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隋炀帝设道场迎高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隋炀帝杨广是文帝的次子,原被封为晋王。开皇八年,杨广奉令攻伐南朝的陈国时,表现出英明过人的才干。陈高祖杀三司官吏僧辩,僧辩之子趁陈国将亡时,掘了高祖的陵墓,焚烧尸骨,把骨灰投在水中喝掉,以泄其恨,后又大骂杨广。杨广不但不杀僧辩之子,认为他报杀父之仇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下令保护陈国的皇陵。陈亡国后,杨广对于陈国有志节的大臣不但加以礼遇,且赋予重任。他说:“这些人既然能怀念他们的旧君,日后就会是我的忠臣。”
  他在位十二年,继文帝之功,开通了连接黄河与长江的大运河,把扬州经营成水陆四通八达的花都。他还修筑了军运驰道,贯穿河北、山西。这些国家建设,都有其历史意义,功过褒贬历来各有不同的评价。
  在佛教信仰方面,炀帝的确有他不可磨灭的功绩。即位之前,杨广从天台大师智顗受菩萨戒,得“总持菩萨”的法号,大师也受杨广敕封“智者”的尊号。开皇十五年,大师五十八岁,获准返回天台山,六十岁圆寂,大师的弟子为杨广行灌顶礼,并呈上大师的遗书与遗作。杨广撰<答遗书文>一篇敬覆,并在天台山设千僧斋供养。
  杨广曾在扬州创建四个道场,即慧日、法云二佛寺与二道观,其中慧日道场聚集了江南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又迎请三论宗嘉祥寺吉藏大师入寺。开皇二十年,杨广被封为皇太子,在长安兴建日严寺,广集全国硕学高僧,并将江南蒐集的经藏与江南大德僧众移住于此。
  炀帝即位后,大业初年更在全国广建寺宇,为文帝造西禅寺,又造降圣寺、弘善寺。大业九年,下诏将寺院改称道场。此外,曾经在洛阳设无遮大会,为文帝造金铜释迦坐像一尊,感应祥光。在扬州修治故经,书写新本,合计有两万多部六百余藏,九十万卷;修治故像十万尊,铸刻新像三千余尊;所度僧尼,共有一万六千多人。
  开皇二十年,就是日本推古天皇八年之时,日本第二次派遣使节入隋。大业三年,推古天皇的摄政圣德太子派遣大批学者、沙门来中国学习佛法,炀帝特别启用洛阳的鸿胪寺四方馆,敕任学有专精的高僧负责教育留学僧;在四方馆内经常举办讲座、法会,进行佛经的刊定或校正等工作。
  文帝复兴佛教之后,北印度的那连提耶舍、闍那崛多,南印度的达摩笈多等高僧,先后应请入住长安大兴善寺,从事译经工作。到炀帝时,更在洛阳上林园设立翻经馆,网罗译经人才,达摩笈多应诏移住译经馆,译有《大集念佛三昧经》、《摄大乘论释》等九部四十六卷。达摩笈多生性柔和,威容祥正,端居寡欲,居止三十年,学者风从。沙门彦琮也参与译经工作,他将达摩笈多游历西域诸国的见闻,着成《大隋西国传》。  
  隋代立国只有短短三十七年,综观文帝与炀帝对佛教的贡献,实已展开隋唐佛教的新机运。一方面在政治上兼并南北两朝,形成大一统的局面,给予宗教、经济、文化等带来稳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佛教承继南朝佛教讲经的遗风,兼弘北朝的禅风,综合南北两大思想体系,开创了新的宗派。
  ——文字摘自 佛教天地
  按照《隋唐演义》一书的说法,隋炀帝转世成杨贵妃;按照宣化上人的说法,隋炀帝转世成唐明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