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教育功能失常:人的素质低落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 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教育功能失常:人的素质低落主要原因
  李 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人的素质(1999)论文集
  1999.12
  页145-151
  --------------------------------------------------------------------------------
  关键词:素质 教育 功能 失常 原因
  摘要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人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教育功能失常表现在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削弱,社会大教育力量内耗或合力不能形成。这是人素质低落的主要原因。那么,教育功能为什么会失常呢?首先是因为家庭教育之异化。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用违背教育规律的家教方式方法。其次是因为学校教育之变态。应试教育压力日甚,学校教育片面或畸形发展。再次是因为社会教育之失衡。社会负面教育影响日增,以致不能控制其对人的消极影响。
  提高人的素质是办学的宗旨。人的素质提高的反面是素质低落。探索人的素质低落原因,令办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的素质。因果关系规律告诉我们,造成某一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造成这一结果的若干原因中,可能存在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背后还必有原因。本文试图揭示人的素质低落之主要原因,为人的素质之提升探明主攻方向和有效途径。
  一、人的素质提高的关键是教育
  人的素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它表现为先天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人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先天素质是个体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它包括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胎儿在母体内受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的变异现象所形成的个体某些属于先天,但并非遗传性的特征」。1由此可见,先天素质的优与劣、高与低,与其上一代人的生理素质,以及母亲怀孕期的环境影响这两个变量相关。前者为属性变量,后者为操作性变量。后者是可以由人们自行操作和改变的。怀孕期的环境不同,可能对胎儿的发育成熟的影响也不同。在复杂的环境影响因素中,有目的有意识的「胎教」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人的先天素质,人们正在努力探索科学「胎教」的方法。「胎教」对人的先天素质起着优化作用。
  社会文化素质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自学和受教育)中形成的社会文化素养。较高的社会文化素质表现为:较高的思想水平,优良的道德质量,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他人,扶危助难,遵纪守法,言行一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热爱祖国;有较强的是非识别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学习欲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工作;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从而享受生活、热爱生命;有正确的劳动态度,掌握劳动技能;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与上述表现相悖,或表现水平低下,则称为社会文化素质低落。因为教育是传递和发展人类社会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高低尽管与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个体主观努力和先天素质有密切关联,但主要取决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它对人的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较高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开拓创新,有自信心,能自立、自强,具有竞争意识,能承受精神压力与挫折,能自我调控矫正。否则,就是心理素质低落。心理素质处于先天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之间,它是在教育的作用下,先天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相互影响的产物,所以说,教育在先天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之间起着纽带作用。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
  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主体和核心。笔者无意从生理学角度去考察先天素质低落的原因,只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低落的原因。
  二、人的素质低落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功能失常
  首先,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削弱。这里,学校教育功能失常是指学校教育在发展人的文化和心理素质上失去其应有的主导作用。诚然,从人的主体上说,个人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人们胸无大志、无心向学、忽视修养,以致不择手段去谋取私利。从社会环境上说,传统恶习以及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美德遭侵蚀,行为偏轨。然而,就人的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而言,学校教育毕竟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面,学校教育给人的文化与心理素质的发展确定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指出正确的发展途径与方法,提供独特的条件与设备,对人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教养与训练,并指导人的社会价值取向,提高人的现代文明所需的文化科学技术和道德规范水平。另一方面,它不仅能培植、发展人的文化和心理素质,还可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批评传统恶习和社会腐败现象,增强人的思想上的抵抗能力。但是,如果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剥削,则会令其自身对人的发展的直接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而且其本可协调和利用先天优良素质和社会环境之积极因素去促进人的发展的间接功能亦会消减。甚至会丧失其对来自于个体主观上和客观环境上的某些消极的、负面的因素之调控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迷失方向,陷入歧途。人的消极因素增强,负面东西滋长,造成人的文化和心理素质低落。
  其次,社会大教育力量内耗。社会大教育的功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合力。大教育力量内耗主要表现为:a来自各方面正反教育力量互相消耗。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不一致,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或影响互相矛盾,则三者各自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力量会互相消耗,例如,学校教师认为学生吸烟喝酒有碍身体健康,要求学生勿养成吸烟喝酒习惯,若父母与亲朋为吸烟喝酒是社交的需要,因而允许学生经常在家里或社会上吸烟喝酒;学校教师要求学生注重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他们在家里常听到他们尊敬的父母讲粗言烂语,在社会上常遇见许多人都有粗野行为,这样,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同教育要求或正负面影响,令受教育者无所适从。自然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互相矛盾,作用互相抵销,三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不能形成合力。s来自各方面的正面教育力量不配合不协调。尽管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力量均为正面的、积极的,但三者若各行其是,找不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致配合不当、结合不佳,甚至不予配合和协调,这就可能出现「1+1+1<3」的情形,即来自于各方面的教育功能小于整体功能,这就削弱了三方面教育合力。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例,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未能互通情报,密切配合,那么,各自都可能找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侧重点、难点和关键,三方面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效果甚微,三者所形成的教育影响合力也较小。
  三、教育功能失常的原因在于教育本身异变
  由于教育功能受个体遗传素质、主观努力以及客观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教育功能失常的原因相当复杂。就中国现时社会而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自身的某些畸型变异。
  (一)家庭教育之异化
  家庭教育具有内容生活化、教育条件天然性、教育方式随机性、教育影响潜移默化等特点,正常的家庭教育,无疑会增进学生素质健康发展。然而,当今社会已迈进计划生育时代,在中国大陆,家庭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很普遍。在家庭中,孩子少,自然宝贵。于是娇生惯养、唯孩独尊,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难免会采用违背家教规笔的方式方法,导致传统家教方式的异变,主要表现在:a在身体保健教育上。随着现代家庭物质生活的提高,家长忽视孩子的粗食和杂食教育,令孩子倾向于精食、偏食,影响身体素质。有的家长缺乏营养知识,不懂得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营养补给教育,或希望孩子尽快长高长大、不适当地给孩子吃补药,结果影响孩子正常发育。s在生活能力教育上。原本「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正确教育,变成为「孩子的事父母代劳」。孩子离开父母就不能正常生活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报载,某体育尖子到国外学习,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太差,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和训练,不得不要求父母出国陪伴。目前,中国大陆许多家庭为了子女读书应考,家长只重视他们的学业教育,不重视生活能力培养,只要子女能成龙(升大学),不怕子女变懒「虫」。因此高中生中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煮饭炒菜者比比皆是。d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在中国大陆,许多家庭对子女的艰苦奋斗和磨练意志的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有的家庭很少教育子女节约敛财,勿视孝视父母、尊贤敬长的教育,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重视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服务精神、爱国情怀,很少教育子女自尊自爱自立和关心他人。这是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f在学业教育上。许多家长为了刺激子女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常采用不适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家长根据子女的学业考分来给子女奖励一定的钱物,或给予一定的惩罚;在学习指导上,常要求子女死记硬背,陪伴子女做课外作业,代替子女检查作业,在子女正常的活动、娱乐和休息时间,仍要求他们读书学习,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死读教科书,在这种异常的家教方法下,不少青少年变成了书呆子。g在早期教育上。传统的早期教育以活动或游戏为中心,现今家庭早期教育则以学习为中心,并实施不适当的超前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十分严重。
  家庭教育大多属于早期性教育,它对人的素质的发展具有先入为主的功效,对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均有配合作用。种种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表明,家庭教育已经异化,家庭教育之功能经已失常。
  (二)学校教育之变态
  在应试教育日甚的中国大陆,正常的学校教育被扭曲了。从办学目标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充分发展的人,是正常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统一招生考试的指挥棒下,人们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全面发展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只重视划一的知识教学和应考智能训练,忽略了德体美劳四育,于是,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变为片面发展的模式化的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看,招生考试考什么科目,学校教学就偏重什么科目,不考的科目则放任自流;学科教学也围绕着学科考试的内容转,由于学科考试内容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无法对人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的书面测试,所以,学校教学以书本为中心,特别注重知识点灌输,不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从教学方法看,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忽视启发教学和活动教学,大搞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一味追求高难度、高速度、大容量、强训练、多考试的应试教学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太大。笔者曾考察过广州市数间中小学的师生,并进行过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普遍认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棍下,教师与学生的压力都很大,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无可非议,课外活动和现场教学被看作可有可无的教学途径和形式。在校的中小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所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强化训练,一直承受着由应试教育所产生的沉重的竞争压力,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整天埋头读书,极少休闲和自由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有不少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身体素质日差,社会生活知识贫乏,社会交往能力低下。
  学校教育属于阶段性教育,它处于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之变态,学校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长此以往,恶果不堪设想。
  (三)社会教育之失衡
  社会教育与社会客观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社会客观环境影响并不都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影响人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客观环境影响中,有一部分属于社会教育影响,有一部分属于偶发性和无意识的社会影响。这两种社会影响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在社会教育中,又存在着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和负面的(消极的)教育影响。社会教育之失衡,表明社会教育中正面的影响不能控制其负面的影响。负面影响对人的素质的腐蚀日增,导致人的素质低落。
  1. 公与私的教育失衡。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的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上公心爱心的教育淡薄了,许多人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的传统的社会教育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万能、物欲横流的社会条件下,「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负面教育影响已有所招头。许多人私心膨胀,唯我独尊,人情淡薄;许多人目光短浅,消费人生,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在某些社会场合,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缺乏真诚与信赖。这些现象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课程和内容,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灵,造成思想品德败落。
  2. 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失衡。人类社会已迈进高科技时代,由于高科技给社会产生巨大财富,人们普遍重视科技教育,而忽略人文精神教育。如,社会上出现重理轻文,重技术、轻道德文化素养的教育,科学主义教育极端化的现象日甚,人的尊严受到生产流水线,计算机程序、科学规范管理程序奴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自身价值面临被否定的危险。教育以人为本,人的个性、人的道德、人的精神、人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的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本应协调,不可偏废。科技教育极端化(在这种情形下,原本是正面教育影响的科技教育已变成负面教育影响了),将导致人的素质片面发展,进而导致人类社会畸型发展。
  3. 传媒中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失控。社会传媒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传媒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因而对人们教育影响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刻。在社会上,电视、电影、录像、广播、电话、计算机、报刊、路边广告、墙(板)报等,对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既有积极的教育影响也有消极的教育影响。特别是电视、计算机、收音机、放像机、报刊杂志,已走进千家万户,各种传媒中不良信息对人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素质)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社会传媒中的负面教育影响的开放性、普及性、经常性、直观性,我们要完全堵塞和控制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传媒中的正面教育加以疏导和调控,或通过有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作相对的控制,当然,如何作有效的控制,仍然是当今社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社会教育属于终生性教育,种种社会教育现象之失衡,或负面社会教育影响之失控,严重影响着人的一生中优良社会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均具有两面性,即,既有正确的教育,也有错误的教育;既有积极的教育,也有消极的教育。当前,错误的、消极的教育影响非常突出,所以说,现代教育本身异变了,这是现代教育功能失常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应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互相交错的正负教育影响也还存在着矛盾(或不一致),表现为:a积极的家庭教育与错误的学校教育及负面的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s正确的学校教育与消极的家庭教育及负面的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或不致;d正面的社会教育与错误的学校教育及消极的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这些矛盾或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三者积极的正确的教育影响之功能的损耗。
  注  释
  1《教育研究》(京),1996年第5期第3页。
  1998年12月3日于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