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寻找上师·一山还有一山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念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4.一山还有一山高

  “觉知”山路重重又重重,这山翻过,依旧层峰迭起。三宝的佛为导师,法为真理,僧为同修,层峰则变为“觉知”的美妙山景。

  人的一生有好几座山头要攀爬,就别提修行路上的崎岖山路了,等你好不容易流血流汗破皮拐脚地爬上山顶,才发现自己竟迷失在群山之间。

  做老师的出难题,一方面是考验,同时也是奖赏。这是说你进步了,给新的功课,免得你不进则退,想赖皮逃跑的,老师会多赏你一个金箍咒,却很少见到奖励的挂牌,怕你得意忘形。

  前几年,因为《西藏生死书》而扬名全世界的索甲仁波切来台弘法,刚巧我的老师也在台北,由于老师是多年未遇的长辈,索甲仁波切便连夜来拜访,那时,屋里正坐着一群闲谈家常的学生,我眼睁睁地看着平时忠心耿耿的师姐,立时谄媚地粘着这位著名大师拍照,惊讶得要休克。这让我深感羞愧的师姐难道没看见大师对我们师父的敬畏吗?转头发现老师正将一切收进眼底,含笑不语。

  西藏人流行一句谚语形容这种状态:“Lama Shopping!”就是到处参访名师,却一个师父也跟不定。

  游走于群山之间,与迷失在山林里,在外观上相似,自己却心知肚明这大大不同之处。

  如果是爬山高手,都知道“专注”的重要,事前的准备功夫,对目标的认识以及当下应变的方法,都得尽量收集完整的资讯,才安心地出发,绝对不会去为了爬玉山而搜罗圣母峰的资料作为登山依据。你可以登上许多山巅,却得一座一座地攀越,除非你有分身。

  还有,千万不要做出我家大人责备,却跑去向邻居叔叔告状的尴尬行为。不明究竟的叔叔一头雾水,家中长辈更是火上加油。

  紧箍咒虽然可怕,这可是严师的最大慈爱,若不理解珍惜,就要花上更漫长久远的代价,去琢磨这嶙峋的顽石。只可惜,身在山中,不知林深处,我们很难看到大师的深意,动不动就要抱怨自己遭受的不平之冤。于是,出走寻访名师,就像逃学的孩子一样,巴不得自己是别人家的小孩,总觉得别人的父母慈祥些。

  有时候,老师做完阶段性的功课,也会把自己的学生转交给其他的老师,或者让学生另访名师。这也许是各个专长不同,也或许是师生关系遇到了瓶颈,必须转换时空调整进程。

  许多著名的大师,也都有许多的老师,很少人从一而终。但,让你照见自己的魔术师却只有一位,标准的师徒二人知道之外,只有天知道。

  某日,当我愤怒地对着老师咆哮之际,老师竟优雅地面带笑容回应:“我是你的镜子,无论你看到的我是什么,都是当时的你。”

  我听过好几位师兄谈论过:“我发现老师有两种,一个是你怕的,一个是来安慰你的。好像,你怕的才是老师,那个慈眉善目的,大概是菩萨。”我自己就曾经游走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每次被修理,就跑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取得平衡,如果在天堂里呆得太久,那平时和颜悦色的大师突然给你一个吓死人的恶鬼面孔,惊得你马上逃之夭夭。

  那么,你是否会发现:其实最可怕的还是自己。

  不论越过多少个山头,始终要面对孤零零的自己,只有不怕的当下,才是出山之时。

  老师说:“学佛之始,一定要准备许多的佛菩萨塑像供在佛堂里,每天定时顶礼跪拜。很多人的佛堂都是越堆越多,连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专注的修行对象是哪一个,一直到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终于有一天,一个也没有,就可以出关了。”

  因此,当你还在翻山越岭之时,山巅永远不会是你的终极目标,因为这表示你仍在群山之间,一山还有一山高地必须攀越,而且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崎岖与难度,只要心存征服之心,就永远有发作不完的力气要宣泄。

  每回打扫佛龛,都会有这样的念头: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有点拥挤的地盘变轻松?

  不牵挂的人是麻木,就像无神论者的隐忧;牵肠挂肚太多的人,是三步一歇脚的大肚婆,不可能轻巧行进。如何能够将诸佛菩萨装进脑袋,却又不嫌空间不够所造成的负担,的确需要足够的胆识深究。

  你的老师一定会给你阶段性的解释。这是个没有定论的回答,直到你不需要答案的那天。

  爬山的人,最怕仰之弥高。这有两种极端状态,要不是没有勇气登上山顶,就是太有雄心壮志,还没爬完这个山尖,心里已经望着另一座山头。就好像那些到处收集武林秘笈或者寻访大师的人,基础功夫不做,却眼珠子鼓溜溜地瞧着何处有卖相更好的高手,不明白唯有打好桩的人才找得到称职的工程师,否则,练就一肚子花拳绣腿,不够时间让你表演完,就被打倒了。

  从前老师常常讥笑我们:“那么喜欢头衔,到处追逐‘法王’,放着许多好老师不去问道解惑,真是浪费。这些头衔大的人,哪儿有功夫陪你们这群小猴子,老老实实地跟着一位有耐性的老师,好过这样到处采购街头,十年下来,你得到了什么?这就好比没本事遇见活菩萨,就只好拜拜我们这些臭老道,至少还教会你怎么做人,懂得做人了,再去想做神仙的机会还不迟。

  老师常说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有的人只需要一位老师,而有些人却必须集合许多老师才修理得动。

  我的老师不多,却也够呛的了。

  有一天,在两位不同门派老师之间的山路上走着,忽然有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弄不清该回哪一个家才对,越走越伤心,便哀哀地哭泣起来。这里面的酸楚,真不知从何说起。这些老师相继把我丢来丢去,等我一一拜会完,却又责怪我时间分配不均,我出门也不是,留下也不妥,恨不能把自己大卸八块。费了好大功夫才安抚完情绪,发现根本没人在乎你的存在,自己多事惹尘埃。

  不管你受的委屈是多么的窝囊,没有一件是白受的。

  等你站在另一座山头时,才看得清原来攀爬的那座山景。尤其是在换老师的时候,才深深感受到以前老师给了多少终身受用的功课,这种转换时空的场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刚从老师那儿度假回来,走进办公室的刹那间,都有这种深刻的感受,原本棘手的事情,忽然易如反掌,眼睛也俐落得多,从前想不开的死角,变得清晰明朗,反倒搞不懂原先的逻辑是如何形成的。

  老师给你最大的鼓励,就是继续折磨你,哪天停手,就是该打包收拾行李的时刻,要不是逐出师门,就是毕业了。

  至于,那一座座迷人的山景,要走马看花,还是停下来歇歇脚,各有利弊,只看你的心猿意马是否被驾驭得当,否则,随时有跌落山谷的危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