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生死大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太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人类对於生命的领域,有著太多的未知。其中根本而重要的,是生与死的问题。这也是人类不断在追寻、探索的范畴。对生与死的不了知,是人类对生存意义产生迷惘,以及对死亡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虽然人类的知识不断地增进,但此一问题仍然未能获得一致的答案。而这些种种知识的出现,其实其主要目的,也无非为了解决此一问题。 已知与未知 通过对宇宙的冥思,对环境的观察,对个人身心的探索,人类逐渐对这一切有了某一程度的认识,但仍然留著许多悬而未决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有了两种对生命的态度。一种是著重於已知的领域,依之而生活。另一种则不断地往未知的领域探求,以追寻这些未知答案。 著重於已知领域者,可能会出现两种现象:

(一)陷入於现实生活的追求,甚至只顾眼前所能见到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及大众之利益。这就是短浅眼光及功利主义的养成。

(二)以较宽大的胸怀,抱著「民胞物与」的心胸,以社会与人类的利益为先,著重於现实生活的改进。这种人可能成为哲学家,但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贯彻自己对人类的爱心。将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地延续下去,或者由后代来传承他的理想。

不断追求未知领域者,可能会有以下的现象:

(一)因不能正确地探求,只注重在神秘的层面,造成多了更多的迷惘,不能自拔。

(二)陷在猜测及幻想中。

(三)以正确的眼光,从已知的状态中,不断地观察、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并以正确的态度处理一切。

对生命未知领域的探求,是宗教产生的根本因素。但由於我们对未知领域追寻时,未必能把握到正确的方向与方法,因此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见解;或者无法对真理有全面和完整的证悟。若是一个理性的人,他会以理智的态度处理,那么就不会有大问题出现。但若是一个情绪冲动,或过於热心的人,就可能因为偏差的见解而产生偏激的态度,这就戕害到自己心智的发展,更危害到社会人群的安宁。

相反的,假如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宗教,宗教的智慧、哲思、与学说,就会以造就人类幸福为基本原则,去发挥它的功用,更进一步的,发掘出人类生死大问题的真正答案,从根本解决人类的大恐惧,施以出世间的无畏。 人类对死的了解 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就相信死是生的另一种状态。这可从人类对於死后的先人所应用的处理方法的心理中去了解。从考古学家发现到古人坟墓中的陪葬物、对葬礼的重视、保存尸体、还有灵魂、鬼等学说中,已可以看到人类的内心深处,并不相信,也不愿意人死了就断灭了。

印度的学说中,则承认轮回的存在。也即是说生命是不断的在生死、死生……过程中流转。人们大都相信此说,也多数愿意接受这样的说法,以解决许多未能明白的问题。佛教接受此说,而建立了因果业报,及凡圣缚脱的学说。 虽然有许多人,为了怕人家讥为迷信,或赶时髦,不肯承认轮回及死是生的另一种状态的说法,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是希望这种说法是对的,尤其当他们将要死时。 此岸彼岸 生命是轮回的。而此生死流转的原动力,就是人类对生死的无知,及因而产生强烈而深沉的贪爱。生命的生与死的状态,只是因缘条件的会合与离散的现象,因此不是永恒与绝对的,也不是真相,而是一种假相。但生命的流转与一切事物的存在,是依於一法则。

生命的生死痛苦,就是对此法则的无知,而使生命无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此法则即是缘起的法则。 从缘起法中,了知宇宙(时空)是多次元的,无限无边的。因此时间与时间交融,空间与空间交叠,时间与空间融合,重重无碍。若对此一外在世界实相的无知,便会执时间为单次元的发展,空间为单纯的三次元(长、阔、高)存在。如此就受到时空的极度限制,无能超脱。 觉悟者,是从种种存在的现象,与生死流转的假相中,去探索、观察、思考,而发现到缘起法则的真相,了解到生命的自在与超越,并进而契入此一法性,证得生与死的平等不二性与动静一如性,因而对生死无所罣碍,生而不喜,死亦不忧;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取不舍,寂然不动,超然自在。

结论 借禅宗一句话: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参!

摘自翱翔佛法太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亲近善士
下一篇:由认识到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