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上师五十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寂珠师兄带领我们学习了《上师五十颂》,很多人学完了以后心里就已经打上小鼓了。打鼓,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觉得自己心里很惭愧 ,在对待上师的细节的问题上,没有在意,没想到很多事情都是从细微处着手的,人家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么对上师的恭敬也是这样。另一方面,也可能还有人“打鼓”,就不是因为这个了,他想的是:“老天爷呀!你是不是又在搞个人崇拜呀?怎么规定的这些条条框框的,这是怎么回事呀?”有这样疑问的人还不在少数,总是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画在心里。
  所以我们在讲上师相应法之前,首先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如果不把我们心里的那个问号改成句号,那么我们今天的所讲的上师相应法,只能说从形式上作一个了解,而并不能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行为上,去按照上师相应法所说的,来真正的去做。所以,大家在学习上师相应法略之前,应该了解为什么要作《上师五十颂》?在规定了这么多细小的条条框框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动机?什么样的目的?我们学修佛法的人,在学修各种经典、各种戒律的时候 ,不能够被很多文字上的表象所迷惑,不能说执著于这个文字表相上,而应该透过它所表现的形式去看到文字背后本质的东西。如果大家要想了解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学佛到底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当年 ,我们敬爱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参禅,在诸佛的加持下,他大彻大悟,以后,那么他出定以后,所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样,有谁记得。(回答:妙哉!妙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无明执着而不得证。)对!对!对!他说,妙哉!妙哉!原来一切众生皆如来本相,皆因为执著于妄念而显现出凡夫 。
  所以对于 一个学佛人而言,如果要还本具的如来本相,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去掉我们的执著,去掉什么样的执著呢?去掉对“我”的执著,法的执著。所以,佛法无论是从这儿入门,还是那儿入门,无论是念这样的咒,或者是结那样的手印,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我执和法执。
所谓我执,执著有一个我们现在现象存在的我。
所谓法执,就是执著于除了我以外的一切事物,本来也是那样现象存在。
  根据大家所学习的六大理论,它告诉我们,“我”现在的存在,实际上是因为“我”那样的心识和前五大产生了随类附形,所以才表现出“我”这样的存在形式,但是那并不是真正的“我”的性象本质。但我们众生因为无明,老是执著于以为“我”就是这样存在的,“我”本来就是这样子,不能够看到当我们的心识去掉无明以后,我们本来本具的应该是“如来德相”,而并不是我们现在这样,因此学修佛法,无论用什么方式、方法,都有首先要去掉“我执”。我们外在存在的一切事物大家都以为它是以现在存在本来面目而存在,实际上这种想法就好像是瞎子摸象一样,我们从我们的角度,我们的方面看到了这种存在的形式,但它实际上并不是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样子而存在,就好像,在蚂蚁和人的世界里,同样一个脚,它存在的概念是不同的。在我们心识里,它是以脚的形式存在,而在蚂蚁的心识里头,它或许是以珠穆朗玛峰的形式而存在。所以,只有证到人无我,法无我,那么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上师五十颂》的设立,那些细微的条条框框,正是为了让我们众生去掉我执和法执而设立的一种有相修行方法。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可能去做,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而如果不明白它是怎么回事,做起来那大家是违心的,不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不是真诚地去做。所以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上师五十颂》的设立正是为了我们众生破“我执”和“法执”提供一种有相的修行方法。为了进入无相的一个桥梁。我们如果想达到无相的境界,那么首先要从有相来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同样的道理。从有相上开始。所以并不是来搞个人崇拜,并不是这样。
  对于学修佛法的人来说,把上师恭敬成佛陀,把我们的身口意供养给上师,正是为了去掉我执,没有我了,身口意已经供养给上师了,要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因为一般人都是以“我”为圆心去思考世间的一切事情,那么当我们学会了把我们的身心完全放给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无形中,我执就会被破除掉。所以要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为了破“我执”提供学修上的种种方便。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那么我们把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宝供养给上师,正是为了去除我们的“法执”,对事物的执著,对财物的一种追求,都是属于法执的一种表相,为了培养我们的舍心,所以就用供法,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供养给上师,为了去掉我们对“法”的执著 (在这里的法是指除“我”以外的世间的一切的事物,大家要理解这个。世间的一切事物以及其他的事物都称之为“法”。)这个我执和法执是分内外的问题。
  所以说习修密法的人,不要把供养上师,把身口意供养上师,用财物供养上师,仅仅从表面上去非常肤浅地理解它,而应该透过这种形式,看到它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话才能使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动机,有足够的动力,所以大家做起来,才会觉得心甘情愿。所以,今天在讲上师相应法之前,首先要给大家讲解这个问题,使大家对《上师五十颂》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学修上师相应法的基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