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圆觉之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再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圆觉之美
  李再钤
  雕刻家从人文的观念出发,寻找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佛性,什么是信仰。或许,这也可以说是“如来净圆觉心”,便产生了美感和法相的密切关连作用,使两者是那么不可分离。长子县法兴寺和安岳的华严洞圆觉菩萨造像,同具宋代的人文特质。那种造形美感是圆融,是明净,是真如。
  圆觉菩萨像均为女性相貌,脸型丰腴,曲眉高鼻,眉间有白毫,双目下视,唇厚颐圆,颈纹三道,发髻高耸。姿态服饰,各有不同,或半跏倚坐,大衣博带,袒胸,饰璎珞,举手作说法印;或袒裸上身,帔帛飘挂,佩胸饰,半倚坐,屈腿跷脚,托臂膝上,侧头作思维状;或正襟倚坐,双脚下垂,合掌念佛;或天衣裹体,摊手弹指作顿悟了觉之态;或交脚坐,作会心领悟之坦荡荡状。个个风姿俊秀,飘逸自若,怡颜悦色,神态悠然。雕塑技巧精湛娴熟,人物的五官四肢,比例适中,控制得宜,衣纹线条更能随体浮动,曲折有致,全体造像在各具姿态和表情的气氛中呈现和谐。
  看这十二尊的造像,也许可以理解到释迦与弟子们讲解如来大圆觉的妙理,如何离幻、离欲,如何持戒修习,如何澄寂诸念、净诸烦恼,悟入清净的圆觉性海。无论凡夫俗子或佛门中人,均可接受。雕刻家以优美庄严和典雅的人物造像,表达出崇高的情操和理想的意境,以证圆觉的纯净与宁静之美。
  在这里,经义与造像,两者有相得益彰之效,经义是造像艺术的精神依附,造像是经典蕴义的具体化表现。法兴寺里的十二圆觉菩萨造像,是配合著净土佛地的欢愉气氛,个个都心情愉悦,喜上眉梢,他们在“一切妄念不起,静极慧生”的“至静”中,于嘴角边微微地泛出笑意。和安岳华严洞内的十二圆觉一样,所以显女性形象,一般认为这样更能符合菩萨的慈悲和善良,以温顺柔和的姿态表征恭敬虔诚,以文雅秀丽的容颜表征高贵庄严,也以华丽的装扮代表优美和快乐。其他的因素,也许要追究到一种特殊民族性格,这种玄妙有趣的心理现象,同样的也出现在其他文化层面,例如京戏里的男扮女装,和台湾歌仔戏中的女饰男角。心理学家们早已做过分析,只怕佛家不予认同。
  菩萨的性别问题,似非佛典义理所要讨论范围。十二尊圆觉菩萨的女性化,非关宏旨,主要是表达“觉”的意念与真义,佛答文殊首问后,接著依次一一从“离幻即觉”、“顿悟渐修”到“圆觉成佛”,共分十二个单元与步骤,以十二种意态等同佛觉之法身大士为代表,接受佛理。例如佛陀答普贤说:“一切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答普眼说:“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答金刚藏说:“妙觉圆照,离于华翳。”等等。所以这十二尊菩萨的造型无论相貌、身材和性别,都完全一样,而在表情、姿势、动作和服饰上,略作变化,使两列人物造像,在整体感上求得一致,且富韵律与节奏。塑工的匠心独运,将一种无形无像的理念,以美的形式和抒情的形象给予具体化和统一感。让众生在观佛(观赏)的移情作用中,得到如来大圆觉妙理,使如何远离如幻之无明,如何澄寂诸念,最后净诸烦恼,悟入清净的圆觉性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