除了《高丽藏》之外,还由PAENGNYON佛教文化基金负责将《韩国佛教全书》输入电脑。据说第一部分元晓的著作约70万字,已经在中国录入完成。
  上面日本与韩国的大藏经电子化工作,虽然在目的、规模等方面互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基本上由佛教团体把它当作一件佛教的事业来做。双方都有大批学者参加,但由于日本与韩国的历史原因,这些学者大多有佛教背景。
  三、香港
  香港的情况与前述日本、韩国的情况不同。香港的佛教团体对于编纂大藏经与大藏经电子化态度不一。有的比较冷漠,有的则有兴趣,但总的来说是觉得这件事规模太大,望而生畏。但香港的学者对此却有热情。中文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所有一个古文献资料库计划,非常庞大,计划把中国古籍都输入电脑。第一阶段是输入秦汉古籍约800万字,1993年已经完成,并出版了102种文献的索引。第二阶段是输入六朝以来的道教文献与佛教文献(依据《大正藏》、《字续藏》等录入)。目前进展情况不详。汉字平台是BIG5。不过已经完成并上市的电子文献资料库价格很贵,一般人难以问津。
  四、台湾
  1.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
  该中心已经出版了“二十四史”的光盘,已经完成与正在输入的还有《十三经注疏》、诸子、敦煌文献、金石资料、佛典等。佛典是依据《大正藏》输入的。
  2.佛光山
  佛光山的电子版佛典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围绕《佛光大藏经》进行。《佛光大藏经》是用电脑照排的,转换为电子版上网,或转换为光盘版,都非常容易。估计佛光山将会推出电子版的《佛光大藏经》。
  第二,输入《大正藏》的若干典籍,这主要是在佛光山北海道场进行。
  第三,把《佛光大词典》及佛经目录输入电脑。
  后两件工作正在进行。
  由于台湾佛教山头林立,很难统一行动,所以佛光山编纂《佛光大藏经》及电子版佛典也是自成一家。不过,佛光山参加了“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与“电子佛典协会”这两个国际性的电子佛典协调组织,与世界上其他正在从事同类工作的单位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一些学者也与他们有业务的联系与交往。佛光山已经答应把《佛光大词典》输入电脑后可以供“电子佛典协会”发布的光盘公开使用。今后,佛光山的电子版大藏经计划与其他单位主持的电子版大藏经计划,想必还需要循调。
  3.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这是1995年2月新成立的机构,全部都是学者,其中有若干僧人学者,人员包括台湾岛内外的不少知名人物。成立缘起中说:佛学研究在欧美与日本成绩斐然,近年来大陆有急起直追之势,而台湾虽有七、八十人,却缺乏合作,所以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在活动内容中有“广泛收集国内外佛学文献资料,建立系统化之佛学文献资料库”一项,并有一个“佛学资料库国际网络”的计划。
  这个机构虽然成立不久,但发展较快,已经加入INTERNET网并发布资料。
  从INTERNET网上可以知道,台湾还有不少佛教机构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发送信息,有许多站点都提供电子版佛典,并要求阅读者也能向它提供佛典文本或信息。普及是提高的基础,如果能够把这些分散的力量团结在一个总目标之下,那将是非常可观的。
  五、美国
  1.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
  1994年9月在美国成立,设在美国纽约世界宗教研究院,负责人有沈家桢、沈乃宣等。到1995年4月中旬,已经设立7个分库(美国6个,台湾1个),有会员167人。采用人工以及扫描的办法输入佛典及工具书,象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大般若经》等数十种佛典、明末四大高僧全集等。根据网上消息,他们计划在1995年内公布第一张光盘,免费提供给会员。内容是常用经咒,及《佛光大词典》、《佛学大词典》、《翻译名义集》等三本工具书。据说这片光盘的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用声音、图片、表格、动画、影片等手段配合经文,遇到不明白的名词,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显示工具书中解释。在经解部分,也可以参阅有关注释;还可以听梵呗等。公布日期一再推迟,主要困难在于(1)造字;(2)佛光山答应的《佛光大词典》的提供使用问题。
  2.加利福尼亚大学佛教研究所
  该研究所兰卡斯特教授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经在呼吁加强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他也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此外,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都还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从上面并不完全的介绍可以知道,电子佛典的工作在世界上已经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据我了解与考虑,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编辑方面的问题:
  首先,大家都有心做电子佛典,但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如:是做一个标准定本,还是仅提供原始资料?到底是搞电子版大藏经,还是某些经典的集合?如果搞电子版大藏经,那么是输入现成的某一部大藏,还是新编一部大藏?要充分发挥电子版的多媒体功能,这一点大家是一致的,但电子版佛典的多媒体怎么搞,还在摸索当中。
  其次,用什么底本,看来还是一个难题。由于《大正藏》目前的学术地位,也由于缺乏校勘、标点人材,无法尽快做出一个精良的定本,所以目前很多单位不得不依据《大正藏》输入。但《大正藏》的版权属于日本有关单位,因此问题比较复杂。
  第三、缺乏校勘、标点底本的人员。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要使电子版大藏经发挥作用,必须使它能够实现多重检索,那么,检索系统的设计与文献上检索点的确定与标记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而这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很强,工作量又非常大的工作,非一般人能够胜任。
  第五、电脑输入快,校对定稿慢,已经成为各单位进度的一个瓶颈。
  2.电脑问题
  首先是汉字平台问题。现在虽有多种汉字库,但内码不统一,而且无论那种字库,所收汉字的数量都不能满足需要。大家只好自己造字,而自己造的字则五花八门,互不统一,使得录出的文献互不流通。将来即使ISO10646标准的汉字大字符集流行,统一造字的问题同样会存在。
  其次是检索软件问题,要做成一个使用方便的系统,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3.人力、财力问题
  缺少佛典方面的专家、高水平的校勘标点人员、电脑技术人员。缺少足够的经济力量。
  4.协调问题
  电子版大藏经工程浩大,大家的人力财力都有限,本来应该协调一致,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必要的协调,以至出现大量的重复工作。有的经典被反复输入多次,甚至十多次。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海外从事这一工作人士的注意,于是出现了两个专门进行协调的组织:
  一、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
  该会是1993年4月26日在美国成立的。早期参加者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立正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佛教研究所、台湾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韩国海印寺、韩国汉城国立大学、马来西亚佛道修行者共同体等。推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兰卡斯特教授为理事长,花园大学乌·阿浦为秘书长。这是一个松散的团体,本身既没有常设机构,也不规划项目,只是起沟通信息的作用,力图以此来协调参加单位的工作,从而达到促进佛典的输入与利用的目的。以花园大学的《电子达摩》(从第三期起)作为机关刊物。
  该组织一成立,就访问了台湾、香港、曼谷,也到过北京、上海,了解情况,寻求合作,征集到一些新的加盟者。1994年1月与5月,分别在香港、台湾召开过两次研讨会。9月底到10月初,在韩国海印寺召开年会。会上交流了关于日本花园大学禅学研究所的禅数据库、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云南写本佛典计划、泰国摩诃道儿大学的泰文巴利大藏计划、斯里兰卡的僧伽罗大藏经计划、佛光山的佛教词典与佛光大藏经计划、韩国的《高丽藏》计划的情况,并就软件技术等交流经验与作了演示。会议改选了领导机构,选举兰卡斯特为会长,约翰·列曼为美洲联络人,乌·阿浦为亚洲联络人,戈·维迪安为欧洲联络人。1996年4月上旬在台湾佛光山再次集会,表示要对万马奔腾似的电子佛典发展现状进行整合。
  这个组织联络广泛,除了非洲,五大洲都联系了。不仅汉文大藏经,也包括其他语种的大藏经。但搞汉文大藏经的人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有一些西方人参加,并起到重要作用。思路比较严谨,重视计算机基础。
  二、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中华电子佛典工作委员会)
  1994年开始筹备,由大愿顾问公司的杨国屏先生为召集人,佛光山、中央研究院、美国庄严寺等为主要参加单位,各参加单位分头工作,进行佛典的电子化并入网发布。参加者主要是台湾与美国两地的华人。
  由于条件有限,上面介绍的情况未免挂一漏万。归纳上述情况,就电子版大藏经而言,可总结如下二点:
  一、海外的佛典电子化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百花齐放。基本是各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与能力就部分佛典而进行的。真正有意做成电子版大藏经的,目前只有韩国的《高丽藏》电子版(即将完成)。日本的《大正藏》电子版(正在进行),台湾的《佛光藏》电子版想必最终也会推出。
  二、由于协调性机构已经出现,再由于电子版文献本身的易拷贝性,并便于再次被整理、编辑,所以,集合分散的力量,汇集各单位输入的经本,重新编辑加工而成为新的电子版大藏经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因此,目前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但我们必须充分看到由某个协调机构出面,编纂新的电子版大藏经的可能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初中后善愿
下一篇:旅途话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