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无情说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洞山良价禅师参沩山禅师,说:“顷闻南阳忠国师, 有‘无情说法’话, 某甲未究其微。”下面就是这则公案。

有僧问南阳忠国师: “如何是古佛心? ”国师说: “墙壁、 瓦砾是。”这僧人说: “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 ”国师说: “是。”
  这句话深含妙意。因为有情、无情同圆种智, 因分别之故, 就生出有情、无情的不同。如若不分别, 一切声、色、山河大地、乃至饮食、男女都在心性中圆, 而无一法可得, 又有什么有情、 无情呢? 因为有法可得, 再去分门别类, 爱憎取舍, 从而烦恼丛 生, 轮转不息。我们的身体本来是四大假合而成, 也和无情一样。只因真心被无明包裹住, 变成了妄心, 钻在这个四大假合的壳子 里面, 执着其为自身, 所以才有了妄知。否则, 我们的身体岂不是跟墙壁、瓦砾一样吗?
  但这僧不明白这个道理, 疑惑地问: “无情还解说法否? ” 因为佛是说法度生的, 古佛会说法, 无情既然是古佛心, 当然也 就会说法了。这僧和我们凡夫一样, 总是落在尘境的所见所闻上, 而不见能见能闻的性。
  国师说: “常说、炽然说, 无间歇。”无情说法, 不是间歇地一时说一时不说, 它自自然然地时时刻刻都在说, 说的也不是一点点, 而是说了无量无边。我们往往都着在所闻所见上, 不 知道无说才是真说。其实, 没有听到声音也是听到! 你听到个没有声音嘛。所以, 无说是真说, 因“大音希声”之故。说有声可闻, 皆非真闻, 因你着在所闻上去了。闻性不在有声与无声。声有生灭, 故是假; 性无断处, 故是真。
  这僧又问: 我为什么听不到无情说法呢? 国师说: “汝自不闻, 不可妨他闻者也。”因为你颟顸佛性, 着在有声可闻上了, 不知道无闻才是真闻。进一步看, 闻无闻者是谁? ! 听到了没有 声音的是谁呢? 你说你不闻, 但它正在你耳根放光, 你为什么不知道呢? 你听到个无声, 难道不是听到了吗? 闻个无声, 不是正闻吗? 听到有声时, 你就跟着声音起分别了, 跟着声音跑了。而这个无声、无分别时, 正是你的闻性现前之时, 所以是真闻。你自己不闻, 不能妨碍那个能闻的啊!
  这僧又继续追问:“什么人能闻无情说法呢?”其实尽大地无一人不闻。哪个不闻? 哪个没有闻性?你只要不执着在声响上, 哪个不是闻性昭昭啊! 只是你自己眼光不瞥地。
  国师说: “诸圣得闻。”意思是圣人可以听得到, 你们这些凡夫则听不到。国师的这句话是有漏洞的, 因为人人本来都是佛, 法身无相, 凡圣不立, 哪还有什么圣不圣呢? 国师也是被这僧追 问得紧, 暂用这句话遮遮他的眼睛。
  这僧进一步反问道: “和尚还闻否? ”你自己能听得到吗? 因为国师说“诸圣得闻”, 那么正好给你一下。这样一问, 不就逼得国师有口难讲了么。如说有所闻, 则是自个赞自己; 如说无 所闻, 那你就不是圣、不是国师了。
  国师说: “我不闻。”逼得国师只能招供认罪了。
  这僧紧接着又问: “和尚既不闻, 怎知无情会说法呢? ”这 一句问得很好, 很有力, 用国师的枪反过来戳国师, 使国师没有 回避之处。
  国师则回答: “赖我不闻。我若闻, 则齐于诸圣, 汝即不闻 我说法也。”僧这一问话本来是很难回避的, 但国师自有转身处, “赖我不闻”这一着很巧妙! 这种答法就是禅师家回声吐气的方 法, 就象我们打太极拳推手, 能够方便转化掉对方的劲力。凡有言说, 皆无实意。因有说有闻都是烘托这个无说无闻, 无说无闻 才是真说真闻。国师所说“汝即不闻我说法也”也是自谤。为什 么呢? 因为本来无法可说, 本来也无人闻法。若还有法可说、有人闻法, 那正是执着在人相、我相上了。
  这僧说: “恁么, 则众生无份去也。”
  国师把话锋一转, 说: “我为众生说, 不为诸圣说。”
  这僧问: “众生闻后如何? ”
  国师答: “即非众生! ”众生若能听到无情说法, 荐取这不生不灭的闻性, 那就超凡入圣了, 所以说“即非众生”。
  最后, 这僧转过话题问道: “无情说法, 据何典教? ” 国师说: “灼然。言不该典, 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 云: 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你这样说当然很对。如果 “无情说法”的话没有根据, 没有依据经典, 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也不是君子所言了。随后就举出经典, 《华严经》云: “刹说、 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即尘尘土土都在说法, 坐微尘里, 转大 ***。不管是有情世间、还是无情的器世间都在说法, 即所谓 “一切说”。无情说法的公案到这里为止。
   沩山禅师听过良价所举的“无情说法”公案之后, 便说: “我这里亦有, 只是罕遇其人。”禅师把平日所用的拂尘竖着举 起来, 问良价: “会么? ”这就是无情说法, 你能领会吗?
  良价说: “不会。”良价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明白、未领 会。其实, 这个时候是最亲切的了。因为如果你会了、理解了就是情见, 就有道理可得了。相反, 在你不会的时候, 正是一念不 生之时, 即刻回光返照, 这是什么? 当下就见性了! 可惜良价总 以为还有个道理在, 会错了意, 机会也就错过了。
  良价接着说: “请和尚说。”沩山道: “父母所生口, 终不 为子说。”由父母所生的这个肉身嘴巴, 始终不能对你讲。为什 么呢? 因为任你千说万说, 总是说不到。这是言语说不到、思维 不能及的, 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说了即不中, 知道了就不是了。沩山在这里暗示良价, 无说是真说, 无闻是真闻, 这就 是无情说法。遗憾的是, 这时候良价仍颟顸不明白。人们往往执 着见闻觉知所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 即执着在这个所见 所闻上, 那么, 无所见无所闻就不是了。岂不知, 这个无所见无 所闻的能见能闻的真性, 是从来不间断的, 是没有相续痕迹的, 是如如不动的。由此可见, 人们妄想执著的习气是多么浓厚深重 啊!
  沩山后来指示良价去找云岩禅师。良价见到云岩禅师后,问道: “无情说法, 什么人得闻? ”云岩说: “无情得闻。”忠国师言, 诸圣得闻。云岩却说, 无情得闻。其实, 清净、心空就是圣。圣、 凡也不立, 一切都没有, 则物物头头皆现妙色身、发广长舌宣流 法音。炽然无尽说, 即无穷无尽地在这里说, 无情就是这样说法 的。
  良价又问: “和尚闻否? ”良价到现在还是颟顸一个。云岩 说: “我若闻, 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和忠国师如出一辙。因为 若有所闻, 就着在尘境里了, 如何能为人师啊? 所以我不闻, 无 闻才是真闻。也就是“无言说”, 无言可说了。你要好好领会言 外之意啊! 你只理解有语言的法、可说的法, 你现在听到我所说 这些话, 都是有言说的, 但这并不是真实的。而今我为你这样说, 是要你领会到言外之意, 会意于言外, 从而明见无说的真说、无 闻的真闻啊!
  但良价仍未领会, 继续问道: “我为什么不闻呢? ”他还是 执着在声色尘境上, 这样追逐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不能反闻闻 自性呢? 就在你面门上放光啊! 这岂不是你在自然闻、无闻闻么! 世人都是这样子颟顸, 太可怜了!
  这时, 云岩象沩山一样, 竖起了拂子。如若良价抓住这一时 机, 反问自己, 这个看到竖拂的是谁? ! 就在这里猛着精彩, 也 就当下开悟了。遗憾的是, 机遇又错过了。
  云岩问: “还闻么? ”竖起拂子虽然没有声音, 没有话说, 但是大音希声, 真真切切, 如雷贯耳。为什么呢? 因为无声之声 是最大的声音, 这就叫大音希声。 我们人往往都执着在有声可闻, 在有声可闻的地方去领会。 但是, 你要真正见性, 就不能执着在有声可闻的地方。因为有声 无声, 不过是声音的生灭, 而我们的闻性是无时无刻不在面前放 光, 它是没有间隔、没有断续的。所以, 古德说: “夹岸桃花风 雨后, 马蹄何处避残红。”意思是说, 佛性时时处处都在作用, 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你能避得开吗? 所以, 不要在有相 无相、有声无声上分别。我们见不到光明时, 却见到了黑暗, 见 暗还是有见。我们听不到声音时, 则听到了无声, 听到无声还是 有听。这岂不就是见性和闻性不生不灭的证据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