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安详集》书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说明:这个书摘,只是摘取了全书的极小一部分内容,摘取后的内容十分精彩,但非常简短和通俗。为免断章取义和重要内容的遗漏,敬请读者在读过本摘要后,进而通读原文,方是摘者的本意。 ----------(摘者顾频2000.2.13)
  何以失去安详?
  (一)惑于感官,逐相而沉
  我们追逐那些外在的幻相,而把自己沉没在幻相当中,而迷失了自己。当我们迷失的时候,就被世间的幻相所诱惑,就被感觉的官能所牵制,半点不得自由,哪里还会有安详?即或有安详的人,如果受感官的支配,他的安详也会消失。
  (二)突出自我私欲,背离责任义务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秦始皇说一世二世将至亿万世,汉武帝认为汉朝基业将会永垂不朽,因为他把几千年的边患都削平了,但是他们死的时候,都很悲哀、失望、空虚、沮丧,为什么?他吃了很多长生不死之药,结果却发现自己真的活不下去了。“我欲”是贫穷的标志。在我扩张私欲的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心灵的贫乏。所以一个一意追求私欲的人,同时也就背弃了责任义务。
  人应该怎么活?人应该生活在责任义务里,人应该负起每个人自己的责任。
  人除了责任义务,没有别的。所有最伟大的人,他们都是生活在责任义务当中的,他们内心所承受的负荷,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
  任何一个人,必须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他才活的通畅光明、坦然无愧。如果一个人不尽责任不尽义务而想活的很好,除了甘做小偷、盗贼,成为人们看不起、最可耻、最低级的人以外,就别无他途。不止是社会的包袱,更是一种污染。对他自己来讲,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了。你看看那些被通缉的人,那些欺诈犯,看起来都不象人样,为什么?诚于中形于外,活的很苦,真是万般无奈。
  本心被埋没和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给迷失,真心被六尘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
  (一)形为物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具肉体服务。我们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古人所说这叫“躯壳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贵,死了不多久就发臭,是具皮囊,但是我们却一生都在为它服务,作了它的奴隶。绝大多数人以大部分时间来侍奉这具肉体,给它吃、给它穿、它不美,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为了这具肉体。
  你的真心既然做了肉体的奴隶,你的心就会因为被忽视而渐渐地迷失、遗忘,沉没在虚幻里了。
  (二)与世沉浮
  人大多数没有当家做主的意志,有些人写自己的传记,大言不惭说它曾经做了些什么,并不是他做的,而是周遭的环境安排他做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黎元洪从床底下拉出来做都督,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当家做主,没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是被环境的驱使要他怎样便怎样,这是与世浮沉,时间过去了,他的生命也就腐蚀消失了。我们看了《了凡四训》之后,就知道人是可以当家做主、主宰自己的。佛经上说,种子变则命根变。只要你发心,你的本质变了,素质提升了,顽铁忽然变成黄金,价值自然就不同了,我们修心最重要的是纠正、改变这一点,如不改变这一点,就不可能在尘海之中脱颖而出了。
  (三)积业成障
  (四)逐相而沉
  (五)随想入阴
  精神分裂的人,就是意志不统一,想的很多,心力无法集中,所想到的事情往往与他的工作脱节,与做人做事都不相干,久而久之,就会由神经衰弱而精神分裂了。
  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一个单一的、光明的主题,集中心力,精覃不杂地去想,没有结论决不放手,这样庄敬严肃地去运用思维,才是“正思维”,如果轻率地乱想一通,只会伤害自己。很多人以幻想为享受,想入非非,一个人坐在那里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兴的事,情不自禁地为自己会发笑,有时候为自己勾画一幅未来的远景,会兴奋到整夜不睡,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门,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点也派不上用场。习惯多想的人多半面不华色,气色都不好,阴气太盛。人一旦如此,心灵即开始黯淡,不再有光明的感受,人生也显得不开朗,当然他的心灵是乱的,是不统一的、四分五裂的。精神就是心,一个分裂的、不统一的心是不能借假修真的,因为它没有力量。
  (六)七情六欲
  人要修行,无须放弃工作,不必躲入深山,但是必须摆脱所有的恩爱缠绵、怨恨交织、梦魂牵绕……都是自缚于七情六欲之茧,所有放不下、不自在,都是百分之九十感情、情感因素。有些人一生事业不能平衡发展,是因为家庭不调和。顺治皇帝江山都不要,是感情在作祟。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豫让漆身吞炭,这些都是仇恨的驱使,让爱恨纠缠交织,使一个人丧失理性,走上沉沦之路。情,有正有负──正的情,是一种万物一体的情操,没有我,只有宇宙和众生,把私我融入宇宙与众生而普遍存在。如果把自己与宇宙、众生对立,用选择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爱与恨、好与恶,那是凡夫作茧自缚的基因。这一点很难突破。
  (七)瞒心昧己
  自己从来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不知自己能挑多重的担子,乃至于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都不是自己所体验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到的,却去要求别人……
  (八)言多必失
  ……所以一个以说话为兴趣的人,不能修行。
  以上这些因素,妨碍了我们明心见性,妨碍了自在解脱。
  去掉这些因素,才能借假修真,真心不用修,本自圆成。
  制心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世间法来说,如果你肯把一切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问题、学问或工作上,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其上必会放出智慧火花,使生命发光发热。
  章太炎夜读,用年糕沾墨汁,吃光了而不自觉。这就是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心无二用,心力集中到了这种程度,也就发挥了生命的潜力,而也就不会辜负了自己,埋没了自己。你本来有很大的能,但是你没有集中。任何人只把理智投入,而不把情感投入的话,那是没效的。那会做得很辛苦,对你来讲是一种惩罚,如果加上投入情感,那便是一种享受了。瓦特在实验室,把怀表当作鸡蛋煮,爱迪生纳税忘了自己的名字,养两只猫开两个洞……王冕是个放牛孩子,没读过书,但他画的荷花成为一时珍品,王公大臣争相请求,因为他画的荷花赋予了纸上荷花以生命(感情)。佛法说情生智隔,情执一生,就形成般若智慧的阻隔,但是如果你是情生于智,就会产生“慈悲”,而拥有巨大的动力。
  其实禅最适合哪些人参呢?
  应该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袭生活的惯性,一定会好逸恶劳、怕难怕苦、贪吃贪喝、重享受、怕劳苦、求享乐。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这种惯性里的人是不可以学法的,必须反其道而行,逆风而上。否则的话,永远依着惯性走,你就永远只是一部机器,永远摆脱不了机械性,也永远不能改变自己!
  为什么要逆流而上?因为禅是向上法门。佛经一再强调:难行,还是要行;难忍,还是要忍。如果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英雄好汉,不可以学禅。若不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正人君子,也不配学禅,若不是悲天悯人、矢志救世的大心菩萨,也不适合学禅。
  我们为什么说法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因为语言文字尽最大努力来表达,充其量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而每个人见解不同,每个人资质不同,所以佛经上有盲人摸象的比喻,有人摸到耳朵,说像扇子;有人摸到肚皮,说像大锅;有人摸到腿,说像柱子……都不一样,都不能窥见全体。
  古人参禅学道,走遍百城烟水,所谓“芒鞋踏破岭头云”,不辞千山万水、不辞辛勤跋涉,追求法的究竟。追求的是什么法呢?绝不是什么道理。真实是原本的,原本就没有什么道理。他们能获得的只是一种安详的心态。所以,安祥才是禅的生命.......人,不管他的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不管他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我们看禅宗之典籍,像六祖腰坠石头踏锥舂米,甚至有人苦参苦学二三十年,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呢?绝不是追求神秘,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普遍的就是一般的。一般的就不是神秘的。可知神秘决不是真理。他追求的不是神秘,又不是理论,是什么呢?就是内心的安详。
  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理念。叔孙豹主张人生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他的生活理念。李白秉烛夜游是他的生活向往。总而言之,有的人追求功业之不朽,有的人追求物质之享乐,有的人沦在蝇营狗苟、莫名其妙的自我迷失中......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什么是为而不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都必须有自己的正业,我们努力追求良好的工作成果,但却不必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对的报酬而失望。每个人追求的应该是自我贡献的机会,而不是自我标榜、自我功利。我们报着这种心态去工作,就是为而不有。我们在努力创造,但是,并非为了自己占有更多 。
  什么是善而不居?我们做了一件完美的事情但我们勿沾沾自喜。做了一件别人作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要有优越感。能够如此的话,我们就活的就坦然无愧、心安理得。有很多人有了贡献而 没有得到相对的报酬就充满了牢骚抱怨,而破坏了内心的平衡。有些人品学兼优,不被重视,就有一种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落寂感。这样的人他绝对活不下去。顾影自怜的人有多凄惨。当他撑不下去的时候最后必定是自我毁灭。
  我们有消化器官,我们拼命的觅食,觅食是合理的本能。但是觅得食物还希望食前方丈,就堕落为官能的奴隶了。不管我们经济萧条或蓬勃,我们看每条马路都有许多餐馆,除非你事先定座,倘若你到了吃饭时候才去,多半是没有位子给你坐,“对不起!明天请早!”人们物质欲望的泛滥,已经充分地反映出精神生活的贫乏及心灵的空虚。
  阅尽历史中,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烂,以及若干史前国家的沉沦,是什么毁灭的呢?无他,只是私欲。私欲不仅可以污染社会人群、腐蚀国家,而且当他达到极点时,他便毁灭掉整个人类。所谓私欲,它包含了占有欲、支配欲、领袖欲,还有“自我保存”、“自我我欲”的极点。白天怕人,晚上怕鬼。这样活着实在很苦。而历史上所有的英雄豪杰多半是这样的胆小鬼。我们拥有感官,并不是罪恶,感觉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必需,不要让它支配牵制了我们才对。否则它牵了你的鼻子走,那你这个人活得很惨,你不可能活得自由自在,也不可能获得安详。欲,是无底之壑,永远填之不满。所谓权势、物质、虚荣,既不真实,也不永恒。
  人多半或浓或淡生活在错误当中。人不能够免于错误。但是,不要把错误重复不去。否则,永远生活在黑暗中。而人最大的弱点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而不知: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
  在这人心陷溺、物欲横流、正法凋零的今天,各位能够参加这个聚会,非常难得。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成因。每个时代的形成也都基于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态。一个恶劣的心态则导致人类的灾难。尽管自然科学飞跃进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物质的满足永远填补不了人们空虚的心灵。尽管知识大爆炸、科技起飞,但学术并没有提升人类的品质,这是可悲的现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四事供养
下一篇:《增广贤文》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