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漫谈第五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嘉实: 上几次呢,请田青老师介绍了佛教音乐的历史,演变、各种表现形式,使我们了解到很多知识,了解自佛教传入以来,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及和中国文化溶进一起的过程。佛乐在当今社会中仍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着,并将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今后的社会将发展的比较快,而且会更加工业化。佛教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是不是也会随之去适应这个社会的特征,这些问题,我想很多关心这方面的朋友都会很有兴趣,还想请田青老师呢,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田青: 哈,你一上来就提这么一大堆问题,不过这些总结起来是一个问题。前面四次都是谈佛乐的传统,那么刚才提的问题,就是说在现在,当今这个社会,佛教音乐能不能向前发展,也就是在新的形式下面,佛教音乐会不会有新的形式,是不是这个问题?
  嘉实: 对。
  田青: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在过去10来年中,始终在考虑的问题。因为我是搞佛教音乐的研究的,所以,最近几年有不少的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希望我参与,一起搞一种新的、和传统不同的佛乐。我前几年的态度呢,就是当传统的佛乐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我们还没有把他彻底弄清楚,还没有把它抢救出来,没有录好音,没有弄好谱,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的瑰宝挖掘、整理出来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发展。
  嘉实: 对,先要整理。
  田青: 对,先要把旧的家底搞清楚,才能发展。
  嘉实: 因为现在有许多人,他不了解佛乐是怎么回事。
  田青: 那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从四大名山,到荒村野庙,我大概跑了百余所寺院,主要是采风,录音。现在,我们已经出版了的有七种,大约三十盒左右的传统佛乐的音带。都是原汤原汁的,没有改变过的。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创作一些新的佛教音乐,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考虑了。因为这是符合佛教的基本教义的,就是符合佛法的。
  嘉实: 田青老师,你刚才这个说法,我现在觉得是比较大胆的。
  田青: 不,有很多人都想,改变佛教音乐,是不是无视佛法,会不会违背佛教的精神呢?是不是这个东西不能变啊,不能改啊?有很多这种考虑。
  嘉实: 对,是有这种疑问。
  田青: 我以前也有这种考虑,但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必要。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基本的教义,就是强调诸法无常。佛教它之所以是真理,之所以深刻,就是因为它看到了世间万事没有不变的,这是佛教的基本道理,诸法无常,世界上一切一切都不会恒久不变的。
  嘉实: 诸法无常,就是不要因遁守旧,老是一个面孔。
  田青: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不变的东西,那么佛教音乐也是这样。另外,佛教音乐在传统上,在历史上,就被大德们作为一种弘法的舟楫。佛法里讲,要因机说法,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改变说的方式。八万四千法门,对不同的对象,你都要改变不同的说法方式。同样的道理,佛教音乐也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对象,当然要有不同的佛乐。
  嘉实: 田青老师,过去呀,很多人一提到佛教音乐,马上想到很遥远、古老。上几次你也讲到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僧人,高僧大德,对佛教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好像一提到这方面,就好像很遥远,好像在考古。那么近代,跟我们生活有联系的,有没有这种例子?
  田青: 有,我一提你就知道了,我们很熟悉的弘一法师。
  嘉实: 弘一法师,就是——
  田青: 就是李叔同。
  嘉实: 哦,李叔同。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音乐家。
  田青: 他是我们近代很著名的高僧。在出家之前,也是一个近代造诣很深的艺术家,很全面的,是个全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经学,几乎无一不能。他出家之前,大家都知道,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是中国去日本学习艺术、油画、音乐的最早的留学生,他是1905年去日本的,也就是本世纪初。1906年,他还在日本办了一个中国最早的一份音乐杂志,就是《音乐小杂志》。
  嘉实: 哦,真是我们现在音乐的启蒙老师啊!
  田青: 对,启蒙。他有很多是中国的第一,比如他第一个写了中国的三步合唱,另外写了钢琴伴奏。他在学堂乐歌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曲作家。同时他还在日本同欧阳予倩搞“春柳社”。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早的一个话剧团“春柳社”。他在《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里演女主角,反串。非常多才多艺。一提到弘一法师,大家,甚至年轻的朋友也都知道,不但老一辈人,唱过他的《祖国歌》的人都知道,就是年轻一辈的人也知道,这里面是有一个原因的,前几年大陆上演过一部片子,叫《城南旧事》,你看过吗?
  嘉实: 还记得。
  田青: 里面就用了李叔同填词的一首歌曲,很有名的,就是《送别》。
  (放《送别》)
  田青: 弘一法师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就是他出家以后,对中国佛学的研究是很深的,我们今天只谈他在佛教音乐之方面的贡献。
  嘉实: 嗯,好!
  田青: 我们刚才讲到佛教音乐传统的一些东西,我们谈了几次,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社会转型啊,从世纪初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一直在激烈地变化,激烈地动荡。为了适应这新的形式,包括像弘一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都用一些新的音乐形式创作一些佛乐。比如说弘一法师最早写的一首佛教歌曲,佛教内容的歌曲吧,也是他填的词。这首歌曲是他在1905年写的,在他去日本那一年,离他出家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呢,他写了一首叫《化身》。这首歌就是一首宣传佛教思想的歌曲,那么他用的这首曲调,是一个美国作曲家所写的一首基督教的赞美诗。他把这首赞美诗的曲调拿过来重新编写的这个佛教歌曲。这一件事,一方面说明弘一法师的思想是非常圆融无碍的,能包容很多的东西。另一方面呢,就是如何借鉴西方的音乐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佛教音乐。
  嘉实: 嗯,这个想法肯定非常好,因为从西方音乐发展的情况来看,它也是从宗教音乐发展到后来的浪漫音乐。
  田青: 是,对。
  (放《化身》音乐)
  田青: 弘一法师自己也创作了一系列的佛教歌曲。他作为一个音乐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很大的。他的歌曲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爱国歌曲,比如《祖国歌》;一部分是抒情歌曲,比如《送别》。第三部分就是佛教歌曲。弘一法师创作歌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他自己作词,然后用现成的曲调填曲,曲调大部分是西方或日本的流行歌曲换通俗歌曲。还有一部分是他作词作曲。不过还有很少部分是别人填词他写曲,像太虚法师作词的《三宝歌》,就是他谱的曲。那么我们今天呢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另外听几首歌,刚才我们提到的《三宝歌》,是很有名的,因为这是太虚大师写的词,弘一法师作的曲。太虚和弘一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高僧,所以他们俩合作的曲子,在中国近代的佛教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下面我们就听一下这首曲子《三宝歌》。
  (放《三宝歌》)
  嘉实: 好,我们刚才听了这个《三宝歌》。也了解到弘一法师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个音乐家。
  田青: 对,中国最早的三部合唱《春游》就是他写的。他除了作词作曲之外,更多的是选一些曲子由他填写新词。下面我介绍一组他的歌曲,是他出家之后,1931年,他写了五首歌词,由他的学生和当时的作曲家谱的曲。有《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在这些曲子里,他用了非常浅显、明白的语言,比如山的颜色,为什么有远近看起来的不同呢?不是因为山变了,而是我们的眼睛不同,就像歌中唱的:“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就像在这首诗所那样,他用最生活化的语言,用生活当中大家都能碰到的最平常的事情,来讲一些佛教很深刻的哲理。因此,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当中学习好多东西,下面我们听一曲《清凉》。
  (放歌《清凉》)
  嘉实: 哎,田青老师,我们从弘一法师创作的歌曲当中确实看出它与传统的有所不同了,带有很浓的其它方面的色彩?
  田青: 近代的意识,现代的思想,我们下面再听一曲《山色》。
  嘉实: 好。
  (放《山色》歌)
  嘉实: 那前几次呢,田青老师介绍佛教音乐的历史,沿革,各种表现形式,这使我们了解到很多知识,那么今后的社会,发展的很快,而且会更加工业化,那么佛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是否也会随之适应这个社会的特征,咱们现在的佛教文化的工作者,音乐家,是否也应该考虑如何把佛教音乐在传统基础上做一个发展?
  田青: 对。这个事其实很多人都在做,比如现在我到很多庙里去,都看到庙里卖一些磁带,放一些磁带,有很多观世音佛号等,几乎每个庙里都放。还有很多像台湾、香港,包括我们大陆,都有人在做一些磁带,质量不等,但基本上都属于通俗的、浅显的。
  嘉实: 对,您说到磁带,我也听到一些比较通俗的,有些取材于佛教音乐本来的音调,有的呢有创作成分,这些当然很好,偏于通俗,但是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好像没有大的突破。
  田青: 对,现在卖出去的东西是这样,它们里面有很多不能说是艺术作品,作这些带子的人呢,目的都不同。
  嘉实: 哦,就是说相对来讲弘一法师的作品,在艺术上确实有些发展。
  田青: 对,他至少有新的想法。
  嘉实: 到了咱们这个时代,作为从事这方面音乐研究的作曲家,音乐家是不是有更大的突破呢?
  田青: 对,现在呢已经迈出了一步,不过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你上次也去听了,就是在北京音乐厅的那场音乐会《东方慧光》。
  嘉实: 哦,你说的是《东方慧光》,这场音乐会我去听啦,我觉得很精彩,比较震撼人心,中间很多的佛教故事,最后是很多艺术家大合唱,很震撼人心的。同时听到了很多熟悉的佛教音调直接加上新的配器之后,非常震撼人心。过去听传统音乐的时候,没有感觉有这样的力量,没想到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以后,会散发出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
  田青: 我们创作这个作品,有一个最早的考虑,作为我来讲,研究这么多年的佛教音乐,虽然对传统的佛教音乐有很深的感情,但总觉得这些古老的音乐,比如过去听的一根管子、一支笛子、两攒笙的组合形式,和西方基督教音乐的那种宏伟的气势没有办法比,所以我们的这个作品就是想填补这么一个空白,就是说我们的佛教音乐也能写的象基督教音乐那么辉煌。
  嘉实: 哦,那么现在你这个效果我觉得达到了,起码音乐厅里的观众是很满意的。作为我,我觉得很受感染,那么这个作品在佛教界是否得到了认可?这种大胆的创作,大踏步的进步?
  田青: 我们在创作之前,也有这么一个顾虑,担心出家人不接受,因为我们用了大的管弦乐队——双管乐队,大合唱,还用了交响诗,用了合唱交响诗的形式,结果演出之后呢,首先是佛教界觉得好,音乐界倒是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佛教界一直认为好,有很多大和尚,比如苏州寒山寺的方丈,当时都给我们题字,北京也有些和尚,比如圆彻法师等等,都当场慷慨解囊捐款,赞助音乐会等等,佛教界一直认为用这么宏大的气魄来表现佛教,非常好。
  嘉实: 就是我们这些高僧大德们思想都不保守,这是用了西洋乐队,西洋的方法,对不对?
  田青: 当然,佛教圆融无碍,他应该是能包容一切的。
  嘉实: 田青老师,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出,佛教精神它确实是不断进取,发展的一种精神。
  田青: 嗯,倒是有许多对佛教一知半解的音乐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听你们这交响乐,这么大动静,不是佛教,佛教是安静的。我说,对,佛教是安静的。但是佛教不是一张纸,不是那么单薄的东西,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非常深刻,大家一般提到佛教,就会想到和尚打坐、修行,那种心灵的宁静,那都是对的。但是佛教还有另外一面,尤其大乘佛教,普度众生,包括大乘佛教里讲的“勇猛精进”。这里面的意义是讲佛教不单单只是个人的事情,不是追求个人的成果,讲的是如何帮助众生摆脱苦难,这才是大乘佛教的最终目的。你要做到这么宏大的目标,当然需要勇猛精进,要有气魄。不是一提起佛教就是往那一坐打坐,光是宁静,佛教还有积极的一面。
  嘉实: 对,你这么一说,起码解除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我也是觉得,一般理解佛教是比较消极的,不过听了《东方慧光》音乐会,特别是最后一个乐章,特别振奋。
  田青: 对,当时我们创作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佛教这么多古老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应该变成今天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希望佛教文化不但在历史上曾经给中国的传统文化输进了很多的养料,有很多的贡献。在今天,佛教文化也应该对今天中国的文化,对现代的文化发展起到一个大的作用、贡献。尤其是最后一个乐章,一方面有我们这个愿望,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表现佛教的本质,那么最后一个乐章叫《祈祝世界和平》。
  嘉实: 哦,就是《东方慧光》的最后一章《祈祝世界和平》。
  田青: 在最后这个乐章里面,在古老的佛教的《大悲咒》声中,孩子们,天真的孩子们,用他们童稚的声音,用汉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西藏语等 12种语言唱出了一个词,一个人类最美好的字眼,就是“和平”。听到这一乐章的时候,那么不管是演员,不管是我们这些创作人员,还是观众,大家的心都融到一起,而且都很激动,而且还非常的虔诚。因为这确实是祈祝世界和平,希望社会进步,希望所有人都生活幸福,这应该说是所有佛教徒的一个最本质的愿望。希望众生都幸福,都离开苦难,所以世界和平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最后一个乐意用非常宏大的音响表达了我们这个虔诚的愿望。
  嘉实: 下面就听一下交响乐史诗《东方慧光》的最后一个乐章《祈祝世界和平》,由田青作词撰稿,姚盛昌作曲,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队演奏。
  (放《东方慧光》音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