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塔尔寺盛开在莲花之上的奇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珊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塔尔寺盛开在莲花之上的奇迹
  □ 王珊子 《绿色中国》 2007年第10期
  塔尔寺,盛开在青海西宁湟水之滨的莲花山中。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不仅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和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都享有盛名。
  来到塔尔寺已是黄昏时分,远远地望见七彩飘扬的旌幡以及八座巍峨庄严的白塔,我知道那便是塔尔寺了。阴沉沉的天空,,白煞煞的佛塔,几个穿着绛红色袈裟的僧人在静静地走着自己的路,去要去的地方……
  我想,既是盛开在莲花之上的寺院,必是有些不同之处。同行的导游介绍,塔尔寺内不但是显宗、密宗的高级僧侣专门研究佛经教义的地方,还是培养藏族、蒙古族优秀科技人才的学府。不但如此,在这座宝库中更有酥油花、壁画、堆绣三朵奇葩令人叫绝。于是,顺着这三朵奇葩的指引,我试着触摸这座古寺的脉搏……
  此花只应天上有
  酥油花远比我想象的精妙。隔着玻璃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酥油花小到盈寸的飞禽走兽,大到数米的亭台楼阁,从一草一木花卉盆景到大型连环故事,大小操作自如,繁简得心应手,神态逼真,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加颜料涂金粉,更使其美妙绝伦,观者无不为之眩目夺神。“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据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灯节,塔尔寺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酥油花展。、每逢这时,明月高照,香烟缭绕,梵乐悠悠扬扬。两座高高的花架竞相辉映,酥油灯闪闪烁烁,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熙熙攘攘,争着欣赏酥油花。花架中间是佛像,佛祖满面慈祥,神采奕奕。佛像周围则是以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酥油花雕像群,香车宝马,亭台楼阁,青山秀水,绿林百花。大小人物栩栩如生,花朵枝叶五彩斑斓。
  美丽结果的背后往往是艰苦的过程。制作酥油花的原料主要是酥油,穌油花的制作工艺复杂,不但需要较多的能工巧匠,而且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使酥油更加光滑细腻,便于操作上要把酥油浸入冰水中,反复搓洗、揉合、去杂、增加韧性,然后分料加矿物颜料,拌成五颜六色的油脂材料。它的制作工序有五道,首先是定题材,僧人们选定了酥油花所反映的内容,然后分工;其次是“扎骨架”,根据所定的题材内容精心设计,用铁丝、香柴枝、麻皮等物扎成大大小小形态态各异的“骨袈”,再次是制胎胚,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掺上细草木灰,做成有韧性的黑色胎料,在骨架上塑捏成形,方法近似于泥塑。第四是敷塑在制好的胚胎上,完成各种形象的塑造,最后的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小部件一一安装到位,形成“酥油花架”。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的程序,制作酥油花的地方叫花院,塔尔寺一直有上下两个花院。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精”、“繁”、“巧”的特点,其设计、制作自古是师徒口手相传,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里精心制作。由于两个花院在题材和制作工艺上互相保密、封锁消息,长期以来各自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流派,他们在竞争中发展,每年都以新的面貌,新的技艺展示各自的成果。一座高高的花架上,山川河流、楼宇亭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布局错落有致,景物万象,尽收眼底。纵观整个花架,色彩艳丽、布局严谨、首尾融通、气势磅礴,在佛灯辉映下,流光溢彩,气象万千,使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传在六百多年前,宗喀巴已经来到了人世间。那个时候的鲁沙尔,还是一片野草丛生的牧场。一天夜里,宗喀巴睡在帐篷里,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这山上一堆堆青草和野花,都变成了一盏盏酥油灯,灯花闪烁,在狂风中越吹越亮,火苗相接,连成一片辉煌的灯海,灯海中不断出现幻景,有宫阙亭榭,长街新城;有仙家神童,合掌恭让,有绿草红花,披霓生香;有仙禽异兽,飞鸣起舞,—宗喀巴置身于灯海之中,奇异的梦境使他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后来,佛教信民为实现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愿望,就用酥油仿照梦境制作了一批油塑艺术品,于正月十五晚,在塔尔寺展出,年复一年,成为惯例,迄今为止,酥油花传来塔尔寺已有300多年了,目前塔尔寺酥油花已成为高超的油塑艺术。
  佛事着于壁上画
  在佛的世界中行走,就连壁画都绚丽得有些不真实。无论是在高大殿堂的墙壁上,还是僧侣的佛堂前,这些带着浓郁藏族、印度和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壁画都以自己独有的形式默默地向经过这里的人讲述着佛的故事。
  塔尔寺壁画,大多绘于布幔而贴于墙,也有直接绘于墙壁或木梁柱上。塔尔寺的早期壁画使用的颜料是由矿物质和植物研磨而成,并配以金粉等贵重金属,用这些矿物颜料绘制的壁画虽经岁月磨洗和风雨侵蚀,依然历久弥新。弥勒佛殿内所绘的16尊者围绕佛陀释迦牟尼图,宗喀巴大师像、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像:塔尔寺第一任大法台俄赛嘉措像、吉祥天女像以及外墙上的人物及图案画,均是明带壁画,这些都是塔尔寺最早的壁画,年代虽久远,画面仍然异常清晰、明艳。
  用冷、暖色表现人物性格是塔尔寺壁画的特色之一。姿态和善安详的用暖色调,性格凶狠狰狞的用冷色调,这就强烈地突出了主题,获得一种明艳醒目、富丽堂皇的效果,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壁画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故事及密乘经典,其基本色是红、黄、蓝,兼用绿、白等多色,用色鲜美明快。
  壁画的制作极其精妙,细细看来有的笔锋细得像针尖,在大拇指大小的一点布上,就绘有了个完整的佛像,服装虽然繁杂,但脉络却十分清晰。二幅画中每一枝花的花辦、花蕊、花茎和叶片都清晰可辨。
  塔尔寺壁画万态千姿,各呈风貌,长者可达数十米,经堂佛殿内随处可见,点缀其间,使殿宇辉煌壮观,富丽神奇。在这种种壁画中,以讲经院里的壁画尤为奇特,那十三幅布幔画鲜艳夺目,清新美观。正中墙上的九幅画,中间一幅是身着大红镶金袈裟、头戴桃形尖顶黄帽端坐、“宝位?的“宝贝佛”(民间对宗喀巴的尊称),面望大金瓦殿,目光炯炯有神,显得十分威严。那左右八幅绘的是密宗佛像,,采用的是意象创作手法,画面上的人有的三头六臂,有的多头多臂,意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回天主力的神功。外围还有许多身披袈裟虔诚诵经的佛像,他们个个稳坐莲花台,手捻佛珠串,身边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呈现出一派神话景象。
  刺绣余浮雕的奇迹
  塔尔寺另一绝“堆绣”是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
  塔尔寺堆绣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与一般刺绣不同之处,是运用“堆”的特殊技法进行刺绣。艺僧们先画好底本,选好各种颜色或带花纹的图案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和鸟兽、山水、花草、虫鱼的形状,在底部填上薄厚不等的单线和棉花,然后用彩色丝线绣在准备好了的一幅幅布幔上,再经过绘染加工而成。整个图案是一块块、一件件拼合而成的。由于中间垫物而形成高低起伏,,使绣出的物体和人物造型千姿百态,景物层次分明清晰,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其内容大都取材于佛经及宗教活动。该寺大经堂内悬挂的“十八罗汉”为堆绣精品,诸罗汉大有临风欲下之势,在画幅上充满动感,图案别致,制作精细,为艺僧的艺术佳作。
  堆绣分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平剪堆绣是将剪裁成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线绣边即成,而立体堆绣是在剪好的图像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形凸起,然后粘绣在对称的布幔上下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联成一个巨幅画卷,构成一组完整的画面,悬挂于殿堂之上,这样的堆绣形象极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两次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也是艺僧们在巨幅锦幔上堆绣的大型佛像。大佛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壮观,供数万游客信徒瞻仰膜拜。
  乌云已经慢慢散去,高原的蓝天开始恢复清湛,我驻足闭目,呼吸着高原的风,风里夹带着酥油独有的香味。我开始思索,宗教无异于艺术之灵魂,在塔尔寺这个宗教极盛之地,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睁开眼,夕阳下的八宝如意塔仿佛已经被施了灵异,披着金灿灿的纱衣在无声地召唤着虔诚的神的子民,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