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唐开元前潮州(海阳)佛寺窥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开元前潮州(海阳)佛寺窥探
  有关唐代以前潮州(海阳)之佛寺及创始时间,潮州地方文献无征,本文试尝对此及开元寺之前身同时作一窥探,以祈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敬请指正。
  有关潮州佛寺创始时间,潮州地方文献无征,即使宋元以前地方文献有所刋载,然现亦湮没无存。法琳《辩正论》卷第三“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载:“东晋一百四载,合寺一千七百六十八所” 。据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寻蓝篇》谓:这是我国典籍中最早的朝代佛寺总计,可惜这千余所佛寺多己于史无征。然其《汉唐佛寺文化史·寻蓝篇》则从方志中查有我们所需之佛寺数字:
  见于方志汇计的东晋佛寺204所,……南海郡(二):番禺(1) 海阳(1)(页33);
  南北朝“2. 梁陈寺群:《方志》汇计显示的梁建佛寺数:瀛州(1)”(页54);
  “4. 南朝寺群鸟瞰:《方志》汇计显示的六世纪末南朝佛寺分布:义安郡(潮安①,2)”(页62);
  隋代“3.隋寺群系概观:《方志》汇计累积显示的隋末佛寺分布:义安郡(潮安②,2)”(页106)。
  前面隋寺群系概观中,义安郡海阳县已有佛寺二所,综上所述,东晋、南北朝梁陈间,当时之海阳(或瀛州)有佛寺一所,至南朝及隋代,海阳己增至二所,惟未知其寺额称谓。
  《汉唐佛寺文化史·寻蓝篇》所载唐代佛寺:
  “3.《方志》汉唐寺集合:《方志》汇计累积显示的唐代佛寺:潮州(11):海阳(2)”(页146)
  与现存文献谓海阳佛寺有二所(广法寺、开元寺)相吻合:
  (一)广法寺,在南关外春城楼,元易称 “南山寺”。据元释大《潮州南山寺记》,谓寺“建于唐初,始未有业产。开元二十二年,有揭阳冯氏女,以父母卒,无它昆季,终丧持田券归于寺,得租千二百石有畸。”至元代,寺僧尚“以是日为追忌,供设甚盛,并冯之先,祠之如生焉。”
  (二)开元寺,在甘露坊(今开元路),唐開元间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六月一日 “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勝觀、寺,改以‘開元’為額。”(《唐會要》卷五十“雜記”)
  唐武宗会昌年间大规模灭佛,在位仅六年薨,宣宗登基,恢复佛教,敇“诸州添置寺院二所”。
  《广弘明集》及《法苑珠林》等记载,隋文帝称帝前尝遇梵僧授佛舍利一裹(有称一瓶)。嗣削平江左,南北一统,因得西域舍利,俾遍置名山,筑塔而藏之: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六十岁寿诞日,敕以岐雍泰华嵩衡等三十州立塔,请名僧昙迁等三十人分道送舍利前往安置;二年(602)佛诞日,于陕恆杭循等五十三州入函建舍利塔贮藏;仁寿四年(604)佛诞日,又颁诏“因其间诸州犹有未遍”,再敕于“博绛等三十余州,一依前式建舍利塔。”前后立塔一百十所。所有立塔的费用,任人布施,但以十文为限。仁寿年间,隋文帝三次建塔于一百余州,,所列诸州建塔名中有:瀛州、廉州、循州。隋朝时惠州属循州,惠州开元寺在隋代有舍利塔,据宋·余靖《惠州开元寺记》载,唐代之惠州开元寺,晋朝时为东官郡龙兴寺,为隋代时建舍利塔之一,因“隋文帝削平江左,南北一统,因得西域舍利,遍置名山,俾筑塔而藏之,又改名舍利道场” 。据《广东通志》卷二百“金石略二”载,连州头塘存仁寿二年建之隋塔。潮州在梁陈间称“瀛州” ,近代尚有称潮州府为“古瀛州”,其间宋绍興三年(1133)潮州开元寺尚存有塔,抑或即为隋时所建。惜塔因年久倾圯,已湮没无存而难以考证矣。古印度佛陀及其弟子所居称“精舍”,阿育王时开始建佛陀舍利塔,精舍就以“塔” 为中心围绕。佛教传入汉土的初期,中土佛寺也多以“佛塔”(窣堵波)为中心。即为众僧房(或一般民居)中间围着一座佛塔,后来才是以兼有宣政作用的“寺” 之佛教建筑。
  据《续高僧传·昙迁传》,隋代曾在130郡建寺。隋文帝于开皇年间以京城及龙潜所经之州立官寺③为中心,颁復兴佛教诏:
  始龙潜之日,所经行处四十五州,皆造大兴国寺。(《辩正论》卷三“十代奉佛上篇”) 创海内同额官寺之嚆矢。长安大兴善寺④及各州大兴国寺的设置,均可视为北周武帝废佛后,隋代佛教之复兴,展現了隋朝一統天下,以君權弘教的威德。开皇五年乙巳(585)⑤尚有诏曰:
  若能高蹈清虚勤求出世。咸可奖劝诒训垂范。山谷闲远含灵韫异。幽隐所好。仙圣攸居。学道之人趣向者广。石泉栖息岩薮去来。形骸所待有须资给。其五岳及诸州名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田庄。(《辩正论》卷三“十代奉佛上篇”、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 )
  唐亦承隋朝,于各州设置同一寺名的官寺,使国家的仪式与佛寺发生关连,中国官寺之制可谓滥觴于此:
  (武周)天授元年(690)九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并改开元寺。(《唐会要》卷四十八“寺”)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二月制天下诸州各置寺观一所,咸以大唐中兴为名。(《册府元龟》卷五十一。)景龙元年(707)更名为龙兴寺观。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敕“每州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唐会要》卷五十“杂记”)
  明令以现佛寺改额。武周立“大云”,中宗立“中兴” ,也多是旧寺改额。福州开元寺昔名“灵山”,嗣改“大云”、“龙兴”,开元二十六年以年号为名,易为“开元”;苏州因“唐明皇以纪年更天下寺额”遂以“重玄”改之。由是观之,天下诸州之开元寺不是出于新建,唐玄宗为肃清武则天政治影响,应多由原有之大云寺所易名而来,即天下之开元寺实有不少为大云寺所改建者。有感于此,昔时之寺院多建于山中,山名常与寺名并称。潮州开元寺前身似应另有所名,(待考)不称 “荔峰寺”,然因在荔峰山之麓,故俗称“荔峰寺” 。如江苏镇江之江天寺,因在金山,多称之为“金山寺” 。
  武则天立“大云”、唐中宗立“中兴”、玄宗立“开元”,唐代天下诸州,先后三次海内同额⑥,尤其是唐玄宗,敕开元寺为皇帝诞日祝厘之道场;龙兴寺则是举行国忌法会之祭寺。从而将寺额文化之政治功能发挥到极致。皇帝敕建官寺之组织与活动都严格控制在国家管理之下,这样,一方面使得这些寺院带上了神御的作用和严重的“贵族化”色彩。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加强了它们与贵族士大夫阶层的联系。这也是它们发挥文化功能的基础。
  注释:
  1、2 潮安,应为“海阳”。民国三年(1914),海阳县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才改称潮安县。
  3 由国家敕置,或接受国家封赐食禄等经济上的援助,且由国家管理、监督的寺院。而帝王在举办全国性的佛教法会时,这类官寺则必须加以配合。
  4 寺因国都大兴城得名。
  5 《释氏稽古略》卷二谓“开皇十三年”;明·梅鼎祚《释文纪》卷三十八“隋一”引《辩正论增句》谓“开皇元年” ;《金石萃编》卷三十八“隋·诏立僧尼二寺记” 谓“开皇十一年(立僧尼二寺)” 。
  6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敕兖州置寺观各三所,天下许寺观各一所,各度七人。” 惜官寺是否为同一名称,今已不得其详。然帝敕天下各州设置官寺一事,恐是事实。因无寺额,难以稽考,故不列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