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七宝”之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七宝”之一
  □  《收藏界》 2008年第05期
  砗磲(che qu),古称车渠,形状略呈三角形,因其壳的外表有一道道沟,呈放射状排列,形如古代车辙而得名。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萁。背有渠垄如甘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生南海”。砗磲是深海贝类中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南海岛屿亦有分布。长径可达l~1.8米左右,重量可达500千克。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为佛珠及装饰宝石。
  砗磲的化学成分含量为碳酸钙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还有微量元素和十多种氨基酸。其矿物构造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明显的层状构造。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相间等品种,且呈珍珠光泽。硬度为2.5~4,密度为2.7度。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我国古人将它列入玉石类。汉代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当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羡里,散宜生用砗磲大贝敬献纣王,赎回文王的故事。《本草纲目》中记述:由于砗磲经历千百年孕育生长,所积蓄的磁场能量非常大,所以有镇心、安神等功效,长期佩带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及感应,可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稳定心律等作用。同时砗磲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特别对咽喉肿痛、小孩生疱疗效极佳。除此之外砗磲还有辟邪保平安、消灾解厄、除恶聚灵和改变风水的作用。因此砗磲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和珍珠”。《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物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物就是砗磲。三国时曹丕和曹植曾专为一砗磲碗写《砗磲碗赋》。清代《会典》规定:二品官员上朝时佩带的朝珠是砗磲的;六品官的顶子也为砗磲。由此看来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大德高僧,一般百姓很少能得到。
  笔者有幸得到一串清代砗磲镶嵌手珠(如图),此手串是将砗磲打磨成珠粒状后再开槽,然后将玛瑙粉、绿松石粉和以黄金粉镶嵌在槽内。镶嵌平整光滑、自然流畅,给人以富贵大气、雅致高贵之感觉。镶嵌图案为藏传佛教的藏文“六字真言”,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畔(hong)。“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故称“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因此这种手串不仅是高僧用来修炼观世音菩萨法门的必要法器,更是藏传佛教视为驱魔辟邪的神奇宝物。故此手珠精美,值得佩带和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砗磲不但得到东方人的喜爱,西方人也将砗磲列为四大有机宝石(砗磲、珊瑚、珍珠和琥珀),市场价格一路攀升。正因如此,现在人造砗磲也大量流入了市场,使其鱼目混珠,一般人不易区分。天然砗磲在20倍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有像树木年轮般的天然生长纹,而人造砗磲由于是用一般贝壳粉碎后加胶等物质压合而成,因而没有天然生长纹,这也是鉴别天然砗磲与人造砗磲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