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面對死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張慈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什麼是死亡?依佛教的說法是捨棄了壽命、煖熱、意識,因此呼吸已滅盡,五蘊已不再作用了;依現代醫學的說法,死亡是心臟停止、瞳孔放大、腦波停止(腦死)等,而不再有生命跡象。一個人的死亡,意謂著他的六根將隨即腐敗散壞,一生所擁有的一切財物將不再擁有,所有親戚朋友將永遠分離訣別,一切皆在無聲無息的進行中。因為有死亡,所以有許多宗教、哲學產生,佛陀也說:「世間若無此三(老、病、死),佛不出世,亦不說法,以有此三故,佛出世為眾說法。」(別譯雜阿含經第67經)

面對死亡,古今皆有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或避死的妙方,但始終沒有一位是免死的成功者。有的人一出生即面臨死亡,有的人長命百歲終於蒙死神的招喚,「一切人歸死,無有不死者」,因此,想避免死亡是徒然無功的,一切皆按照自然律的有生必有死,除非是不生,那麼就能究竟不死的。不生可能嗎?當然可能,但是必須在這一生澈底了悟四諦(苦、集、滅、道),免除了任何業力的牽引,才能不生不死,增一阿含經卷24第10經說:「四諦之妙法,如實而不知,有生亦有死,不脫長流海,是故當起想,修諸清淨法,必當離苦惱,更不受有患。」要得到盡此生之後不再生(不再死)就必須有修為。

對於此生的死,死亡本身是一個概念,我們求遠無法體會死亡是什麼,可以說是死亡對我們是無足輕重的,「因為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於我們還沒來,而當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因此死對於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為對於生者說,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古希臘哲人伊比鳩魯語)若能明白死亡是無足輕重的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放下一些迷思,那麼,我們還怕死嗎?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還是不容易由觀念的解惑來驅除恐懼,因為恐懼是很經驗的、很深沈意識的,要面對這最後的、不可避免的、不可挽救的情境,情何以堪!不過,還是有方法來轉化、消弭恐懼。

這個方法很類似佛陀在《中部》《怖駭經》開示在森林裡,面對種種恐懼情境的處理,恐懼的當時,身體應保持同樣的姿勢。走路時繼續保持走路,站立、坐著、躺臥時都繼續保持當時站立、坐著、躺臥的身姿,坦然面對當境的死亡威脅,直接去感受當下身、心正在發生的實況,將有助於捨棄對未來永不來的死亡幻想,也將有助於捨棄黏著於過去的心念,正住在當下,應是最有力地直接面對死亡及消弭死亡恐懼的方法。當然若不臨死抱佛腳,平時就應多作身心觀察的練習,或作「死想」的練習,以達到永離死亡的恐懼。(《嘉義新雨雜誌》第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静止的流水
下一篇:信佛究竟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