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知 见” 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仁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知 见” 论
  普陀山佛学院 沈仁岩 2006·清明
  就近,看到有一则论议,批评六祖的弟子菏泽(神会)禅师,斥他“公然立知见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虽有降求‘契机’而不得已的苦衷,然已不是南顿正宗的话了!《楞严经》云:知见立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批评者判菏泽此说“是病非禅。又将何以治知见之病?所以黄龙死心禅师说: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大慧杲禅师更说:要见菏泽易,要见死心难。故顿门禅宗,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宗门的修证,只是自性上直觉直观直悟直证的现量境界,是无功用智,连圣言量都毋庸透过”。
  其实,文字(包括知见)性离。六祖谓“即此本不污染”,四祖道信谓“妄情既不起,真心恁遍知”,故不须离文字、离知,方为解脱。因为“‘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常无性,所以终日立知见,终日无所立。佛种须从缘起,故“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蕅益大师谓非不用此心,(非死心灭知。六祖:对境心数起)。错不在于用攀缘心“知”,在“用”之为自性。这就说:知之一字,非为众祸之门,在不达实相耳!六祖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经有何过,岂障汝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转法华。就说:知之一字,有何祸过?岂障人知,只为迷悟在人,以之损益在惑。
  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这是“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故死心断思。其实堕根本无明而不察。故六祖破此障道之病,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论议者注述《坛经》,不允许菏泽禅师“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说,是忘记了或者不注意:你自己是研究了不少古德的“知见”及《坛经》的,你之所谓“无功用智”,才获得了现在的你这个“知见”,而注述《坛经》与发表论议的么?不是正好证明菏泽“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么?道既然不属知,不属不知,(不属二边),就说:不属知见,也不属不知见,不属凡夫的妄知见,也不属“守道人”的死心!张拙悟道云: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只是无挂碍地随顺世缘。六祖谓之不离知见缘,超然登佛地。并没有教人自生多情,是此非彼,捨这边,取那边,这边那边,无二无别不出于边。《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猶是法塵分别影事。
  虽由《坛经》的文字,学得了“非于知见之知见”,立名谓“无功用智”,并不就是得到了六祖的“真髓”。在长夜里的学人,没有真实到达透发本光,馀瑕自尽之时,虽有眼睛,还同白昼的胎盲!例如谓宗门是“直觉直观直悟直证的无功用智”——这岂不是“知”,殊不知这个“直觉直观直悟直证”已堕觉观悟证而未察,天台谓“妙明寰中,歇觉观风”。六祖谓“离迷离觉,除真除妄”本不言证——于诸法立亦得,不立亦得。正为“法无顿渐,而众生‘知见’有迟疾。从‘知见’倒,何妨从‘知见’使起:开示悟入‘佛知见’。”
  註:今引《宗镜录》卷三十四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如是开示:靈知之心即是真性,与佛无異。如何“破相之党”但云“寂灭”,不视真如。而“说相之家”执凡異聖,不许即佛。——阿鼻地狱全处极聖自心。下凡一念圆裹毘盧身土。水南和尚云:即本之用曰知,即用之体曰寂。即燈之时即是光。即光之时即是燈。燈(体)光(用):妙湛圆寂·体用如如。马鸣标心为本原。文殊(妙吉)择“知”为真体。拘那含牟尼佛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达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561页)云:达磨善巧:揀文传心,标举其名,默示其体,喻以“壁观”——令绝诸缘。绝诸缘“正与么时”问“断滅不?”答“虽绝诸念。亦不断滅”。勘验问之:“以何证不断滅?”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印云“祇此是自性清净心——真源觉海自性天金本佛:觉性如来圆通常寂光——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则但遮其“诸非之答”更令观察。毕竟不与他先言“先天靈知”。——直待其自寤,方验真伪。:必親证本体。方予印可。令绝疑根,永断无明。故云“默传本心”——五祖于碓坊“击碓三下”即密传本心∴圆伊竟。以心印心耳——默者,唯默“能所之妄知”。非谓绝言。六代“分付”一皆如此,如三拜、三掌、三下、三点,至菏泽时,诸宗(方便教门)競起,欲得上机,“默传密付”,机如悬丝,思及达磨“悬丝”之记(达磨记:我法至第六代(惠能)后,命如悬丝。一花开五葉。结果自然成——)。
  菏泽禅师恐宗旨滅绝,不得已遂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既悟心源,若惛沉厚重,(难可策发);或掉举猛利,(不可抑伏),贪瞋炽盛,触境难制,——则须用方便,随病调適。若烦恼轻薄,慧解明利,则依“一行三昧”。又应知:一真心性,于染净诸法,全揀全收——全揀:但唯剋体。(先天靈知即本性本心)唯此一事实,其二则非真,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非心、非法、非境、非智、非性、非相、非佛、非众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迷离觉,常生般若。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全收:染净诸法,无不是心。心惑·故妄起“惑、业、苦”∴。心寤,故全体大用:四悉檀、三随宜、六即圆妙、四教六番破无明为天人师。为声闻、缘觉、权实二位菩萨之师。我为寶王,于道自在。法法全是一心:夢人夢事。金心作器(三世间)器器皆金。“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明镜映像,像像咸镜。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唯一“妙湛圆寂,圆明定慧”: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金光明。曰帝慧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