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圆通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圆通寺
  千年古刹圆通寺以奇特的布局。精美的彩塑而著称。该寺座北朝南.沿纵轴有山门,牌坊,前殿、八角楼、大殿、藏经楼(已毁待修)、接引殿(现划给动物园)等主建筑。大殿前开巨池。八角楼立水中,南北联以三孔石桥。大殿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构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布局奇巧,全国罕见。大殿重檐歇山,面阔五间,下檐绕以走廊。檐下为五踎斗拱.出象鼻昂,富丽堂皇.这里香火倡盛.游客如云.在东南亚颇负盛名。五十年代,这里举行过迎送佛牙的大典,现在是省、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附:
  圆通寺考
  有关圆通寺的历史、性质和大殿里那些谁也说不清的造像,像一份神秘的密码.任人猜测而终未破译。笔者希望以这篇小文能拨开千年迷雾,还圆通寺以本来面目。
  古老的观音道场圆通山在唐代叫“螺山”①,螺山的旧名叫“盘坤山”①,(《蛮书。山川江源》:“螺山偏地悉是螺蛤,故以名焉。”)盘坤山又名“补陀罗”②。为什么叫补陀罗呢7元代云南诸路廉访使李道源《创修圓通寺记》载。“往昔蒙氏窃有.此土……即岩而寺,曰补陀罗。”原来南诏彝族政权在这里建了一座“补陀罗寺”。此后因寺得名,山也叫做补陀罗了。“补陀罗”是梵语“pota1aka”的译音,也有译作’“普陀”、“布陀”、“布达拉”“补怛落伽”或“布怛洛迦”的。意译为“光明”,系山名,在南印度额纳特珂克海岸,山上多小白花,长放光明,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华严经。六十八卷》;“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大唐西域记.十》亦载。“有布怛洛迦山,山径危险……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昆明补陀罗山、补,陀罗寺,就是观音的普陀山、普陀寺,是印度观音传到东土后的中国道场。南海布陀洛迦有潮音洞,昆明补陀罗也有淤音洞,这是观音道场中配套的“部件”,必不可少的。补陀罗寺即今之圆通寺,“圆通”二字.正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自称“由我所得.圓通本根……能令众生,持我名号”(见《楞严经.六》)。圆通寺即观音寺,圆通山即观音山,即普陀山,说明昆明圓通山、寺自古就是观音道场.补陀罗寺究竟建于南诏何年呢7有两种说法.一是据状元公.袁嘉谷考证;“风伽异建拓东城时并筑圆通寺,宏阔伟峻,
  (①<滇系.山川>,“螺山在城北,旧名盘昆(坤)山。<大明一统志。卷八六>:“螺山在府城北,旧名盘山。”②康熙<云南府志.卷一>:“螺峰山……其崖曰盘坤,又曰朴陀罗。”<嘉庆一统志>和<昆明县志>的记载亦大同小异。)佛像神光.顶礼者众”(见《滇绎》),风氏拓城在765,年,则寺亦大致在这一年;二是圓通寺后山采芝径峭崖上有一通“元封”题记,元封是异牟寻(风伽异之子)年号,大约在7—808年,有人估计寺或建于此时①。无论补陀罗寺建于凤伽异时期或异牟寻时期,都是八世纪末或九世纪初的事.这比大名鼎鼎的四大佛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要早一百多年。浙江普陀初名“梅岑”山,五代后梁贤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创建“不肯去观音院”.只是几间茅屋,于“普陀”二字毫无牵连。宋绍兴元年(¨31年),朝庭规,定。该山辟为禅宗的专利道场,直到嘉定七年(1214年),宁宗皇帝才颁旨将白花山(当时的山名)专作观音道场.至于定名“普陀“,则更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事,当时万历皇帝钦赐“护国普陀禅寺”,这才是普陀山改名之始。由于历代帝王的宏扬抬举,加之近代的旅游宣传,浙江普陀名扬天下,成了佛教圣地.而开创于唐代的云南普陀,却湮没千年,无人知晓。‘南蛮”后裔,真是不无遗憾。
  历史沿革
  《续修云南通志稿.寺观》对圆通寺沿革作了一个概括;“圆通寺,建自蒙氏,元延祐间重修……明成化间重修,国朝康熙廿四年重修。”
  南诏建的补陀罗寺于忽必烈南征时毁于兵燹②,元延(①有人认为该题刻系近人赵鹤清作伪②李元阳<万历云南已志.寺观>:“圆通寺:……世祖(忽必烈)皇帝天戈南指山…六龙(诏)既北,明年(1255),余寇陆梁,而寺毁于兵燹矣!”)间,阿昔思又新建圓通寺取代了已毁的补陀罗寺。李道源有记,”滇城之北隅一里许,有崖曰盘坤……有寺曰圆通,资善大夫云南行中书省左蒸阿昔思之所新也。”
  “圆通寺”这个名称显然是受内地影响。宋宁宗嘉定七年.给浙江普陀殿赐“圆通宝殿”额,并御旨重点供奉观音.从此天下仿效,凡“圆通殿”、“圆通寺”皆供观音。昆明圆通寺继承补陀罗寺原意,仍是观音道场。该工程自元大德五年(工30]年)兴工,至延祐六年(1319)落成,历时十九个春秋,规模宏阔,殿堂崇宇。当时还把元仁宗赏赐的大藏经.千里迢迢从杭州运来.庋藏在寺内.寺庙范围,大致在今天大殿至咒蛟一带。
  明代该寺沿袭旧制,仍叫圆通寺.景泰《云南图经志》和李元阳《云南通志》皆有记载.大约在成化间,沿大殿中轴线向北扩建了接引殿.接引殿现改为圆通动物园办公处。接引佛即弥陀佛.佛经说众生只要常念阿弥陀名号,死后即可投生西方极乐世界,届时阿弥陀就会率领观音,大势至菩萨来接引,故名“接引佛”。又据梁昙无讦译《悲华经》和]昙摩竭译《观世音得大势至受记经》云.观世音和大势至原]来是阿弥陀的两个王子,受记成道后即为阿弥陀的左右胁]特.合称西方三圣。观音宝冠上立有一尊化佛,那就是阿弥]舵佛,这已是识别观音于众菩萨之中的重要标志。!
  清代,观音道场一直在不断扩建.完善。康熙八年!(1669年),吴三桂重建大殿,变三开间为五开间。增圆通!胜境坊。吴氏兼崇释.道.曾在鹦鵡山振兴道教,重建真武!大帝道场(即今之金殿),因此,在修复圆通寺时.增加了!不少道教内容.如大殿两壁塑了一系列仙官护法。牌坊浮雕!八洞神仙和南极、三星等(圆通胜境坊实是一殿道教牌坊).道教名仙吕洞宾也请进圆通寺,并专修了吕祖殿,地点在咒蛟台右,(道光间又扩为纯阳宫).主持修寺的胡国柱(吴三桂的女婿)还把吴三桂、马宝(吴三桂的大将)和自己也塑成像,供在大殿后壁.康熙廿四年.范承勋在平定吴氏政权后,重修圓通寺,首先将“圆通寺胡国柱碑,凡‘平西’(吴三桂封号),‘国柱’等字样,今胥(悉)凿坏。”(见袁嘉谷《滇绎》)并打倒吴三桂,胡国柱塑像.唯保留马宝塑像,,据说他对人民有功①(以上材料来自对已故前清遗老田少甫先生的采访).维修中显然参照浙江普陀山规制,凿海印池,增八角楼,并扩大僧侣堂舍,殿堂楼阁.观音道场至此全盛,即今之圆通寺全部范围。瓮们站在圆通寺大门往北看去,大致可以领略当年情况。沿中轴线是山门、牌坊、前殿、八角楼、圆通宝殿、藏经楼(今咒蛟台处)、接引殿.是一个七进六院的宏大观音道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会城众姓同住持于采芝建普陀石牌坊,证明当时寺院主尊仍是观音.今石坊犹在.据光绪志载,同治十年,大水淹寺,许多建筑、壁画、塑像遭受破”坏,大殿主尊观音此时倾圮,光绪问重修时,不知什么缘撤,在观音倒掉的神台上另塑佛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殿两壁神像依旧保存下来,形成这种佛三身坐圓通陸殿的不伦类现象。(报身佛七十年代圮坏,现在佛像为市阳林局孙富春于1979年重塑)。民国二十年.唐继尧委平光蜘尚主持圆通寺,于大殿后龛原塑吴三桂像处补塑西方三醒.马宝像依旧留存.1936年,辟为公园,仍名圆通公园.
  综上所述,圆通寺自唐代开山,千余年来.始终是观音道场,从光绪在大殿新塑佛三身以替代倒掉的观音后,人们就渐渐把普陀真境遗忘了..
  圆通释神
  圆通宝殿内现存塑像118尊,和一处残破壁画.了解寺皖的历史沿革,有助于识别这些造像,反过来,正确释像又能旁证寺院的属性。
  1.十二尊菩萨是谁7
  圓通宝殿两壁及后壁两端共坐着十二尊金装菩萨,对这群康熙遗物,社会上都解释为十二圆觉.《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确实记载了十二大士、但那是平起子坐、地位相等的十二位菩萨,若仔细观察圆通寺的这十二位。就知不对了.首先,骑着青狮、白象的文殊、普贤形体特别大,与其余十尊不班配.其次,文、普的座位是坐北朝南,属尊位,是处于正中主尊的左右陪享位置。而其余十位则两旁排列,是从属于主尊的卑位。据此,可知此十二位断不是圆觉.文殊、普贤陪享的中尊是谁呢?按佛门配伍的常规,与文、普组合成一佛二菩萨的“佛”,只有两位,一是释迦,合称华严三圣,如曹溪寺大殿之三尊。二是与观音相配,合称南海三圣,如曹溪寺后之三尊。圓通寺主尊以比较合理的推断,不是释迦,更不是现在之佛三身.试看殿内善财、龙女、众观音的配搭(详后),主尊应是观音。
  除去文殊、普贤、剩下的十尊菩萨是谁呢7答曰;都是观音,十观音2他们都统一具备着观音特有的标志;
  (1)身边都有一位童儿一一善财,这是善财五十三参
  中“参普陀”的故事。除了观音,任何菩萨身边都没有这个小童.
  (2)身后都绘紫竹林,暗喻观音坐在普陀山紫竹林禅院内.
  (3)座下是海水,身后有岩洞,暗示观音道场在南海岸,岸上有潮音洞..
  (4)足下或座下皆有莲花相托,以昭观音是西方莲花部尊神.
  (5)伞盖之上云气中,皆端坐化佛一千阿弥陀佛。
  (6)灵活多样的坐势.有单跌跏,双跌跏,有左舒半跏(水月观音的坐势).右舒半跏,还有双足下垂的弥勒坐,一曲一垂的游戏坐等等。按佛教造像仪轨、佛菩萨的手印、坐势均有极严规定,变化范围很小,唯独观音应变万方,具有种种自由坐势。
  以上六点,足以断定,十菩萨都是观音。这是形像地图解了一则教义;观音经过十地菩萨修行,最后得证佛果…即大殿主尊,佛观音.这同流行于滇藏地区的十一面观音信仰是同意义的。无疑,这又旁证了大殿中尊是具有佛位的观音。
  2.善财,龙女
  在大殿主尊龛前方两棵金柱上,彩塑善财和龙女。善财跑了一百十个国家,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历尽千辛万苦,终成大道,成就“无量大光智”(见华严经.入法界品).龙女乃娑竭龙王之女,八岁听法,顿悟成道(见《沙华经提婆品》)。善财是渐悟成佛.龙女是顿悟成佛,二人作为观音协侍,实是顿渐统一的意思。同时,这两个幼童的存在,再度证明中佛龛原来不是佛三身。而是观音.
  3.“元代”壁画7
  佛龛左上方壁面有一方残破壁画,社会上都说它是元代壁画,这是没有根据的。清代建筑,哪来元画7实是康熙遗物。画用白描,有菩萨一,骑狮.身前有狮奴一,这是文殊。可以推定,在佛龛另一头对应位置.早先必有普贤骑象并象奴.他们与中间观音构成南海三圣.这在国内观音堂内是常见的组合形式。
  4。其它造像。
  大殿东西壁,在十观音身后,塑有道教文武仙官和护法天君二十四尊,全都拱手以立.恭敬地环卫着观音菩萨,是同十观音统一的有机体,都是吴周遗物,反映了当时佛道溶合的思想。.
  大殿堂前两尊武将,供在佛前不伦不类,使人易产生误解.其实,双手合十的年轻将军是韦陀,天王殿倒掉后,他从韦陀龛中移驻于此.黑髯将军是坍拆的伽兰殿搬过来的。
  大殿正龛之后,自推倒吴三桂,胡国柱塑像之后,清末重塑西方三圣,阿弥陀座前除保留马宝外,又增塑阿难,实在无稽之甚。
  大殿东壁彩塑许仙之子中状元后,赴雷音寺还愿故事。事不见经传.民间故事而已。靠后有十八罗汉环观音,是民国年间补塑,技甚劣.
  总之,康熙间原塑是主尊观音(已毁)、文殊、普贤、十观音及护法诸神.包括金柱上的善财、龙女。而三身佛、韦陀、伽兰。西方三圣、十八罗汉等等,都是后世串入的。
  南诏彝族政权的保护神
  正如观音在吐蕃的地位一样。观音也是南诏的开国、保护神。著名的《南诏史画卷》(画南诏中兴二年即唐昭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就记载了这个神圣的时期一一观音点化南诏开国君主细奴罗.南诏时期的第一等大寺都是供观音,如大理三塔所在地崇圣寺。这位“圣”就是观音.千寻塔内最珍贵的文物之一,就是雨铜观音.在昆明,始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其地建常乐寺和慧光寺,近年来在维修中挖出古代梵文砖,其中有的印有观音咒,证明当初这两座大寺都是观音寺。在大理国时期的绘画长卷一一张胜温画卷中,画了廿四位观音,其数量、比重超过画中任何一种佛。显示古代云南彝、白民族崇拜观音到了顶极地步。
  吐蕃为观音在中国设置了新道场,把拉萨市西的红山(五世纪、松赞干布的祖先拉脱脱日在此受到观音点化)更名为布达拉(即普陀),号称“第二普陀山”.(第一普陀在印度南海).南诏国也为自己的观音开辟了补陀落,那就是今天的圆通山寺。
  最后再补充一点;所谓观音点化吐蕃聂赞和南诏王的事,不是迷信,而是史实。正确的理解是西竺僧带着以观音为标志的大乘佛教传入西藏和云南。
  原载《昆明文物古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