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初发心功德品的见、修、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gladness:
  请问发心也算是“见”是吗?看您的意思,好象发心与平等都是见。

  zf:
  发心是修,即去熟悉见,将心成为见。

  gladness:
  又一个问题请教,请问,佛无量的化身背后有没有一个像“幕后指使人”一样的佛?

  zf:
  有,如华严经中之毗卢遮那佛。

  gladness:
  佛有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的说法,此毗卢遮那佛是其中的哪一种?

  zf:
  是这一种:   如来所得之十身,即华严宗所称之行境十佛:(一)菩提身,乃示现八相成道正觉之佛身。(二)愿身,乃愿生于兜率天之佛身。(三)化身,乃生于王宫之化身。(四)住持身,乃灭后止自身舍利而住持佛法之身。(五)相好庄严身,指无边相好庄严之佛身。(六)势力身,以慈心摄伏一切之佛身。(七)如意身,对于地前、地上菩萨而现生如意之佛身。(八)福德身,乃常住于三昧之佛身(三昧为福德之最极者,故称为福德身)。(九)智身,指大圆镜智等四智。(十)法身,即智身所了之本性。[旧华严经卷二十六]
  FROM:【佛光大词典】

  木樨香:
  谢谢Zf叔清晰的说教!
  还有一种身如何归类?即如来慈悲地融入每一位有情心中,安住在众生心识中的那个。
  这个问题解决后,湛然大师的无情成佛也就昭然了。

  zf:
  好问!

  所有这十种身都融于每一位有情的心中,乃至无情中。
  因为,此十种身性空,众生及无情性亦空。性空者必无碍,性空者必周遍涵容,性空之法必一即一切,性空之法必一切即一。

  梦中人: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石头草木等众生眼中的一切乃至众生举心动念皆是佛的慈悲示现?因其本性与佛无二无别。

  zf:
  可以,但同时您也要接受:“如来功德是石头草木及众生愚痴的显现”这样的说法。

  gladness:
  请问赵叔,您这句话如何理解?

  zf:
  平等

  gladness:
  是不是因为平等的缘故,“选择”的作用才会出奇的大。

  zf:
  是 

  木樨香: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故,普贤菩萨在行愿品中再三强调:“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从这样看,后学猜想普贤菩萨很是鼓励我们安住在裟婆世界,在这殊胜之土对如母众生生起坚固不退的菩提心。

  zf:
  !!
“后学猜想普贤菩萨很是鼓励我们安住在裟婆世界,在这殊胜之土对如母众生生起坚固不退的菩提心。”
  ──看看普贤菩萨鼓励什么: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gladness:
  再请教,“利益众生”是“修”还是“见”呢。

  zf:
  是“行”。

  gladness:
  这样理解,按照初发心功德品去发心是修,发心发到位了,“见”也就圆满了。是这样吗?

  zf:
  见、修、行都圆满了。别忘了:“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

  rj:
  得见不易。见,修,行是一体的不同方面方向的表现,从几个方面方向来看一个东西,往往更真实,并且先后顺序也并不好说存在。可以说三个名词都是业力的不同方面方向的表现。 
  佛菩萨的慈悲智慧其实在每个人的相续里存在,然而同时无明之流也在每个人的相续里存在,有句话好像是“众生决定成佛”,然而由上述的词句,可否说“众生决定轮回”。 
  后学想知道这种推论有问题吗? 

  zf:
  还是佛言最值得品味:
  “有句话好象是“众生决定成佛”,然而由上述的词句,可否说“众生决定轮回”。”
  ──众生本具如来德相;只因妄想不能证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十回向
下一篇:圆教的发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