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简析敦煌古藏文经卷的抄写年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延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简析敦煌古藏文经卷的抄写年代
  □ 张延清 《敦煌研究》 2007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吐蕃占领敦煌期间,敦煌佛教的发展在历史上达到了鼎盛阶段。除了凿窟、建寺和度僧等兴佛措施外,佛经抄写也达到了空前规模。本文主要从甘藏佛经抄写题记和其他历史资料人手,分析了这批藏经的抄写年代。
  关键词:敦煌古藏文经卷;抄写年代
  中图分类号:H214;G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2-0089-04
  建中二年(781),吐蕃以“勿徙它境”为条件,占领敦煌。自此,敦煌进入吐蕃管辖时期。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佛教徒贝吉多杰(lha lung dpal gyirdo rje)刺杀后,吐蕃奴隶主集团围绕他的养子永丹和遗腹子斡松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位之战,国势江河日下,不久即陷于分崩离析的分裂局面。吐蕃疆域内的地方势力趁机割据称雄,争战不断。敦煌望族出身,于大中二年(848)乘吐蕃内讧,发动军事政变,收复敦煌。
  吐蕃支配敦煌的近七十年时间里,就有两位“法王”大力兴佛——赤松德赞、赤祖德赞。“法王”赤松德赞曾“徙帐南山”,亲自指挥攻打沙州。该赞普的兴佛重点是广建寺宇,大量剃度僧人,开设译场,翻译佛经。赤祖德赞时期,下令对先前所译大量经典进行广泛传抄。赤祖德赞亲自发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抄经事业。吐蕃国内极度崇兴佛教的政策自然会在其支配下的敦煌付诸实施,对敦煌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吐蕃支配敦煌期间,秉承赞普的旨意,受吐蕃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敦煌的佛教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建寺度僧和抄写佛经成了兴佛的两大重点。吐蕃占领敦煌后的首任行政长官尚起律心儿(zang khri sum rje)带头在敦煌兴建佛寺,“卜宅敦煌古郡,州城内建圣光寺一所”。吐蕃先后在敦煌创建五座大寺院,使敦煌寺院数目达到十六所。僧尼人数从占领初期的三百一十人增加到归义军初期的一千人左右。
  在建寺度僧的基础上,吐蕃瓜州军镇忠实地执行了赞普赤祖德赞的抄经令,写经事业在敦煌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当时每所寺院都设有抄写经书的“经坊”,是根据赞普之命成立的官营事业。经坊人数不等,有的寺院仅数人,有的十几人,多者达数十人。这些僧俗写经生终日忙碌,遵照赞普之命,《无量寿宗要经》在敦煌写了数干部,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也写了数部。
  那么,这批经卷的具体抄写年代在什么时间段呢?我们通过三个关键人物来确定它的大概时间。第一位关键人物便是吐蕃名僧娘·定埃增(ban de myang ting nge vdzin)。
  公元797年赤松德赞驾崩,诸子争立,最后王妃次绷氏(tshes pong za)子牟尼赞普(mu ni bt-sad po,汉籍作足之煎)嗣位,时已成年。牟尼赞普与其母次绷氏均信奉佛教。他曾下令境内臣民向寺院布施金银衣物,但各人布施多寡不同,表明社会贫富悬殊,于是三次下令“平均”财富,触犯了奴隶主豪族的利益,他在位仅一年就被其母次绷氏毒死。
  赤松德赞及牟尼赞普父子相继薨逝,吐蕃政局陷入混乱,赞普位悬虚。在此危机时刻,赤松德赞之幼子赤德松赞(khri lde srong btsan,798~815年在位)受到吐蕃业已形成的佛教徒及佛教僧侣政治势力的支持,而登上赞普宝座。当时吐蕃佛教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沙门娘·定埃增(ban de myang ting nge vdzin)。赤德松赞即位后,大力重用娘·定埃增,同各种势力集团举行君臣盟誓,稳定政局,并极力争取与唐朝讲和,巩固对各属部的控制。赤松德赞在几次兴佛证盟的誓文,如墨竹工卡“娘·定埃增证盟碑”、“娘·定埃增续盟碑”中,表彰了近侍僧娘·定埃增支持他继承大业的殊勋。谐拉康碑也是赤德松赞感戴娘·定埃增拥立有功而雕制。该碑立于赤松德赞登基后不久,时间应为公元798至800年之间。谐拉康碑西面第17~18行记载:“(娘·定埃增)执行宰相同平章事之职务而……”(chab srid kyi blon Do chen pos las byas kyis kyang)这就说明娘·定埃增的身份地位,已达到了同平章事的层级。
  另外两位关键人物就是就是赤祖德赞当政时期的僧相钵阐布贝吉云丹和赤祖德赞的王妃贝吉昂楚。
  很可能是由于能力的差异,或是虔心佛法,定埃增自身不愿从政,钵阐布云丹后来居上,排在了定埃增的前面。至赤德松赞兴建噶迥寺,同时颁布兴佛诏书;该诏书列有当时参与宣誓兴佛官员的名单。其中位列所有官员首位者,为沙门参议大诏命(ban de bkav chen la gtogs pa),即以沙门身份参知政事。在这一级的有两位,排名在前的沙门勃阑伽允丹(ban de bran ka yon tan),其后为沙门娘定埃增(ban de myang ting nge vdzin),排名在沙门参议大诏命之后者,为宰相同平章事(chab srid kyi blon po bkav chen po la gtogspa),领衔者为首席宰相(blon chen po)尚没庐乞力苏然夏(zhang vbro khri gzu ram shag),排其后众相共为五位。从上述盟誓官员之名位顺序看来,此时吐蕃的体制,有了重大转变,即在原有的众相体制上,多出了一级沙门参议大诏命。据王尧教授的看法,认为bkav la gtogs pa系仿自唐典,作为宰相的饰称,而ban de(沙门)就是出家人、僧侣之义,二者合而观之,即为“僧相”。而此僧相的地位,超过了原为人臣之首的首席宰相;这正意味着佛僧所聘任的宰相,已侵夺了传统首席宰相的职权,成为真正掌握大权的新贵。此为吐蕃前所未有的措施,系赤德松赞一朝的创举,实属崇佛政策下的产物。
  继之,赤德松赞之子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对佛教更为崇敬,继续重用僧相,我们从唐蕃会盟碑铭中看到,位列吐蕃参与唐、蕃和好立盟的首席大臣,其名衔为:“同平章事兼理内外国政大沙门钵阐布允(云)丹(bkav then po la gtogs te phyi nang gnyis la dbang zhing chab srid vdzin pa ban de chen po dpal chen po yon tan)。”就此名衔看来,当时吐蕃里里外外的所有政事,均由允(云)丹负责。这在汉文史料可以得到印证,如《资治通鉴》指赤祖德赞多病,委政大臣。《通鉴》所指的“大臣”,就是允(云)丹一人。又如李唐使节刘元鼎入蕃,与赤祖德赞君臣盟誓时,仅允(云)丹(《册府元龟》载为国政蕃僧)一人立于赞普座右,其余宰相大臣列于台下。于此可见允(云)丹权势地位。
  下面,我们引入一段贝吉云丹主持敦煌事务的文书:
  录文1:敦煌市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0328的《十万般若颂》报废经页上有一段书信:
  ban de chen po dpal gyi yon tan gIzha sngar/reb kong mdo brtsan danggnang btsan legs gyI mchId gsol bay/chen po dgung dang mtshung pavI zhasnga nas/ring mo zhIg du yang zhal mamthong na thugs bde bar smon temchId yI ge las gsol zhing mchls navdrul bavi vdab las bkav stsal par jignang/de ltar gnang gis——钵阐布贝吉云丹阁下:热布贡(地名,今青海同仁)朵赞和囊赞勒致信,好久未见尊贵的大人您,不知大人您贵体可安?特写信愿您身心愉悦。万望通过信差发来指示。照准!
  这封信函抄件是两位下级官员发出的上奏折子,经云丹审核后照准。云丹作为僧相批复敦煌折子,这就证明敦煌事务是由云丹主持的。“钵阐布”贝吉云丹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受赞普委托主持吐蕃重大内外事务的最高级僧人。他早在赤德松赞(khri lde srong btsan,约798~815年在位)执政时期已是“沙门同平章事勃兰伽(族名)云丹(chab srid adzin pa ban de bran ka yon tan)”。赤德松赞尊佛奉教盟碑“噶琼证盟碑”与盟百官名单中,贝吉云丹与娘·定埃增(ban de myang tingnge vdzin)一道署名,位列百官之首。到赤祖德赞执政时期,贝吉云丹已是两朝重臣。在长庆会盟碑(khrang ching mthun abrel rdo ring)与盟吐蕃官员中以国政蕃僧“××××××政同平章事沙×(钵阐布)××”(bkav chen po la gtogs tephyi nang gnyis la dbang zhang chab srid vdzinpa ban de chen po dpal chen po yon tan)的身份位列第一。
  贝吉云丹不但主持敦煌事务,而且亲临敦煌处理吐蕃在西北的重大事务。同他一道去敦煌的吐蕃权贵还有娘·定埃增和贝吉昂楚;他们主持并亲自参加了敦煌古藏文佛经的抄写工作。我们在对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整理工作中发现了抄经尾题中他们三人的签名,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录文2:敦煌市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0397号的《十万般若颂》第一函第578~579页题记:
  khang kog ken bris/lha btsanzhus/ting nge vdzin zhus/dpal gyi sgrazhus/brtan kong gis zhuse/dpev vdi njweng hyen hyen gis bris te zhuste gth-an la phab bo/rdo rje zhus so——康国根抄,拉赞校,定埃增校,端贡校,贝吉扎校.这部范本是由王星星抄写、上报后,由多杰审定的。(说明:为报废经页。题记在第一函第579页上,该页空白处有一大字:“dpeav”(范本))。
  录文3:敦煌市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1234号的《十万般若颂》第一函第62~64页题记:
  sag khri legs bris/ting nge vdzinzhus/ban de ye shes gsla gyIs yangzhus/dge legs sum zhus——索赤勒抄,
  定埃增校,沙弥益喜沙二校,格勒三校。
  (说明:题记在第一函第64页)
  录文4:敦煌研究院藏、卷号为敦研·T.121的《般若心经》尾题为:
  dpal gyi ngang tshul zhus——贝吉
  昂楚校。
  录文5:敦煌市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2149号的《十万般若颂》第二卷第三十九品的题记为:
  do klu legs bris sho/dpal kyi sgronma zhus/legs vdus yang zhus/ngangtshul sum zhus so——杜禄勒抄,贝吉
  仲玛校,勒堆二校,昂楚三校。
  录文6:敦煌市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1120号的《十万般若颂》第一卷第九品的题记为:
  vgo stag pos bris/dge legs zhus/yon tan yang zhus/kang kang sumzhus/dpal gyi sgron ma bzhI zhus——高都波抄,格勒校,云丹二校,刚刚三校,贝吉仲玛四校。
  录文2中的敦博T.0397卷子空白处有一大字:“dpeav”(范本),显然是一部抄经范本,等抄写工作结束后,作为废页处理。其校对人之一就是吐蕃名僧、佛教大德定埃增。该范本对证明定埃增的身份有一定作用,因为范本的校对人都是文字功底很深的人,是保证抄经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像定埃增这样的高僧方可胜任。
  录文4中的贝吉昂楚是赤祖德赞赞普的王妃。贝吉昂楚王妃是一位尊奉密法的虔诚佛教徒。因为只是一种标志性称呼,所以有时“贝”又省略不写。在录文5中,贝吉仲玛与昂楚在一个校经组校经,而在录文6中,贝吉仲玛又与云丹在一个校经组校经。格勒在录文6中与云丹一起校经,而在录文3中又与定埃增一起校经,说明定埃增、贝吉云丹以及贝吉昂楚是一块赴敦煌的。
  以上抄经尾题中的真实记录,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赤祖德赞曾携王妃贝吉昂楚同两位重臣一道,亲赴敦煌,一来巩固吐蕃对河西走廊的统治,二来颁赐佛经、下达抄经令。这也为敦煌有如此大规模的抄经运动增加了更加充分的理由。
  赤祖德赞极力崇佛,致使僧人掌政的措施得罪了反佛大臣,也损害了信仰苯教的一部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蓄积力量,伺机反扑。赤祖德赞晚年体弱多病,对权势煊赫的钵阐布又逐渐产生猜忌,遂将国政委于大论结都那(vbavs rgyaldo stag snyas)执掌。结都那诬陷属庐氏王妃贝吉昂楚与僧相贝吉云丹长期通奸,结果钵阐布云丹获罪被诛,贝吉昂楚含恨自杀。而属庐氏与云丹长期驻留敦煌的事实可能是政敌诬陷他们的重要口实。公元838年,大论结都那弑赤祖德赞,钵阐布娘·定埃增也遭杀害。
  从娘·定埃增、贝吉云丹和贝吉昂楚亲赴敦煌主持并参加抄经事业这一事实,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吐蕃在敦煌的抄经事业是在赤祖德赞赞普在位时的一项运动,这也跟藏族历史记载相吻合。所以这批经卷的抄写年代大致可以圈定在815~838年之间,也就是赤祖德赞在位的这23年内完成的。赤祖德赞被弑后,朗达磨赞普反佛,敦煌的抄经事业陷于停顿是不争的事实。
  还是抄经运动本身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使我们对抄经的具体年代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现举两例:
  录文7:敦煌博物馆藏、卷号为敦博·T.0484的《十万般若颂》题记:
  yevu brtan kong ro/he jing zhus/shog ro rtavi lovi dgun——姚端贡报废,贺进校,废纸在马年冬……录文8:敦博·T.0390题记:
  aim klu la rton bris/zhI mchog giszhus/dge brtan yang zhus/dze cin sugzhus/khylvi lovi dpyid sla vbring povingo la/klu la rton la ro gthad de/dusubzhin/vkhums na chad pas chod pargchad do——阴禄喇东抄,星却乎校,格端二校,翟进三校,狗年仲夏,定为禄喇东废页后,及时给予处罚。阴禄喇东废页。
  从录文7我们得出的信息是:在抄经过程中因出错而报废的部分经页的处理是在马年冬,而赤祖德赞在位的23年中,有两个马年,第一个马年是公元826年,第二个马年是公元838年。第二个马年可以排除,因为就在这年,赤祖德赞被弑。因此录文7中的马年当是公元826年。
  在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有两个狗年,即公元818年和公元830年。录文6中所提的狗年,当指哪年呢?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藏文本《语合二章》(sgra sbyor bam pognyis ba)记载,赤德松赞于马年(814)发布文告,命令两位钵阐布组织蕃僧和梵僧,将梵文佛典译为藏文,统一译例,厘定语词,编成目录。到赤祖德赞在位的818年,仅隔4年时间,从翻译到推广,就是在吐蕃人聚居区,也不大可能在四年内完成,何况在遥远的沙州。再者,公元818年前后,两位钵阐布为了摆脱累年征战以致本土人力财力枯竭的局面,正在忙于与唐朝息战言和的和平事业中。正是因为两位高僧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大蕃彝泰(skyid rtag)七年到八年,唐穆宗李桓长庆元年至二年(821~822),吐蕃与唐朝长安和逻娑会盟,史称长庆会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吐蕃在敦煌发起的这项抄经运动,其中心年代当在公元826~830年之间,从准备到结束,上下浮动几年,大概有10年左右时间。
  (责任编辑 梁 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